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飘零 发表于 2016-4-22 19:44

关于大盘浪形的基本看法



从90年A股起始,我国新一代股市走过26年的崎岖之路,从波浪看93年1559是一浪顶,
05年998是二浪大底。
07年6124是三浪顶。

大二浪走了大约3000个交易日。
6124至今不到2100个交易日,大四浪有可能尚未结束。
这样看,去年6月的5178就仅仅是大四浪的X 浪或B浪顶。
那么,5178至今,走的有可能依然是abc-X-abc。
前几天3097的这波下跌,就有可能是某级别的c浪。

所以,今天的缩量小阳,不可乐观,后面很有可能就是c浪的3浪下跌。
下周一,即使延续反弹,也不会持久。更大的可能是周一或周二大跌。
这波下跌虽然不像前股灾那样激烈,但估计会创新低,即便小概率不新低,也会在前低点2638附近止跌。




-

njnjnjnj1234 发表于 2016-4-22 20:24

这个要顶,谢楼主分享!

xpcfx 发表于 2016-4-22 21:18

:handshake::hug:

炒股111 发表于 2016-4-22 22:04

这走势赞成楼主上个图交流更好

9牛 发表于 2016-4-22 22:16

楼主看得这么空空啊。

静心观察。

心静自然明 发表于 2016-4-22 22:16

赞同

suisuisuisui 发表于 2016-4-22 23:00

这种波浪划分法明显错误,拿深圳指数年线举例,按楼主划分,有2个硬伤

硬伤一
1浪涨2年,2浪调整13年,而波浪理论中,一般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3浪才2年,明显时间级别不符

硬伤二
2浪的B浪涨幅6倍多,和3浪涨幅相当,居然只算调整浪,无论怎样都说不过去


从深圳成指年线看,6000点应为1浪顶,目前还在2浪调整中,所以5178的调整,是6000点调整延续可能性更大

口口田心土土土 发表于 2016-4-22 23:07

{:7_317:}

抗日联军 发表于 2016-4-23 08:27

{:7_317:}{:7_317:}{:7_317:}{:7_278:}{:7_278:}{:7_278:}{:7_317:}{:7_317:}{:7_317:}

往事如烟88 发表于 2016-4-23 10:13

这个观点我太同意了,楼主是我找了很多地方唯一一个和我观点一样的,等有时间给楼主画个图,探讨一下。二浪的大B走了30000个交易日,四浪的大B时间也不会少还会多,因为四更复杂,6100-1849是大A,1849到5100是大B中A,目前是回撤B浪,回撤浪也是ABC,这里只是A中从5部分,出新低也正常,不出也行。走完是B反弹,高度4000-45000时间5-6个月,然后回撤浪中C来了,c1c2c3破2600的概率极大,时间一年半左右,届时会撤浪走完,开启大B中C的部分,三年牛市高度6000点附近。最后对应6100点的真正的大C来了,四浪就是这样,明天给楼主图

花叶飘零 发表于 2016-4-29 18:44


-
股市必将下行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规律使然。
比如江河,江面水位的高低,除了风浪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上游水源的多少。
上游雨量大或雪山融化,江面自然提高。
客观规律是:水往低处流。
可是,股市的规律恰恰与流水的自然规律相反。人往高处走。
大家看一看,现在每月有多少新增股票上市入围,每月又有多少股票退市离场?
根本不成比例。入场的不断增加,退场的几乎接近于零,100比1可能都不到。
再看源头,有多少新增资金入市。这不像20年前,股票数量少,虽然人们还处于试探和认识阶段,但源头的资金量无疑很充足。
现在呢,源头的资金量靠什么增加?印钞票?不行。加工资,有限。怎么才能抵消新股上市的冲击?只有一条路:股价下跌。
再看风浪,这总归有的,比如政策,你能把握?比如重组,你能知道?除非有当事人知情人违规给你泄密。

总体上看,当然是体制有问题。什么问题?两个字:平衡!
怎么讲?具体一点就是:劳资平衡。(即劳动阶层与资本阶层的平衡)
大概有很多人不理解。可惜许多话不好说全。还是说一点。
上市公司大股东是资本的主力,大中小散户股民就是劳动阶层的主力。
劳资如果能够基本平衡,股市一般会正常化。如果失衡,就会出问题。


