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而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有限。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提振对政策效果的显现较慢,已有的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新的政策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略高于去年。要使经济从投资——外贸的体外循环,变为投资——消费的体内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真正具有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消费率提升有很大的空间。
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消费主导型经济,居民的消费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新增消费需求的空间不大,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经济起飞初期,需要进行大量资本积累,消费率普遍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在逐步下降的,从最高时期的将近90%下降到近年来的40%。1978年至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年平均增长8.8%,相对同期GDP9.8%的增速仍然滞后。我国的三大需求发展不平衡,投资和出口增长快,消费增长相对较慢,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历史数据来看,消费的变化往往要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在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本轮经济的上升周期中,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明显加速则在2004年4季度才开始出现;在2007年2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过程中,消费的显著减速则始于2008年4季度。
近10年来价格涨幅与消费需求增速相关系数达0.74,表明在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较大情况下,物价波动对消费总额变化影响很大。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面对负利率,如果居民对物价上涨形成强烈预期,则会形成群体抢购行为,加速物价上涨,进而实现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