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26
其三是马蒂·惠特曼(Marty Whitman)和马丁·舒贝克(Martin Shubik)的《攻守兼备:积极与保守的投资者》(The Aggressive Conservative Investor),卡拉曼认为这本书“也不错”。中译本由上海财经大学2008年出版。这是一本告诉投资者如何“攻守”以求“自保而全胜”的书。惠特曼经常说“我们是如此地胆小”,以至于被人称为胆小如鼠般“安全和便宜”投资者。他认为投资者要想获得超额收益、战胜市场,就必须有坚韧的毅力和熟练的财务技巧,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形成自己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层经营能力、股票买入价是否低于公司资产净值等的独立判断,进而利用自己的结论做出投资与否的决策。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26
其四是吉姆·格兰特(Jim Grant),也就是詹姆斯·格兰特,他是《格兰特利率观察》的创始人和编辑。卡拉曼认为格兰特“虽然经常预测不准,但是他写的东西总是很值得读”。不过,卡拉曼并没有说明格兰特写的是哪些“东西”。我估计这些“东西”应该就是格兰特发表在《格兰特利率观察》上的文章。格兰特后来把这些文章合集为《失算的市场先生》。这本书的中译本由上海财经大学2011年出版。这本书的主角是“市场先生”,他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创造的拟人化的市场形象。这是一个非英雄式的主角,他的性格反复无常,经常会情绪失控。他为什么常常“失算”?这正是这本书讨论的主题。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26
其五是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卡拉曼一下子推荐了他的两本,可见对刘易斯确实青睐有加。一本是《魔球:逆境中制胜的智慧》(Moneyball),卡拉曼认为它 “是关于价值投资”的。可惜目前尚未有中译本。这本书讲述的是奥克兰棒球队经理比利·比恩的特殊球队经营法。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名曰《点球成金》,是一部“欢快温馨”的励志体育题材的传记片。另一本则是《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但不知什么原因,卡拉曼却误为《大空头》(Big Short)。《说谎者的扑克牌》出版于1989年,而《大空头》只是近期才出版。卡拉曼说“这本书20 年后我们再看,会更加认同其历史地位。虽然是本微观角度的书,但微观可以解释一切”。可见应该是《说谎者的扑克牌》,而不是《大空头》。这两本书均有中译本。“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一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在书中,刘易斯将投资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27
其五是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卡拉曼一下子推荐了他的两本,可见对刘易斯确实青睐有加。一本是《魔球:逆境中制胜的智慧》(Moneyball),卡拉曼认为它 “是关于价值投资”的。可惜目前尚未有中译本。这本书讲述的是奥克兰棒球队经理比利·比恩的特殊球队经营法。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名曰《点球成金》,是一部“欢快温馨”的励志体育题材的传记片。另一本则是《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但不知什么原因,卡拉曼却误为《大空头》(Big Short)。《说谎者的扑克牌》出版于1989年,而《大空头》只是近期才出版。卡拉曼说“这本书20 年后我们再看,会更加认同其历史地位。虽然是本微观角度的书,但微观可以解释一切”。可见应该是《说谎者的扑克牌》,而不是《大空头》。这两本书均有中译本。“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一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在书中,刘易斯将投资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27
最后是罗杰·罗文斯坦的《华尔街的终结》(The End of Wall Street)。中文译名《拯救华尔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年出版。卡拉曼认为这本书“也值得读”。这是一个号称“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梦之队,其对冲基金的掌门人是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债券套利之父”,合伙人中有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兼美联储副主席等精英。在50个月内,该基金的资本由最初的12.5亿美元上升到48亿美元,实现了约40%的年均回报率和185%的总资本收益率。然而,在1998年3-9月的短短6个月内,该基金却整整输掉50亿美元而濒临破产,最后连美联储都不得不出面召集由14家大银行组成的银团对其救助。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33
从一万到一亿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34
一万:基本上这个过程是处在学生或者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或者是刚刚入市的新股民。对于这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必过于在意个股的分析和操作,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投资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因为在这个阶段可以说只是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阶段,即便你通过股市收益了100%,也不会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而对于投资知识的学习,建议先从理财类(比如曾经比较流行的富爸爸穷爸爸就是很好的投资理财的启蒙读物)和经济类的书籍开始,然后才是股票投资知识的学习,把基础功课学扎实了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股市实战经验后,自然而然会逐渐产生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然后便可以区分出那些误人子弟的文章、书籍。还有就是尽快积累原始资金吧,工作的收入也好,自己创业的收入也好,还有一些其他的收入也好,底线是不要违反中国法律。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34
