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心态 发表于 2016-7-14 15:56

做不一样的股民(序)

    中国股市有个规律:“七亏两平一赚”。可以说拿股票来当投资理财的工具,胜算并不大。但是在投资渠道稀缺的中国,每一次牛市都会引发一次狂欢,同时也会割一茬韭菜。无数辛苦攒了一笔钱的股民亏损累累,甚至倾家荡产。惨痛如此,但是人们依然趋之若鹜。中国股市永远不会缺乏股民,老股民,坚强不屈,新股民,勇敢无畏。    没有人炒股是为了亏钱而来,但是多数人却是亏钱而去,到底是因为什么?
    中国的上市公司分红率很低,上市公司的目的并非共享财富,而是融资发展。每年上市公司的分红远比不上印花税总额。如果把A股市场看做封闭的池子,就意味着流出的水大于流入的水。也意味着股民不能利用企业创造的价值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如果一个股民赚钱,几乎可以确定,一定有另一个股民亏钱,亏赚的比例应该是1:1。然而,国家的印花税,券商的佣金,使这个池子水不断减少。中国股民多数习惯于做短线,因此会导致钱不断外流,降低了赢利的概率。粗略估算,每年税费流出的钱大约是股市流通市值的15%,如果再加上企业不断融资吸走的钱,总和一定超过30%,正因如此,在股市这个大牌桌上,流转的钱不断被抽头。最终有七成的人会亏钱,少部分人持平或者赚钱。
    概率如此,机制不变,不会改变。如果聚焦到个体的投资者身上,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的想法会导致亏损,这个大多数,至少是所有股民中的70%。如果想赚钱,必须做一个不一样的股民。
    股市的魅力在于起伏动荡,每一笔交易都是博弈,博的是涨或者跌,每一次的起伏本质都是群体心理的波动。因而,群体心理的动向,是决定亏盈的根本。放在长期来看,中国股市和经济的相关性并不强,而决定股市长期走向的,是货币流向的增减。从这里着眼,可以认定牛熊由货币决定,而盈亏,则由群体心理产生。
    做好宏观分析,掌握经济和货币的动向,就可以把握股市的方向。而逆向思维,抢得群体心理的先机,则是赢利具体方法的本源。
    打个比方,如果说炒股如农民种地,对宏观经济的解读,就是对四季农时的把握。硬要在秋天播种,指望冬天收获,无异是缘木求鱼。而具体操作方法的制定,则是农民伯伯选择的种子,选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果实。种下狗尾巴草,不可能结出麦穗。而更具体的执行,则如浇水、捉虫、除草。虽然细碎,但依然对收成有重要的影响。
    赚钱难,摆摊设点,开店建厂,都有操不完的心。睡的比猫头鹰晚,起的比大公鸡早是常态。炒股依然,在没有自己能够执行的门道前,赚钱并不比创业容易。毕竟这个行业赚钱的人,十中无一,勤奋不能保证能在股市赚到钱,但是不勤奋一定能保证在股市中赚不到钱。这里的“勤奋”,并不是指勤于操作,是指勤于翻阅,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今天的文章只是开头,后面会逐步更新一些更具体的内容,从基本分析到技术分析再到心理分析,希望能给勤奋的人们一些帮助。一百字都觉得太多的读者,本作者可能过于啰嗦,并不适合您。

yeatsye2008 发表于 2016-7-14 16:51

感谢分享{:7_278:}{:7_278:}{:7_278:}

hongling607 发表于 2016-7-14 17:15

恩恩,期待理念+应用方法+细节的综合表述。

平凡的人1273 发表于 2016-7-14 20:43

点赞

谢感共 发表于 2016-7-14 20:46

看看天子脚下的散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分析和建议。

高明先生 发表于 2016-7-14 21:02

{:7_317:}{:7_317:}{:7_317:}{:7_317:}

无暇米 发表于 2016-7-14 21:12

散版的文章虎头蛇尾,雷声大雨声小。
上次也是说什么要写一系列文章,后面也不了了之了,大家散了吧!

BB2000 发表于 2016-7-14 21:41

本帖最后由 BB2000 于 2016-7-15 11:22 编辑

其实股市是门槛很低,赚钱难度却很大的一个行业。由于股市博弈是零和游戏,一定只能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否则这个游戏怎么一直玩下去?!
因此,在这里赚钱混日子,我指的是持续稳定地赚,而不是偶尔赚,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凭自己的本事,爬到股市这个金字塔的顶部,"七亏二平一赢" 的 "赢" 部分!
只有你比其他人强,你的胜率才能保证有优势,才能有希望爬到顶部那个位置!

jiachy 发表于 2016-7-14 22:02

本帖最后由 jiachy 于 2016-7-14 22:49 编辑

:DAXIAO

taotie963 发表于 2016-7-14 22:19

写的真好,期待后面的内容{:7_317:}

星空905 发表于 2016-7-14 22:27

:wanzuixiao:wanzuixiao:wanzuixiao:wanzuixiao占个位置

奉然 发表于 2016-7-15 07:05

赞!
要想比大多数人强,必须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fansmacd 发表于 2016-7-15 09:01

本帖最后由 fansmacd 于 2016-7-15 09:13 编辑

要做到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必须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不一样,而不是刻意而为拔苗助长的不一样

授权赢 发表于 2016-7-15 09:28

期盼散板的后续分享。{:7_317:}{:7_317:}{:7_317:}

小散心态 发表于 2016-7-15 10:28

无暇米 发表于 2016-7-14 21:12
散版的文章虎头蛇尾,雷声大雨声小。
上次也是说什么要写一系列文章,后面也不了了之了,大家散了吧!

