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tjack 发表于 2013-2-26 11:58

你确定这个a是5浪下跌?锯齿浪调整的话,不要跌死去? 3-3-5的可能性更大吧。我以为现在走是b浪,接近尾声。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19:18

怎么又变的安静啦?这个浪版越来越具有娱乐精神了!#*22*#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19:48


      庖(páo)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 )(5),砉(xū)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通:盍)(11)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13)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軱(gū)(21)乎!良庖岁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2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7)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29)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î)(30)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4)焉。”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19:52

      有一个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 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0:27

看完图后你们可以算算后天强支撑位在哪?


yeatsye2008 发表于 2013-2-26 20:31

楼主技术可媲美庖丁解牛了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0:37

《庖丁解牛》值得仔细研读,里面有东东地。不要当古文来欣赏,要当做武功秘籍来领悟!!!:lol:lol

万物皆有数 发表于 2013-2-26 20:46

;P:handshake

万物皆有数 发表于 2013-2-26 20:49

lang2 发表于 2013-2-20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图如果5月反弹,但力度没有那么强,然后又下跌,这种波浪有没可能?:loveliness: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0:56

#bb#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1:02

万物皆有数 发表于 2013-2-26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图如果5月反弹,但力度没有那么强,然后又下跌,这种波浪有没可能?

具体画示意图来说说,语言有时候容易言不达意。
若大结构来看最大可能3-3-5。

万物皆有数 发表于 2013-2-26 21:06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具体画示意图来说说,语言有时候容易言不达意。
若大结构来看最大可能3-3-5。

俺还不会画图呢!:L:$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1:09

这个必须学;P

醉分形 发表于 2013-2-26 22:39

lang2威武。:lol

往事如烟88 发表于 2013-2-26 22:59

lang2 发表于 2013-2-26 2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具体画示意图来说说,语言有时候容易言不达意。
若大结构来看最大可能3-3-5。

老师说的大结构是多大的结构?是1949以后?

lang2 发表于 2013-2-27 08:45

是指胶的结构:lol

往事如烟88 发表于 2013-2-27 10:10

lang2 发表于 2013-2-27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指胶的结构

;P

lang2 发表于 2013-2-27 16:17

大家看看都在第几层上?

牧牛图颂宋·普明禅师 未牧第一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初调第二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受制第三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回首第四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驯伏第五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无碍第六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任运第七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葺葺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相忘第八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独照第九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双泯第十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lang2 发表于 2013-2-27 16:19

人的心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容易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迷失。禅的训练是从未调的自己出发,逐步训练,但最后却放下这些训练,让自性自然地流露,自由自在的生活。心的训练是禅悟的工具。但工具不是人生的目的,在完成心的效能训练之后,必须放下它,用自性的智慧生活,请注意,这是回归到用自性般若来生活,而不是回归到贪执五蕴或禅的训练中过生活。放下是在完成心的训练之后,泯除了我相,泯除了世俗和永恒的对立,泯除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隔。当下即是遍一切法界,十方三世都在当下之中。人的心灵世界,既是波涛汹涌,因着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又是纷扰不安,因为它不断攀援和执著。于是,要让心灵安定下来,开展自在、充实和喜悦的生活,并不容易,除非能在种种情境中把事理看清楚。“看清楚”便是开悟。一般人的心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迷失。人抱着我执或自我中心的意识,一心追寻占有,既得不到清闲,也失去生活的快乐。结果,带来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禅的训练就是要帮助个人,从这些纷繁的障碍中解脱出来,看清生命,看清生活,看清自我的本质。然后,发现深度心灵世界的真我。这个过程无论对于生活、工作和生命究竟意义的领会,都是无上的价值。这项自我开悟的过程,能带来新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因为透过这个课程,能找到自己的皈依处,也发现永恒的慧命。现在援引用明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来解说禅悟的历程。普明禅师用了十幅画和十首诗,图文并茂,道出开悟的历程。从不安焦躁的心,到调伏和发挥心的效能,再谈慧命的完全开悟。  未牧(一颗烦躁不安的心)  当一个人还没有修习禅定前,充满着不合理的抱负和欲望,引起心理上的烦恼和焦虑,在思考上往往受先入为主的成见所羁束,而起种种分辨与执著。这时不但缺乏生活的创造力,同时也容易被妄想所欺瞒,而变得浮躁不安,不能自制和自治。不能自我控制的人,身心就像蛮牛一样,可能到处闯祸;自以为是的恣情纵欲,看来像是自由,事实上却违背生活的常轨,失去安乐的生活。

lang2 发表于 2013-2-27 16:20

初调(初步的训练与约束)  人一旦开始修持,就像牧一头鲁莽的野牛一样,必须先用绳子把它拴住,才能训练驯服。以前的农村社会,小牛长到一岁多,就要为它穿鼻,然后牵它到田里训练耕作。修持也是一样,芒绳代表戒律(生活的规范),有了戒律,“心”才不致紊乱。它既能预防走失方向,同时也是维系个人不断成长茁壮的支柱。  《佛遗教戒经》中说:“应以戒为师”。戒律就是生活的好习惯;有好的思考习惯,头脑才清楚;有好的情绪习惯,待人接物才不会乱,有好的工作习惯,事业才会成功。初调自己的心性,并不是简单的事,因为早已习惯于放逸和贪求,心总是不可驾驭地往外奔驰,因此对于初调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决心和毅力。  受制(学会自我控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的训练,原来情不自禁的心,已经渐渐缓和下来,好习惯已经养成,尘劳渐渐减少,偶尔也产生平静感,而品味到一种自在的滋味。这时修持者必须专注努力,毫不放松,就像牧者手里牵着牛,勤劳不懈怠地,一心要把牛牧好。无论你是要养成好习惯,或者要戒除恶习,在引诱出现或心情不好时,很容易故态复萌。因此,谨慎坚持,不能放松。  许多研究指出,人之所以故态复萌,功亏一篑,往往不是习惯没有养成,而是心理有了不安、空虚和焦虑时,最容易引发,不可不慎。  回首(反省与觉照)  经过几番调适,野牛一般的心,终于像浪子回头一样,偶尔想念自己的老家,开始自我反省。这时修持者发现自己的努力得到初步的证验,心中不免流露欢喜,但这不是终究的答案,还必须做修持和努力。在这个阶段里,偶尔可以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心里开始稳定下来,杂念与妄想渐渐消除。但还是戒慎恐惧,丝毫不能大意。但是只要你能保持下去,心力就会活泼清醒起来。  为了维持心灵的安定,保持良好的自省,必须注意“慎独”,经常保持自律和觉照。  驯伏(调伏与平衡)  经过几番周折和努力,蛮牛一般的野性消失了,这时已经不易被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假相所系缚,开始使用平直心和清净心体验、看待世事。自性之光渐渐的展现,用不着再去牵引,而能安心的工作,悠闲的生活,任其在翠绿的杨荫下徜徉。在这个阶段里,妄想没有了,偶有细细的杂念已无大碍,而最重要的是,修持者已发现内在的真我,渐渐获得心灵的自由,展开创意的人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