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随思录
[讨论]随思录纯属个人意见!!! 欢迎探讨!!! 不过无关的链接和转贴就请算了吧!!!
论远交近攻
历史上存在一个现象。“转折点”,常常是过了这个点局势发展的大方向就基本定了。任你后来人天赋异秉、才高八斗也于事无补,只能徒唤奈何。
说近的往往看起来缺乏前瞻性。所以为了不丢在下这微不足道的面子,近的就不说了。诸位前辈,多多包涵。
回头看看,远交近攻倒是个很好的例子。秦国决定将来会大一统的转折点在那里 。一般的说法是秦始皇登基开始。其实并非如此。应该是从周赧王四十五年应侯范雎入秦开始(当然这个时候范雎还没有封应侯,正式封应侯是赧王四十九年的事)。应侯入秦,献远交近攻之策,说秦王曰:“臣为王计,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王曰“善”,遂用其策。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场面,“王曰:善”,粗略一数,至少也是上几十处,然而这回不一样了,这一席话后,中国未来大一统的命运就此决定。为什么会这样?还是来看看范雎的话,他又说:“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这是一句很关键的话,以前看现在的书上老是说战国七雄秦楚齐赵韩魏燕。于是就以为秦楚齐才是最强的。就奇怪这楚齐怎么这么不禁打。赵韩魏一灭,二位就一下子被秦军扫出历史舞台。现在恍然大悟,套用现在一个时髦的概念来说,“物流”“人流”“信息流”才是关键的所在,范雎为秦王说了,当然也就顺带为我们说了,人家函谷关外的韩魏二国,才是中国之处,才是天下之枢。能得中原者,边地自然一战而定。这是其一。其二:对这决策的另一个后果,春申君黄歇看得很清楚,他说:“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不亡,秦社稷之忧也。”这就说的很清楚了,这个政策是自我增强的,不可逆转的。因为三晋是王室子弟统军作战。而在史书上我们一般不容易看到秦军大胜后俘将帅某某的纪录,当然更不容易看不到这些将领投降的纪录。他们到哪里去了呢?结果不言而喻。(根据秦国军中授爵的规定,以获得的人头计数。所以秦军杀戮之烈,天下无双。战国中常常有克两三城就斩首数万的纪录。)这样一来,远交近攻的政策一开始执行就回不了头。三晋恨秦入骨,皆愿灭之而后快。秦国就算哪位后来的统治者良心发现想和三晋和好也办不到了。也就是说,范雎一席话,就把军力天下第一的秦国绑上了战车,再也下不来。只能不断的和周边作战,直至把自己玩完或三晋玩完。历史既侥幸也不幸。三晋先撑不住了。秦天下一统。中华大地少了几百年的战乱。然而,连续一百多年的征战,让秦军的数量也大打折扣,成了强弩之末。至始皇末年时,三十万守北以备匈奴,强征亡人、赘婿、贾人十余万驻岭南以讨诸越。其余34郡,总兵不过十余万。陈涉一呼,天下皆反。后三年,越演越烈,函谷关外,讨秦之军,已过百万,秦焉能不亡?!(赧王五十五年,武安君白起长平一战坑赵卒40万后,自言此战甚险,己军已折过半。此后三年,秦攻邯郸。魏公子无忌将兵10万即大破秦军。秦将安平与卒2万俱降。可以推知秦军此时至多不过二十余万。长平一战时不过40万上下。因为坑40万定是虚数。至多不过三十来万。再后二十八年,王翦攻楚,将60万军,说王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这么一来粗略算算,此时的秦军总共不过超过70万,因为这60万是虚数,估计也就50万上下。也就是说,在这么三十年里,秦军不过恢复到比原有水平高出一到二成的地步,换句话说,十年间,考虑到疾病和征战等原因,秦国大约出生了70-90万人口,即每年7-9万,那么就可以大致的推算出秦全国总人口,如果人口出生率在5%的话,长平之战时大约在140万-180万的水平上。倒过来验算这个推论,按中等水平算,160+8*30=400,如果减去死亡人口,考虑到战俘会增加人口的因素,假如死亡人口是出生人口一半的话。就是400-4*30=280,军队占人口1/4。和长平之战时40/160的比例是相当的。) 这是自己写的.知道自己才疏学浅.
所以特别欢迎探讨和指正!!!! 曲高和寡啊,呵呵!
俺也不懂!帮你顶些懂的人出来。 从长周期(远)着眼,在短周期(近)动手 转折点——量变到质变的那个点 很好的贴子,奖励!
