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铭
发表于 2004-11-16 00:16
A股处于反复触底过程
《红周刊》:近一阶段A股市场比较活络,您如何看待目前的A股走势?国内对于择股标准的讨论也比较多,您看好哪些A股公司呢?
梁伟沛:A股市场应该是处于下跌后的长时期反复触底过程,就像是1993年那样,市场在等待较大动作的政策动作。所谓“动作较大”,是指解决全流通、破产问题那样的大政策。在这类问题解决前,投资者还应以现金为主,在市场下跌15%左右的时候,可适度做些反弹。A股公司大部分呈现明显的周期特性,有些公司的行业周期已经见顶,或者业绩的增长追不上其市盈率的不断下调(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A股市场的市盈率总趋势还是会下降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关注那些业务外延增长,而不是周期波动的股票。比如银行股,银行股的主要收益是存贷息差,只要有效地控制不良贷款比率,银行股的业绩一般会跟随其经营网点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一般不会出现周期性的收缩。另外还有水电股,像长江电力这种公司,具备竞争优势,也是外延增长型公司,业绩也会随着发电量增加而不断增长。不过总的来说,现在的A股市场还是“现金为王”。
□ 明君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09
近期一直有人在谈“估值”,
又听说国外机构评价我国的部分好企业,
股票价值还被低估了,
这些股票是哪些?
目前可以参与吗?
如今大盘放量站稳前期箱顶之上,
已经选择了方向。
而大家可以看到QFII在1300点附近大量买入一、二线蓝筹股,
也说明这些股票的价值。
具体到行业上,
短期内对信息技术、石化、房地产、航空等行业以及已经资产重组类股票,
可加大投资力度。
尤其是信息技术行业,
可重点关注其中具有密码支付系统与第二代身份证概念的龙头公司。
风险偏好强的投资者可短期适量参与信雅达与航天信息。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10
对稳健型投资者,
可侧重处于持续扩张阶段的非周期性消费品行业中,
定价合理的龙头公司以及交通运输等防御型行业定价合理的龙头公司。
对于目前估值过低的石化、钢铁板块个股的反弹行情也可短线参与。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12
在缺乏领涨龙头之下,
关注有题材配合的个股较易获利,
当前而言,
与世界性大公司有合作传闻股票均可重点关注。
在温家宝总理东北之行后,
东北板块有可能出现个别热点,
也可留意。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21
今日适当注意一下个股的分化问题
连续几日的上涨 大盘处于强势状态
有能力再攻但也面临压力的消化
操作上, 应该利用冲高换股的策略
适当的选择没有随大盘上周大涨的
底部比较扎实的个股 。。。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28
盘口黑马孕育期特点
笔者多年潜心研究后发现,
尽管“黑马”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
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它们是主力建仓活动所留下的印记,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技术特点:
一、从K线图看,
当股价在低位进行震荡时,
经常出现一些特殊图形,
出现的频率超出随机概率。
典型的包括带长上、下影线的小阳小阴线,
并且当日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上影线区域,
而下影线中存在着较大的无量空体,
许多上影线来自临收盘时的大幅无量打压;
跳空高开后顺势杀下,
收出一根实体较大的阴线,
同时成交量明显放大,
但随后并未出现继续放量,
反而迅速萎缩,
股价重新陷入表面上无序的运动状态;
小幅跳空低开后借势上推,
尾盘以光头阳线报收,
甚至出现较大涨幅,
成交量明显放大,
但第二天又被很小的成交量打下来。
这些形态如果频繁出现,
很可能是主力压低吸筹所留下的痕迹。
以大牛股山推股份 (0680)为例,
该股从1999年12月底至2000年4月初的建仓动作中,
上述图形就曾频繁出现。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29
二、从K线组合看,
经常出现上涨时成交量显著放大、但涨幅不高的 “滞涨”现象,
但随后的下跌过程中成交量却以极快的速度萎缩。
有时,
则是上涨一小段后便不涨不跌,
成交量虽然不如拉升时大,
但始终维持在较活跃的水平,
保持一到两个月后开始萎缩。
由于主力进的比出的多,
日积月累,
手中筹码就会不断增加。
尽管目前的主力已无法操纵大盘,
但调控个股走势还是绰绰有余的,
往往会在收盘时通过各种手段改变股价走向,
从而使一些技术指标逆转,
以迷惑一般投资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研判个股走势时,
收盘价虽然是重要的,
但盘中总体走势也不可忽视,
在建仓阶段和拉升末期尤其如此。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30
三、均线系统由杂乱无章、纠缠不清,逐渐转向脉络清晰、起伏有致。
从技术上说,
这是黑马与失败案例的最大区别之所在,
具有合理的内涵,
而且在庄股时代有其必然性。
其内在机理是:
在建仓阶段,
前期由于筹码分散,
持仓成本分布较宽,
加上主力刻意打压的结果,
股价波动的规律性较差,
反映到均线系统上,
就是短、中、长期均线的不断交叉起伏,
随着主力手中持筹的沉淀,
市场上的浮筹随之减少,
当主力持筹达到一定程度时,
往往会把股价的波动幅度降下来,
以拉平市场的平均成本,
减少其他投资者做短差的机会。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34
证监会统计:
2004 年 10 月底,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创出了今年新底,为 38741.88 亿元,
比最高点 3 月份减少 11675.54亿元 ,比上月减少 2186.73 亿元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35
四、在建仓阶段,
主力与散户实际上是处于博弈的两端,
主力总是力图制造种种假象,
迫使散户低价吐出手中的廉价筹码。
正因为如此,在底部区域的顶端,
主力往往发布种种利空,
或者制造形态上的空头结构,
意图使市场发生心理恐慌,
主动促成股价下跌。
这种下跌,
表面上很难与 “黑马”形态失败所构成的顶区分开来,
但下跌幅度的深浅却往往暴露出主力的真实意图。
一般来说,
如果主力在下跌途中坚定持筹,
并且继续逢低吸纳,
则除非某些特殊情况出现,
否则股价一般难以杀回前期密集成交区之下并维持较长时间。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35
法则一:洞察成交量的变化
技术分析的经典格言是“量在价先”。
成交量的变化,
迟早要在股价上反映出来。
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
是每个投资者首先都会注意到的。
但在实际运用时,
如何拨开重重迷雾,
看到真实的本质,