那么,由谁来掌控这个平衡?当然是震府、政策、震监会。税收、入退市股则,借壳规则,杠杆规则、违规处罚规则。。。等等都有相关内容。
当利益偏重于资本,劳动阶层会受损,当利益偏重于劳动阶层,资本会受损。其实两者任何一方受损对社会发展都不利,所以,要平衡。
总之证券市场造就了多少亿万富翁,就必然有相同数额的资金从工薪阶层流失。
好在劳动者总数远远大于亿万富翁。

平衡问题是个很微妙的问题,就说到这里。


-

心静自然明 发表于 2016-4-29 20:29

此处省略一万字

wcstone1274 发表于 2016-4-29 20:48

包尔金 发表于 2016-4-30 00:07

本帖最后由 包尔金 于 2016-4-30 00:08 编辑

WXY也好,联合调整也好,1234567也好,最好看看原始定义是怎么来的。

妖股大为 发表于 2016-4-30 22:15

不要纠结波浪预期的多样性
波浪本就是提前分析预期的多种可能--这才是波浪的实质
上升趋势中给你继续大胆做多的预期
下降趋势中给你谨慎的态度

我更喜欢波浪的矛盾性,就是多预期
但是必须对其根据其他方法确认--例如向上或者向下的确定性点位
你必须通过技术分析寻找那个确认或者纠错的具体点位
预期--跟随--确认--纠错

例如 现在上证看月线波浪
2638--3097的月线是不能成为一个月线波浪的高度的
为何不能--研究波浪的人应该很清楚

既然不能成为一哥月线波浪--那么后续走势就只能是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就是继续向上加速突破3097--直到可以确认一个月线波段
一个极端就是必须向下跌破2687 当然破位2687就肯定会破位2638的
在这2种预期下你再进行其他分析

道穷士 发表于 2016-5-1 16:14

2638-2938-3028-3097,,135浪都齐了 ,,3097就是巨大的顶部,,,再看看支撑,,,为什么我没有写2 4的修正浪的位置呢自己去找吧2905破位了,下行的第一浪已经走出来了,主跌浪在后面等着你 ,,保命吧,,不回2905起点的回调浪还没创新高, 暴跌还需要点时日的,,,耐心的它修正波的顶吧,,

风铃哈哈 发表于 2016-5-1 16:35

波浪理论在中国就不太可行

花叶飘零 发表于 2016-5-6 17:20

本帖最后由 花叶飘零 于 2016-5-6 17:26 编辑

有传闻称,震监会拟暂缓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重组、IPO可能受限制。消息一出,正在私有化的企业股价应声下跌。


绩差股成为壳资源,本身就是怪胎,不知是谁弄出这么个怪胎?
上市公司业绩差,当然不是好事,可是控股绩差公司的大老板却可以得到奖励,什么奖励?---“壳!”
确实有创意,但是这是什么创意?违背社会规律,也违背自然规律。这是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其发明者应该受到惩罚。
否则,长期照此办理,受惩罚的就必定是广大股民和绩优公司。
其中的道理不想多说。
我们既欢迎也鼓励企业革新重组,但革新重组应该是激励先进,而不能优惠绩差公司。
所以革新重组应该是激励强强联合,锦上添花;不应该鸡犬升天,让刁钻无能的大老板得利。
也只有法规正常,才可最大限度的避免违法违规得到内幕消息的幕后人获取暴利。


此外,关于上市公司违规就退市,也是极不正常的规则之一。
原因是公司违规的责任是控股的大股东,而广大中小散户有何责任?公司违规退市,惩罚的是股民,大股东退市后照样可以经营。
大股东违规几乎没有成本。退市对违规大股东能惩罚吗?如果成立,那没有上市的公司岂不都在受惩罚?为什么不可以注销大股东的股份来惩罚违规?

证券规则中类似可笑的、可怕的、可耻的条款,都应该拨乱反正。
前面提到过资本与劳动的均衡问题,这就是掌控平衡的必要措施之一。



-

花叶飘零 发表于 2017-1-19 23:29

转:美股注册制大牛市是建立在3万家退市“炮灰”上的2017年1月19日




很多人把本次大跌的原因归结为IPO大提速。依据是,现在监管层基本保持着每周批10-15家新股的节奏,而2017年全年IPO数量预计超过400家。

这种速度,让许多投资者心惊胆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2016年只有105宗IPO。

另外,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上市公司也只有三千多家,而短短几十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3200家。

如果再把有着中国纳斯达克之称的新三板的10000多家挂牌公司算在内,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公众公司数量,已实现对美国的碾压。