如果能够和证券市场联系起来就好了,期待兄的续作~~ 事先说明,本文的范畴只是论述人工调整的一些情况。完全程序化操作的交易系统本文并不涉及。。
然后,一个根本的观点是我们的市场也存在杠杆。而且这个杠杆比起一些历史悠久、工具多样的市场来其范围和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高层意志和金融机构的共同作用,按党内术语来说,就是纪律性、就是组织性。这个特征,一般人在生活中不容易感受到,但是,对于常常和市以上和市一级领导及其下属的比较重要的县的领导打交道的人来说,应该是司空见惯。中国的经济从大的方向来看,是计划经济。那么,从大的方向来看,这个市场 也应该是 也是 计划市场。所以,在中国,仓位的分配是极为重要的,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你不知道硬币会在何时翻出背面的市场。因此如果看见某些人或机构的什么炒股秘笈号称能精确预测后市并又提醒你分仓分批地操作,那么你可以断定是骗子或至少是夸大其词,因为看得准与风险控制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整一个逻辑悖论。 附带说说,基于以上理由,我倾向于认定所以对于有杆杠作用的期货市场和国外证券市场中常用的各种复杂的等价反等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对中国市场都是可行的。 好了,言归正传,前一句话就不再论证了。因为如此敷衍,就权当我也是个骗子吧。(笑)
大致的说,系统交易者都基本上是基于趋势型策略的,也就是说,认为趋势有惯性。是的,趋势的确有惯性,但趋势与一般物体运动不同点在于在趋势的末尾在没有发生之前很难判断会做加速还是会做标准的抛物线。目前的规律是,小趋势作抛物线,当然不一定标准。大趋势往往末端加速。我的看法是,这句话能倒过来说,只要不去掉“往往”二字就行。
按hylt兄的说法(和我的看法一致,因为比较懒,难得打字,所以引用一下。呵呵。)仓位的分配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仓位(二)组合(三)分段。其中后两个是个人技术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本文不做阐述。以免有滥竽充数和狗尾续貂之嫌。对于(一)仓位的问题,hylt兄是这样说的:“据道氏理论及后人的多次统计,一个市场中约75%的个股的走势是与大盘高度正相关的。因此,根据大盘风险系数来决定仓位高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稳健的选择。”据我的估计,现在市场中的比例应该不止75%,所以根据大盘风险系数来决定仓位高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说只要有好的资金控管,纵使以丢铜板的方式来决定进出(对每一次独立事件而言,对的机率均为50%),亦能在获取相当的报酬。这个可能很多人都相信,只要有足够赌本的情况下用加倍下注法即可。(当年在电子词典上就用这办法把机器狠煸了若干回,呵)问题在于,市场并不随机,如果随机,肯定很多人都发了。这里的牌术高手我估计就是上不了万也能上千。真在市场里发了的有几千人么??
资金管理的策略有无数种,专职赌徒长期以来使用着两种基本的资金管理策略:等价鞅策略和反等价鞅策略。在一次亏损的交易中,等价鞅策略在资本减少时会增加赌本的大小;另一方面,反等价鞅则在一次盈利交易中或者当资本由于外界的原因增加时,增加赌本。如果在一连串的亏损中,你的风险不断增加,最后就会有一连串的非常大的亏损足够导致你破产,因为等价鞅策略是有巨大风险的。反等价鞅是在一连串的盈利后冒更大的风险。在投资领域,聪明的赌徒会在他们盈利的时候在一定限度内增加赌注。只要有多少种入市法则就有多少种资金管理策略。以下几种是反等价鞅的常见资金管理模式。 1.每固定金额一个单位。这个模型只允许你用一定数量的钱买一个头寸,它基本上对所有的投资都有均等对待并且总是允许你持有一个头寸。 2.等单元模型。这个模型对资产组合中的所有投资都根据它们的根本价值给予相同的权重。 3.风险百分比模式:其资金调整法则是建立在风险作为资本的一个百分比的基础上。给予所有的交易相同的风险水平并允许稳定的资产组合增长。这个模型适合于对长期走势跟踪者来说是最好的。 4.波动性的百分比模型:在风险和机会之间提供一个合理的平衡。这个模型适用于使用紧密止损的交易。 请注意,以上四种办法的实质都是加倍下注法。这是用法不同。现在问题出来了,我们的资金不足,不能无限次的加倍下注,怎么办。在股市晴雨表中,说道:“在损失不可避免的时候,能损失的最少。”因为,资金不足,不能无限次的加倍下注,那么,总有哪一次我们会面对亏损的现实,那么将损失减到最少就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止损的重要性所在。在交易中,尽量不要持有亏损的头寸。如果略有亏损,可以补入原头寸1/3-1/2的资金,如果亏损继续加大,离场。比例可以有所变化,但最后离场二字是不变的。
纵横兄在[原创]粗谈系统交易中资金管理的三个层次的回帖中写道:
资金管理是投资的命脉,所谓技术与心态什么的,反而是其次的。
但在对同一个事物下定义的时候,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经济学假设人们的经济行为一定会符合理性的观点,首先就是不理性的。
同样的风险盈利比,在不同的人看来,也是不同的。
比如A地与B地相隔500米,而一个人处于从A地到B地的购物价格比较状态中。
如果一包烟在A地卖10元,而此人现在到达B地发现要卖30元,我敢打赌他绝对会返回A地购买;而如果一台空调在A地卖9800元,而此人现在到达B地发现要卖9820元,我敢打赌他绝对不会返回A地购买。其实这根本没有什么分别,无非是相同的500米的距离与相同的20元的差价而已。
又比如下面两种情况:
一:先给你1000元,再给你A\B两种选择。A:抛硬币,出图再奖1000元,出字空手走人;B:抛硬币,出图再奖500元,出字依然可以拥有已经拥有的1000元。
二:先给你2000元,再给你A\B两种选择。A:抛硬币,出图则可以保全这2000元,出字则空手走人;B:抛硬币,出图扣除500元,出字扣除1000元。
大家可以自己看看自己会怎么选:)一般来说,第一种情况,大家会选B,而第二种情况,大家会选A。
人们在稳赚的情况之下,自然会选B,而人们在面临损失的情况之下,选A的机会就大多了。但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其实这是完全相同的两种情况,哈哈。可见就算我们能精确地计算出风险利益比,还是依然得看我们是怎么去看待它的。
由此可以得到的两个证明就是:
1:我们永远不能看到世界的真实,我们只能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真实。
2:你得到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怎么提问。
END#
本文到此结束。不知道您有何指教呢?
