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傻 发表于 2011-11-1 15:21

土地私有了,就没有所谓的公有制了,没有这个还需要**干吗?!所以你有点异想天开#*22*#

prp马甲2 发表于 2011-11-1 15:56

土地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直连式逻辑

不老乱 发表于 2011-11-1 18:51

这是姓什么的问题,不是几岁的问题

#*29*#

DDK3 发表于 2011-11-1 19:23

中国哪个资本势力最强大?
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欧洲的,美国的有什么区别?


张三的私有化和李四的一样么。。。
#*22*#

linhaiui 发表于 2011-11-1 19:38

搬张凳子坐着听课,#*31*# #*31*#

漫长的等待 发表于 2011-11-1 20:52

原帖由 看看傻 于 2011-11-1 15:2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土地私有了,就没有所谓的公有制了,没有这个还需要**干吗?!所以你有点异想天开#*22*#
公有制早就开始瓦解了,最后一块就是土地
现在的党跟几十年前的党有本质区别,不过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罢了。

浪同学 发表于 2011-11-1 21:30

土地啥时候可以流转,70年的产权咋办?

prp马甲2 发表于 2011-11-2 05:16

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在于尊重事实,而不理想主义。胡耀邦的改革主张没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改革同步进行,是理想主义的,胡事实上失败了。革命是要死人的,拆迁就死人。拆迁是没喊口号的革命,是土地革命。中国人习惯喊口号的革命,不习惯不喊口号的革命。其实,喊口号的是政治革命,不喊口号的是经济革命。中国是政治在先,每次变革全国人民躲在几个柔弱的学生后面,推翻一个又一个政府,貌似轰轰烈烈,其实很傻很天真,以为推翻政府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哪个政府都他妈一个熊样。从邓开始,执行的是经济革命,特点是没有口号,埋头干事,打死不说。美国执行的是经济革命,你啥时见过哈弗学生上街?经济革命在事实上消灭了学生为先的政治革命,学生很无聊,天天跑到自习室占座,泡妞,这难道不好吗?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必然是经济革命,是没有口号,只有事实的,是悄悄进行地。都进行一半了,你还没意识到。

[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2 于 2011-11-2 05:31 编辑 ]

prp马甲2 发表于 2011-11-2 09:03

中国的土地财政,现在才刚刚开始。任何卖地的行为,都是败家子行为。败家子的归宿
就是,破产。别望房价下跌来结束土地财政。

2002年以来的房价上涨,本质就是土地财政政策。18亿亩土地红线,只是金融意义上的红
线,不是政治意义上的红线。那什么叫政治红线,计划生育就是政治红线,这帮官员,断
子绝孙,也不敢生二胎。牛逼的官员一般将当地10年内的土地指标在1年内用完,然后领导
将其象征性的撤职,n天以后升任他乡。

G党与国党闹革命,有什么区别,只有一个,土地政策。土地红利比人口红利好使。如何争
取利用土地红利,服务中国经济?
建国以后,中国货币发行是怎么样的速度?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7/22/1133289_70280494.shtml
1952年,M2 :101.3亿元。从52年到57年,M2基本上是以每年12-15亿元的速度增加,
货币增长保持在10%左右,57年达到197.7亿元。从58年开始货币增长开始大跃进,以
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从61年到64年,三年自然灾害
,第一次出现通货紧缩,M2由1961年的439.8亿元降到1964年的434.7亿元。65年到68年
又开始了第二次冒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56亿,每年增长速度为14%,68年达到666.9
亿元。69年到70年,出现第二次通货紧缩,每年货币减幅只有7亿元。从70年到79年开始
了第三次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平均新增货币90多亿元,增长速度是15%左右,增长量保
持在百亿元之内,增长速度控制在20%以内。81年到83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增货币增
长量上了新台阶,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从84年到89年突飞
猛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第四次通货膨胀可
以称为奔驰的通货膨胀。从90年到93年,货币增长量每年都还控制在数千亿元之内,没
有超过万亿元:90年新增5253亿元,91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新增
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从94年开始货币增长量超
过万亿:94年新增121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为34.6%;95年新增14000亿元,96年新增1
6000亿元,97年新增15000亿元,98年新增13500亿元,99年新增15400亿元,2000年新增
15600亿元,2001年新增182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152888亿元。平均年增长量为15100
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在39%左右。2002年货币增长量开始突破三万亿:2002年新增
31000亿,2003年新增36000亿元,2004年新增340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253207亿元。

扯扯CPI:
CPI很高,但工资增长速度高出CPI 10%。CPI增长不会影响收入的增长,但CPI是利益调整
的手段。对某一个群体,你降低他的工资,他不干,他要闹事,但增长速度慢他就没多话
可说。你把CPI搞得高高的,工资也在增长,只是稍慢了一点,再给他一个预期,他就老实
了,但实际那个家伙的工资在不知不觉中被降低了。这叫经济策略,所谓经世济国。

