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期货人策略成长经历,能让人少走十年弯路
**** Hidden Message *****很精彩,陆续转,和大家一起研讨 111ddingdingding111ddingdingding111ddingdingding111ddingdingding111ddingdingding111ddingdingding
梨子得自己尝:#DAXIAO llllllll
:#JINGYA 看看
精彩的期货人策略成长经历,能让人少走十年弯路
把续篇也转过来
既然是做组合,目的是为了平稳,回避个性风险,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策略以及一切能做的商品进行对冲,只要是测试指标能够达到要求的我们都尽可能上。哪些指标?无非是收益风险比,夏普率或者R方值,盈亏比之类的东西。确定了品种,以及相应的策略以及实用周期和参数之后,再对商品的头寸进行优化,以最后确定组合中不同品种、不同策略、不同参数的交易头寸。最后我们的组合测试结果是近乎完美的几乎没有什么波折的资金曲线,收益风险比能达到10,也就是年化收益是历史最大回落的10倍,然后我们再把收益打对折,把回落放大一倍来决定最后使用的总资金,这算是万无一失了吧。但是,一开始,我们就不顺,各个账户持续缓慢的亏损。我们开始争论,开始探讨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怀疑是不是策略的互补性不够,是不是应该用统一的参数来建组合,并试图写出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从原理上能够互补的策略,要求能够普适性好的策略,要求尽可能简单,最好是无参数的策略。
我想说,当时的探讨对我的今天的交易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我们团队的投资失败了,客户不能容忍持续的不赚钱,陆续撤资了,虽然亏损都没有超过协定的红线。或许亏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盘的表现与预期相差太远,并且看不到希望,所以客户提前撤资了。不仅如此,我们团队自己的资金也停了。说到底,我们的工作有重大缺陷,虽然我们有一些认识的改变,但是短期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我们的交易,我们写不出符合要求的东西,符合要求的东西收益简直太低了,我们都是做过股指赚钱的人,尝过股指暴利的甜头,策略太低的收益简直难以启齿,根本不可能拿来实盘。
论坛鲜有人讲交易失败的案例。没办法,我不喜欢讲话,一讲话就是实话,我还希望讲实话交到讲实话的朋友。总之,怀着一颗愧疚和郁闷的心,我辞职了。实际上,因为巨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我的身体都吃不消了。我回家休息了。
OK,看看
顶顶,学习一下!
看看如何精彩。。。。。。。 顶顶,学习一下! kankan
接着转:
续)故事就讲这么多了。论坛里面潜伏的大鳄一定大量存在,我的故事不值一提。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包括我的基本交易思想和理论,我的策略要求和测试方法。
一、暴利是不可持续的,或者说不是常态。如果暴利,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够长,或者是市场发育不健全,或者是你掌握了绝大部分人没有掌握的东西。但是市场实际上就是一群人在博弈,暴利的方法总归会被人们慢慢发现,最后出现大量的竞争使得收益变得平庸甚至赔钱。
二、稳定盈利产生的暴利是可能持续的。但是这是用时间来换取的,你需要掌握一种或者多种有效的,短期收益并不起眼,但是可靠性很高的方法。暴利靠的是时间,靠的是复利。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赚钱的方法太过高效,并且能够长期有效,那么市场根本承受不起这种失血。无论怎样,市场会自动进行调整来对抗你的方法,这是一种进化。只有那些表面上并不高效的方法,市场才能够容忍。
三、策略的第一要求是普适性。普适性包括品种普适和周期普适性,只有这样的策略才值得继续研究。如果对有些品种不行,那必须在程序化之外找到原因。比如,交易的资金越来越少频临死亡的品种。
四、策略必须要足够简单。越是复杂的东西普适性越差,拟合的嫌疑就越高,越是拟合度高的东西,将来就越不可能复制。
五、先把止损止盈这些无厘头的东西去掉,要看没有包装过的信号表现。交易连续的,除了跳空,交易价格是连续的,任何地方都有人买和卖,市场不知道也不关心你是哪里买的或者卖的(除非传说中的庄家和你作对),止损止盈算是什么交易理由?止损止盈是一个资金管理的范畴,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实现。放在单个策略里,只是起到一个美化资金曲线的作用,是一个与交易无关的东西。通过止损止盈优化的系统能够使曲线变得光滑,但是不能避免大波浪的起伏。
六、参数是个重要的问题,参数尽可能少,并且要适应不同的品种。。
1、无参数不存在。所谓无参数实际上最起码是相当于参数是1。还有隐含参数,比如周期选择。如果是采用5分钟收盘价计算,计算,那么实际上就是5分钟采一次样,15分钟收盘就相当于是15分钟采一次样,这本身也是周期。橡胶用5分钟,铜用30分钟周期,这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参数,而这个参数有理由吗?
2、参数分布得广并且敏感性差,并不见得安全。打个比方,100*N和1000*M,N和M是参数,100是1分钟上取的数据,而1000是日线上取的数据,显然N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小,而且有更广的适应范围,但是他们本质没有区别,他们计算的结果反应的是同样的东西。所以参数的调试有一个要求,就是能够对交易频率产生显著的变化,看看它的表现怎么样。参数分布广不广,是指年交易频率从100次到1000次,都能赚钱,而不是说参数从1调到100,结果交易频率都集中在500-600次,这说明参数范围设定小了,要成倍的扩大,再看结果怎么样。
3、不同品种可以是不同的参数,但是,给个理由。你不能根据优化结果笼统的说,不同品种有不同的特性。建议初级阶段,一类品种或者关联性很强的品种,要用同样至少是极为相近的参数,除非你能够准确的说出用不同参数的道理。要知道,不同品种上市时间不同,总体都不长,测试只是对历史数据的优化,总是有拟合的阴影,结果不见得有道理。
七、或许你有多个策略都行,但是小心,这些策略可能没有不同效果,是一回事,不要指望他们有很好的互补性。你会发现,哪怕是不同的策略,如果他们的测试结果相近的话,有个特点就是他们的交易频率会在同样的范围,这就说明他们是一回事。所以互补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原理互补,如果你找得到写得出的话;二个是从频率上互补,你不要管你的策略是什么,你可以理解为你一个范围的交易频率就是一种策略。与其说你放几个策略进去互补,还不如说放几个频率进去互补可靠得多。
八、对测试收益的要求。如果你的系统对上述要求都统统做到了,那么现在在来看看测试结果你还满意么?估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那么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继续寻找新的交易方法,二是接受测试结果。每个人对于系统达到怎样的指标要求不同,关注的指标也不太一样。举个最常见的指标收益风险比作为例子,是10你觉得可以实盘,还是5,还是2,抑或是1,你为什么满意,或者你为什么不满意?是否满意是相对的,如果大家的股指收益风险比都只做到了2 ,那么2你也会满意。关键是你的策略是否先满足上面那些要求。如果你真的严格做到了,但是指标很低,那么说明市场的赚钱效率可能就是这么低,你需要降低你的收益预期,去掉你的交易杠杆。
九、上述工作全部做完了,都行了,是不是就可以实盘了呢?等等,工作只做了一半。还有一半我相信是开始做程序化的人不愿意做没有做的工作,那就是就模拟未来,或者就是所谓压力测试。上面做的一切一切,无论你是把期望放得很高,还是把期望大幅降低,总之你有个结果了,但是依靠这样的东西进行实盘还有个最为重要的缺陷,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中有未来函数。
看看
kkkcat001 发表于 2014-11-28 1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接着转:
谢谢分享!善用时间,细水长流。
{:7_317:} :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