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11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1:14 编辑
交易的对象,或者说博弈的对象是参与市场交易的少数个体或者单位。大约四分之一的个体或者单位只是遵从趋势,并跟随趋势。简单说就是骑墙派,谁强押宝谁,谁弱抛弃谁。剩余的四分之三不到的大多人则是一脸懵逼状态。莫名其妙的进来,莫名其妙的赔钱,莫名其妙的死拿。
你如果感兴趣采访懵逼派。他们会告诉:相信郭嘉会更好,相信明天会更好。
其实吧,郭嘉也是一脸懵逼,我越来越好和你错误时间、错误价格买入股票有半毛线关系吗?
懵逼派不管这些,它们会安慰自己,我在为郭嘉强盛贡献力量。.......为什么没人管我们呢?我赔了好多啊,好惨,为什么没人主持公道啊......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14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2:46 编辑
这就来到了交易矩阵的第二层面
学生想了好久,觉得就叫它“优势策略”吧
你采取行动,交易量会体现,主交易方会做出最优策略,主交易方占优势
你不采取行动,主要交易方会继续用优化策略去行动,主交易方继续占优势
简单说,
一个板块、或一只股票出现连续拉升时量能极剧放大,主要参与方就会适当沽出手中的筹码打压股价,并恐吓采取行动(买入)的交易方,让它们频繁交易,抬高成本。
一个板块,或一只股票出现连续拉升时量能没有放大,主要参与方会沿着最优选继续拉升股价,让没有参与的交易方越发被动,买的越晚成本越高,风险越高。
反过来,打压价格也是同理,只不过方式是倒序。
xzh2021
发表于 2024-6-18 21:17
遵从趋势,并跟随趋势,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买入。
百无壹用
发表于 2024-6-18 21:22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14
这就来到了交易矩阵的第二层面
学生想了好久,觉得就叫它“优势策略”吧
如果你采取行动,交易量会表现出 ...
学习了,周期抱总龙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25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2:47 编辑
学生说到这里,各位大约明白手中掌握的技术分析指标是较为苍白、无力的。主要交易方不相信你们手中的所谓技术分析方法,它们有它们duli的、行之有效的、系统的分析方法。
直白说,它们不关注公司本身,而是关注其他交易方。
举个栗子:一个公司,第一年收益0.12元,第二年收益-0.25元,第三年收益-0.5元,第四年收益0.28元,第五年收益1元。这样的公司很多,想必各位都经历过。这个公司股价的真正拉升期在什么时候呢?就是第三年。这一年的价格涨幅占整个价格升幅走势的95%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交易者在看到公司价值优良时买入却不赚钱,反而赔钱,甚至赔大钱的原因。
主要交易方不会按照公司收益曲线的剧本走,也不会按照次交易方的剧本走,它按照它自己的剧本走。这个时候,你们拿出什么样的技术分析都是苍白无力的。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28
当部分,大部分交易者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第三个层面就出现了
姑且叫“纳什均衡”(顺便向博弈论大师纳什致意)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35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2:48 编辑
部分交易者开始改变策略,有节奏的,分段式的买入,而不是只在公司好的时候买入。他们明白,技术分析的局限性和面对信息占优、资金占优的主要交易方的的局限性。
他们开始重点关注行业的前景,公司质地的好差。并分批次,有节奏的开始买入。
这个方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交易方不抬升价格,交易方有亏损,但交易方后期还会继续买,亏损理论上会无限摊薄,主要交易方开始抬升股价时,交易方产生的利润就反过来成了交易方的安全保护层,虽然后续买入会摊薄利润,但较为有利的主动权开始倾斜向他们。
主买方不买,次买方无利润,但持续的买入几乎无损失,
主买方买入,次买方有利润,并随着时间推移利润持续增厚,
这样的例子也有,但不多。比如格力电器、云南白药、贵州茅台、还有过去20年的万科A等等。里面的交易参与者已经放弃了技术分析,转而关注行业趋势,并秩序买入,最终和主买方一起完成丰厚利润的获取。
这个层面最考验眼光的地方就在于,
1、你是否能够具有前瞻性的发现那个行业未来前景巨大
2、这个行业里谁是真金,谁是烂铁(你说家电前景好吧,水仙电器早已破产变成了PT水仙,说不好吧,格力电器上百倍的涨幅)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39
我们接着聊第四层面,主要交易方遇到了又一个主要交易方,如何去处理。毕竟搞不好就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第四层最优选择和共赢共识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45
最优选,想当然就是自己赚钱了。
这个叫做零和博弈。这里面,存量筹码是固定的,筹码价值是固定的,增量几乎不考虑(增发或者送转)
1、我得=你失,我失=你得
2、牺牲局部,赢得全局
共赢共识,则是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无法吃掉另一个主要买入方,只能僵持。学生跑会儿题,现在的熊猫和霉帝就是这种局面:双方都认可对方干不掉自己。所以,双方一致同意,虽然双方尿不到一个壶里,但保证不尿到彼此身上。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46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9 09:00 编辑
共赢共识的局面里面
1、我的所得,就是你的所得,我的损失,就是你的损失