下面是中国自1980年以来历年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1980年6.0 %
1981年2.4 %
1982年1.9 %
1983年1.5 %
1984年2.8 %
1985年9.3 %
1986年6.5 %
1987年7.3 %
1988年18.8 %
1989年18.0 %
1990年3.1 %
1991年3.4 %
1992年6.4 %
1993年14.7 %
1994年24.1 %
1995年17.1 %
1996年8.3 %
1997年2.8 %
1998年-0.8 %
1999年-1.4 %
2000年0.4 %
2001年0.7 %
2002年-0.8 %
2003年1.2 %
2004年3.9 %
2005年1.8 %
2006年1.5 %
2007年4.8%

2008年5.9%
2009年-0.7%

2010年10月 4.4%
-------------------------------------

存档做个资料。



可见我国货币增发在10-40%之间,要对比一下1993 与2001年,这里有学问。1993年货币增
发34%,1994年CPI 24%。2001年货币增发39%,2001年CPI -0.8%,有意思吧?为什么,同
样的货币增发,CPI差别怎么那么大。学者有一堆狗屁理论。但是我们只看房价,
2002-2010年房价年均25%的增幅。
   是房子,吸收了货币。房价=土地财政。
控制CPI最好的办法,提高土地价格。房子不涨没关系,只要地涨就行。
怎么办,土地私有化。再说,多了。

看看傻 发表于 2011-11-2 09:47

原帖由 漫长的等待 于 2011-11-1 20:5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公有制早就开始瓦解了,最后一块就是土地
现在的党跟几十年前的党有本质区别,不过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罢了。
D就靠这个发财呢.他能把这个送你?!地主能把土地分农户吗?#*22*#

黑袍 发表于 2011-11-2 10:50

中国人还有一个特点, 敏感一点, 都知道, 不说. 你说出来了, 很好. 还有什么?

liqiangzt 发表于 2011-11-2 16:00

学习#*d1*# 。一权独大吓人啊。

prp马甲2 发表于 2011-11-5 15:03

中国的土地财政如何演绎

   将来土地政策也许是这样:土地所有权是国有,个人在有限时间内具有所有权,可以买卖,也就是名义上的公有化实际上的私有化。也就是,土地的一级市场国家控制,开放二级市场,国家坐地收税。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网上的各地的土地流转信息:
http://beijing.tuliu.com/

[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2 于 2011-11-5 22:30 编辑 ]

小胖13 发表于 2011-11-5 15:24

学习#*)*# #*)*#

potomac 发表于 2011-11-5 15:40

学习。
#*22*# #*22*#

杨的退休金 发表于 2011-11-7 16:34

讲的极好
太多的货币需要足够的资产来吸纳,钱赚了一圈又回到gov手中,吸纳通胀,赚取税收,创造GDP,何乐不为

prp马甲2 发表于 2011-11-7 17:13

看看陈志武的论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nan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zckai 所发表 】



从2049年看中国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访问教授。

发表于《中国企业家》2009年10月期



我们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2049年的中国,不仅经济总规模已超过美国,而且,老百姓分享
真正的“全民所有制”的好处。



今天已经是2049年,自1949年至今已经一百年,期间中国走过几个不同阶段,经历了几次
危机,包括国内的和国际的。尽管如此,中国经济虽然按人均GDP算还是落后于美国和其他
西方国家,但今天在总体规模上跟美国不相上下,已经是世界经济二强。



回首看过去,在中国经济达到2049年的这种境界前,并不像当初预期的那么一帆风顺,原
来总觉得中国就是与其他国家不同。只是现在回首往事,我们还是发现人性决定的规律,
在中国也不例外。



想当年,1978至200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在长达三十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0%,在那种
经济奇迹的基础上,又加上在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因为那时的政府大刀阔斧救
市,让中国经济很快从危机中走出来,于是,中国的经济成就受世人赞叹不已,这当然不
奇怪。



回顾2009--2019年的历史



可问题也恰恰来源于此,因为那次危机之后,自满占据上风,人们变得过于自信,认为中
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可能不持续,风水轮流转已经转到中国了。结果,在金融危机之前打
算进行的许多基本制度改革被无限期推迟,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国企产权改革、财政民主
改革、政治权力制衡机制改革,危机之后都被推迟。据说,当时的决策层、知识界和业界
普遍认为没必要改变之前的体制,没必要改变那时已经势不可挡的“国进民退”潮流,他
们觉得正是那种政府严格管制、国有企业主导的经济体制才使中国经济不仅快速增长三十
年,而且给其以极高的抵抗危机冲击的能力。



