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开心 发表于 2017-4-12 14:59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14 15:33

愚蠢而有远见的投资者 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是谁?在Facebook崛起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但随着Facebook的崛起,作为最早敲开Facebook大门的俄罗斯天使投资人,更多人开始认识了尤里·米尔纳。尤里·米尔纳的声名鹊起,并不只是因为Facebook,在他投资的公司中,如今已出现两家千亿美元级的巨头(阿里巴巴和Facebook),和五六家百亿级的公司(京东、Twitter、小米、滴滴打车、Airbnb和Snapchat),也有创新工场、陌陌和今日头条这种尚未崭露头角的小投资项目。2015年,尤里·米尔纳的个人资产排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中的第557位,全球科技界100富豪榜的65位,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约翰·内夫(John Neff)、卡尔·伊坎(Carl Icahn)、保罗·艾伦(Paul Allen)、孙正义(Masayoshi Son)等这些名声在外的投资界大鳄们相比,如今的尤里·米尔纳,显然名声更盛,因其获得的这些投资收益只用了短短的6年时间。尤里·米尔纳的成功并非自天而降,曾经一度被硅谷认为是一个愚蠢的投资者,其实他早有准备。1961年11月11日,尤里·米尔纳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研究美国管理实务的经济学家,母亲是一名医生。从小,米尔纳的理想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为此,高中毕业后,进入俄罗斯国立大学,选择攻读理论物理,大学毕业进入了苏联国家科学院从事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然而,到了1989年,长期与美国开展军事冷战的苏联经济不堪重负,卢布一度飞速贬值,以至于米尔纳每月的收入仅相当于5美元。在进入国家科学院的4年后米尔纳不得不离开,用父亲的轿车当起了司机,为一个卖电脑的朋友搬运电脑。米尔纳和朋友的电脑生意做得不错,很快,每周能赚1000卢布。正当年轻的米尔纳以每周1000卢布的利润赚得令人眼红时,其父并不赞同他做这一行,开始给他施压,让他“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于是,在下海的一年后,米尔纳不得不重拾学业,报考留美名额。1990年,获得奖学金的米尔纳,远赴美国沃顿商学院求学,成为这所商学院里首位来自苏联的学生。在沃顿,面对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度,米尔纳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宿舍里学习。这位来自莫斯科的学生也被执教的教授认为“在阐明问题及分析问题方面具有非常敏锐的头脑”。沃顿毕业后,米尔纳在华盛顿世界银行工作,开始对美国有了深刻的了解。1991年12月31日,莫斯科红场发生巨变,苏联解体,俄罗斯对矿业、炼油厂、汽车制造厂等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用米尔纳自己的话来说:“在那段时间,我仍像个科学家一样看世界,我在看自己的科学技能可以做些什么。”世界银行工作期间,米尔纳结识了俄罗斯的石油和银行业寡头富豪米哈伊尔·霍尔多科夫斯基,这使他可以回国发展。不久,米尔纳回到俄罗斯,在霍尔多科夫斯基旗下的一个联盟商业银行担任主管职位。1998年,米尔纳利用自己的积累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基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成功建成了一个正经的通心粉厂。在联盟商业银行任职期间,米尔纳结识了美国对冲基金新世纪控股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的负责人格雷戈里·芬格。1999年,当米尔纳拜读了摩根士丹利明星分析师玛丽·米克的一份有关互联网商务的报告时,这让他眼前一亮,当时的俄罗斯很少没有人谈论互联网。对机会敏感的他,开始鼓动芬格创设一家新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主要投资于俄罗斯的互联网行业,寻找模仿美国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标的。就这样,米尔纳和芬格各自拿出部分资金,创办了“网桥”(NetBridge)风险投资基金。2001年,在互联网公司进入低潮期时,米尔纳收购了Mail.ru公司,随后以这个公司为平台参与了众多科技企业的收购行动,将Mail.ru打造成一个互联网实业公司。2005年,米尔纳正式创办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投资集团(Digital Sky Technology Global),简称(DST)。此后,DST分离成全球投资基金DST Global和mail.ru。