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有这样几个意义上的准确:
首先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比如我们用一个最小刻度为一厘米的尺子,却想精确到毫米,那自然是很逆天的事情了!比如我们用K线作为判断工具,可是k线本身就不是一个全息性质的数据,就连价格本身都不是,而具体到用K线收盘价计算出来的均线那就更不是了!就如你观察你朋友开车的速度,每一个小时测量一次,连续测量100个小时,你能精确判断出下一小时或10分钟你朋友开车的速度吗。如果你一天测量一次,那就更无法根据此去判断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时间周期! 其次,就是测量的对象,盘面上的价格,本质上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单位,比如价格只是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多少位而已,股票价格到分就结束了!就是测量的对象本身并不是对股票价格的精确表达!那以此为根据的所谓的估值自然也不是!再比如我们说的时间周期,比如周,其实有时候一周并没有5天,因为可能放假,而具体到月和季度,就更是如此了!而那些喜欢讲季、月、周、日等看成级别关系的处理体系,不自然内部就已然不统一了么! 最后,测量的理论体系,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那如何去处理这些数据,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操作位置呢!显然不同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一直支撑和压力的操作方法,只需要少数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如支撑、压力、当下价格,这自然是一个粗略的操作体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