十万: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比较艰难的,因为一方面需要经过自己辛苦的积累,另外一方面还远远没到收获的季节。同时这个阶段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尽量节约你的每一分收入,为了让自己多一分钱投资,为了让自己早一天进入快车道,早一天实现财务自由。节约是个阶段的关键词,除非你到股市来投资只是为了玩一玩。当然也有部分年轻人可能会比较幸运的通过父母的帮助,一早就以这样的一个起点在开始操作了。对此一方面是幸运的(请感谢你的父母吧),一方面也缺少了初始时期的挫折经验和自己积累的过程,从而对钱的理解不够,也是一种遗憾。(想想看,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工作收入扣除自己的开销,积攒十万元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然后你就不会轻易让这个钱输掉)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34
百万:十万到百万是普通人最艰苦的一个过程,如果有幸你到了,那么恭喜你,至少如果靠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说明在初始阶段打下的基础起到作用了,然后也可能加上了一些运气。在一百名投资者中你可以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前30名,甚至前20和前10了,未来在向你招手。但是这个阶段需要的是谨慎,因为好不容易起来了,如果不小心再摔下去,下次就不知道何时才能起来了,你已经了解这个过程的艰苦了。
三百万:这个阶段我称为是一个临界点。想一下吧,这个阶段如果你能够一年做一个股票赚两个涨停就是六十万,相当于一个月五万的月收入,相信这样的收入即使是你努力工作也很难得到的。当然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第一,追求的是稳定的收益,没有必要再去冒大的风险。(段永平和巴菲特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发现有很好的机会的时候,是不是要通过融资借钱来博,以实现自己收益的最大化,巴菲特的回答是人一辈子富一次就够了,因为如果你已经富了再借钱来做投资,如果赢了,相当于富了两次,但是实际这样的意义不大,如果输了,可能就永远不能翻身了。)另外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可以活的轻松一些了,因为你的稳定的收益已经可以让你活的比一般工作的人舒服的多了,如果你喜欢工作,那么继续自己的工作,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以买辆小车,随时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和朋友那里去,闲来无事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35
一千万:从三百万到一千万是比从十万到百万要相信要容易的多,这个时候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吧,打拼了那么多年总算闯到这副身价,可要多活几年享受。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带上家人遍览世界名山大川。
一亿:不要再关心投资了,钱已经变成一个数字了,多回馈社会,多做慈善实业,体现自身的价值。
Usaca999
发表于 2013-1-3 12:44
有点教条,是美元还好点,人民币一千万在北上深还只是一套房子,离富余差的多了,一亿以上,才能认为是富人吧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46
以上是转发, 塞斯卡拉曼推荐的那些书, 我要争取全部读一遍.
就我的切身经验来说, 投资人生唯一的一道坎大约在1000万附近.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2:53
我2001年开始投资, 当时还在读书, 把本来应当出去玩的钱投进去了, 把家教的钱投进去了, 把写软件挣的钱投进去了, 最后把饭钱都省着投进去了.后来工作了,又投了一点,10万一冲而过.那段时间,到底投了多少钱进去,赚了多少钱,不知道,反正那时候很快乐. 现在偶尔我还要玩一下快刀狂风, 主要是怀念那些快乐的日子.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3:02
100万也不是门槛,我大约05年底过了这道坎,上一轮大牛市的底部不是05年的998,是03年的年初,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招商银行,中集集团,等等,一大批蓝筹股从03年开始演奏进行曲,04年的时候苏宁也加入了这一乐团.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3:11
本帖最后由 eagter 于 2013-1-3 13:13 编辑
我第一次冲过1000万的时候没有感觉, 当时太快了,05-07这段时间, 我一直在干一个事情, 股改套利,结果每年都能翻番.
但是, 从08年年初转入熊市以后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痛疼, 我对08年的期望是再翻一番, 结果亏了20%. 痛疼的程度是以相对落差来感觉的, 小鸟可以撞坏大飞机, 这样, 我在08年的相对收益是-120%以上, :'(, 那是投资以来的唯一一次亏损, 痛苦得不行. 现在来看, 08年亏20%实在不能算个毛事.
牙混混
发表于 2013-1-3 13:21
:lol:D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3:23
但是, 到目前为止, 08年是我受益最大的一年, 那种切肤之痛, 是金钱的收益不能衡量的.
牙混混
发表于 2013-1-3 13:25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是, 到目前为止, 08年是我受益最大的一年, 那种切肤之痛, 是金钱的收益不能衡量的.
炒股的最高绝技是---不退钱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3:28
前几天有个朋友请教投资的技巧,我说了三点: 知行合一,趋利避害,内在逻辑
投资背后的基本逻辑, http://bbs.macd.cn/thread-2176796-1-1.html
这都是经历了巨大浪潮之后的思考的结果, 很实在的结果.
eagter
发表于 2013-1-3 13:33
单纯就技巧而言, 扣除运气的成分, 个人到底能不能长期战胜市场这是个争论.我认为可以,但是没有必胜之门,市场上也不应当有这样的门,哪怕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师兄弟以万计算, 他们全部是本的学生,投资成功的有多少?!只能说, 相对而言价值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这个结论经历了时间的和理论的检验.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