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19|回复: 7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暗流涌动全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暗流涌动全球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abbler 浏览:1919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继以色列、澳大利亚加息后,印度昨宣布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挪威明日可能决定加息
  昨日,印度宣布上调银行准备金率;以色列、澳大利亚先期已行加息……种种迹象表明,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暗流涌动,甚至有经济体启动紧缩周期。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大幕始于8月。8月24日,以色列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成为自去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首个加息的经济体。之后的10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将利率提高25基点至3.25%。而昨日,印度央行宣布,自11月7日起,将商业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由24%调升至25%,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央行朝着收紧货币政策迈出了第一步。
  接踵印度退出的或许是挪威。10月28日,挪威央行将举行议息会议,分析师普遍预测其将会宣布加息,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市场还预期,新西兰央行将在10月29日的议息会议声明中放弃宽松立场。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目前着手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主要是在金融海啸中受伤较轻或经济复苏步伐较快的国家,前者如澳大利亚,过去一年多,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仅一个季度为负,基本可以说并未陷入严重衰退;后者如印度,政府预估,截至2010年3月的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幅度将达6.5%-6.75%。
  但随着经济的复苏,一个经济体的退出往往具有标杆效应。德意志银行曾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澳大利亚央行加息的开始,就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正式启动。
  对各国决定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有两点:对经济回暖的信心以及对通胀压力的担心,对两者的平衡将决定加息的时机。
  不过,对全球性加息时间表,荷兰国际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姆·康顿认为取决于相关经济体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整合度。他称,与中国贸易和经济依赖度较大的经济体将会首批加息,相反,与美国经贸联系较大的,时间表将延后。蒂姆据此预测下一个加息的亚洲经济体将是韩国。(上证)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热心 +2 金币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30 + 2 + 1 2009-11-1 21:12 楼主是热心人,加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收紧货币政策 加息潮逼近欧洲

  由以色列、澳大利亚掀起的加息潮正在逐步逼近亚、欧地区。
  印度央行27日发表声明,在维持利率不变的同时,上调了通胀预期。该行同时宣布上调法定流动率(Statutory Liquidity Ratio 简称SLR),并要求银行将更多的现金投资于政府债券,以限制其信贷增长。
  货币政策的"紧箍咒"也即将在欧洲地区念响。挪威央行28日晚些时候将公布最新利率决定,市场普遍预计该行有望加息25个基点,这将使挪威成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渐散后全球第三个加息的国家,同时也是欧洲首个收紧货币政策的经济体。
  印度悄然收紧货币政策
  由于国内通胀加速,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该国央行27日发布声明,将主要贷款利率──回购利率保持在4.75%不变,借贷利率保持在3.25%,但将通胀预期从5%上调至6.5%,将法定流动率由此前的24%调升至25%。法定流动率是印度国内银行按规定投资政府公债的存款所占比率,该比率上调将遏制信贷增长。此举使得印度成为了二十国集团(G20)中继澳大利亚之后第二个采取措施提高借贷成本的国家。
  数据显示,自2008年9月以来,印度央行已经投入5.85万亿卢比(约合1300亿美元)刺激经济发展,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央行行长苏巴拉奥表示,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释放已经成为其"政策矩阵中的核心议题",为阻止物价上涨,过去一年在经济衰退中采取的"非传统"措施现在可以开始扭转,但"扭转传统措施目前还不在考虑范围内。"
  "我希望印度央行为即将到来的扩张性措施转向做准备。"野村证券驻孟买经济学家瓦玛表示,"目前经济已经出现初步复苏迹象,但同时也面临上升的通胀压力。"新加坡星展集团驻印度经济师雷米亚也表示,央行的举动意味着利率调整即将到来,"通胀压力正在增强。"
  挪威政策利率"过低"
  早在一个月前,挪威央行行长耶德雷姆就曾公开表示,挪威房地产价格"已经大幅并且过度上涨",而政策利率则"过低"。基于这一隐忧,挪威央行可能在10月28日宣布加息决定。此前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加息正是出于同一原因。
  "挪威将在本月宣布加息,到2010年底利率可能升至4%。"瑞银集团经济学家卡帕迪亚做出上述预计。而在接受彭博资讯调查的20位经济学家中,有19位认为挪威央行将上调隔夜存款利息25个基点至1.5%,也有经济学家进一步预测可能调升至1.75%。
  作为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国的挪威在今年第二季度就结束了此前六个月的衰退,经济增长达到0.3%。数据显示,挪威9月失业率下降至2.7%,为欧洲地区最低,年零售销售额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而排除通胀因素外的房价也已回到危机高点前的水平。
  挪威总理斯托尔滕贝格在上个月进行政府选举时曾许诺,即使经济复苏持续,也会在明年继续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希望挪威经济在今年萎缩1.1%后,明年能够实现2.1%的增长。据市场人士分析,挪威央行在做出加息决定的同时还有可能对经济前景做出新的预期。
  新西兰态度谨慎
  另一此前被纳入加息热点名单的国家新西兰则很有可能维持利率不变。新西兰总理约翰·基10月26日表示,如果央行在2009年提高利率,"我个人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新西兰货币纽元目前的高汇率"有助于抵消输入性通货膨胀引发的担忧"。
  目前新西兰官方利率为2.5%,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利率水平,这使得以纽元计价的高收益资产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并持续推高纽元汇率。资料显示,过去6个月里纽元是16种主要货币中表现最好的货币。不过曾出任美林外汇部门主管的约翰·基也强调,该国的基准利率"远高于"大多数贸易伙伴,"我们更期望一个较低的汇率,这将有助于新西兰的出口,有助于其在经济方面更加平衡。"
  新西兰央行将在10月29日议息,分析人士预测其很可能将维持当前利率不变。该行行长波兰德此前也曾表示,纽元走强并不对加息构成障碍,利率上调可能要等到2010年下半年。(中国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逆转之日 热钱显露狰狞之时