Mail.ru是俄罗斯集新闻门户、电邮、游戏等于一体的实业公司,占有俄罗斯全国互联网总流量的70%,在英国上市后市值超过80亿美元。米尔纳对互联网行业的真正了解源于Mail.ru公司的运作,“我和其他投资者不一样的地方是,除了投资,我同时还是企业家。就像中国的马化腾和马云,我也创建过自己的实业公司。”米尔纳这样解释自己。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前,对于美国硅谷来说,尤里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俄罗斯投资者。在投资Facebook之前,DST总共投资了四家社交网站。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再次陷入融资困境,其中包括Facebook。在和莫斯科的高盛员工闲聊时,米尔纳听到了这事,知道机会来了。在米尔纳的一位朋友安排下,他与乌兹别克的实业家、钢铁和铁矿石巨头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取得了联系。幸运的是,乌斯马诺夫对互联网很有兴趣,米尔纳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终于说服了乌斯马诺夫为DST提供投资Facebook的资金。投资Facebook,开始并不顺利,Facebook前CFO吉迪恩·余在电话里礼貌地回绝了他。米尔纳并不甘心,又找了前高盛员工的朋友亚历山大,恳请其帮忙促成。就在吉迪恩·余电话拒绝的第二天,米尔纳直飞旧金山,出现在Facebook隔壁,吉迪恩·余经常光顾的星巴克咖啡厅。经亚历山大介绍,米尔纳与吉迪恩攀谈了起来。这一谈使吉迪恩·余改变了对米尔纳的看法,他发现,米尔纳对于互联网有着与他老板扎克伯格同样的理解。于是,米尔纳开出了投资Facebook的条件:2亿美元收购2%的股份,既不要优先股,也不要董事会席位,所有投票权送给CEO。吉迪恩· 余听到米尔纳开出的条件一听惊呆了,马上带他见了扎克伯格,双方很快签署了投资协议。扎克伯格接受来自俄罗斯的投资,事一传开,便成了硅谷投资圈里热议的话题。大家既吐槽扎克伯格穷到连俄国佬的钱都要,也笑米尔纳为了投Facebook,连常识都不懂。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月,这个俄国佬居然又抢到了Zynga和Groupon两个大项目,随后又拿下了Twitter和Airbnb。投资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出高价,不要任何决策权。被米尔纳这么一搅和,硅谷便炸锅了。其他公司的创始人也纷纷和投资人讨价还价,要求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时,硅谷的风投圈终于笑不出来了——他们发现米尔纳不是傻,而是用了一套没人用过的投资方法。传统的投资模式,注入资金给投资的公司,被投的公司会给相应市价的股份和股东席位,几乎没有投资者会不要董事席位。股东制下,股东席位越多,话语权越重。如果没有董事席位等于不能参与公司的董事会议和决策,投资人也就无法直接获取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发展动向。当然,投资人都愿意的是以更少的钱拿到更多的股份。对于公司创始人来说,投资人注入了资本,那么公司就不再是创始人一个人说了算的,甚至还会有被清除出董事会的潜在危险,除非拥有绝大部分股份。米尔纳用高价注入资金,并把董事会席位送给CEO,这种放弃决策权的做法看似愚蠢,却有个很大的好处,既然不参与任何公司事务,也就没有了投资上的限制。别人在投资的时候都得选边站队,因为投了一家公司后,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也就捆绑在了一起,如果想投竞争对手,也就变成不可能的事了。但对米尔纳来说,放弃董事会的决策席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把投票权给了CEO,一方面意味着永远和CEO是一伙的,另一方面,米尔纳也可以用“对冲”的方式投竞争对手,以此化解投资的风险。“我们在该领域很有经验,能深刻剖析这些社交网站的实力,包括其盈利能力。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和分析同样适用于Facebook。” 米尔纳不仅打动了扎克伯格,同样打动了Zynga的创始人马克·平克斯(Mark Pincus)和Groupon的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奇观:米尔纳既投Facebook又投Twitter,既投阿里巴巴又投了京东,投滴滴打车时也投了优步(Uber),虽然这些公司互相斗得昏天黑地,但米尔纳和CEO们却都成了朋友,在一场场并购大战的背后,米尔纳也创造了一个个商界的传奇“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米尔纳有着与乔布斯同样的座右铭。保持饥饿到底,一种对新奇事物不可救药的好奇,让米尔纳对代表未来趋势的新人物有着独一无二的敏感和决断;保持愚蠢到底,只管投钱,不要任何表决权和掌控权,也卸掉了这位俄罗斯投资者心里的恐惧和不安。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14 16:02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4-15 00:33 编辑