主要是想法不成熟,其实这次还是不成熟,赶鸭子上架吧,早晚要写的,写一点算一点。:QIAOPI

中国雪莲 发表于 2016-7-15 10:58

必须顶

EZO2007 发表于 2016-7-15 13:02

本帖最后由 EZO2007 于 2016-7-15 13:08 编辑

虽然,楼主是德高望重的版主,但我还是想表达一下不同的看法,版主千万别把我禁言了!{:7_276:}

楼主说:
而逆向思维,抢得群体心理的先机,则是赢利具体方法的本源。
我认为不合适!理由:
1) 群体心理其实就是跟随市场的多数,即从众。跟随市场的多数并非一定是错的,相反,在较长的时间段里,跟随市场的多数走恰恰是对的!
2) 没有人敢于在任何时候都与市场趋势对着干。我想楼主强调的只是 "先人一步" 的那个拐点而已!这是个技术问题!
3) 关键问题来了,如何去找到这个“拐点”。这个“拐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点是趋势转折点,是被之后的走势证明了的。那谁能找到这个点?只有能预知走势的人!这样的人要么是神人,要么是掌握了一定技术分析方法,有较大胜算的人,例如预测10次,至少能对个7,8次的。
4) 分析到了这里,已经从楼主的逆向思维,又绕回到了技术方法的讨论了,你有个好的技术方法,不管这个拐点是在顶(底)部,还是在其左侧,或在其右侧,这都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的技术判断符合后面的实际走势,符合你就是赢家,不符合你就是输家!

因此,"顺"(既符合后面的实际走势) 比 "逆" 更有利于赢利

小散心态 发表于 2016-7-15 16:10

EZO2007 发表于 2016-7-15 13:02
虽然,楼主是德高望重的版主,但我还是想表达一下不同的看法,版主千万别把我禁言了!

楼主说 ...

放心,不可能禁言您的,我希望思想碰撞。只要不是广告,不是骂人,我从不禁言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方法,假如只有一个一定之规,大家都掌握了,股市就不会有波动。买的时候都买,卖的时候都卖,没人做反手了。
股市波动的真相就是看法的多元化,多元化导致每一秒都会有成交,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试图比别人更聪明,但是傻子其实占了70%以上,所谓的逆向思维,只是和这70%的人想法不要一致即可。当然,就和打麻将似的,打的再臭的也会胡牌,否则他就不打了。偶然性的存在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聪明的。我所谓的逆向思维,更多的是去除偶然性,掌握必然性。
至于技术分析,我不认为是必然性的因素,大盘的角度来看,资金流向是必然性的。在我的序中,这点也是核心。对于个股来说,本质的核心是必然性,这也是后面要阐述的内容,以后再讲吧。
欢迎讨论,尤其是像您这样有自己见解的人的讨论。另外,我可没德高望重,一般德高望重都是老人,我尚年轻。身份只是一个标签,证明不了人的内在,我不在意这个身份,更不会用身份压人,嘚瑟。我们都是平等的。

小散心态 发表于 2016-7-15 16:29

EZO2007 发表于 2016-7-15 13:02
虽然,楼主是德高望重的版主,但我还是想表达一下不同的看法,版主千万别把我禁言了!

楼主说 ...

换个角度,用数据来说话。2014年的七月起,上证的周均成交量是7000亿,这个时候其实底部形态已经出来了,参与人数也增加了。但是到2015年的四月份左右,周均成交量已经超过40000亿,相差将近七倍。
毋庸置疑,在2014年四月入场的交易者的赢利,就算是一直持有到现在,依然有赢利。而2015年四月份入场的交易者,可能有九成以上都处于亏损状态。
假设户均资产相差不大,后入场的交易者占比接近90%,而前者占比不会超过20%。
再放到现实里,在2014年年初,假设您可以确定股市见底,游说亲友入场,客气的,会婉拒,不客气的,甚至会骂你有病,不安好心。而到2015年年中,如果你劝阻亲友不要炒股,多数他们会和初期的态度一致。2014年年初入场的人,除掉被动持股的人,不会超过峰值股民的15%。2015年年中出局的人,比率恐怕更少。
我想数据和现实应该很说明问题了。

EZO2007 发表于 2016-7-15 17:08

小散心态 发表于 2016-7-15 16:29
换个角度,用数据来说话。2014年的七月起,上证的周均成交量是7000亿,这个时候其实底部形态已经出来了, ...

我明白散版所说的“逆向思维”的意思了。
就是当大多数股民不敢买股的时候,当看到潜在的绝好的入场机会,如2014年;
而当太多人疯狂时,当保持清醒头脑,如去年股灾前。

谢谢散版的详尽回复和耐心指正,我将持续关注本帖散版后续的内容,期待拜读!{:7_328:}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做不一样的股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