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只要细致认真,只要内心平静,虚怀若谷,看懂大盘也是一件可能的事情。本博这一个星期在发布的每一个博文都非常准确的预计到了大盘的走势,虽然存在运气程度,但也绝不偶然。在此结合近半年左右的大盘重要演变论述一下自己的经验之谈,抛砖引玉,以文会友。 一、准确认识量价配合
大家都熟记天量天价的谚语,但实际到盘面上就不知所措了。沪深股市去年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很好的证明这一论点,而且沪指和深成指是分开证明的。首先看沪指,2009年7月29日,天量出长阴,随后缩量创3478.01的新高,新高之后一路下跌。正是天量天价的表现,不要认为天量天价一定在同一天,最常见情况是量在前,价在后。再看深成指,2009年7月29日那天虽然也放出大量,但此量并不是当年的最大量,小于2009年2月11日的成交量,因此其后面的价非天价。但在2009年11月24日放大量出长阴,该量覆盖了前面的所有大量,可谓真正天量,随后缩量整理后见到一个天价。此后5个月该指数价格逐波下流,一路走低。由此可见在大势疯狂的时候,认识天量的重要性。而大盘的天量基本是以大阴线出现的,辨认非常容易。
为什么大盘天量基本是以大阴线出现呢?这还得引述另一个量价话题,即大势向上中,“卖在买先”。
为什么大势向上,卖在买先呢?因为不管是股市还是楼市,在大势向上的过程中,只有当卖出的人觉得价格合适,标的物才能成交。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买入方觉得价格不适合,也不会成交。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了,如果卖出方和买入方都僵持,那么成交就为零呗。而我所说的卖在买先,是建立在有量的基础上的,所谓有成交才有量。而这取决于卖出方的意愿,你买入方就算拼命拉高价格,卖出方不认同此价的话,只能无量上涨。我们在大势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发现成交量突然放大,说明此价格被卖出方一致认同了,同时也被买入方部分认同。为什么买入方只是部分认同,因为此时大部分买入者是情绪激动,买不着时不断加价,从而造成被动买入所致。而天量大阴线,说明卖出方已经一致认可了那个价格区域,不断将筹码沽出,当沽出力量超出买入方的平衡时,卖出方会主动降低价格继续沽出,并且越卖越坚决。而此时,买入方最开始因为认同这个价格,会不断买入。当卖出方主动降低价格时,买入方觉得有机可乘了,主动加码。到后来价格越来越低,买入方会内心狂躁,不甘心就此失败,于是继续被动买入并转入主动进攻,直至将卖出方的筹码基本归自己所有。从而导演出随后几个交易日内缩量上涨的情况。而此时,力量已经发生了逆转,卖出方卖出筹码后抽身离场,原来的买入方变成卖家时,已没有了对手盘。于是演变成窝里斗,买方同盟瓦解,先醒悟的人先动手卖出,于是引发多杀多的情况,股价下跌一发不可收。由此可以容易理解,天量出自长阴(很多情况下还带长影)的基本判断了。
上面提到的天量天价论述的是市场由多翻空的情况,提出的论点是量在价先。接下来就是论述市场由空翻多的时候如何把握价在量先了。这个问题突破了市场的传统理念。在我看来,股市的趋势完全由市场主导方的力量决定,市场由低迷走向活跃,取决于买方的力量是否逐步走向主导地位。同样,市场由狂热走向冷清,取决于卖方的力量是否占据了主导地位。每一次主导地位以及主导地位不同级别的易手都会导致趋势的短期、中期及长期变化。这个主导地位是不断争持才成就的,它完全体现在成交量上。我们也会记得另一句谚语,“地量见地价”,这句谚语存在表达错误,严格讲是地价后见地量。地量标志着卖方的力量已经丧失殆尽,买方开始走向主导地位了。当股价进入到买方逐步认可的区域时,买方开始主动买入,此时价格开始回升,地价便产生。而地价的产生往往先于地量,因为刚才说了,趋势的转变取决于市场主导力量的易手。地价能否真正产生,取决于卖方的力量是否消耗殆尽。卖方的力量一旦消耗殆尽,那么买方只需要花费较小的力量就能推动股价上涨,也就是说在最开始的上涨回升时,成交量是缩小的。从而标志着买方已经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验证了地价出地量的论点。地量是对地价的一个标志性认可。
实证举例,近的看2009年9月1日,沪指经过不断的缩量下跌,此时量能进一步萎缩,已不及大阴天量的一半,也低于暴跌中继2009年8月11日的成交量。当日沪指低开、回升,再快速探底后,又快速拉升,下午再次回落回升,显示了多空双方的争斗,多方开始占据优势。第二天,大盘继续上涨,成交量却比前一个交易日减少了近五分之一,是一个标准性的地量,也验证了9月1日2639.76的地价。同样的演出,在2009年9月29与9月30日如出一辙。这两个低点都是09年后半程至现在的标志性低点,并且低点与低点直接相互确认(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专文论述)。从而出现了大势稳重,个股产生局部牛市行情的喜悦境况。
天量天价,地价地量,是对我们预判大顶或大底提供一种分析思路。而日常的基本操作,我们仍希望能预判阶段性顶部或底部,在这里量价关系能有其独特的地位。对于阶段性顶部,把天量出长阴,稍作变通,定格为放量出长阴即可。道理是一样的,放量长阴反映了卖方在此阶段取得一定的主导地位。我们在随后的缩量走短阳的过程中,抢先一步减仓,即可占据有利地位。而阶段性底部,依然是一个相对缩量的过程。这里的放量和缩量,我们一定要把其放在恰当的相对位置来对待。只有相对高位,多方已累计比较丰厚的利润时,才能运用放量长阴来实施自己的减仓思路。对此,我们打开沪指走势图,发现2009年9月18日,2009年11月24日,2010年1月11日、1月20日、3月4日都验证了这一思路。同样,也只有在相对低位,空方卖出动能衰竭,才考虑运用低价缩量来实施自己的加仓思路。 从沪指最近的走势图看,2009年9月30日,2010年2月9日,2010年3月16日都明确的验证这一思路。
二、准确把握时空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