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88|回复: 9

在三次牛市中赚够退休 (ZT)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 天

发表于 2009-9-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次牛市中赚够退休 (ZT)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chl666 浏览:2488 回复:9

在三次牛市中赚够退休  (ZT)                  罗国森



中线投资, 财务自由

作者简介
罗国森,毕业于香港大学翻译系,先后在中港两地从事展览业务工作,后加入亚洲电视新闻部,担任财经新闻记者及编辑,并历任有线电视、《信报》及《苹果日报》财经版记者及采访副主任职位。1996年加入《香港经济日报》,担任《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5年转职美国友邦,担任财务策划顾问。

为什么我选择“中间路线”?

一场世纪金融海啸令人觉察到,买入单一股票长期持有,风险原来相当大。一个滔天巨浪袭来,单一的企业原来可以这样脆弱,转瞬间就倒下,或者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金融海啸之前,我对长期持有股票(我的定义是持有5年以上,甚至10年或20年)的态度是,在香港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很少,数来数去只有汇丰控股 (00005,以下简称“汇丰”)和中石油(00857),因为它们是香港上市公司中最赚钱的两家,如果连它们都不能信赖,还有值得信赖的公司吗?
汇丰在香港上市多年,经历过无数次考验,证明公司的管理素质相当高,可以应付市场的各种挑战;至于中石油,由于它是超大型的国家一级企业,而且身处战略性行业,又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肯定有增无减,所以,长远看一定不愁生意,因此,就算管理素质未达国际标准,但整体上仍然可靠。
不过,矛盾的是,如果真的只有两只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即买入之后持有5年以上才沽出,我们岂不是犯了投资市场的大忌?“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两个’篮子内”,会不会有问题呢?
当然有问题啦!这场金融海啸不是印证了我的担忧吗?先看汇丰,这场金融海啸的触发点是美国的次贷风暴,而最早引爆这个计时炸弹的,恰巧就是汇丰。
2007 年年初,当汇丰准备公布2006年全年业绩时,罕有地发出盈利预警,表示美国业务受到次贷影响,需要大幅拨备,令市场大吃一惊。这个时候,市场人士仍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过去几年市场高度杠杆),直到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触发严重的信贷危机,金融市场才猛然醒悟,事情原来已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汇丰最先预警了次贷危机的冲击,有人形容它是先知先觉,但风暴愈演愈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以致其他国际银行相继需要增强资本的时候(包括由政府注资或向市场供股集资),汇丰却延迟至2009年3月,当公布令人失望的2008年业绩时(业绩倒退七成,出乎市场意料之外,却没有发出盈利预警),才同时宣布大规模的供股计划,给人的印象是后知后觉,以致汇丰股价在2009年年初的短短三个月内急跌五成(本文截稿前最低曾见33元),伤透了股民的心。
大家可以想见,强如汇丰也在此次金融海啸中表现得如此狼狈,如果你长期持有的是其他国际银行股,例如花旗等,后果会怎样呢?
至于中石油,似乎也让人觉得是一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股票。以一家年赚1,456亿元人民币(2007年业绩)、市值1,200亿港元(只计H股)的超大型企业来说,在金融海啸中,股价竟然会率先从高位下跌八成(2007年高位是20.25元,2008年10月的低位是4.05元),是金融海啸初期表现最差的一只大型国企股。
当然,还要补充一句,中石油的盈利表现,近年来受到双重的打击。在油价高企的大前提下,上游的采油业务被征收暴利税(中国内地自2006年3月26日起,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若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所得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俗称“暴利税”);另一方面,正因为油价高企,中下游的炼油业务,因为成品油涉及民生而不获提价,导致炼油业务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的股价才会如此不济。
但无论如何,这不是一再印证了长期持有单一股票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吗?实力雄厚如汇丰和中石油,也因为种种客观形势,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险象环生,危机四伏。这一刻,你是否对长期持有单一股票感到困惑呢?
我明白,对不少人来说,选定一两只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英文叫“buy and hold”,是最简单的投资方法,也是最管用的投资方法。因为过去经常听到有人说,买入汇丰,或者买入新鸿基地产(00016,以下简称“新地”)、长江实业(00001,以下简称“长实”)等大蓝筹长期持有,几十年后,发财当在情理之中。
可是,经过金融海啸之后,大家应该明白,投资市场日新月异,充斥着各种衍生工具,一些表面运作正常的公司,原来背后也参与了大量的衍生工具,或者因为管理层的投资失误或经营不善,即便是百年基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摧毁!
总结一句,如果你真的有一些心仪的长期持有对象,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评估风险,然后定期检视你的投资对象,而且,实际的投资金额不能以你身家的三成计,因为押重注在一两只股票上实在很危险。
长期持有股票风险大,炒短线又如何?说实在的,我身边的朋友中,喜欢炒短线的人为数不少。不过,我可以马上告诉你,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当中,如果本身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从来没有人能够赚到可观的回报,更别提靠炒股发财了。
除非你辞掉工作,做一名全职投资者,但还要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例如个人性格要非常有纪律,再加上一些图表或电脑分析协助,才有可能在短线炒卖中赚到较稳定的收入。若说可以提早退休,简直少之又少。
短线炒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这么难赚钱呢?从长期走势看,绝大部分市场都有一个大升浪,但当中包含着很多中小型的升浪,所谓的短线炒卖,其实就是捕捉当中的细小升浪(参见图1)。但无奈的是,这些细小升浪的变化大部分取决于市场心理或资金流向等技术因素,所以最难捕捉。
  