就这样,2009年之后改革动力快速退化,体制改革就是如此,不进则退,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第一,“国富民穷”局面继续恶化。这不奇怪,因为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
,一方面政府几万亿的“铁公基”项目主要由大中型国企承接,另一方面2009年的数万亿
“天量信贷”也主要流向国企,民企中顶多只有大型民企得到一些,而数千万家中小民企
得不到,更何况把这么多银行存款贷给国企后,使原来一直就有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
题雪上加霜。结果是,国企资源雄厚,在各行业出击,众多民企被挤出,停业关门。见到
众多民企要么关门、要么经营困难,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是金融资源与国家政策的歧视所
致,而是得出“民企靠不住,只能靠国企”发展中国经济的结论。于是,从2009年到2018
年,金融资源和政策继续重点偏袒国企。



国企强势,民企被挤,在2015年前,就没有哪个行业不是国企绝对垄断。政府拥有的资产
产权以及其它形式财富的比重,重新回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说,从整个经济的财
产性收入中,政府得到的份额重回国企产权改革以前的水平,民间家庭得到的份额出现新
低。



第二个表现是,财政税收占GDP之比继续上升。在2007-2008年时,老百姓收入占GDP比重还
只略低于50%,但是,到2018年,则降到不到GDP的40%。之所以财政税收的扩张能够实现,
是因为民主宪政改革一直没有足够的压力,因此,制约税率和税种过度膨胀的机制没机会
形成。当然,税收增长的一个原因是2005年后收税的效率提高很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基
于需要。2008-2009金融危机期间开始的那么多“铁公基”项目,迫使各级政府继续往里面
投资数年,否则就有太多烂尾工程,所以,政府需要很多钱。再者,原来地方政府可以靠
“土地财政”,比如,在2007年,不少市政开支的80%左右来自土地出让金,所以,那时候
,各地政府有很多激励去“保护”房价。只是经过几轮行政操纵后,到2015年左右,房产
已经是天价。在那时候中国城镇化比率已接近60%,还没进城镇的因房价太高,进不了城,
而城里以房子投资的人也无法再多买了。更何况城镇里能够被政府卖的地已所剩无几。就
这样,房价到顶,“土地财政”的路就越来越窄,为了支持开支需要,各地政府只好放弃
“预算外收入”,转向更多依赖正式的征税。



第三,国内民间消费需求继续下降,到2018年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0%左右。一方面,由于
上述“国富民穷”的趋势越来越强,2009年后,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和官员都强调扩大民间
消费的重要性,但是,在民间掌握的资产财富和收入比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这当然只是
愿望而已。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1978年时几乎没几个,到2008年时有六千多万家,而到
2018年只剩五千多万家。这种因金融资源和政策歧视造成的国企挤出民企的结局,对社会
就业打击严重,2008年前的中国经历是:对国企的投资是对民企的四倍,但国企并不增加
就业机会,而民企每年增加就业五百万以上。可是,这些数据并没能改变中国资源配置偏
袒国企的基本格局,反而在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得到强化。因此,从那以后,就业
需求大于就业供给的局面继续恶化,使劳动力成本即老百姓收入继续下降,这也造成了20
18年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0%。



在民间消费无法增长太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就不能转型到依赖内需,而是只能继
续依赖出口市场。可是,到2009年时中国在许多商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已接近顶峰,2009年
后要再增加,其在各国的政治阻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那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就业的冲击
之后,连美国的政客也抵挡不住来自工业工会的压力,不得不让步于贸易保护主义。在20
13年之前,中国政府想尽办法让中国的出口每年勉强增长一点,但到2015年出口已无法增
长了。



于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开始的“再国有化”以及“铁公基”运动的后遗症,到20
15年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不仅社会失业严重,而且许多基建项目完工后使用率低,国企亏
损又开始像1970、80年代那么严重,这些都转换成银行的呆坏账。加上从那之后房价持续
下跌,银行的住房贷款呆坏账日益严重。一场银行危机在即。



不过,由于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或者国家绝对控股的,所以,银行的问题就是政府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要政府财政没有问题,财政部就能为银行买单,银行破产危机就不可能发生




只是如上面介绍的,到2015年,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越来越吃紧。虽然“土地财政”
还是有一些、各种税率已经很高,但是国企亏损越来越大,政府需要往其中补贴的金额越
来越多,银行的呆坏账也在膨胀,这就逼着政府加税,并通过向银行发国债补充财政,以
期度过挑战。



