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叶檀:对凯恩股份的幕后力量必须追究到底在遂昌县上级公安部门的干涉下,“揭黑记者”仇子明的潜伏生活告一段落。
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除了责令遂昌县公安局依法撤销对《经济观察报》仇子明采取刑事拘留决定外,还表示“将对该案件办理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并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对法律、相关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查明情况后,严格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这说明,此前遂昌县公安局坚称的程序合法站不住脚,构成通缉的要件不具备,只要短时间的认真审核,就能得到结果。我们期待丽水市公安局查明情况,严格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避免公器私用,在最大程度上损害社会利益,让政府为个别人的公器私用背上骂名。
遂昌县公安局如此行事,有两大可能:一是业务不熟练;二是有意利用权力威慑披露者,与被披露人士沆瀣一气,玷污执法部门的形象。
怀疑遂昌县公安部门公权私用充分理由。由于凯恩集团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5月20日,遂昌县公安局正式立案侦查。在6月5日记者发表第一篇报道之后,经过一系列操作,浙江遂昌县公安局经侦大队7月23日签发了一份通缉令,内容为:“2008年以来,该犯罪嫌疑人(仇子明)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及公开散发传单,诋毁某公司,严重影响该公司生产经营,其行为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名。”
既然凯恩集团报案在先,而仇子明本人当时并未发表报道,为何最终遂昌县公案通缉的是仇子明而非其他所谓的“污蔑者”?遂昌公安机关是否有证据证明此前网络披露文章为仇子明所发?并且披露内容均为捏造?难道遂昌县公安局学会了时间穿越术?
在通缉之前,遂昌县公安部门起码没有向报社与记者取证,似乎只采信报案者的一家之言。7月27日晚,杭州某公司的财务总监翁安余因为在论坛上转发仇子明的稿件被遂昌警方带走刑拘。我们应该对翁安余事件保持足够的关注,如果说仇子明还有媒体同道的共同关注,既无话语权又无其他背景的翁安余,很可能成为沉默的牺牲品。
似乎不仅遂昌县公安局成为凯恩股份的私器。今年7月《时代周报》记者曾多次致电凯恩股份和凯恩集团,欲了解相关事宜,被公司推到遂昌县委宣传部。凯恩方面称,遂昌县专门有个小组,有关凯恩股份和凯恩集团的信息,一律由宣传部统一发布。如果此事属实,说明一个公司的宣传已经由县宣传部门负责,公司在当地的能量可想而知。联想到“污染门”爆发前,紫金矿业与当地政府血肉相连的关系,很难堵住天下人对于可能存在的***的悠悠之口。
仇子明的报道对于凯恩股份核心质疑有两点:第一,在改制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第二,上市之后存在内幕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嫌疑。
凯恩股份要洗刷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只需要证明在2001年的改制过程中,遂昌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这16位自然人签订的《资产转让协议》中,按照凯恩集团提留、剥离后净资产(595.757万元)85%的优惠,作价89万元,其中把15%的优惠当作85%的优惠是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这样,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就不是王白浪等人,而是遂昌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或者受让的这16位自然人,或者是遂昌国有资产管理局,必须为85%承担责任。或者,双方联合宣告,遂昌县委文件“可按购买数额的大小给予15%左右的价格优惠”就是给予85%的优惠,让所有的数学与逻辑见鬼去。证券监管部门对于如此社会事件,理应在认真调查后将结果公之于众。而不是由浙江省证监局不知名的“某负责人”一句含糊的“就现阶段的调查结果而言,尚未发现该公司存在问题”蒙混过关。
要洗刷内幕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嫌疑,凯恩股份与凯丰纸业是正常交易。最后一项指控杭州凯恩投资有限公司是否涉嫌抽逃资,查清楚也不困难。按照《刑法》第159条的规定,看看王白浪之弟王静波的1000万元出资借走后是否已经偿还,何时到账即可。
凯恩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王白浪,在遂昌当地官场与商场如鱼得水,是第九届省人大代表与第十一届省党代表,凯恩股份是遂昌最早的上市公司,在当地根深叶茂。从王白浪本人的表现来看,他希望成为资本家,推出一家家公司上市也就是王白浪的“卖苹果树”理论。
民营企业本身是弱势群体,人们寄希望于民营企业改良中国的商业生态,提高市场效率,但一再披露的民企与地方官场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示,民企业者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实业家转身为资本家,从市场人士转变为能量巨大的官商人士,生存环境与品性同时劣质化,对于起码的价值观欠缺最起码的尊重。如果不把凯恩股份的幕后力量追究到底,这些纵横于官商两场的力量将通缉所有的披露者。
幸亏他们还做不到。我们期待上级公安部门公平、客观的调查结果。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7-30 12:09 编辑 ] 可以把15%的优惠当作85%的优惠,
玩玩数字逻辑就几百万到手,你们能做到吗?