再者,如果要完全捕捉所有的细小升浪,你要不断作出买入和卖出的决定,但正是由于这些变化难以捉摸,如果只是中间入市,捉住机会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因为运气好时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如果买卖的次数多了,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部分业余投资者犯错之后都不甘心,会不顾股票的质地,跟它“博命”,一定要在这只股票上赚到钱后才会离开。运气好的话,如果尚在牛市,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便能回本;但万一遇到熊市,那就要几年之后才能够翻身;更不幸的是,万一你买的股票质地很差,甚至经营不善,十年八载之后仍然在原地踏步,甚至永不超生 (长期停牌或清盘)。
所以,我一向的观点是,短线炒卖绝对不适合有正当职业、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因为这些高难度操作需要时刻留意市场的动向,否则,买入或卖出的机会稍纵即逝。
再者,短线炒卖也不适合心理素质脆弱或逆境中智商较低的小股民,因为买卖次数越多,输钱的可能性便越大。如果你买入的股票亏了钱,就会坐立不安,非常烦恼,这又何苦呢。
第三,短线炒卖也不适合那些不愿意止损的小股民,因为你不断地低买高卖,当股市周期见顶、牛市结束时,你总会有一次被套。如果你不肯马上止损离场,万一这次是股市低潮或所谓的熊市,由高位下跌七八成,就好比这次金融海啸,又或者历时几年,你的损失肯定不菲。
总结一句,“短线炒卖”有点像男女间的“一夜情”,除了赚快钱之外,最大的目的是寻求刺激,以及尝试一下不同股票的“滋味”,但这是危险的动作,并不适合所有的人。自问性格保守以及不能投入太多时间者,还是少碰为妙!我个人以为,大部分人都不适合短线炒卖。
那么,到底我有没有进行短线炒卖?当然有!如果没有,就不能道出以上这番肺腑之言。成绩如何呢?当然正如前文所说,因为我有一份全职工作,即便我的工作和股票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结果都是一样。

我记得1997年那次牛市,我大概是在1996年年中开始入市,那时我喜欢短炒,准确地说,我入市前根本没有详细的计划,赚一点点便卖出,被套了就再坐一会。开始确实很容易赚钱,后来涡轮开始流行(当时叫作备兑证),我也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当时很多证券行的朋友会叫你认购涡轮,最吸引人的是,你不用先付钱,我们俗称“笃手指”)买入大量的涡轮,结果,一场亚洲金融风暴令我输掉大部分身家。
诡异的是,这次失败令我错过了1999-2000年科网股的那次牛市,因为1997年之后我得重新积累弹药。但同样,这次失败也让我避过了2000-2003年的股灾,因为那几年我根本没有弹药入市。
当时我开始觉得,为什么只有升市才能赚钱?于是开始学习期权,因为期权可算是全天候的投资工具,无论任何市况,包括升市、跌市,甚至是牛皮市,我们都可以通过期权赚钱,大前提是要看准后市的走向。
当我理解了期权,不断实践的时候,我又觉得,期权买卖始终有合约期,即你要判断一个月或三个月的后市走向,但时间越短,错的机会就越大,而且,入市次数越多,错的机会更大。
这时,我开始思考,到底有没有简单的入市方法,能够帮助大部分人在股市中赚钱呢?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安全地赚到可观的回报,不是赚一粒糖、但输一家厂的那种。
我要补充一点,我指的是大部分人,就是指那些有一份全职工作,无暇自己钻研投资,甚至对简单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都不甚了解的人。你要这些人通过图表分析及技术走势,计算何时入市、何时出市,或者要他们像股神巴菲特一样,自己挖掘一些超值的股票长期持有(value investing),这就像要我跟刘翔赛跑百米栏一样,一定不行(我想,就算他的脚伤了也能跑赢我)。