:wanzuixiao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17 10:15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4-17 10:18 编辑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6 15:23

更正:上证指数对称变盘时间点是5月份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19 11:46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4-19 12:01 编辑

由于国内节假日档期比较长,所以用月线分析,变盘时间点的前后会误差,这种误差对中长期交易的影响是不大的。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19 11:57

但,大盘实际方向性的时间转点确认会在5月发生。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20 16:16

2.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arbitrage)是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投资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交易策略,“arbitrage”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种含义:仲裁、套汇、套利。仲裁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作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含有洞察、判断和决策的意思。套汇,指当一种货币在同一时间,不同市场上的汇价出现一定价格差时,在低价的市场买进,高价的市场卖出,以此取得收益。现代金融学对套利交易是一种基于无套利原则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的研究。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指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因为在金融市场上实施套利非常方便,这种便捷性会使资本市场的套利机会总是暂时的,一旦有套利机会,投资者便会实施套利,市场又会回到均衡状态。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资本市场(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便会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可以用多个因素来解释风险资产的收益,根据无套利原则,得到风险资产均衡收益与多个因素之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从套利定价理论机制的形成,不难发现,均衡状态并不是市场的常态,因此才会有套利的机会,而大量的套利交易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事实上,无风险套利只存在于有效的资本市场,也就是具备不合理价格自我修复的市场。零风险的套利是比较罕见的,交易者在套利时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有风险的。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23 14:53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4-23 15:16 编辑

风险对冲
   套利交易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投资者利用品种间在时间或地域空间上存在不合理的价差来获利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交易大多以对冲的机制来隔绝无法把握的风险因素,从而保留已经掌握的优势,使收益和风险之比最大化。   隔绝价格波动方向上风险的,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即同时进行两笔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这种方式的交易,既可以在同一个账户上进行,也可以在两个账户之间、同一个品种上进行。   比如:在大连期货豆粕05合约期价2830的价格上,同时开仓买涨的多头和买跌的空头各10手,之后不论期价如何变化,是涨了还是跌了,那么数量相当的买涨和买跌的头寸,其中任何一个方向上的盈利可以抵消另一个方向上的亏损,交易者所要承担的是交易的佣金成本。   这种对冲不会产生实际的盈亏,其目的在隔离无法确定的涨跌风险因素。   套利交易则是能够产生实际盈亏的,比如:套汇交易,虽然也是利用上述类似的对冲机制,不过是有根本区别的,具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上的区别:   1.行情相关,即两种可对冲交易标的具有价格波动上的相关性,始终保持正相关或是负相关的关系。正相关即趋势性的价格波动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负相关则是方向是相反的。   2.可进行套利的交易标的在不同时间,同一个市场或是不同的市场间存在价格差;   3.通过对冲交易标的价差(基差Basis)的变化来获利。基差即两个具有相关性的可对冲交易标的间的价格差,这个差值会呈不断放大或缩小的状态,交易者可通过套取两者间的价差是放大还是缩小来获利。如果标的B的价格相对标的A的价格高,称为升水,反之,称为贴水。(如图7-1)   随着套利策略的不断丰富,有些套利交易并一定会以上述这种方式进行,对于不同的风险可用不同的对冲方式隔离。   比如:事件驱动套利策略,这种策略和单向交易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这种策略以重大交易事件为交易的驱动因子,比如,并购交易、破产重组或其他可能会引起价格失衡的特定事件。   在组合投资套利策略中,有这么一种方式,当确认某个行业的收益处在上升的景气阶段时,同时打包买入行业内的绩优股和绩差股。这种策略是为了规避市场资金投向和关注度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虽然行业的收益处在上升的景气阶段,但是不能排除优秀者始终会优秀,绩差者未必不能翻身的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此保证能够获得如期的收益。   因此,我们可以把套利交易理解为一种利用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的价格扭曲和偏差(均衡与非均衡)来获利的方式,对冲机制只是一种隔离各种不确定风险的手段。   在成熟的资本交易市场,投资、套利、套期保值这三类交易占市场资产份额的绝大多数,投机交易占据的份额最小;在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交易市场,套期保值类的交易通常是资产份额最大的。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27 20:05

:wanzuixiao

GA56666 发表于 2017-4-28 14:53

   。。。。。。。。。。。。。。。无语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28 16:01

:wanzuixiao

bh627630 发表于 2017-4-28 21:11

谢谢楼主分享!!!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5-7 13:49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4-23 14:53
风险对冲
      套利交易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投资者利用品种间在时间或地域空间上存在不合理的价差来获利的 ...