却并不容易。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36
上证报10家咨询机构看后市的结果是9家看涨、1家看跌。周一8家看涨、2家看跌,沪指上涨17.83点。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37
证券业协会会长庄心一在全国证券业协会工作交流会上说证券业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要恢复证券业正常的应有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商誉。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37
证券业协会会长庄心一在全国证券业协会工作交流会上说证券业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要恢复证券业正常的应有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商誉。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37
两市大盘小幅高开,而板块方面深圳本地股、东北板块个股涨幅居前。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38
如果主力吸筹较为坚决,
则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将成为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
尽管很多情况下,
主力吸筹的动作会比较隐蔽,
成交量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
但也不是无踪可觅。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观察成交量均线。
如果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
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
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低于均线较多,
则该股就应纳入密切关注的对象。
例如金陵药业(0919),
该股上市以来的成交量变化就一直遵循上述规律,
这表明,
筹码正在连续不断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对于盘中异动成交的情况也值得关注。
因为在成交量波幅不大的日子里,
主力也并没有闲着,
只是收集动作幅度没有那么大而已。
此时,
我们可以观察该股的分时图,
例如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图,
如果有类似情况出现,
同样有可能是主力吸筹的结果。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39
需要注意的是,
投资者从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时,
必须结合股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因为绝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户,
他们的短线进出同样会导致成交量出现波动,
关键是要把这种随机买卖所造成的波动与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区分开来。
我们知道,
随机性波动不存在刻意打压股价的问题,
成交量放出时股价容易出现跳跃式上升,
而主力吸筹必然要压低买价,
因此股价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连续性。
依据这一原理,
可以在成交量变化和股价涨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
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那些股价跳跃式的成交量放大,
了解真实的筹码集中情况。目前市面上流行多种分析指标,
不过一般来说,
这种指标使用的范围越窄,
效果就越好,
因为一旦传播开来,
容易被主力反技术操作。
但无论如何,
上述原理却是永恒适用的,
因为主力无论如何掩饰,
集中筹码是根本目标。
海杉
发表于 2004-11-16 09:41
成交量堆积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
它对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有着重要作用。
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外,
大部分股票都有一个密集成交区域,
股价要突破该区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而它也就成为主力重要的建仓区域,
往往可以在此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筹码。
所以,
那些刚刚突破历史上重要套牢区,
并且在以下区域内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
就非常值得关注,
因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实力远胜于以往,
其建仓成本亦较高,
如果后市没有较大空间的话,
大资金是不会轻易为场内资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积成交量并不大,
即所谓“轻松过顶”,
则需要提高警惕,
因为这往往系原有主力所为,
由于筹码已有大量积累,
使得拉抬较为轻松。
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不能创出新高,
但无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
因此操作时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
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尤其需要谨慎。
需要指出的是,
在主力开始建仓后,
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
则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
因为无论是真实买入还是主力对敲,
均需耗费成本,
密集成交区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区,
累积成交量和换手率越高,
则主力的筹码积累就越充分,
而且往往实力也较强,
此类股票一旦时机成熟,
往往有可能一鸣惊人,
成为一匹“超级大黑马”.
无弦琴音客
发表于 2004-11-16 09:42
百联股份即将于本月26日恢复上市,
其合并重组成功将对北京、武汉、西安等
商业上市较多城市的商业股产生影响。
可以关注此类方面的题材超作
最好加上有 业绩 配合的。。。
这样即符合年报,又有市场短期追捧概念。。。
木一
发表于 2004-11-16 09:44
无弦版主,你的6217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