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3日(星期二)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快讯:沪市11公司公布2004中报2004年08月02日 20:34:28
"弘业股份”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947,762,879.40 1,022,068,686.85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576,048,695.52 579,659,256.78
每股净资产 2.89 2.91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2.85 2.87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754,103,692.24 748,320,473.00
净利润 6,104,874.34 9,824,709.6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606,859.22 5,850,438.82
每股收益 0.0306 0.05
净资产收益率(%) 1.06 1.7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6,543,014.39 8,826,444.04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128 "中牧股份”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1,619,875,200.80 1,310,762,642.16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851,144,886.99 822,771,006.63
每股净资产 2.18 2.11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2.13 2.07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562,874,334.43 447,875,363.37
净利润 51,514,357.59 583,491.0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9,380,543.64 104,569.65
每股收益 0.13 0.0015
净资产收益率(%) 6.05 0.0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81,666,896.50 -28,388,604.22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195 "国通管业”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545,302,765.32 260,903,610.66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233,715,810.47 89,474,470.21
每股净资产 3.39 2.24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3.39 2.24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114,295,809.78
-净利润 7,706,490.26 9,189,637.6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7,690,068.42 9,189,637.66
每股收益 0.11 0.23
净资产收益率(%) 3.24 11.5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8,538,219.49 522,718.21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444 "华纺股份”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1,267,176,413.41 1,306,040,651.08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691,212,475.04 688,595,513.80
每股净资产 2.82 2.81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2.61 2.80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735,187,053.71 607,480,185.35
净利润 2,878,093.24 10,343,533.7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559,955.17 9,186,445.73
每股收益 0.012 0.042
净资产收益率(%) 0.42 1.4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2,307,845.34 6,260,971.78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448 "好当家”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898,817,223.93 475,368,391.72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621,352,548.90 229,626,212.71
每股净资产 3.45 1.91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3.45 1.91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152,669,159.34 117,848,000.54
净利润 24,321,524.22 20,570,732.6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24,241,992.09 20,427,079.31
每股收益 0.14 0.17
净资产收益率(%) 3.9 1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1,682,984.11 28,021,765.98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467 "凤竹纺织”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595,515,017.75 402,900,804.16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506,456,570.52 191,447,084.09
每股净资产 2.9792 1.7404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2.9754 1.6837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149,009,753.64 121,730,953.01
净利润 13,083,804.97 14,490,442.6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3,820,640.32 15,021,058.59
每股收益 0.08 0.13
净资产收益率(%) 2.58 8.3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9,629,681.38 32,707,457.57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493 "方兴科技”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793,672,573.53 719,341,044.24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320,957,895.35 319,763,210.18
每股净资产 2.74 3.55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2.74 3.55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203,871,732.21 112,274,261.22
净利润 10,194,685.17 4,088,349.3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0,407,356.00 4,074,946.03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0.087 0.045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3.18 1.3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764,075.24 25,167,443.05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552 "天目药业”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354,192,196.07 346,516,617.66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213,900,979.72 212,836,930.97
每股净资产 1.90 1.89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1.87 1.87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100,330,994.61 98,851,164.41
净利润 2,509,898.75 2,502,615.2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466,859.21 2,349,531.05
每股收益(全面摊薄) 0.02 0.02
净资产收益率(全面摊薄) 1.17% 1.1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035,960.50 -9,576,782.83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671 "中大股份”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3,355,482,267.19 3,377,746,832.06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1,141,351,552.08 1,148,392,201.93
每股净资产 3.96 3.98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3.73 3.77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1,644,488,888.95 1,395,866,469.29
净利润 19,737,105.74 24,699,421.6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7,248,344.56 25,899,368.31
每股收益 0.068 0.086
净资产收益率(%) 1.73 2.2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3,114,332.56 13,451,142.68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704
[ Last edited by 方圆王 on 2004-8-2 at 23:57 ] "耀皮玻璃、耀皮B股”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3,207,822,698.42 2,426,124,427.91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1,947,008,081.03 1,810,691,890.21
每股净资产 3.99 3.71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3.84 3.54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755,691,842.98 556,414,052.27
净利润 92,242,351.20 66,422,082.8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92,772,323.46 66,331,727.62
每股收益 0.189 0.136
净资产收益率(%) 4.74 3.8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3,488,329.89 82,332,184.01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819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900918 "内蒙华电”2004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期末
总资产 14,083,971,878.29 11,680,166,921.39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4,348,641,161.30 4,153,902,642.13