:wanzuixiao章节内容有所调整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5-7 13:50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5-7 13:58 编辑

1.对冲交易     对冲交易即通过两个相反的动作进行交易,这一机制最早出现在保证金方式交易的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一种虚拟化的交易,交易所作为履约监管和担保方,提供各种可供交易的商品期货标准化合约,其中也有参与者以符合标准规格的实物注册登记的合约(现货转期货合约)。成熟健全的期货交易市场,大部分参与者在合约到期时并不会以实物交割的方式履行合约。期货交易规定,在各合约的到期(交割)履约日,凡是不需要实物交割持有卖出(卖空)合约的,须从市场买入(平仓)相同数量的合约归还交易所;同样,买入持有合约的必须卖出。这种一借一还和一买一卖,便是期货的对冲交易机制。(如图7-01)

    对冲交易也会被称为双向交易,即同时进行两笔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的交易。对冲的主要作用是隔离价格波动的风险。    比如:在大连期货豆粕1705(2017年5月交割)合约2830的价格上,同时开仓买入看涨多头和卖出看跌的空头头寸各10手,之后不论该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生如何变化,是涨了还是跌了,数量相当的两个方向上的头寸,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盈利始终可以抵消另一个方向上的亏损,价格的波动并不会造成实质的盈亏,交易者唯一要承担的是交易的费用成本。   对冲交易既可以在同一个账户,也可以在两个账户之间进行。运用对冲的手段交易可以达到2种效果,一是能够产生实际盈亏的;另一种是上述这种不会产生盈亏,但可以保值的。   传统方式的对冲交易策略分2大类,根据交易目的的不同,分为套利交易和套期保值交易。套利交易是一种能够产生实际盈亏的;套期保值交易则只是为了隔绝价格波动的风险,以保值为目的。虽然二者都是以对冲的方式交易,但在配对品种的选择、交易的目的和偏好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现代金融学对套利交易是一种基于无套利原则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的研究。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指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因为在金融市场上实施套利非常方便,这种便捷性会使资本市场的套利机会总是暂时的,一旦有套利机会,投资者便会实施套利,市场又会回到均衡状态。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资本市场(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便会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可以用多个因素来解释风险资产的收益,根据无套利原则,得到风险资产均衡收益与多个因素之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   从套利定价理论机制的形成,不难发现,均衡状态并不是市场的常态,因此才会有套利的机会,大量的套利交易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事实上,无风险套利只存在于有效的资本市场,也就是具备不合理价格自我修复的市场。零风险的套利是比较罕见的,交易者在套利时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有风险的。   套期保值同样也是利用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来实现保值的目的,在衍生品(期货、远期合约、期权、掉期等)合约临近到期日时,现货市场(大宗商品、证券、债券、货币等)和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价格会趋向一致。现货和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价格趋于一致,是开展套期保值交易的一个先决条件。   成熟的资本交易市场,投资、套利、套期保值这三类交易的资产规模通常会占市场份额的绝大多数,投机交易占据的份额最小;在衍生品交易市场,套期保值类的交易通常是资产份额最大的。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5-11 16:43

:wanzuixiao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5-16 15:43

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arbitrage)是投资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交易策略,“arbitrage”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种含义:仲裁、套汇、套利。仲裁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作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含有洞察、判断和决策的意思。套汇,指当一种货币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市场出现一定的价格差时,在低价的市场买进,高价的市场卖出,以此取得收益。套利,一般意义指投资者利用品种间在时间或地域空间上存在的不合理价差来获利的一种交易方式,以对冲的方式隔绝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保留可以把握的,从而使获取的收益和风险之比最大化,这也是套利交易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交易方式之一的原因。套利交易分非投机性套利和投机性套利,非投机性套利交易承担的风险和市场的有效性有关,在弱式有效的市场其风险不亚于投机性的。非投机性套利交易有3个基本特征:1.行情相关,两种可对冲的品种间具有价格波动上的关联性,始终保持正相关,正相关即趋势性的价格波动方向基本保持一致。2可进行套利配对的品种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市场或是不同的市场存在价格差。3.通过配对品种间的不合理价差的缩小来获利。套利交易可分为:跨期、跨市场、跨品种3大类:1.跨期,指同一个市场,同一种品种,不同月份的合约。2.跨市场,指不同的市场,同一种或是行情相关的不同品种。3.跨品种,指同一个市场或是不同市场行情相关的品种。跨市场和跨品种的套利交易,尤其要注意两个品种间的持仓手数配比。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品种,每手交易的数量和每个价格波动单位产生的盈亏会不同,如果持仓手数配比错误,也会导致亏损。投机性的套利交易有2个基本特征:1.利用配对品种间价格走势的强弱,通过价差的放大来获利。2.利用两个品种间的走势呈反相关性,即趋势性波动完全相反来获利。随着套利策略的不断丰富,有些套利交易并不是以两个相反的动作进行交易,对不同的风险采用的隔离方式会不同。比如:对冲基金常用的事件驱动套利策略,这种策略和单向交易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策略的实施以重大交易事件为驱动的因子,例如,并购交易、破产重组或其他可能会引起价格失衡的特定事件。在套利策略中,还有这么一种方式,当确认某个行业的收益处在上升的景气阶段时,同时打包买入行业内的绩优股和绩差股。这种策略一方面为了规避市场资金投向和关注度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虽然行业的收益处在上升的景气阶段,但也可能会出现业绩优良的公司规模和利润增长的情况反而不如那些积极寻求改变业绩一般的,绩差的公司存在被兼并重组的可能。