2、建立信任、建立共识,一起完成目标
这个局面里面,技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一方做出的技术图形受到另一方的认可,并协助维护这个技术图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价格到达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程度。
例如:2019年底的跨年龙“星期六”,现在叫遥望科技,垃圾的一批。
就是在多个主要交易方达成共识后,让所谓的技术图形变成了现实,并在接力推动下完成了跨年大涨的结果。
(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翻翻那一段时间的龙虎榜,想必会有启发和收获)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55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2:49 编辑
事后去翻,个个有技术,事前观察,个个无规律。
当然,你说,我买最强的。最强的股票在同一个时期会有一、两个板块中的五、六只股票同时启动,只不过是走着走着都掉队了掉头连续按跌停,只有这么一个板块中的一只走出来,你准备买入时,五个选择和两个选择其实对于你而言都是猜大小,拆盲盒。也就是说,你不是在投资,在博弈,你是蒙着眼在赌。
赌,没有结果,成千上万的人总结出来的,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1:56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1:58 编辑
那么,技术分析真的就是垃圾,就是没用的吗?学生可以负责的告诉各位:有用。虽然,各位掌握的技术分析有用的效果看起来很小。那要看你放到那个层面去看,错了,就是没用,对了,就是有用。
下面,我们来到第五层,
“反向复盘”或者叫“逆向思维”
xzh2021
发表于 2024-6-18 22:00
“反向复盘”或者叫“逆向思维”{:7_317:}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2:17
“反向复盘”和“逆向思维”也可以叫做“换位思考”,“举一反三”
如何解决问题?站位问题方考虑问题,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
上面说的是很简单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复杂,
站在问题方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当你要去排除症结时,发现利益攸关方反对你这么做,你解决问题的代价是他们出现损失为代价。
你还要考虑攸关方的诉求是什么,并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当你发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发现领导对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反对的。
你就要考虑领导的意图是什么,解决问题到什么样的程度,并为之带来什么样的成绩和隐患.......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2:20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2:28 编辑
不是在出发的位置去思考问题,而是来到接近终点的地方去思考。就像前两天,学生介绍自己对呕萌提高熊猫新能源电动车关税和熊猫对呕萌反制的理解时那样。不站在问题发生时思考问题,而是去往接近问题结束的位置去思考问题。
就像市场中经常重复的一句话“什么都可以欺骗,唯有量能真实”一样,我们可以这样去讲“什么都可以欺骗,唯有时间真实的叙述这一切”,并在时间的大框架内去理解价格。
最直接和显而易见并不断被验证的方式就是,横盘时间越长,未来价格涨幅越高。
你可以理解为技术在起作用,虽然它是时间在起作用。但它不影响你反过来,走到事物的终点回头去审视事物,并得出你的技术分析逻辑。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2:27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6-18 22:50 编辑
有点乱哈,学生自认才疏学浅,认识水平一知半解,尽力表达,如果看不懂,不明所以,多多谅解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3:08
mblgwz 发表于 2024-6-18 09:38
桥老师,你把缠论忘记了
学生浅见,
波浪理论和均线理论是道氏理论的分支,道氏理论的基础是数学
缠论的基础也是数学
所以,学生没有重复的提了波浪理论又提均线理论和缠论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3:11
mblgwz 发表于 2024-6-18 09:49
哈哈,吃是人类的大问题,也归于“能源”。桥兄说说电力,现在电动车,ai对电力的需求都很大,电力板块以 ...
资源潜力本身无大小,关键在于生产工具是否先进。
五十年前,太阳能只能烧壶热水,再苛求获得更多热能转换,生产工具跟不上,也只能想象。现在就不同了,太阳能飞机、卫星、空间站等等...
不可小觑风能、水能蕴含的巨大潜力。
阳光普照6668
发表于 2024-6-19 00:06
桥林 发表于 2024-6-18 23:08
学生浅见,
波浪理论和均线理论是道氏理论的分支,道氏理论的基础是数学
缠论的基础也是数学
底层核心是不变的,只是外表不断变化,看新闻有个美国的量化全是数学家和科学家,公平竞技。
百无壹用
发表于 2024-6-19 09:02
这不就是周期总龙分析吗?周期有大周期小周期,每一段合适粗糙之周期,皆有一个总龙,总龙的特点事后来看以上帝视觉来看,总龙往往呈唯一性的,涨幅第一性,领涨抗跌呈扭妮性,皆有双头。
周期甚至可以缩短到,缩到很小很小,比如2019年底的跨年龙“星期六”周期。比如前面这段直至当下的正丹周期。这是缩小的周期版了。 桥老师的周期级别太大了, 甚至包含各级别牛和各级别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