每股净资产 2.195 2.097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2.153 2.053
报告期(1-6月) 上年同期
主营业务收入 1,904,244,209.79 1,274,229,385.86
净利润 194,738,519.17 144,526,614.7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97,254,815.51 145,191,090.10
每股收益 0.098 0.073
净资产收益率(%) 4.478 3.62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07,677,230.81 347,787,815.32
http://quote.cfi.net.cn/drawtick.aspx?pictime=day&picmode=middle&stockcode=600863 曾培炎:认真贯彻中央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
2004年08月02日 19:08:39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近日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要把宏观调控目标与城市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在山东青岛,曾培炎考察了黄岛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工程、青岛大炼油项目、前湾港集装箱码头、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公司等企业。在烟台市,曾培炎来到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龙口市南山集团,实地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曾培炎还考察了当地的城市建设。
曾培炎说,山东省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宏观调控已见成效。为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央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狠抓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要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加快农村“六小工程”等国债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完善信贷、土地、投资等调控措施,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要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
曾培炎要求,要端正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把宏观调控目标与城市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发挥好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要控制城市拆迁规模,把握好城市改造和建设力度。吸取近期一些城市灾害治理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健全城市灾害应急处置机制。抓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格土地管理,抓紧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节约使用土地,坚决防止乱占滥用耕地现象的反弹。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投资和运营。 宏观调控凸显三大改革迫切性
2004年08月02日 18:55:01
今年上半年,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多项调控措施。随着调控作用的逐步到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实现全年经济软着陆的目标,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透过 本轮调控,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种种矛盾也引起上上下下广泛关注。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根子上都要依赖于相关改革的配套和推进。权威人士认为,在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时刻,改革,也处在新的关口。
“投资热、消费凉”,经济运行中结构失调的矛盾急需以改革为动力加以校正
投资增幅一度居高不下,是本轮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发动者”。今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42.8%,其中房地产投资增幅达34.6%,在投资高位运行的拉动下,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高烧不退”,煤电油运供求关系全面绷紧。针对这种状况,中央及时出台调控措施,牢牢把住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有效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大干快上的势头。5-6月,各项投资增幅开始理性回落。
和投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市场却一直显得增长乏力。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消费率仅为55.4%,是1978年以来25年里最低的水平。
“投资热、消费凉”的背后,反映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凸显出经济总量和结构的矛盾。
结构失衡的矛盾需要以改革为动力加以校正。早在本轮宏观调控一开始,中央就牢牢抓住问题的实质,不是简单地限制几个过热行业的投资规模,而是坚持控制经济总量和调整结构相结合、有保有压的原则。除采取加强土地管理、控制信贷增速、提高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控制总量的措施外,同时加大对社会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的调整力度,着力对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比如“三农”支出,中央财政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投资800亿元用于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入农民口袋,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据测算,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拉动GDP增长0.8%。专家指出,随着过热行业逐步得到控制,消费问题也更加突出。要解决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问题,应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从目前看,改革正围绕几方面着力推进: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充分发掘9亿农民的消费潜力;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创造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把改革发展、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增加人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才能切实拉动社会消费,靠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局部过热”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问题,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本轮经济局部过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上存在越位和错位。为片面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干预市场和企业,甚至越权审批项目。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信贷和土地紧随其后,大量的“形象工程”拔地而起,为投资热推波助澜。
规范和转变政府职能,采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约束其投资冲动,一直是本轮调控的重要着力点。4月28日江苏“铁本事件”被严查;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所有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清理,重点是钢铁、电解铝、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物流园区等项目,同时清理对投资项目的贷款,整顿土地市场。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约束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了投资冲动。
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职能上越位和缺位,表面上是受片面政绩观的驱使,背后反映的是相关体制的缺陷和不健全。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已显得刻不容缓。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结合目前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提高公众参与度和依法执政水平。其次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完善中央财政支付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行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将大部分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明确投资风险责任,加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和市场引导投资的作用,严格限制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高代价”的经济增长使资源环境压力凸显,改革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的背后,一方面是投资规模的拉动,同时也是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然。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GDP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的30%,电力消耗约占世界的13%,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的25%。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使我国的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也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专家指出,面对我国的资源国情,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煤电油运等资源的瓶颈制约,改革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一方面要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如何进行科学、理性的选择,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努力。
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核算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考核体系;以税收、贴息、补贴等经济政策约束企业能耗、支持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同时推进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证监会研究保证金有限赔付 市场化淘汰劣质券商
2004年08月02日 08:47:28
从新华证券倒闭,到南方证券行政性接管,监管层自宣布十来家问题券商斩立决命令的那刻起,从不曾离开过国家央行再贷款对股民保证金的垫付。
一旦没有再贷款,证监会将怎样处理大批高风险券商?
