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东北大开发的东北板块在经过两年的酝酿之后,最近有些个股又开始走上前台,如辽宁的辽通化工、沈阳化工、本钢板材、大连金牛、抚顺特钢,吉林的长春高新和黑龙江的*ST光明、ST佳纸、哈空调等表现都非常好。实际上,东北板块由于有多种题材支持,我们相信其不仅短线表现能力强,而且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其个股活跃的格局将继续保持下去。
政府合力 打造企业重生机会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注了极大精力,而且今年年初中央还安排了610亿元国债资金投向东北的100个项目,所以东北大开发有望成为继西部大开发之后的又一伟大工程。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亲临东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东北地区定下了前进的基调。前期,温总理再次在沈阳召开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钢铁、石化等重工业方面,设备老技术又一直得不到更新,所以很多企业的发展非常缓慢。现在由于有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受此影响,东北上市公司开始走出长期低迷的状况。
税收优惠 支持东北全力改革
配合国家开发大东北的步调,今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向辽、吉、黑三省及大连市国税局发出《关于开展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开始确定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名单。9月份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开始实施。10月份中央又在《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东北优先推行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使得东北地区的受益单位更进一步扩大。
从地区看,沈阳已经率先进入"东北税改"的全面操作阶段,沈阳化工、东软股份、东北药、金杯汽车等四家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领到了退税金额。中短线看,税改有望增加这些公司的现金流和市场竞争力,无疑对相应公司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资产重组 促进企业经营活力
在政府的推动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纷纷出台扶持本地上市公司的重组政策,一度沉寂的东北板块也沐浴在重组的春风中。上半年长百集团的国家股转变为法人股、ST松辽与东风汽车集团联姻的消息都曾作为题材引发过市场的短线追捧,而下半年抚顺特钢的重组则引发了其长达三个月的"井喷"行情。另外,ST佳纸等一些业绩长期较差的个股最近也借重组渐渐改头换面。由于重组是业绩变脸的快速通道,这类低收益的个股常常能给市场留下较多的悬念。
业绩增长 孕育个股上涨空间
税收优惠和实质性重组,让东北板块的业绩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从三季度公布的业绩看,有些上市公司的增长潜力非常大。如*ST延路目前已扭亏为盈,每股净资产达到了0.94元,其再加一把劲将有望成功"摘帽";沈阳机床连续三季的每股收益呈递增趋势,各种财务指标同比均快速增长;ST吉化则因受惠于税收政策,三季度每股收益达到了0.633元,跻身绩优股的行列。另外沈阳化工、鞍钢新轧等也都是业绩增长较快的个股。随着年底的临近,年报行情正在预演,业绩增长也成为个股炒作的主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东北板块有四大题材而值得中短线关注。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这一群体的受益者。具体到个股,短期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有实质性重组题材或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的个股。尤其是一些机构深套的股票,其可能激发主力自救行情。(北京首放) 把握资本市场发展大方向
坚持科学发展观 把握资本市场发展大方向
○"发展是硬道理"启示我们,不能就问题谈问题,不能通过停止发展或简单放慢发展速度来解决问题。唯有通过发展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改革和发展的矛盾往往表现在改革的速度过快,力度过大,市场承受不了,对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个市场如果完全以散户的短期投资为主,就容易出现市场泡沫,股价容易偏离合理的价值中枢;如果只以机构客户的中长期价值投资为主,股性就不会活跃,市场就会失去活力,从而也失去吸引力
○当前的证券市场对政府宏观调控过于敏感,市场不是对调控的结果反应,而是对调控政策本身作过度的反应
○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证券经营机构和股东、管理部门、投资者之间都要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信息披露正常了,人们才不会相互猜疑,才会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信誉度
一、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处于困难时期,人们对涉及到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特别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把握资本市场发展大方向。
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规范化、机构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市场功能日趋健全,机构投资者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投资理念逐步成熟化和理性化。然而,当前我国的发展的确面临很多困难。特别是去年以来,证券市场过度低迷,投资者信心涣散,证券公司举步维艰,部分证券公司甚至处于破产边缘,历史遗留问题的风险逐渐显现,重大案件不断爆发,资本市场呈现局部危机局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当前我们特别需要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逐步统一对牵涉到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树立信心,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已经显现的风险因素,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基本原则;在资本市场上必须要解决好发展与规范、发展与改革、发展与开放这三对基本矛盾。
"发展是硬道理"这句朴实的话语,凝聚着党和政府领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历经考验的科学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是硬道理,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发展。我们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二是只有通过发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特别需要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理念。当前,人们一谈到中国的资本市场,看到的都是问题,谈起问题来头头是道。有批判精神,无建设信念。没有把当前资本市场中的问题,放在15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在这短短15年中我国资本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往往从静态的角度出发,或急于求成,或治标不治本,或陷于绝望。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了,解决问题的条件就会产生变化,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可能解决。从发展角度看,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发展是硬道理"启示我们,不能就问题谈问题,不能通过停止发展或简单放慢发展速度来解决问题。唯有通过发展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规范和发展、改革和发展、以及开放和发展是涉及到发展的三对基本矛盾。资本市场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三对矛盾。
规范是发展的基础。在规范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有效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规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规范制度基础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二是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在行为上的依法合规性;三是司法和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管理。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证券市场的规范体系。规范是发展的规则。规范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任何有损于发展的规范,都不是有效的规范。发展有阶段性,规范也有阶段性。我们要的是适应发展的规范,不是超越发展的规范。规范也不等于简单的整顿查处,规范是一个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和主体行为。规范和发展的矛盾通常表现为有些地方规范过头,有些地方又规范得不够,宽紧不一,缺乏连续。
改革是进行制度调整,制度调整还是为了发展。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引导改革。我们资本市场发生和发展的特定经济和制度环境,决定着改革将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始终。通过改革释放体制力量,推动市场发展,构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历程。改革的方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不成熟的东西改造成成熟完善的东西。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大部分法律法规,都需要通过多次修改才逐步完善,就属于这种形式的改革。二是把计划体制和双轨体制的制度改造成市场体制的制度。这是制度改革的主旋律。三是把一些中国特色的制度改造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改革和发展的矛盾往往表现在改革的速度过快,力度过大,市场承受不了,对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开放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不是为了让境外投资银行把内地的证券公司通通吃掉,也不是为了彻底丢掉中国资本市场的特色,让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国际惯例化。通过国际竞争还能生存的东西只能是中国特色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民族特色的东西,保护比较优势的东西。把握这一基本宗旨,开放就能真正促进发展,否则开放的过程就容易变成毁灭的过程,就不能成为发展的推动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统筹兼顾资本市场各层次、各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发挥好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资本市场是最复杂的市场,复杂在它的多层次性。层次越多,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的"五个统筹"原则。我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样要解决好"五个统筹"。
首先要统筹兼顾各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证券监管部门、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和证券投资者。资本市场各种改革和政策之所以难以实施,就在于任何改革和政策都会影响到上述主体的利益。解决不好就会遭到反对,或挫伤了某些主体的积极性。国有股减持、股权分置等政策实施起来难度大,就在于这些政策牵涉主体太多,利益冲突太大。作为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者和监管者,证券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规则,让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达到相互制衡,形成市场约束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