虎狼越凶猛,小散赚钱就越艰难。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7-30 12:14 编辑 ] 551你可以像2284学习了,它都翻红啦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7-30 13:50 编辑 ]
原来躲到这里来了
#*29*# 这里蛮好!前几页争得面红耳赤,何必呢。有力气和市场搏斗就是了。炒股本无大错!成功吗,大概是----悟性+努力+运气。瑞的坚持,要的。成果的东西,急不得。水到渠成。#*29*# 天天向上!#*22*# 追进2手300054 顶级涨停买不到,次日能高空》5%中等涨停蔫蔫乎乎、拉拉扯扯,几日冲5%
劣等涨停追进开板,当天跌你5%,就像今进的云海金属,赶紧撤买已经成交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7-30 15:15 编辑 ] 周末了,给大家看一个东西
图怎么会动呢? 好久没来瑞版的人气相当的高呀!!!在此恭喜瑞版开始盈利 扬韬:还有更高的点位可以期待
2010-7-30 16:26:03
7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周,沪深股市收出连阳之后的小阴线,将行情的悬念留给了下周、8月。虽是如此,沪市底部周线二连阳和月线中阳还是非常漂亮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说,8月的股市应该还有更高的点位可以期待。
技术上,深B指数早已创下新高,深综指和深成指也都超越了5月份的反弹高点。按理说,沪市越过2680点应该没什么太大困难。市场之所以走到2650点一带就徘徊不前,主要还是大家的心理预期本来就是2700点附近。既如此,每到关前更踟蹰,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出货,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让投资者担忧的,还有新股的发行。农行刚刚募集资金到位,光大银行又来了,而且又要穿绿鞋了。看来,在投资者与募资者的博弈中,投资者是失败的——他们原本希望股市不好,新股发行能停一下,如果不肯停,他们就让新股破发。只是,这种策略碰上了绿鞋子,募资者可以确保新股不破发了,那意思就是:甭废话,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反正俺就是能把新股卖掉,把钱圈到。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能甘拜下风彻底认栽。
只是,这样下去,市场耗尽投资者的最后一滴血之后,很快会坠入无底深渊。所谓呵护市场者,可不慎乎!
今日市场跌幅较大的还是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显示出投资者对于银行的坏账担忧并没有解除。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保和保险资金可能今日做壁上观,没有继续买进,目的也许是等待一个更安全的位置。我们的股市,是如此实在:机构不买,立马就跌。机构一买,立刻上涨。所以,下周行情如何,不妨继续观察机构动向好了。
今日涨幅较大的是资源类股和航天类股。资源股走强靠的是中国铝业和包钢稀土的强势上攻。航天类股走强,与我国近期密集的军演有一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化工股后市走强,一些地产股仍保持强势。这种现象,显示出投机资金并没有撤离,反而在寻找新的热点。或许,下周市场调整完毕后,投机资金仍将借助金融股的走强完成拉高出货的任务。
综合来看,周一市场最多前市再整理一下,随后可能再次上攻。如果上攻无果,可能延续横走的趋势,继续完成右肩的构筑。个股活跃或仍是主基调。
近期实战小结:今日继续持仓不动。自7月20日满仓以来,指数上涨4%,实战的市值增长5%。不过,这已经使得帐户市值创下历史新高,而此前的最高点出现在去年11月。显然,重点向周期性股倾斜的策略是正确的,对成长性较好的小盘股持较重仓位则是帐户盈利的保障,也说明行情虽不温不火,但个股机会还是比较多的。由此也能确证,在行情不佳的时候空仓观望、在行情转暖的时候择机进场,是投资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下周无论行情好坏,均计划调整持仓结构并降低仓位。 #*)*# #bb# 进来看看#*22*# 支持瑞版的实盘#*19*# 支持瑞版#*d1*# #*22*# #*22*# #*22*# 以静制动。。。
http://www.zrsa.org/bbs/attachment/month_0807/20080731_3f2d66387a14e1b1c35fm08kuGnOiY6l.gif
[ 本帖最后由 小小跟班 于 2010-7-31 19:07 编辑 ] 原帖由 瑞趣 于 2010-7-30 17:1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周末了,给大家看一个东西
图怎么会动呢?
