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现庄家般杀手!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股市轮回
浏览:25252
回复: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基金杀手频现 四大操作手法与庄家如出一辙
我们在考察最受尊敬基金公司时,沿用了一个“4P”定律——操作(produce)、流程(process)、营销(purchase)、个人(person)),相对应的,我们也可以按“4P”方面来考察我国目前基金业所存在的种种黑幕隐忧:
操作过激,理性投资名存实亡
在投资操作(produce)上,基金公司的违规案例是最早也是被曝光最多的。
2000年10月当时创刊不久的《财经》杂志以“基金黑幕”为封面报道了上海证交所研究人员的一份调研报告,用专业的术语讲是对当时基金公司操作行为的描述,这些黑幕涉及诸如对敲、倒仓、分仓等庄家行为。
《财经》杂志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博时为首的十大基金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对基金行业的全盘否定,管理层有人把基金比作3岁的小孩,拉屎撒尿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此事并没有得到进一步举证和调查,最后不了了之。
到了2004年6月,又有多达8只基金被媒体披露疑似为四环生物的“庄家”接货。
2007年,多起基金公司不理智操作行为被披露。
4月初,长盛基金公司旗下同智成长基金在两日内速买速卖杭萧钢构,获利108万元,信诚基金公司旗下的信诚精萃基金在杭萧钢构停牌前一日追进,4月2日复牌后即卖出,获利122万元。一向倡导理性投资的基金竟参与了上半年第一庄股“杭萧钢构”的短线炒作。
同月19日,市场盛传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共同坐庄长城股份,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只基金当时收到了来自证监会基金部发出的风险提示函,就是否存在违规交易行为受到调查。统计显示,从2月14日至3月13日的近一个月间,长城股份的股价由3.75元飙升至7.56元,业内认为,正是这一事件引发了基金业的新一轮监管风暴。
最近,基金公司再度因为非理性的操作手法遭到市场质疑。媒体披露部分基金的交易换手在上半年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所做的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A股基金中交易换手水平最高的一只基金换手率达到40.68倍。平均每个交易周将股票清仓换仓一次。
另外,换手率前十位的平均换手水平高达20倍,剔除申购赎回影响后,前10只基金半年的平均换手率依然达到15倍,最高达31倍。即便按照底限计算,这些基金半个月换仓一次的做法,其动机和理念都无法让人理解。这种做法显然与公募基金的组合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原则相悖。
决策流程违规,错误越犯越低级
在投资决策流程(process)上,不规范现象也频频发生。
2004年,当时巨田基础行业基金因为在新股市值配售时存在弄虚作假的异常申购情况而向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表示道歉。据多家中小企业板块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书显示,巨田基金连续以超过股票发行总量上限1.4倍至3.6倍的申购量,违规申购新股。这么低级的投资流程错误,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基金公司是在知法犯法,违规操作。
2006年,被认为业务简单、收益平稳的货币基金也出现了违规案例。华宝兴业基金旗下的现金宝货币市场基金2006年度半年报表示,该基金在投资过程中曾出现了逆回购收益率偏高的异常情况,对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产生影响,违反了有关通知法规的规定。监管部门据此对公司有关人员采取了监管谈话、记入诚信档案的行政监管措施,该公司也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近两年,行情火热,投资繁忙,基金公司在决策流程出现的错误愈发低级。
2006年报显示,多只基金在去年违反《基金法》规定,买入托管行股票和债券,其中包括融通巨潮100、银河银泰理财分红、基金汉鼎和基金融鑫。
最近,媒体披露,三家基金公司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此事再度让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职业化程度大跌眼镜。
托管行倒戈,营销违规花样百出
在竞争激烈的营销(purchase)层面上,基金公司亦难以独善其身。
2004年,因为被托管机构建行举报,融通基金的违规事件被爆了出来。原因是融通在销售基金中对部分客户免去申购和赎回费用。
同年3月份,证监会在《关于规范近期基金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罗列了基金公司在销售中的违规行为,其中就有基金公司“采取抽奖、回扣、送保险、送现金或基金单位,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基金认购、申购费用打折;以低于成本的销售费率”等手段来销售基金。
同时,管理层还不点名地批评了部分基金公司“销售过程中诋毁其他正在销售的基金;对投资者承诺在购买一段时间后为其保底;对不同代销机构的销售费率不一致;为扩大销售量而承诺在证券公司席位上进行远超过合理水平交易量”的行为。
利益输送,从业人员信用危机
个人(person)问题最引人注目,一旦出事也最严重。半年内,两大重量级人物落马,让人唏嘘不已。
2006年10月16日,华安基金公告称,公司总经理韩方河因涉嫌个人违纪,正在协助调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沸点投资张荣坤通过上海电气、上海工投提供资金,大举建仓买入海欣股份后,再以这批股票作为行贿筹码。而为确保海欣股价持续上扬,张荣坤找到韩方河,让后者高位接盘。事发后,华安系重仓股大幅下跌,华安基金净值也被拖累严重,基民叫苦连天。
2007年5月,一直若隐若现的基金经理老鼠仓问题被大白于天下。据证监会调查显示,上投摩根的唐建自担任基金经理助理起利用职务便利,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在新疆众和等股票上总共获利逾150万元。
随后不久,大量基金经理以“个人原因”离职,外界对于更多老鼠仓的怀疑就这样无疾而终。“这些基金经理是因为真的收入太低,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是不是个人有问题,想一走了之?”中国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首任组长王连洲在理财周报与基金公司代表恳谈会上提出如上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