搜索
查看: 10373|回复: 1

[大盘交流] 融资大丰收,股民的投资呢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融资大丰收,股民的投资呢 (转载)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liuxi169 浏览:10373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融资大丰收,股民的投资呢?(转载)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5月4日在第十二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介绍,自去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至今年4月底,共有242家企业(含创业板)核准发行,154家公司再融资,融资额达6180亿元。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这么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市场为这些企业贡献了这么多的募股资金,这无疑是证监会工作的一大成就。由于我国目前的IPO依旧沿袭着审核制,由发审委全权掌控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虽然这从表面上看有别于直接的行政审批,但考虑到主板、创业板的两个发审委都隶属于证监会之下,因此其政策导向仍然是十分鲜明的。一方面,银行信贷不能再像去年上半年那样借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而无节制放出,以致造成流动性超出实体经济需求而流入房市、股市的局面;另一方面,遭遇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我国实体经济,大病初愈后仍然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果货币政策骤然改变执行方向,经济运行环境就很容易回到金融危机初起之时的窘迫状态。因此,央行只能一方面坚持宣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一方面又以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相对温和的调控手段来逐步收紧流动性,避免通胀的发作,而对加息手段的运用讳莫如深。显然,在央行逐渐收紧流动性、企业通过信贷渠道间接融资的渠道收窄的当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道的拓宽,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腾挪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中国资本市场这种寄生于行政权力下的强大的融资功能,却是建立在对市场的投资功能和财富增殖功能的挤压基础上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自去年6月新股发行重启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交易一直显得比较低迷,在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合指数自去年8月4日登上3478.01点的最高点后,便一路下滑直至当下,就在尚福林先生发表这个讲话以后,五一节后的股市交易已连续出现暴跌,上证指数至昨日(5月6日)已跌至2739.70点,与此轮反弹的最高点位已有21%以上的跌幅。更让人不安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发行的新股,已有25个出现了破发,超过新股发行公司总数的10%,为数不少的公司上市首日即告破发。显然,伴随着指数和股价的下滑,是投资者的财富在不断地流失,尤其是那些购买到新股的投资者,更是一头栽进了一个可怕的“吸金黑洞”之中。很显然,在融资大丰收的背后,还有另一幅图景,那就是股市投资者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的重大投资损失。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资本市场曾经与国际市场一起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跌。但是,我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扶持经济政策在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撑的同时,也使资本市场得到了结束大熊市的可能,当时新股事实上的停止发行也使市场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去年上半年,A股市场出现了有效上升,成为全球最牛的一个市场。但是,正是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也开始出现良好的上升势头的时候,A股市场却开始步入了下行通道,这与全球资本市场普遍开始走出底部出现上升的良好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究其原因,新股的大量发行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去年开始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最大的动作是推行了IPO的市场化。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市场色彩极为浓厚的市场,市场化无疑是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决定了对它的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而不能是局部性的。而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证监会推出的偏偏是局部性的改革,即公司发行股票的资格仍然由发审委给予,而定价权则可以由发行公司和其保荐人自行决定。这种局部性的改革其实是很不彻底的改革甚至是有害的改革,它使在行政庇护下得到发行权的公司有了自由定价的充足空间,可以无视市场的承受能力而定出超出公司实际状况的定价,从而导致发行公司可以在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照样完成发行,并且普遍出现资金超募的情况。在6180亿元的融资额中,超募资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本来允许交易市场存在的泡沫向发行市场蔓延,直接对交易市场形成巨大的杀伤作用。
    最近一年来,随着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创业板和股指期货都已顺利推出。但是,对于它们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管理部门显然还缺乏深刻的研究。创业板在高成长性的幌子下,发行定价普遍偏高,对市场流动性起到了严重的抽吸作用。股指期货的推出虽然尚不足一个月,但它对股票现货交易市场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反映了出来,近段时间A股交易市场加速下滑,虽然有各种复杂的市场因素促成,但是股指期货做空机制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由于股指期货目前只是一小部分符合条件的大户投资者才能操作,大量中小投资者只能被动地成为做空交易的牺牲品,这种新的市场格局是市场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应对的。作为证监会来说,创造条件拓宽市场的融资功能固然重要,但在这同时,让投资者能够在这个市场中有收获同样不可偏废。如果资本市场在企业融资上保持了高效率,而在投资者的投资方面却无效率可言甚至是负效率,那么,这个市场无疑就是一个畸形的市场,证监会的工作也就没有成就可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利益集团圈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3 21:58 , Processed in 0.028540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