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351|回复: 3

认沽跟股票玩跷跷板 昙花一现参与度低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2 天

发表于 2007-9-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沽跟股票玩跷跷板 昙花一现参与度低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99股民 浏览:43351 回复: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虽然股票市场在近期持续出现两个交易日的调整,成交量也随之萎缩,但相对应的是,权证市场再度活跃,中集ZYP1自本周二大涨54.15%之后,在本周三再度大涨18.98%,悄然成为市场短线“财富制造者”,从而带动了权证板块的整体活跃,那么,如何看待权证的走势呢?
  只是报复性反弹
  对于权证的如此走势,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权证与股票特有的跷跷板效应。曾记得,当年宝钢权证推出之际,一旦大盘疲软,宝钢权证就会出现暴涨,并会出现成交量迭放的火爆场景,而这种传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规律”。所以,分析人士认为,当近期大盘出现调整走势时,权证的活跃也在预期之中。
  更何况,权证中的认沽权证,在前期大盘高歌猛进之际,由于其特有的“看空”品种的意味,所以,其价格走势出现了重心持续下移的趋势,中集ZYP1仅仅用了四个交易日就从3.845元一跌暴挫至2.170元,所以当股票出现调整,尤其是其正股中集集团持续调整之际,具有“看空”特征的中集ZYP1出现报复性反弹走势也是可以理解的。
  监管力度加大
  现在的问题是,类似于中集ZYP1的认沽权证会否成为A股市场调整市道中的靓丽风景线呢?对此,笔者认为可靠性并不大:
  一是目前认沽权证的创设相当于为券商提供无风险的套利,所以,一旦认沽权证活跃,就会引发无数的券商进行创设,昨日中信证券就创设了3亿份的南航JTP1权证,从而使得认沽权证的筹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游资的炒作也难以把握,所以,认沽权证的持续度并不强。
  二是目前监管部门对认沽权证的炒作予以极大的关注度,一方面是市场层面,对认沽权证的炒作予以重点监管,只要价格波动幅度超出范围,就予以停牌,价格的走势并不连贯,如此就使得游资的炒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则是交易账户层面,监管部门对权证成交相对活跃的营业部和活跃资金的账户均予以极大的关注度,这也相当于形成“威慑力”,既如此,游资又怎么敢大举活动呢?
  所以,笔者认为权证品种难以成为短线大盘的靓丽风景线,即便大盘再度急挫,认沽权证的走势也难以反复持续活跃。而且,不排除认沽权证在节后再度急挫的可能性,因为部分品种临近到期,如中集ZYP1存续期仅剩余50天,而认沽权证的内在价值均为零,也就是说它们一文不值,暴跌在所难免。
  看好认购权证
  当然,笔者认为认沽权证只有交易价值、无中线持有价值,而对认购权证则应予以积极的关注,因为认购权证目前大多是折价交易,有点类似于封闭式基金,五粮YGC1、侨城HQC1、马钢CWB1均如此。尤其是A股市场牛市趋势犹存,此类认购权证的正股价格上涨的趋势又相对明朗,因此,此类个股是既可投资,也可投机,所以,五粮YGC1、侨城HQC1等认购品种的公开成交席位不时出现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的信息,故此类品种可以低吸持有。
  作者:秦洪

[ 本帖最后由 99股民 于 2007-9-27 12:54 编辑 ]
参与人数 1奖励 +10 时间 理由
股民阿甘 + 10 2007-9-27 16:31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认购权证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30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3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1 01:51 , Processed in 0.03591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