事实上,央行再贷款可能即将停止。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在多次演讲中发出信号:“最差的金融机构必须被淘汰出局”、“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机构套取中央银行资金”。
“摆在证监会面前的问题十分艰难,必须从国家行政手段摆脱出来,寻找市场化淘汰机制。”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部主任马贤明教授表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点。”
据他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着力研究证券公司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该制度的主旨是证券公司挪用股民保证金造成的损失,证券公司将尽力赔偿,一旦破产清算后依旧无力全额返还,那这部分损失由股民自担。
唤醒风险意识
专家认为,一旦处于研究阶段的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真正推出,将彻底打破原本寄存于老百姓心中的“宝大祥”观念。
“监管层研究有限赔付制度,是要唤醒投资者对券商的风险意识与警惕感,因为并不是把钱放在任何一家券商都是安全的,”马贤明告诉记者。
此时,监管层确实需要股民切身加入到监管风险券商的队伍中来,与证监会一道,形成市场合力,加快整治与拯救券商全行业的速度。
这一步必须跨出去。
市场内有一种观点,高涨的股票市场可以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但想要通过等待股市上涨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几乎不可能,我们看不到太多上涨的希望,”不少业内人士都持有较为悲观的态度。
面对证券公司大股东非法挪用股民保证金、内部控制人把公家钱洗到自己口袋中,把证券类资金通过非证券类资产洗出去等种种丑恶罪行,监管层或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券商与监管层玩起了博弈战,注水的2004年券商中报是个典型例子。
但这样的情形十分危险,原先“拖一拖”、“包一包”、“混一混”的监管手法,使证券市场依旧过不了危机一关。
“现在到了市场各方必须用拯救大兵瑞恩的速度与齐心合力,来共同拯救证券市场的要紧关头。”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呼吁。
这也是有关部门呼吁建立保证金有限赔偿制度的真实意图。
但,证券市场中需要救火的地方太多,首要的是处理一批埋有地雷、随时可能踩响的高风险证券公司。
“其实,证监会很清楚哪些券商有怎样的问题,苦于投鼠忌器与央行再贷款申请的紧缩,一些早该处理的证券公司还在市场上继续违规、侵蚀着客户资产。”
据知情人士透露,某家小券商,注册资金只有1亿左右,两年前被证监会查出有远超此数额的窟窿,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公开处理。
保证金缺口无法调解,是众多问题的关键,“只要股民理解与配合,研究中的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可以使这问题迎刃而解。”他表示。
在监管层眼中,这是一套全新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它通过唤醒股民的风险意识,让市场分担券商的一部分违规破产成本,迫使问题券商不能生存,被市场彻底淘汰。
而监管层事先要做的是,把委托证券公司做股票的全部风险一五一十地告诉投资者。
专家指出,这样手法与央行再贷款方式相比,后者更容易助长证券公司的道德风险,而前者是一把双韧剑。
在有限赔付保证金的制度面前,券商相对不敢随意挪用客户资产,因为一旦消息走漏,投资者势必会结束与券商之间的代理关系,券商会面临灭顶之灾,有关责任人也难逃其咎。
而央行再贷款的方式,实际上给予券商这样的信号:国家一面说惩罚券商,一面缓解券商压力,好比左手打右手,导致的后果是,把问题券商踢出局的前提是全部问题由国家买单。
有专家认为,“国内证券公司只有达到40家左右规模,并且分工明晰,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才真正化解。”
证券公司硬着陆?
“证券公司的问题决不能再拖,但研究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也值得斟酌。”一些业内资深人士感到一丝担心与恐慌。
这一制度如果真的推出,会加剧风险暴露、直面矛盾激发,全面拯救券商行动是否会“硬着陆”?
