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FC 发表于 2015-7-10 14:49

浅谈非理性群体行为

我的专业是研究经济的,把股票投资看作是个人爱好,一直以来都是别人帖子的消费者,慎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这次股灾改变了我的看法,觉得分享一些专业知识有助于大家理解此次股灾。分享非说教,术业有专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群体行为,即在竞争环境下多人行为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银行挤兑、外汇攻击、债务危机等经济现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协调博弈论的经典应用。平时大家所熟悉的“跟风”、“随大流”、“羊群效应”等都是群体行为的结果。研究群体行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个体的决策是理性的,但群体行为却是非理性的或失效的。原因是每个人都采用了比较精明的策略,即在投资领域里,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想,而是你想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想别人...这就是凯恩斯经典的选美竞赛里的高阶推测(higher-order belief)。道理很简单,比如一电影院失火,里面的每个观众夺门而出的决定对于他/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就会发生踩踏事件或最后门被堵了,谁都出不去,而酿成惨剧。

群体行为的形成不难理解,关键是我们如何避免该行为的负面效果。研究索罗斯外汇攻击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发起攻击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小投资者的群体行为来加大其攻击力。应对此攻击,受攻击者需明白两个指标的重要性:一是能和对手较量的资本,二是信息的准确性。资本的大小可以威慑对手也劝退小投资者跟风参与攻击。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减少攻击者利用谣言来蛊惑小投资者。

现在还没有对股灾进行深入研究,不妄作评论或建议。如有新的发现,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

苗准牛股 发表于 2015-7-10 16:16

言之有理      谢谢指教

纯阳法师 发表于 2015-7-11 11:32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纯阳法师 发表于 2015-7-11 11:36

乌合之众

ZLFC 发表于 2015-7-11 14:09

纯阳法师 发表于 2015-7-11 1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 ...

“囚徒困境”是典型的非合作策略使团体利益受损。有不完全信息的竞争环境里常用的博弈均衡是多人的贝叶斯均衡,但如果有无数的参与者是,追溯每个人每一阶的推测在数学上变得非常复杂,一个常用的均衡概念是“Global Game”,可以得出同样的贝叶斯均衡,又可以用微扰的方法得到唯一的均衡,在模型协调博弈时非常有力。

ZLFC 发表于 2015-7-11 14:10

纯阳法师 发表于 2015-7-11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乌合之众

多谢,以前就听说这本书,一直没看,这次好好看看。:WX: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非理性群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