kalser2000 发表于 2017-5-20 21:09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5-23 16:28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5-23 17:39 编辑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一种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交易行为,相当于给现货买一份保险。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品种都是对应某种现货的标准化合约,以保证金方式便可获得该现货合约期内的支配权。保证金交易方式,有利于大幅降低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生产经营者和贸易商时常会面临各种无法预见且不可抗拒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社会因素引起的战争、罢工、政策禁令;市场供需、行业政策及货币利率变化造成的价格变动,人为事故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包括农业、制造业、商业和金融领域在内的各行业领域面临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风险,充分利用衍生品市场做好套期保值交易,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大幅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规避价格风险,有利于增强企业在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从社会意义上讲,也有利于成品价格的稳定。套期保值交易分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买入套期保值 指套期保值者预先在衍生品市场买入与其现货商品数量相等、交割日期相近的衍生品合约,又称多头套期保值。做买入套期保值目的在规避实际需要买入或偿还现货商品时,价格出现不利的上涨。买入套期保值一般运用于以下3种情况:1.计划采购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企业;2.已经签订现货供货合同,但供货方还未购入或担心日后采购时出现不利的价格上涨;3.采购方认为当前衍生品市场价格比较合适,但又资金不足或者不方便储存等因素,不便立即购入的。卖出套期保值 指预先在衍生品市场卖出与其持有的现货商品或已经签订的现货买入合约数量相等的衍生品合约,又称卖空保值或空头保值。做卖出套期保值目的在规避实际需要卖出现货商品时,价格出现不利的下跌。卖出套期保值一般运用于以下3种情况:1.现货生产企业将要生产或收获的,以及尚未销售的库存;2.贸易商持有尚未出售的现货;3.加工制造企业的库存现货,担心价格下跌的。套期保值交易有3个基本特征:1.衍生品的履约期与现货交割日期相近,确保对冲平仓时,衍生品和现货的价格趋于一致,二者间的价差趋于归零。2.利用衍生品隔离价格波动风险。3.基差(basis)的变化决定套期保值的实际效果。基差即现货和衍生品之间的价格差:基差=现货价格-衍生品价格现货(近期)价格高于衍生品(远期合约)价格时,也称现货(近期)升水或衍生品(远期)贴水,称为反向市场。现货(近期合约)价格低于衍生品(远期合约)价格时,也称现货(近期)贴水或衍生品(远期)升水,称为正向市场;(如图7-02)基差的变化与套期保值的实际效果:以卖出套期保值为例:例如,中国东北某大豆种植企业预计4个月后可收成100吨大豆,大豆的种植成本约3900元/吨,5月6日,大连期货大豆9月合约交易价格为4500元/吨,期货价格高于企业的种植成本价,处于正向市场阶段,成本价与期货价的基差为600元。企业当天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在9月合约4500元的价格上卖空(图7-02)600吨大豆的期货合约持有至9月平仓。4个月后现货价格下跌,成交价3700元/吨,现货销售每吨亏损200元。基差变动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如下:(如表-7-01 单位:元/吨)
基差/变化现货盈亏现/期售价期货盈亏套期保值效果
600/不变 -2003700/4300 200期现盈亏相抵
300/变小3700/4000500500-200=300
800/变大3700/45000-200
(表-7-01-)    如果4个月后现货价格上涨,成交价4600元/吨,现货销售每吨盈利700元。基差变动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如下:(如表-7-02 单位:元/每吨)
基差/变化现货盈亏现/期售价期货盈亏套期保值效果
600/不变 7004600/5200 -700期现盈亏相抵
300/变小4600/4900-400700-400=300
800/变大4600/5400-900700-900=-200