这样的忧心并非无根据。
一项券商全行业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券商赞成引入淘汰机制,把问题严重的券商淘汰出局。但其中仅有15%的券商则认为,破产成本应主要由市场来承担。此外53%的券商表示,破产成本应由国家和市场分担,有26%的券商认为,国家应承担券商破产的大部分成本。
尽管研究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的初衷并非是监管层推脱责任,但实际造成的结果是市场中的股民会承受一部分券商破产的损失,原本国家的损失嫁接到市场身上。
譬如,证券公司挪用股民保证金,股民的100元保证金只剩下50元,如果证券公司没有其他资产可以抵偿,投资者就只能拿到50元。
申银万国人士认为,这制度会加速问题券商,尤其是小券商的死亡,同时使尚未显形的券商风险突然间集体爆发,那么在不诚信的行业面前,老百姓上哪儿去做股票?一旦出现保证金挤兑,还容易引发区域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
问题可能解决了,但过分硬的手段可能会使虚弱的证券市场短期内难以恢复健康。
有限赔付制度与银行保证金存管制度相比,后者容易被市场所接受。
南方证券与建设银行的合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最近,这业务在业内推广铺开时遭到了阻碍。
阻力缘自证券公司。
马贤明表示:“开展保证金银行存管制度的前提,拿钱把证券公司所有的保证金窟窿填平,做到证券公司代买卖证券额与实际划拨到银行的金额相等。”
如果央行不出钱,凭券商自身情况,几乎无法推行银行存管制度。
事实上,一些券商向证监会提议,设立券商内部的独立存管制度,即在券商内部专门设立存管部门,看牢保证金。
这样的监管方式等同于无效,专家认为。
因此,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似乎变成了无奈之中的办法。
专家指出,“有效的市场约束和监督必须以严格的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基础。”
由于目前证券公司的真实信息是暗箱操作,即使是银行间市场中的券商财务报告也注满水分,股民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因此,股民无法准确了解和辨别证券公司的好与坏。在这样情形下,投资者容易出现惶恐心情。
“如果要出台这项制度,那么首先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券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披露真实的券商信息。”他判断,“因此,制度出台或许有待时日,真正推行起来还有困难。”
据悉,在香港证券市场,投资者已习惯于选择性地挑选有信誉的经纪商作为自己代理人,但这样的观念与氛围在国内尚未形成,股民认为把钱放在证券公司与放银行一个样,等于买了国家级保险。
该100%保险吗?
国家级保险会永远保险吗?
把钱放在证券公司或是银行,当然放在银行更为保险、信用等级高。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项举措会给人们灌输一个概念:放在银行也不是100%赔偿的。
证券公司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与有限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研究,体现了政府一个意愿;在保持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之间,注意处理一个微妙的平衡关系,不能因一味强调稳定而不顾道德风险,以致取代了市场约束的力量。
“这样的制度即使令人担心,也应该推出去,”有专家指出。
建立有限赔付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存款保险机构只保证储户一定比例的存款安全,而超过保险最高限度的存款则得不到赔付的方式,迫使储户自身也参与到共同监督中,使得监督更为有效。
证券公司保证金有限赔付制度与有限的存款保险制度一脉相承。
因为,对于银行或证券公司内部来说,自我监管一直是被强调的,而对于外部监督,除了法定的政府监督机构,最重要的是市场老百姓的监督。 国税总局下调车购税 经销商消费者全然不知
2004年08月02日 17:49:24
国家税务总局最近重新核定了4万种车辆的车辆购置税最低计税价格,新的最低计税价格将于明天起执行。但是,记者今天在北京市的许多大型汽车交易市场采访时了解到,许多经销商还没有接到任何关于车购税下调的通知。
经销商:不知道,不是您说,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没有接到通知。
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车购税的价格是车辆的开票价格除以11.7,像这款排量1.8的宝来车,车购税就是一万四千多元。由于事先没有听说车购税要下调,使得今天才刚刚买车的这位先生后悔莫及。
消费者:我们这个冤大了。假如知道这个消息,我们就等几天呀,要不着急!