圈没动,是心在动#*22*#
这个图好。
图上大小七个圈圈。
好比七只股票。
我们随便选其中一个,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奇怪,他周围的其他股票都在动,怎么就是自己盯着的这个不动?
受不了!换旁边一个,他在动呢。
换过去了,目光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了,但是,换进来的这个,又一动不动了,刚才盯得那个,动了,其他的也都在动。
太倒霉了,再换一个,我就不信了!
咦,刚换掉它,他就动了!
#*22*# 水皮杂谈:政策和策略是我们的生命
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时间可以过得很快,可以做的事也很多。
三年的时间,世界经济可以完成一个牛熊转换的完整周期,可以经历一个指数由历史新高到一觉回到解放前的轮回,可以经受从狂热到绝望的洗礼;
三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可以从过热到过热,可以让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对财产性收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让我们对市场和计划的理解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政策和策略始终是我们的生命。
三年前,2007年7月,《华夏时报》敢于在指数3500点就大胆地预言上证指数会创出5000点或6000点的新高,是因为我们认识到"5·30"之后的中国正处在政策矫枉过正的临界点,同样一年半前的2009年初,《华夏时报》之所以在指数2000点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反弹目标位就在3500点,也在于我们对于政策的领会和把握;2008年中国股市的跌幅比道琼斯大整整一倍全球第一不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同样2010年中国股市的跌幅再次超过欧洲债务危机的策源地希腊又成世界第一,也并不因为中国经济的二次探底,而是货币政策打左灯向右转的结果。
股市的确是经济的晴雨表,因为它反映的是趋势。什么趋势?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的那种微妙的异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或者根本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海市蜃楼式的幻觉,决定趋势的因素不是别的,正是政策。
只有决策者最清楚为什么在中国没有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却会推出全世界最庞大的四万亿救市计划,也只有决策层最清楚中国经济的V字型反转是靠什么带动的,当然也只有决策层才最清楚中国经济的所谓强劲复苏可持续性又有多大?
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胡紫薇的"天生我财"节目做了一个节目,题目就叫"股市背后是政策"。来自北京大学的曹和平教授认为在四个变量均实现的前提下,指数在三个月内或许可上5000点,这四个变量之一是出口增长率达到20%以上,之二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8%以上,之三是物价指数达到正的指数以上,之四是经理人采购指数PMI维持在50以上。事实又如何?半年以后,这四个变量全部兑现的情况下,上证指数却不但没有上摸5000点,反而跌破了2500点,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曹教授不是决策者,更不可能知道房地产调控会再次进入历史上最严厉的时期,遏制投资投机的决心是如此之大,挤压泡沫的力度是如此之强。楼市调控,股市遭殃已成不争的事实,以上市公司万科为例,早在2009年7月6日,万科股价已经达到14.94元左右的价位,但在此后的时间内,虽然房价在局部城市出现了翻倍的走势,但是万科的股价却再也没有上涨,不但没上涨而且还呈现加速度下跌的走势,2010年7月1日居然探低至6.65元,此后的走势,基本上印证水皮的判断,那就是房价上涨,股价下跌;房价不涨,股价不跌;房价松动,股价止跌;房价下跌,股价上涨。
房地产的调控在眼前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调,泡沫太大,房价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影响经济安全;调深,政策累加负面效应过大又会拖累GDP。因此,虽然在2010年初的时候,中央只提出了GDP8%的目标,但是真的当下跌趋势形成的时候,谁的心中也没有底,毕竟我们对GDP低于8%是不能接受的,恐怕正因为此,温总理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奠定的基调是保增长。
抓调控,股市应声而落;保增长,股市应声而涨。有人说,基本面有什么可以支撑股市上涨的呢?的确,现在的数据和年初比不是好看了,而是不好看了,年初为什么不涨反跌呢?政策调控的本质恰恰在于逆向,超前,渐进,也就是说政策走在经济后,股市走在政策前。因此,与其每天问指数会涨到哪里,不如注意政策什么时候又出现拐点。
这是国情使然。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7-31 16: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