  近期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疯涨的状况,受到了民间和官方的高度关注。对于这样的火爆状况还能否持续,各界仍存有争议。但就中长期而言,分析人士警告说,美元走势可能逆转,由此可能带来资本回流风险,热钱可能大举撤出股票、商品和房地产等资产,需要引起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警惕。
  随着全球股市自3月以来一路上涨,对泡沫的担忧和争议一直未停歇。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期的警告,将这种担忧变得公开化。
  伯南克说,亚洲经济正在引领全球复苏,但这一地区有可能出现由资本流入助长的资产泡沫。美联储的另一位决策成员瓦尔许也表示,近期美国和亚洲股市的上涨很猛,可能有泡沫嫌疑。
  一些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对资产泡沫提出了警告。标准普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怀斯近日指出,新兴市场股市的泡沫可能正在累积,主要缘于全球充足流动性的驱动。"我认为一些新兴市场股市正在形成泡沫,不止在拉美,你在亚洲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怀斯直言,他认为9月或10月股市就应该出现调整了,但直到现在调整仍未出现。
  也有观点认为,这轮资产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国为刺激经济而释出的大量流动性,后者大部分进入了金融市场。在美联储等央行在明年年中前后启动紧缩之前,流动性驱动的资产价格升势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但无论如何,资产价格的过快上升仍引人关注。不可否认,美元贬值在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正因如此,不少专家提醒说,一旦美元走势出现趋势性的变化,可能带来热钱的迅速回流并带来巨大风险。
  国际金融专家、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王元龙指出,美元大幅贬值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他表示,以往经验表明,美元汇率变动将导致国际资本流向发生变化,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美元的变化和走势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密切的关系。
  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的多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美元跌势不会无节制地持续下去。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表示,尽管他看跌美元短线走势,但美元出现猛烈和无序下跌的可能性却较小。
  专家表示,从本质上说,美国并不希望强势美元的大旗彻底倒下,在一定的时候,当局会想法维护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而如果美国在未来某个时候启动紧缩,美元更会受到提振。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指出,相信美元不会像日元那样长期低迷,一旦美联储有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迹象,美元很可能强力反弹。陶冬也警告说,美元的突然逆转必然造成套利交易盘的连锁平仓,从而可能引发商品价格及商品货币汇率的混乱。"现在美元已极度超卖,而且借贷炒作的杠杆相当高。"陶冬说。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将可能发生逆转"王元龙说,"届时热钱很可能从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流出,且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这种变化对宏观经济不稳定、金融体系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极为不利,很可能使之陷入危机之中。"因此,他认为,中国等相关国家必须加强对美元汇率变化趋势的监测和研究,同时也很有必要对短期资本可能出现的逆转进行预警。 (上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将以加息还是以恢复人民币升值为先呢?

  面对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美元贬值推动资本净流入,以及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并存的局面,通胀压力开始引起中国最高决策层的警觉。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今年后几个月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分析人士认为,这番言论已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埋下伏笔。
  那么,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将以加息还是以恢复人民币升值为先呢?
  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持续贬值的大环境下,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可能先考虑恢复人民币小幅升值,借此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并调整国内经济结构。
  *为防止更多热钱流入需以汇率调整先行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中国这次货币政策中性化将表现为汇率调整先行,预计将在明年二季度恢复人民币温和缓慢升值的态势。他称,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将依维持在低水平,过早加息只会导致更多热钱流入中国。
  巴克莱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亦预计,明年人民币升值将在政策收紧上发挥作用。中国今年外贸顺差显着下降但数额仍颇为巨大;而3月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贬值,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方面压力。
  尽管中国央行一直强调人民币汇率调整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但8月初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自今年3月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累计下跌近14%至14个月低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贬值7.6%。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一次性升值?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中很可能有一大部分会伏击大宗商品市场,明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且传导到国内的可能性比较大。针对这个,人民币汇率有调整的可能性。
  他指出,最好是央行能选择对国家利益更有利的汇率形成机制,比如在短期内考虑盯住一篮子货币,中期内考虑未来一次性升值和放宽波动幅度。
  瑞银集团(UBS AG)经济学家王涛(Wang Tao)也表示,中国应采取最为直接的诸如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等措施以阻止热钱的流入,防止其可能造成的通胀。
  王涛在周二的电话采访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意味着人民币将有升值空间,央行在那些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的大量流入的时候,将更加难以控制流动性泛滥和通胀。
  自2005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一次性升值2.1%。自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加速升值态势直至去年7月,三年间累计升值约19%。但此后事实上重新盯住美元,汇率在6.82-6.84之间窄幅波动。
  美元/人民币周二亚太午盘报6.8288,前收盘为6.8278。(环球外汇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季度防通胀,至少明年两会后才会明显紧缩货币政策,现在就紧缩不利于稳固经济回升势头!
参与人数 1奖励 +20 金币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20 + 1 2009-11-1 21:12 MACD自从来了楼主就更精彩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hike interest:*18*:
参与人数 1奖励 +15 金币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5 + 1 2009-11-1 21:12 MACD自从来了楼主就更精彩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学习中
参与人数 1奖励 +15 热心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5 + 1 2009-11-1 21:12 MACD自从来了楼主就更精彩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3 06:27 , Processed in 0.042984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