同样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还是希望车购税越低越好。
消费者:什么时候调什么时候再买,毕竟买车不容易,能省就省点。
国家税务总局上一次对车辆的购置税最低计税价格的调整是在今年的三月一日,据悉,关于调整车辆购置税最低计税价格的通知已经下发,从8月1日起,各地即可按照新的最低计税价格开始执行。
这次国家税务总局重新核定了4万余种车型的车辆购置税最低计税价格,几乎涵盖了市场上的所有车型。 深交所8月9日起市值配售新股申购不设上限
2004年08月02日 20:01:28
深交所今天宣布调整市值配售政策,新政策放宽了每笔申购数量限制。规定每笔申购数量不作前端申购上限限制(因技术接口字段长度限制,每笔申购数量仍不可超过99,999,000股),新股发行系统将自动剔除超额申购部分,只保留有效申购部分。允许投资者在同一报盘席位多次申购。新股发行系统将对申购数量进行汇总,自动剔除超额申购部分,保留有效申购部分。不允许投资者在不同席位多次申购。上述规定从8月9日起实施。 证监会倾向百亿A股回归 中石油尝试突破公司法
2004年08月02日 07:52:46
近日,有知情投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石油筹备在国内A股上市已经进入了最关键阶段,该公司正在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申请突破《公司法》关于上市公司流通股不低于总股本15%的界限。”
2000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的中石油(0857)的H股发行量为175亿股,占总股本1758亿的10%,按照国内《公司法》规定,中石油要在境内A股上市,至少要发行总股本的5%即100亿股。
据透露,“中石油为了避免较大股本对国内股市造成冲击,希望将新股发行量控制在总股本的3%左右,但目前未获证监会的批准,故中石油正在申请国务院的特批”。与此同时,中金、中信、银河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上报材料,只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特批后,就于近期上报证监会。
针对此消息,中石油股份公司的新闻处处长毕建国告诉记者,公司确实一直在研究在A股上市的事宜,但暂时没有上市时间表。
此前,“中石油将发行100亿A股,筹集资金大约300亿-400亿元”的传闻一出,上证指数一度向下击穿1400点大关,石化股更是集体重挫。
中石油集团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目前是中国境内最大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2004年5月,酝酿了两年之久的中石油“国内A股上市计划”将承销商的橄榄枝伸向了中金、中信、银河三家券商。各券商都随即为这个庞大的“投行项目”配备了大队人马,据称项目组人员都在10人以上。
6月,中石油的一份“申请突破《公司法》关于上市公司流通股不低于总股本15%的界限”的报告提交给证监会有关部门。但被证监会以“发行总股份的5%为宜”予以驳回。发行100亿股,过大的盘子会摊薄每股的利润,压低发行价格,这是中石油所不愿看到的。
这时,中国政府正在坚决推行的石油储备和海外收购战略让进退两难的中石油看到了一线希望。6月30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2020年》草案得到了原则通过。根据这份纲要,能源结构及能源发展布局调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推测,中石油的上市融资在此刻提出,与中央的政策调整上下契合。
“从2002年7月,伴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正式开工,中石油在国内A股上市的市场调研工作就启动了,只不过最近工作密集度高了些。”毕建国说话很谨慎。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初公司希望通过国有股减持2%的计划,来达到H股增发的目的,但是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规定,需要召开类别股东大会取得同意。为此,中石油和股东做了私下沟通,发现行不通,故国内A股计划才真正浮出水面。” 中国特色! 承担他娘的腿,我把钱放在银行,还有可怜的一点利息,银行倒闭了,我承担相应的风险,说起来是应该的。可我把钱放在证券公司,只是国家规定必须这样做,才能在股票市场进行操作。你难道还给我什么利息了?舔我的屁股了?
你娘个腿,你违规挪用我的资金,经营不善,倒闭了,还要我承担风险,你娘的什么逻辑?简直就是x! 发审委工作会议出现暂停 新股发审节奏将放缓
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仍没有发布本周新股“上会”的消息,这意味着发审委的工作会议今年以来首周出现了暂停。种种迹象显示,8月份的新股发审节奏将明显放缓。
根据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将会议通知、股票发行申请文件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的初审报告送达参会发审委委员,并将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但到目前为止,最新一次的发审委2004年第58次工作会议的公告日期,仍停留在7月23日当天;也就是说,至少在本周内将没有新股“上会”。
从新发审委成立以来的情况看,一周之内没有一家新股“上会”的情况比较罕见。按照目前2004年全年已过去30周的时间计算,发审委已召开过58次发审工作会议,平均每周有两次审核会议。
据券商投行人士揣测,发审委的工作在8月份很可能会放缓甚至暂停,原因是相关部门的主要精力将是忙于办公地点的搬迁。但更多的市场人士相信,管理层落实放慢新股的发行节奏、呵护目前脆弱的证券市场,才是8月放缓新股发审节奏的初衷。
有市场人士指出,只有管理层更合理的控制新股发行节奏,杜绝新股发行“大跃进”,同时考虑市场承受力,尽可能的增强投资人信心,培育更多的投资者主体进入这个市场,目前逐步“边缘化”的证券市场才能得到喘息的机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