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447|回复: 7

[板块交流] 多晶硅:错杀后的理性回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4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晶硅:错杀后的理性回归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晨曦zyq 浏览:9447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多晶硅:错杀后的理性回归
前期,国务院一纸公文,把多晶硅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并且其中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再作为新能源项目进行批准。消息一出,犹如当头一棒,股市上大多涉及多晶硅的个股纷纷大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晶硅市场价格自8月份初现反弹,而且上升幅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周五,该类个股表现突出风帆股份封涨停板,带领相关个股活跃。这表明多晶硅行业价值依然凸显,未来发展可期。
误读的产能过剩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就包括多晶硅。9月4日在以太阳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澄清,“多晶硅产业发展应避免在低水平建设上重复”,“国家不批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硅晶硅项目,对高技术低耗能低污染的项目还是要批的”。前两年,多晶硅一度飙升至500美元/公斤。暴利必然引来不少企业一拥而上。而据里峻峰的透露,实际上我国的多晶硅产能还远远不能达到需求,去年我们的多晶硅实际产量为5千多吨,而实际需求是3万吨,70%的多晶硅还在依靠进口。“就产能而言,我们国家现在号称可以生产多晶硅的企业将近四、五十家,年产量达到20多万吨。但实际生产出多晶硅的企业仅十余家,去年的产能是五千多吨,今年也不会超过一万五千吨。”随着新能源不断扩大,多晶硅需求有增无减,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持续。
多因素利好行业
专家认为,08年末多晶硅价格的暴跌并非由于产能过剩而是暴利之后的回归。未来,不断扩张的需求、上月26日“限产令”的实施以及产业技术升级带来的高附加值必然有力支撑多晶硅价格的回升。8月份起,多晶硅市场价格触底反弹,目前价格冲击90美元/公斤;而多晶硅成本大约是20—30美元/公斤,行业利润仍然较高。
近日,中国颁布废多晶硅进口禁令,自9月起不再进口废多晶硅。对国内多晶硅企业来说,该禁令不失为扩张业务的好时机。圆基环保资本首席执行官陈家强表示,“这个规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保护国内新兴的多晶硅行业。”
价值、概念双重推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晶硅产业前景依然乐观,多晶硅企业特别是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价值不容小觑。下半年,中国历史上最高规格也是最大规模的能源与环境论坛、中欧太阳能光伏发展论坛等一系列会议即将举行,积极乐观的信息有望进一步刺激相关个股股价。目前70%的多晶硅产能来自四川,而川投能源致力于多晶硅项目,持有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38.9%的股权,后市可期。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huai4444 + 2 2009-9-4 21:09 帖子很棒,加分支持,期待更多好帖!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知道产能过剩,托有何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真股神,国家栋梁,社保基金下一代操盘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认为过剩就是过剩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多晶硅成本大约是20—30美元/公斤

我记得是50-70美元/公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0 天

发表于 2009-9-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转贴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9-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多晶硅对环境有害,是高污染行业,欧美人忽悠中国投资多晶硅,结果我们盲目上马了,而且是无序大量的投资.现在很多国家取消了当初对太阳能产业补贴的承诺.而且这东西现在是供大于需的局面,所以这个美丽的泡沫就这样灰飞烟灭了.:*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01 天