胆颤的人认为,A股绝逼不能容纳如此多的上市公司。但监管层却无动于衷,许多投资者则选择了死给你看。

于是也就有了这连日来的暴跌。

其实,IPO大扩容不假,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短期内赶超美股也是大概率事件,因扩容而下跌也是事实。

但投资者却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美股上市公司(加上曾经上过的)数量比你想象的要多,因为在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已超过3万家上市公司退市。

而这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死穴,短期内也无解。

因此,在IPO大扩容之时,百亿的壳满天飞舞之时,退市还是一纸空文之时,暴跌也就不奇怪了。

先来看几组数据:

1、大体而言,美股当前平均每年IPO大约150家,而每年因兼并、破产、退市等的公司大概400家,结果就是平均每年上市公司数量降低200-300家。

2、美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于1996年达到峰值的8025家,随后便进入下滑期,到2012年上市公司数只有4102家,而到了2015年7月,美股的数量下降到了3800家。

3、1996年有多达848家公司上市,融资总额为786亿美元,因此数量对美股来说也不是问题。

4、2016年美股市场仅有105宗IPO新股,数量创7年来新低;总融资额188亿美元,创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

5、美股上市公司数量如此至少,IPO数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退市。

最近有一篇热文说,过去百年间美股退市家数超过3万家(口径不同统计数据略有差异)。

6、根据美国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学者测算出来的上市公司数目应该是9538家,缺口5000多家。

上面的几组数据,让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上市公司数量在锐减,上市公司创32年来最少,美国的股票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

对于这种锐减,美国人其实也挺揪心的,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也得出了一些结论,大致如下:

1、美国公司数量并未减少,但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减少。1977年美国公司总数为341.8万家,上市公司比例为0.14%,2012年公司的总数量已超过500万,上市公司比例却下降到0.08%。

2、理论上,IPO数量可以弥补退市的企业数量,但目前很难。

3、许多公司破产了。美股股票数量在1998年7月达到顶峰,当时的企业都趁着互联网繁荣时期争相上市。

美国人说,那是一段神奇的时期,如果你能创办一家公司,并在公司名字后面加上.com,就能一夜暴富。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破产了。

4、并购繁荣,许多公司被消灭。对于很多小公司而言,最佳盈利模式是通过被别的公司并购的方式扩大规模,而不是成为一个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独立企业。

美国的并购市场越来越繁荣: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的的美国并购交易达到创纪录的1.1万亿美元。

5、风投、私募崛起,IPO需求减弱。

Uber和Airbnb等创业公司可以通过pre-IPO市场获得巨额资金,有人担心这其中存在泡沫。但事实是,全球央行拼命放水货币,使得市场流动性泛滥,大大降低了融资需求者对股市等公开市场融资的需求。

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可以通过线下渠道、私募基金等途径轻易融得资金甚至资金会自己送上门来,何必去公开市场融资呢?

6、监管加强,有人望而却步。

一些创业公司可能因为担心监管而不愿上市。成本高昂的信息披露程序,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都大幅降低了IPO的吸引力。

如果再把上面的原因做二次归纳,美国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减少是两个原因导致的:一是IPO数量不足,二是退市数量庞大。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照这样下去,美国股市且不会完蛋。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心,对于美帝而言,无论是上市或退市,均为企业市场化的最优选择,形成市场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注册制是美国股市100年大牛市的根基。

注册制的根本就是“采用了财务退市标准和市场化退市标准”,“大进大出”是优胜劣汰机制及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体现。

有一组数据是这样的: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美国三大股市共有9273家公司退市,基本上一年1000家左右。

其中,纽约证交所(NYSE)十年总计退市1906家,NASDAQ十年退市6257家,美国交易所(AMEX)十年退市1010家。

还有一组数据是,从1985年到2008年,美国纳斯达克有11820家IPO,但同期退市数达到12965家;从2001到2013年,伦敦交易所IPO为965家,退市公司高达2004家。

我们也想学美国,也想推行注册制,加大直接融资比例。

但是,加速IPO好办,加强退市却难以执行。

因此,你可以看到,过去的几年和现在由于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流通盘比较小,资源稀缺,所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和垃圾股一直保持了持续的股价大炒作,创业板市盈率超过100倍,中小板超过70倍。

这绝对不正常,但是监管层却始终没给出解决办法。

事实上,资本市场很多人士并不反对加速IPO,也不觉得现在的IPO扩容有多么夸张,但是,在没有根本性的、革命性的退市制度做保障之前,现在的IPO速度却确实够吓人。



-

心静自然明 发表于 2017-1-20 20:33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大盘浪形的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