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台高照 发表于 2016-2-4 00:05

一宁 发表于 2016-2-3 23:57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何在,看看书自然清楚。所谓苦集灭道,也不必多 ...
:DAXIAO妖姐,还是我实在啊,不是佛教徒,所以从不乱用名词啊
不是教徒,不阻碍俺供菩萨,烧香:DAXIAO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00:08

正法久住。佛法僧,戒定慧,律经论,四圣谛,四念处,,,,不仅仅只是一些名词哟!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00:15

双手合十礼!忏悔自己。继续读书。阿含经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00:15

读书即是修行,修行必先读书!

城台高照 发表于 2016-2-4 08:23

242页,4836楼,今天立春,又是节前。
过去封建王朝还讲究个年味
希望某些人不要做当代唢呐,吹得水尽鹅飞吧

兔你大爷 发表于 2016-2-4 09:00

:DAXIAO:DAXIAO:DAXIAO 四姐子夜布道哦。。。。

那个台,感觉你不怎么淡定啊,没信心了?;TOUXIAO

城台高照 发表于 2016-2-4 09:02

本帖最后由 城台高照 于 2016-2-4 09:03 编辑

兔你大爷 发表于 2016-2-4 09:00
四姐子夜布道哦。。。。

那个台,感觉你不怎么淡定啊,没信心了?
回顾历史,殉道的都是意志坚定的,当官的继续当官
我感觉,这些手段像传销

忻州铁粉 发表于 2016-2-4 10:07

今天多空大战,我踏空了。只能老老实实好好过年了。

香格里拉粉丝 发表于 2016-2-4 10:09

又旗开得胜了呗

rzhczsc 发表于 2016-2-4 13:50

知道一宁姐已经看到我的见意并发表了看法。希望十年或二十年或N年后,在云南的法住禅林能遇见。或在某个机缘时刻,一宁姐能突然记起好像在那里有人说过“中国上座部佛教”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15:01

呵呵。早在1987年就开始修习佛教史。近年来,中国佛学院的宗性法师,北京佛研所的定明法师,清华大学圣凯法师,还有学诚大和尚都说过。所以,你懂的。

仁智礼义信 发表于 2016-2-4 15:17

我不懂,有空的话愿闻其详,给链接也行,我想了解一下,谢谢。

rzhczsc 发表于 2016-2-4 15:35

敢问一宁姐看过《阿毗达摩》与《清净道论》这2本佛教书籍吗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16:11

看过南传七论,解脱道论,可以吗?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16:12

我真的不懂巴利文。

日亿宝 发表于 2016-2-4 16:25

文人相轻股民买卖都觉得对方是sb何苦?学习是为养性不是为成仙成佛凡事都争个输赢这佛不学也罢

一宁 发表于 2016-2-4 16:29

当年法云地入学考试,有道题就是关于南传佛教的教理。现在,法云地的课程早已结业,却被人考问。好有趣哦!

日亿宝 发表于 2016-2-4 16:35

人家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分享给你哪怕是错误毕竟没有害你之心用不着咄咄逼人显摆自己佛学功底高过别人

正信爱11 发表于 2016-2-4 16:45

呵呵。

谁有九千 发表于 2016-2-4 16:50

rzhczsc 发表于 2016-2-4 15:35
敢问一宁姐看过《阿毗达摩》与《清净道论》这2本佛教书籍吗

      你说的上座部佛学在汉地早就有,汉地佛学不止有大乘也有南传佛学,上座部是汉地佛学一个部分而已,翻译的名字不同罢了。
      你说的书是“论”,而不管南传还是北传第一要素先读经,后读论。经是佛说的,论是后人写的。《清净道论》在汉地就叫《解脱道论》,
是汉地初期必修课,因为汉地区分为“菩提道”和“解脱道”。
      你说的上座部南传的佛经的基础不是论,同样属于阿含部。在北传也有四部阿含经,人家女侠已经告诉你了,你没听懂而已。
      在《阿含经》里有一个典故,就是著名的盲人摸象,每个人都摸到一点点就说自己摸到象的全部自己最厉害。上座部能代表佛法全部吗?
读过全部佛经再说吧,《正法念处经》一套你读过吗?晒书名你肯定晒不过汉地大乘书多啊,没有用的。学佛为了什么??
      现在的上座部很多内容类似汉地禅宗和天台宗的禅定、止观,但只是部分而已。不仅你们云南那山里有,印度、泰国、缅甸等国都有交流。
      现在进入中国的南传佛教就当下社会而言,主张学习个人“解脱道”不是坏事,但你所说的上座部也属于佛学,不该这样带有推销或排他吧。
在阿含经里,两千年前佛亲口说未来佛法“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佛法常驻“震旦”国,震旦国指哪里自己去百度下吧。
      对你而言,学习上座部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对宁女侠来说,也许就是开倒车了。每个人机缘不同,起点不同,本来没必要争论,就是辩论
也应该辩论经文里面的义理而不是谁比谁身份高。偏偏学佛人喜欢自己人和自己人争论,这会让旁人怎么去看。真正诋毁和破换传统文化的人,
往往不是匆匆行人,恰恰是歪曲和篡改了传统的继承人。共勉吧。


      过年了,都该回家去陪家人了。

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查看完整版本: 新世纪,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