于是,业余的小投资者(其实,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业余的)唯一衡量出入市的办法就是靠电台、电视或报纸,听专家的分析与推荐,或者是听朋友介绍,但这些“贴士”真的能够帮助小投资者吗?最普遍的情况是,他们的建议不是太短线,就是太长线。如果是短线,他们一般只会叫你买入,不会叫你卖出;或者叫你卖出之后,股价仍然在继续上涨。如果是长线,讲来讲去都是那些利好因素,而且,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只股票。
我一向认为,通过投资为自己用劳力赚回来的财富增值,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投资有时给人的感觉像赌博,有时又让人觉得是大户在欺凌小投资者,好像我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的全部。我始终坚信,业余的小投资者可以靠投资赚到可观的回报,甚至可以提早退休。
于是,我开始总结经验,分析和研究了1994-1997年间的熊/牛市,以及1998-2000年的熊/牛市。结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原来除了短炒和长期持有之外,还有中线投资,而且只有中线投资才能帮助业余小投资者致富。

我所说的中线投资是指一至三年的投资期,视乎一次牛市的时间有多长。投资者只需选择一些大蓝筹,或者是行业龙头股作为入市的对象,只要能在大跌之后买入,然后持有至牛市高峰期沽出,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其实,投资不外乎想赚钱,如果不停入市,想赚尽每一个细小升浪,以积累大量的财富,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另一方面,买入一两只股票长期持有不放,博它们在十几二十年间大变身,股价升几十倍,实在有太多的变数;因此,中间落墨,两三年才入市一次,每次只选两三只当时最好的大蓝筹或龙头股,持有至股市周期结束时才沽出,然后再等待下一个周期的底部入市,只要配合一些简单的宏观经济分析,以及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是不要始乱终弃,我相信,经过三次熊/牛市,你便可以赚够退休。

我在2005年的时候开始身体力行,用10万元买入几只中资龙头股,包括中石油、中国平安及中移动,大家还记得当时这几只股票的股价吗?除非你当时曾经入市,否则,一定不会知道吧。当时中石油只是5.5元左右,平安是13元左右,而中移动是30元左右。
我一直持有这几只股票直到2007年11月下旬,当阿里巴巴上市后,出现疯狂时才卖掉这批股票。当时中石油的股价大概回落到17元,平保大约回落至100 元,中移动则跌至140元左右,但总回报仍高达370%!虽然我不是在最高位沽出这批股票,也就是说,我没有赚尽2007年的牛市升浪,但我已感到相当满意,也无损这次实验的意义。
经此一役之后,我深信,作为一个业余的小投资者,我没有能力赚尽每一个细小升浪的钱,也不敢冒险去博一个超级大浪的钱,但我有信心赚到一个中线升浪的钱,而且,这个涨幅是很可观的。