发表于 2009-9-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2006年以来,受市场虚高价格与短期暴利诱惑,我国掀起了一波多晶硅项目的建设高潮,规模与投资堪称世界之最。本刊记者从众多企业、地方政府及一些公开信息收集整理的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超过50个,投资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产能将超过23万吨。其中,已投产和即将投产项目初步统计有20个,这些企业的规划总生产规模超过15万吨,总投资700多亿元。目前,已经投产的规模逼近3万吨,即将投产的规模近3.5万吨,这构成中国多晶硅项目大军的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紧随其后,国内在建项目还有20个,规划总投资突破600亿元,总规模超过8.7万吨;尽管没有明确的竣工、投产计划表,但这些项目中,付诸实施的建设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吨,总投资逾290亿元。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实施,那么中国的多晶硅生产将引领全球多晶硅市场供求逆转,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里昂证券、北京润诚利实投资顾问公司等国内外投资分析机构均认为,今年最乐观估计太阳能市场能吸收70亿瓦的组件,但供给方面,假设所有的厂家都停止扩产,仅现有的产能在今年的供给就将超过90亿瓦。
受访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大规模的多晶硅投资,的确解决了我国光伏产业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除极少数企业外,多数项目的技术水平相比国外企业仍然有较大差距,能耗、污染水平偏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多晶硅价格已经逼近国内企业的成本线,未来仍有继续跌价而下探的空间,行业风险正在不断积聚,相关各方必须高度警惕并尽快着手防范化解。
暴利神话:价格3年飞涨16倍
多晶硅投资的疯狂源于追逐暴利。2005年以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仅仅在30美元/公斤左右;而2008年,其价格最高已接近500美元/公斤。3年时间里价格飞涨,涨幅最高达16倍左右。成本在30美元/公斤上下的国外技术先进厂商的利润,是十足的暴利,利润率竟超过1000%。
也由此产生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空前繁荣。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8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尤其在近两年间,大量资金持续迅速涌入这个行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30%。
由于看好全球光伏市场,加之受无锡尚德等企业海外上市造就的爆炸式财富增长神话吸引,国内企业对光伏产业趋之若鹜,纷纷投巨资介入,光伏行业的开工项目“遍地开花”。以江苏省为例,距离无锡尚德几百公里范围内,就有林洋新能源、常州天合、南京中电光伏、CSI阿特斯等颇为知名的光伏企业,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数不胜数。经过一轮高速发展,国内最多时曾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光伏泡沫就是中国人自己给炒起来的。”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告诉本刊记者。随着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增加、产能扩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4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国内生产技术落后,基本依赖进口。在2008年,全国光伏组件企业消耗多晶硅达到1.66万吨,而国内多晶硅产量仅4000多吨,进口依存度超过3/4。
受访的一位业内专家透露,前几年多晶硅供不应求时,国内企业各自为政,在进口多晶硅时相互抬价,使国外多晶硅企业坐收渔利,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却不得不承担了过高的成本,只能靠压低劳动力价格,甚至牺牲环保、维护制造低成本这样的“核心”竞争力。
产能扩张神话:
4年增长1000倍以上
由此也一路推动了多晶硅的产能过剩。据统计,我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仅有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2007年为1156吨,但2008年狂飙到4000吨以上。尽管产能上升迅速,但在下游的疯狂投资拉动下,多晶硅依然是我国光伏产业的一大瓶颈,众多下游企业“等米下锅”。
为解决上游原料短缺的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引导国内具备相应技术基础的洛阳中硅等企业,围绕多晶硅生产各环节的重大技术难题,实施重点攻关,取得了系列攻关成果,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
但国内这样的企业毕竟少之又少,而且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克服。不过,过去的几年里,受多晶硅的暴利诱惑,中国企业仍然掀起了一股多晶硅投资的狂潮。即使在技术和人才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国内一些企业也敢于投资建设万吨级的多晶硅项目。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的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0万吨,是2005年全国产量60吨的1000多倍,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
在多晶硅生产大省四川,2007年的产量仅700吨左右,去年突破2000吨,仅在乐山、雅安两地,今年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产能已超过5000吨。与此同时,投资27亿元的天威四川硅业3000吨/年多晶硅等项目还在不断上马。预计到2010年,总产能将达到31750吨。
产能形成之际的价格暴跌
今年,中国多晶硅投资热形成的产能刚形成规模化生产,价格泡沫随即破灭。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因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洲接到的订单锐减,普遍陷入困境,大部分企业歇业停产,多晶硅价格也迅速下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平均约每公斤70美元,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未采用闭环式生产的企业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而国外大厂每公斤成本平均在30美元左右。
目前,多晶硅行情已结束暴利行情,现货市场价格理性回落到70美元/公斤,逼近国内生产企业的成本。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因成本高企、需求不足而出现了间歇性停产。业内专家认为,这是盲目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后遗症的逐渐显现。四川多晶硅产业现状是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缩影,间歇性停产或许只是新一轮风暴的开始。
而且,受前期暴利驱使,国内企业在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便一哄而上,而暴利行情也可掩盖技术落后、成本偏高的不足,但眼下,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正面临“生存还是灭亡”的严峻考验。
长期关注中国光伏产业的北京润诚利实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刘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国外厂家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使多晶硅价格还有继续下探的空间,“在这种趋势下,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加之很多项目都是近一两年蜂拥上马,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并遭遇国外厂家扩产,在低价持续甚至继续下跌的情况下,与国外厂商相比基本没有竞争力的国内多晶硅企业,在更惨烈的国际竞争中,结果可想而知。”
据刘华等多位投资专家预计,进退两难的国内多晶硅企业,千亿投资至少一半或将打“水漂”,“50多家企业中,最后能存活的也就3~7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4 11:18 , Processed in 0.03685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