(表-7-02)如果5月6日大连期货大豆9月合约交易价格为3300元/吨,期货价格低于企业的种植成本价,处于正向市场阶段,4个月后现货价格实际下跌,成交价为3700元/吨,现货销售每吨亏损200元。基差变动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如下:(如表-7-03 单位:元/吨)
基差/变化现货盈亏现/期售价期货盈亏套期保值效果
600/不变 -2003700/3100 200期现盈亏相抵
300/变小3700/3400-100-(200+100)=-300
800/变大3700/2900400400-200=200
(表-7-03)如果5月6日大连期货大豆9月合约交易价格为3300元/吨,4个月后现货价格实际上涨,成交价为4600元/吨,每吨盈利700元。基差变动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如下:(如表-7-04 单位:元/吨)
基差/变化现货盈亏现/期售价期货盈亏套期保值效果
600/不变 7004600/4000 -700期现盈亏相抵
300/变小4600/4300-1000700-1000=-300
800/变大4600/3800-500700-200=200
(表-7-04)从上述四种变化可以得出,无论处在何种市况里,基差不变,始终可以期现盈亏相抵;基差的变小或变大,在正向市场和反向市场对套期保值的影响是相反的。正向市场基差变小,反向市场基差变大,套期保值者不仅可以保值,还能获得利润。卖出和买入套期保值的效果可以概括如下:(如表-7-05)
基差/变化卖出/买入套期正/反向市场保值效果
不变卖出套期保值正向市场盈亏相抵
反向市场盈亏相抵
买入套期保值正向市场盈亏相抵
反向市场盈亏相抵
变大卖出套期保值正向市场部分保护
反向市场盈利保护
买入套期保值正向市场盈利保护
反向市场部分保护
变小卖出套期保值正向市场盈利保护
反向市场部分保护
买入套期保值正向市场部分保护
反向市场盈利保护
(表-7-05)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通常不只为了保值,也需要获取应有的利润,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和品种间通常不会一直保持正向或反向的价格运动,那么,基差的变化方向也就关乎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盈利性的套期保值交易了。基差交易指签订现货交易合约时,只约定基差,不约定具体的现货交易价格,具体的现货交易价格以临近现货交割日的衍生品合约价格加上或减去基差的方式来确定。采用这种方式交易可以确保现货交割时的基差与开始做套期保值时的基差保持一致,使供货商能够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不至于因市场出现了不利的基差变动而有所损失。期转现交易指持有同一交割月份合约的买卖双方在确定现货交易意向后,直接可以变期货部位为现货部位的交易。具体的现货交割价格各个衍生品交易所的规则会有所不同。套期保值交易和套利交易的不同偏好(如图7-06)
套利交易套期保值
无市场限制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
通过基差变动获利回避不利的基差变动
配对品种的选择范围比较宽泛同一个品种或与现货相关的品种
具有投机性厌恶投机
(图7-06)衍生品合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其实行的是保证金方式和逐日盯市的交易制度,因此,衍生品通常比现货具有价格的更大变化可能。在衍生品交易市场一些交易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参与者,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在一段时间持续买空或卖空大量的衍生品合约,进而通过衍生品的交易价格影响现货商品价格波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衍生品市场实际也具有影响现货价格变化的能力。虽然,在套利交易和套期保值交易的模型上可以引入相关性契合度,及时间因素的参数,对基差的变动范围进行均衡和优化,但是,仍然无法回避由于交易力量的不同,市场间时常出现间隙性偏理的价格运动现象。尤其在弱势有效的市场,价格的非线性随机性变化仍然会对线性的对冲策略构成最大风险的挑战。事实上,间隙性的偏离现象在任何市场都时有发生,对冲交易的操作实际还是需要借助技术分析的方法,要对价差的变动方向、幅度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6-6 17:26

:wanzuixiao

邱大林 发表于 2017-6-13 14:44

本帖最后由 邱大林 于 2017-6-13 14:46 编辑

市场间的联系与价差分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交易者之路》-时区交易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