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勇者和隐士

[讨论] 关于美国国债的话题,我想起自己随手写过的一个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发表于 2010-2-19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10-2-2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10-2-2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以为是无知青少年,后来看象五毛党,仔细一看,他妈的神经有问题.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呆娃 + 2 2010-2-21 21:23 就算是路过,也要给你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0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经过深思后的心血#*1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0-2-20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真的减持了美国国债吗

【 大 中 小 】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收藏  点击181次  回复4次  复制本帖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尔街日报18日发表文章《中国真的减持了美国国债吗》,以下为全文:


    中国去年的经常账户盈余下降了,那么中国对美国国债的热情有没有跟着降温?


    这就是最新美国国债海外持有数据所揭示的新闻。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大陆持有的美国国债从去年5月份的峰值8,015亿美元下降到7,554亿美元。中国同时持有了更多较长期限的美国国债。日本在纸面上再次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


    但在这些鲜明的事实后面,实际情况却并非那么明朗。其实并不清楚中国到底是不是在脱手美国国债;也很难下结论说它更偏好短期还是长期美债。


    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要看英国和香港的美国国债头寸。过去一年,两地头寸均至少翻了一番。截至12月底,英国持有总量为3,025亿美元,香港为1,529亿美元。分析人士估计,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数据中,两地所持美国国债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多达一半──实际上源自中国。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在香港和伦敦等金融中心,美国国债常常是客户委托持有。对于数据的编制者来说,要追踪美国国债的最终持有人是不容易办到的。


    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比国际资本流动数据“中国大陆”一栏所显示的更多,也有理由解释为什么这种隐匿办法适合于中国政府。为了保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稳定,并维持巨额国际收支盈余,中国的央行别无选择,只能让这部分盈余回流进美元资产。而美国国债仍然是中国存放外汇储备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


    与此同时,间接购买美国国债在政治上也适合中国。中国国内的批评声音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在不断地支持美国政府挥霍无度;而表面数据显示大陆购买的美国国债正在回落,正有助于缓和这种批评。数据还让花钱大手大脚的美国决策者有所清醒,而不是一味地以为中国将会永无休止地抢购美国的债务。


    目前中国看起来并没有恐慌。至少官方数据显示,5月份到12月份,它持有的短期国库券下降1,407亿美元,降幅67%。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债券到期,而不是被抛售,并且中国仍在继续购买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美国国债。


    如果通货膨胀加剧,美元贬值,或投资者开始因美国的财政赤字而却步,这些期限更长的债券或给中国带来损失。

    所以如果中国真地是在增持更长期限的美国国债,这说明它对美国债务水平失控的担忧,并不像它说的那样严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所涉领域研究尚不够,思考尚不足
这种状态,原本没资格动笔
权且当作抛砖引玉,笔者到此打住 #loveliness#  
大家读来能有点收获,就足够啦~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18 13:22 , Processed in 0.039673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