ccfox 2004-8-17
复次:
你得到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怎么提问。 而你怎么提问完全取决于你对世界的看法。
你得到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你得到了你自己。
正如六祖所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END#
[ Last edited by ccfox on 2004-8-19 at 19:25 ] 将损失减到最少就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止损的重要性所在。在交易中,尽量不要持有亏损的头寸。 对短线图表操作可以这样考虑. 关于原创的解释:
我不认为是我自己想的自己写的就算原创。如果别人说过无数遍的,我倒是认为是玷污了原创这个词语。
END#
关于市场的若干问题。
1:由于股权分置的原因,流通市值偏小。在很多问题上,流通股东们说了不算。此为第一风险。
2:没有对冲工具。止损在中国只能是卖跌。
3:有半数以上的风险是系统风险,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系统风险一般是政策性风险。
4:要获利并减少风险就只能不断做波段操作,而对很多人来说,这么一来,坐电梯乃至于坐过山车成了常态。当然,坐的人多了,摔伤的人自然也多了。
END#
关于以后的市场:
预计以后的市场将会缺钱,至少是缺热钱。
1:国有资本从各个领域的退出和置换会用去大量的热钱。
2:房地产很快将进入高位盘整期,因为普遍的看,房价收入比都达到了13年以来的高点,超过12的地区比比皆是。
3:汽车的库存正在加大,截至今年6月,产量比销量几乎多了5个百分点。总库存估计有几十万台。一般的来说,上半年比下半年销售好的多。所以,下半年的库存估计会进一步增加。(顺便说一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轿车、风神汽车、通用五菱的库存增加比较多,想买车的朋友请注意着他们下半年的价格走向。(笑))
4:这点是附带的,和市场关系不大,信不信随您,我估计台海近些年打不起来,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现在都还不肯调整,呵。
END# 三月风的冷暖人生路,看过好几次。
他的《八卦岭--我人生的第一高峰期(2)》的末尾看了总觉得心里硌。
钱。钱。钱。
三月风从没有说他喜欢工作。他说至多只是习惯忙碌而已。他说他只是为了得到钱。
三月风说,嚎叫能让人发泄心中的郁闷,更能激发出万丈豪情。
所以,全书里他颇为自豪的写自己心中有恨的时候是如何办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领会他的心情,只是记得当年漠然地听别人夜里如狼般嚎叫的感觉。大漠、孤狼、黄沙漫天。那是心里充满了恨和杀戮的时候,那是被迫的嗜血和残忍。那是凡是心里没有仇恨的人都会为此而感到战栗的时刻。可惜啊,那时的星光之下,旁边的少年并没有感到战栗。他只是笑。等到若干年以后,风华不再之后、仇恨平息以后,方才明白为什么可惜。
浪客剑心说:“不管怎么说,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
寥寥数语,为岁月记。
END#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试问曹公今何在?千载赤壁自涛波。 炮手兄说:
"如果能够和证券市场联系起来就好了^^^^^^^".
呵呵,我也想啊。可是篇幅太大了。而且,考虑到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很难写呀。
抱歉抱歉。 今天通看了一片帖子。颇有感触。
记得那时,和知版说起XIAOXUE的不明离去。
“人生路上,慢慢走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流星。” 思考独立系统的兴衰。
尚书的三个字让我大悟。
“独夫纣” 高啊,实在是高 !
我怎么就一直没有想到呢?我问自己。
结果是:你学的太少了。
不过,的确如是。 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是多么希望有朋友能指教指教啊。
可惜没有。没有。没有。
失望啊。 XY3366当时曾说:“你的贴我看了火就来,来说教吗?”
我一直记忆尤新,因为他说得很对。在这一点上,我佩服他的直率。一针见血。 我 非常 非常 的希望有朋友能直率的指出我的错误。真的。
CCFOX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真诚的。
走了这么久的路,名 对我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我需要进步,需要DAY DAY UP。
而批评和指教,是最能让我发现不足的。
谢谢所有人生路上给我批评和指教的人!! 谢谢!!! 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