到2018年,严格意义的金融危机还没发生,只是在国有经济的安排下,潜在的金融危机已
经被转变成财政危机。在继续加税可能使社会不满加重、同时政府负债已经很多的情况下
,还是选择多印钞票,以通货膨胀将财政危机转移给社会老百姓。结果,还是引发强烈的
社会不满,出现动荡。



危机之后改革三十年



往事并非总是不堪回首。1978至2008年长达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来的太容易,以
至于即使人们没有把其背后的逻辑弄清楚,也不妨碍中国经济增长那么多年。特别是经过
2008-2009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表现,让许多人更是不能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
果恰恰是因为离原来的管制经济越远、离国有企业垄断越远、靠经济自由越近、靠民营经
济越近所致,而不是因为国有经济比重很高所致。



在当时自信与自满占上风的情况下,太多人的确难以理性地理解当初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
,难以选择进行基础性体制改革。所以,在2009年后,反而选择强化“国进民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2018年后的短暂危机和动荡不完全只是一件坏事,因为人也好,社
会也好,太成功之后,特别是太长时间成功之后,会变得过于自信,然后就朝着非理性的
路走得难以自我回头。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看来只有危机才能逼着社会纠错。



2019年后社会还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镇痛。可是,痛定思痛,这为那时的领导人倡导的基
础性制度改革创造了社会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之后开始了真正的国有资产民有化改革、土
地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征税权制约机制改革、财政民主化改革,等等,这些是邓小平时期
也考虑过但之前时机不成熟的改革,终于在过去的三十年发生了。



1978-2008年是“经济”改革开放时期,2019-2049年也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只是侧重点在
体制上。两个阶段加在一起,才完成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全程。回过头看,当年人
们说东欧的“休克疗法”改革方式如何如何的不合适,而中国的“渐进式”是多么优越。
只是现在再看这个问题,差别在于东欧在当时就完成了,他们早就不谈改革的话题了,因
为改革的事对他们已经相去太远;而中国的“渐进式”到今天,到2049年才走完。人生有
几个七十年呀!





不过,我们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2049年的中国,不仅经济总规模已超过美国,而且,老百
姓直接拥有由原来国有资产组成的国民权益基金的股份,分享真正的“全民所有制”的好
处,而且政府对各行各业的准入管制大大减少,即使行政部门想扩张权力,也没有那么容
易,会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听证监督和问责。更重要的是,各行业不再有
国企垄断了,而是各家民营企业自由竞争,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也不管其出身或教
育背景如何,都能自由创业、进入充满发展前景的行业。由于没有多少国企存在了,金融
资源不再有歧视性地偏向一些企业,忽视另外的企业,所以,在发展机会上更加平等,连
商业规则、行业法律法规都更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今天的中国是更加商业化、市场化了,以至于家庭的利益交换功能也淡化,那种通过家庭
血缘关系来互通利益的传统安排已经越来越轻。许多人说现在社会的人情味淡,离婚率高
,生小孩的数量也少了,等等,这并不是坏事,因为在金融市场以及其它市场取代家庭、
社会关系的经济交易功能之后,婚姻和家庭的基础更多是感情,而不是利益,个人是为自
己而不再是为别人活着。所以,一旦没了感情,婚姻的基础就没有了,离婚属合情合理的
选择。有了金融市场解决养老病残的经济安全安排之后,自然没必要靠多生小孩“养子防
老”了,人的生命就这样从功利工具目的中得到解放。生命多可贵呀,就那么几十年,何
尝不充分享受自由飞翔的人生体念呢?市场的发达最终实现了“五四”运动所追求的个人
自由和个人解放。



(本文是作者应《中国企业家》邀请以2049年的时间点虚拟写作,文中2009年后的具体经
济数据均为虚构)

prp马甲2 发表于 2011-11-20 10:16

不降房价,涨工资


    李稻葵先生的逻辑,不调房价,调工资。有人批李稻葵任志强都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

    房价经过09年50%-100%上的上涨以后,可以选择急跌,打回08年的原型或者高位横盘到2015以后,等待工资翻翻,房价相对下跌而不是绝对下跌。

    我支持,李稻葵。

    房价,为什么跌就好?你能不能买得起。才是问题所在,房价1亿一平,你月收入5亿就行了。

    降房价,会带来银行系统的诸多问题,影响投资,最终导致就业率下降。就业才是经济的核心问题。中国人的工资水平占GDP的比重83年以后,逐年下降,目前36%都不到吧,如果工资水平占GDP的
比重提高到60%,那才基本合理。我们可以调节经济的手段很多,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DDK3 发表于 2011-11-20 11:27

房价跌,汇率跌,绞杀热钱
杀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国家资本和境外资本的谈判

andar 发表于 2011-11-20 11:56

土地私有化,你不要了Z-F和裆的命?!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土地私有化悄悄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