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学者砖家悲剧宿命
中国的学者大抵就是两种命运,一种是沉沦,一种是毁灭。沉沦者逃脱不了的两个情结,那就是幕僚情结和招安情结。
其中幕僚情结比较具有代表性,也是一种历代都存在的不断变换方式的时尚。
中国学者的身上大多具有“货与帝王家”的极大心机和愿望,很少能有人免俗。
而有些学者不愿意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侯门内的家丁或者管家,自以为可以凭借自身的学识和学问获取一种独立的人格并且通过这种人格特性影响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出发点固然是好的,然则一旦堕入瓠中,乃自身不由己。
[ 本帖最后由 wlhlesley 于 2010-3-4 15:37 编辑 ] 如今很多砖家的真实人性写照#*27*# 欢迎探讨
也欢迎砖家拍砖#*22*# 吴某人和厉某人就是当朝当代的代表!
从出于良知和责任鼓与呼的知识分子到权贵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转变,悲哀#mad# 是砖家就两种:白吃和白痴!#*29*# 当年,朱某人(原总理)是袁宝华的下属。
袁宝华负责国内的经管,而且袁本人也是周恩来在文革中提出的“5个人管经济”成员之一。袁宝华直接负责于姚依林,也就是当今王岐山的老岳丈。
某次,上峰陈云让姚依林和袁宝华准备个回报,这事就落朱某人身上了。后来听汇报的时候是朱某人做的,恰巧那天太宗也在陈云那。
共同听了之后,邓陈都对某人很满意。朱某人后来调任上海直至中央,与这个不无关系。
朱某人和吴敬琏相识,上台后重用吴。
后来厉某人提出了股份制,那是国企就是个大烂摊子。经朱某人和某些经济学家将历股份方案改良后就成了今天的国企圈钱的股市融资功能#*27*# 当年,朱某人(原总理)是袁宝华的下属。
袁宝华负责国内的经管,而且袁本人也是周恩来在文*革中提出的“5个人管经济”成员之一。袁宝华直接负责于姚依林,也就是当今王岐山的老岳丈。
某次,上峰陈云让姚依林和袁宝华准备个回报,这事就落朱某人身上了。后来听汇报的时候是朱某人做的,恰巧那天太宗也在陈*云那。
共同听了之后,邓陈都对某人很满意。朱某人后来调任上海直至中央,与这个不无关系。
朱某人和吴敬琏相识,上台后重用吴。
后来厉某人提出了股份制,那是国企就是个大烂摊子。经朱某人和某些经济学家将历股份方案改良后就成了今天的国企圈钱的股市融资功能#*27*# 至于说到股市有风险,这里的风险包含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层涵义,
中国的股市的风险几乎和价格、价值回归造成的市场风险几乎脱钩,
即便是因为价格、价值造成的所为的市盈率的问题其实质也是来自政治因素,
换言之,中国股市的政策性风险远高于市场风险,这也就是中国投资者怨气冲天的原因所在。 沉沦还是毁灭?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惨如司马相公般的生活! 呵呵,信自己 当年陈岱孙和同学好友周培源同恋一女
击掌为誓,以学业为凭,谁先取博士谁得此女
苦学四年拿到哈佛博士回国,却发现此女被周培源同学略施小计搞到手了#*22*#
陈就终生未娶,铺身经济学研究和教书育人
陈生如此正义
厉股份师从陈岱孙
怎么就学不到人家好的一面啊#*1# 子房武侯伯温不过燕过留名而已,很悲惨,这就是中国历史 这么晚了还有人讨论这个问题,顶一个 原帖由 guipeichao 于 2010-3-4 01:0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朱某人是有能力的,但是他当时的政策无形中变成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他的经济政策从今天来看,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显现。
改革一般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商鞅王安石同学都是后世得到正面评价
朱某人相比于赵某人来说,步子走得太急
弄得现在和谐社会都提出来了,实际是这届给他擦屁股#*27*# 追索制度要尽早建立。
当然这是白日做梦。 世间万千事,百姓辛酸泪 真看不出来,楼主还是真的忧国忧民啊! #*d1*# #*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