熊市长,牛市更长
正如前文所说,我在2005年身体力行,入市买入几只龙头中资股前,曾研究过1994-1997年的熊/牛市,也研究过1998-2000年的熊/牛市,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再次整理了2001-2007年的熊/牛市资料。
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发现是每次牛市的时间都比熊市长。换句话说,如果经历熊市的时间是两年,牛市的时间一定比两年更长。这只是一个“量”的比较,最重要的当然是“质”的比较,请先允许我花少许篇幅谈谈“量”的比较。
首先,从1995年1月开始的牛市,之前的熊市其实只经历了一年。恒生指数由1994年1月4日的12,599点高位辗转下跌,最低跌至1995年1月23 日的6,890点,刚好历时一年。但从1995年1月23日诞生的牛市,历时两年半,一直上升至1997年8月7日的16,820点为止。
接下来,从1997年8月开始的熊市,其实历时也只有一年,当时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7日的16,820点高位回落,跌至1998年8月13日的 6,545点结束,刚好又是一年。新的牛市又悄悄诞生,但这次比1995年的牛市略短,恒生指数由1998年8月13日的6,545点低位,升至2000 年3月28日的最高位18,398点,牛市结束,历时一年半左右。
然后,这次因科网股泡沫破灭而开始的熊市,时间比过去两次长,恒生指数由2000年3月28日的18,398点高位回落,跌至2003年4月25日的8,332点,熊市才结束,历时三年。
但跌市时间长,升市时间更长。牛市不知不觉间在2003年的下半年开始,恒生指数由2003年4月25日的8,332点升至2007年10月30日的31,958点,历时四年半(参见表1)

表1:过去三次熊/牛市时间比较
  
       1994-1997   1998-2000   2001-2007

熊市  1年                1年          3年

牛市  2.5年             1.5年        4.5年

……

(全文约26,000字,请参见《Value》杂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参与人数 2奖励 +23 金币 +1 时间 理由
前方有雾 + 18 + 1 2009-9-9 16:51 论坛有你更精彩!
chenyoung + 5 2009-9-9 12:02 好帖要顶,加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5条著名的炒股格言

从以下几个著名的日本炒股格言,来看看日本的炒股经里有哪些是值得借鉴的?

  利食千人力 :这是在买卖股票时常用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说(股票)套利时,能同千人的力量相匹敌。在股票大赚的时候,没人愿意抛掉的,但是再好的股票也可能第二天暴跌,前一天看到的再多的利益也可能一夜间化为乌有。当然,股价还继续上涨的情况也是很多,关键是如果达到自己的预期回报,你就是赢家。
  见切千两:当看到所持的股票跌价时,多数人是心疼不忍抛出股票的,想等它再升起来时再抛吧!可是事实上一般的情况是一跌就难再爬起来。结果是能看着自己的损失越来越大。所以这句格言是奉劝持股人在还看得到损失额度(哪怕是千两银子)时赶快止损,果断卖空!这样虽然无法挽回损失,但是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打个比方,如果100万元的股票跌到了90万元时立即卖空,那么损失只是10万元,把这90万还可以用来做其他投资就有机会再赚回损失的10万元;但是如果这时不抛空,看着100万元变成80万、70万……那么损失就无底了,而且会无法卖出,被套住,结果挽回这笔损失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股票的金(好像)风筝的线切不得:用来炒股的资金就像是你用一根线牵住的风筝,你可控制的东西是极少的,一旦这根线先被切断了,你就什么都没了。这是劝诫投资者不要只看到高回报,股票的风险很高,不可抱侥幸心理投资,更不可让投资额度超过自己的“闲钱”的限度。不然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把头和尾巴给我的猫:谁不想在股价最低时买进、在股价最高时卖出,赚到最大的利益?但是在现实中,几乎无人能做到。这句格言中“头”就是指股价最高时,“尾巴”就是指股价最低时,它是劝诫炒股者不要太贪,把心态放平些。截住中间某一段或几段的差价,达到自己预期的回报时,见好就收。可是金融家称不少炒股者在实际的操盘中是反其道而行的“头”进“尾”出了!
  买卖是腹八分:那么该何时买卖呢?这句格言就是回答。买卖应该设在“腹八分”的位置,即在最低的股价上加上20%,最高股价上减掉20%的价格时就是较好的买进和卖出的时机了。

  (作者系日本皇家养老庄园管理公司执行董事)
参与人数 1奖励 +18 时间 理由
fbl125-2008 + 18 2009-9-8 21:31 久违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感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9-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CHL666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9-9-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uy and hold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8 天

股市捉妖记结构深研究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大盘不是我家开的

发表于 2009-9-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2 天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9-9-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摸大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 天

发表于 2009-9-1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16:42 , Processed in 0.052961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