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变了-从弱小的中小投资者变成了正虎视眈眈的非流通股东
基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变了基金登上中国股市的舞台后,它的假想敌(对手)一直是中小投资者,也就是说,基金炒股的战略战术,大都是围绕其对手—中小投资者来制定的。战胜中小投资者,基金就成了赢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让基金突然意识到,它们的对手变了。从弱小的中小投资者变成了正虎视眈眈的非流通股东。
如果说以往在与流通股东的较量中,基金在资金、信息、知识、团体等各方面占尽优势的话,那么,面对非流通股东这个新对手,基金可以说处于全面劣势。从筹码来说,非流通股东是大股东,基金与它们相比,只是小弟弟。从信息和对公司的控制权来说,基金们在非流通股东面前,只能俯首称臣。基金们传统拥有的资金、知识、团体三大优势,非流通股东未必就输与它们。更要命的是,非流通股东拥有的筹码不仅多,而且廉价,这让基金们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在这样极端不公平的持股成本面前,基金们只能暂时将市盈率、价值投资、技术分析等放一边。非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成了它们暂时唯一关心的问题,也是首先要对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基金们只能乘非流通股东还没上市流通前,将自己手上那些大量持有、而且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先处理一部分再说。否则,自己高昂的持股成本,将使自己连与非流通股东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基金要处理重仓的股票,市场只有一个跌字。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历史形成的不公平的定价体系,这就是革“股权分置制度”之命时,每一个二级市场投资者不能不面临的成本付出。大如基金者,也不能例外!(谭杰)TOP↑
[ Last edited by 珂南 on 2005-5-30 at 16:48 ] 该贴应该为精华贴!
今天基金整体表现看已经初露端倪,而且基金的投资者也是我们,而不是所谓的机构,因此在权衡利弊时,券商和私募会将手中的基金配置比例减持,这将造成二级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其赎回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所以近期的反弹可以看成是减持的机会,并且券商和私募和我们一样会被玩弄于鼓掌之上。
但考虑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把这次释放看成是最后释放进行小仓位短线顺势操作,看来已经全流通和流通比例较大的个股会中长期受到追捧,只要打压就是机会!
说得有道理,好!
一物降一物!! 多谢分享啊,实在太感谢啦。 有道理 有意思 不对,至少片面,对于有减持欲望的大股东来说,这样分析可能是对的,但出于控制目的和非流通比例少但经营成果优异的企业来说,非流通股东根本没有兴趣和基金博弈,不过当然,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 xiexie 涨知识了。谢谢。 支持楼主 该贴应该为精华贴上证综指逼近1000点 市场五大悬念可能揭晓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50606/03091657694.shtml悬念二:第一批试点能否通过
本周,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和清华同方(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将接受流通股股东的“审判”。
首批试点的成败关乎全局,示范效应值得市场关注。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管理层将授意基金等机构投赞成票,方案通过的概率在80%以上。
从公开资料看,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分别持有三一重工、清华同方上千万股,对金牛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和紫江企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持股比例也相当高。如果中小投资者参与率低,基金的态度将决定表决结果。因此,这些投资机构必然会受到试点公司方面的重点“关照”,而且他们的独立性与职业操守原本就受到质疑,有意或无意地投赞成票的可能性相当大。
而中小投资者在面对不好的方案时,往往勇敢地站出来投否决票的概率偏低,广电传媒“以股抵债案”等例子就是明证。尽管现在能够用电话委托参与表决,但不必寄予过高的期望。
如果这些方案通过,那么其余上市公司就会沿用目前的补偿比例“试点”下去,在明确整个补偿预期后,市场则无非是长痛变短痛,迅速完成股价接轨,然后迎来股市新生。如果方案被否决,那么市场将重新寻找补偿标准和定价原则,仍然处在预期混乱的环境中,整个博弈过程就会更长、更痛苦。
政府之手
开始工作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