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客小林 发表于 2010-5-23 02:39

原帖由 霸王财主 于 2010-5-22 20:5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很多人都出来辟谣:说股市的下跌与股指期货无关。果真如此吗???真的没有关系吗??而且还这么一致。16日推出股指期货,大盘16日开始跌,5月合约一直做空大盘一路下跌,我的观点是:现在的大盘涨跌就看 ...

国内经济的两难困境到时有改观加上你所述我想。可以!

实发 发表于 2010-5-23 09:35

发改委称三年内不收房产税 短期内无楼市新政策

小索007 发表于 2010-5-23 09:38

至少是416开始跌的,说明空头是有准备的。跌多了后应该就没关系了

tyxxq 发表于 2010-5-23 09:43

对于政策的感知需要灵敏性和嗅觉!政策频出的位置起码应该是阶段底部或顶部的位置,热点给了你(新疆)政策松懈了些(房地产),起码该进入盘底阶段了...

gsx00800 发表于 2010-5-23 09:44

gsx00800 发表于 2010-5-23 09:47

gsx00800 发表于 2010-5-23 09:48

yutsing 发表于 2010-5-23 13:19

原帖由 gsx00800 于 2010-5-23 09:4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现在不敢相信这种话啊,说不定隔天就出政策了呢,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干过
前科大大的。#*22*# #*22*# #*22*#

zx688 发表于 2010-5-23 14:48

#*22*#

sanmy 发表于 2010-5-23 15:00

原帖由 实发 于 2010-5-23 09:3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改委称三年内不收房产税 短期内无楼市新政策
可惜消息来源是《华夏时报》而不是新华社
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这个从人民日报:《刚性需求避免房价暴跌 难以支撑高房价》可以佐证
因此这是一个成色不足的探空气球,如果反对的声音不高,那么就会坐实
否则怕是还会有变数的
密切关注地产股,很可能到了波段拐点

《华夏时报》(China Times)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由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先生担任总编辑。2007年7月初改版为全国发行的财经类周报。   自改版以来,《华夏时报》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办报理念,坚持“有用才是硬道理”的价值观,体现“新主流财经媒体”的市场价值,以成为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所倚重的资讯来源和思想来源为目标,以“报道事件、梳理数据、描绘趋势、揭示规律、生产思想、评论世界”为报道风格,输出有指导价值的、独到的投资理念、专业评论、深度分析,全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华夏时报》以主报和辅报两种形式出版。主报为对开36版,分宏观经济、资本投资、商业评论、产业经济和文化生活五大板块,每逢周一出版。辅报随主报出版发行,涵盖理财、汽报纸头版车、地产、慈善、影院等周刊。   华夏时报》全国发行20万份,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长沙、沈阳、大连、郑州、杭州等重点城市面世。

水皮杂谈:新一轮政策拐点何时出现?
[ 2010-05-23 10:57:02 ]
标签:无      阅读对象:所有人
    中国股市似乎总是和危机有扯不断的联系。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上证指数的跌幅仅次于同年发生了崩盘的越南股市,是当年全球第二大跌幅;2010年希腊危机越演越烈的时候,上证指数的跌幅同样仅次于危机的发生地希腊股市的跌幅,又成为全球第二大跌幅的市场。
    如果说2008年的跌幅和2010年的跌幅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2008年的时候没有股指期货,而2010年的时候股指期货上市了,但是不管有没有股指期货,上证指数都逃不掉暴跌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股市有没有股指期货都是一样的,如果股指期货没有减缓上证指数的跌幅,股指期货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一个趋势市场中,股指期货无疑具有领先的功能和放大的功能,跌时助跌,涨时助涨,一味否定本轮下跌和股指期货没有关系,等于否定股指期货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以2009年的3478点算,此轮的调整跌破2500点至2481点,跌幅已经超过28.66%,即便按2010年的高点3306点算,跌幅也有24.95%,不管哪种算法,中国股市都已经进入公认的25%的牛熊转换幅度。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股市率先走熊,怎么看都不是个事,不是中国经济有问题,就是中国股市有问题,或者经济和股市都有问题。
    先说经济的问题。
    毫无疑问,2009年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是正确的,落实是有力的,完成的V字型反转也是成功的,但是进入2010年之后不可持续性引起了高度关注。2009年GDP是8.7%,第四季度是10.6%,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11.9%,这个增速已经达到2007年经济过热的水平,因此,国务院提出2010年GDP指标仅为8%时实际就已经在告诉我们,中央已经做好了GDP增速回落的思想准备和政策空间,如果8%是可以接受的全年指标,意味着某个时点低于8%是完全可能的,与此相适应的是货币政策开始打左灯向右转,一方面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一方面把信贷增长规模由2009年的9.59万亿调整为2010年的7.5万亿并且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7%,距离从紧政策的最高值仅有0.5%的差距。房地产只不过是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一个矛盾载体而已。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面上看对经济的影响没有加息来得全面,但是抽紧的是流动性,在信贷保持17%增长的背景下,影响的就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所以银行股都有强烈的再融资冲动和压力。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为银行信贷的增长买单的不是别人,正是投资者,这种情景和2008年是惊人的相似,一方面是货币从紧,另一方面是中国平安和浦发的巨额融资,股市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路。
    再说股市本身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失控,泡沫越吹越大,形成了整体低估和局部泡沫相伴相生的局面。IPO的市盈率越来越高,超募资金越来越多,发行价越来越离谱,而与此同时,弄虚作假已经肆无忌惮,在主板公司平均增长超过20%的情况下,大多数创业板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和2009年第四季度缩水率高达30%。泡沫早晚是要破的,中小板如此,创业板也如此,反过来,创业板泡沫不破,中国股市跌无止境,永无出头之日。
    问题之二是股指期货缺陷被人为利用,成为机构操盘跨界套取私利的工具,尤其是基金经理吃里扒外的行为,形成大盘减仓和做空股指的恶性循环。
    其实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从5月13日温家宝总理的天津讲话中,我们知道政策累加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关注,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政策拐点或许就是在困惑和迷茫之中出现的。

sanmy 发表于 2010-5-23 15:13

周五历史成交

附图。。。。。。。


[ 本帖最后由 sanmy 于 2010-5-23 15:14 编辑 ]

实发 发表于 2010-5-23 18:54

原帖由 实发 于 2010-5-23 09:3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改委称三年内不收房产税 短期内无楼市新政策
牛刀:所长助理能代表发改委谈房产税吗?


活动预告,地点:上海。时间:2010年5月30日下午。内容:深度剖析宏观经济趋势与资本市场走势;详解货币股指和外汇市场投资策略;指导城市白领家庭理财;下半年的机会把握与风险控制等等。
一家很小的财经报,有可能是为了猎奇,发了一篇报道,冠上一个标题,称:发改委称三年内免谈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新政。发改委一个小小的所长助理,居然如此张狂,居然代表发改委?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这个所长助理的名头,是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这个助理行使的是什么职权,做的是什么研究,有什么成果,我们姑且不论。单就是房产税这个问题,他有权代表发改委发言吗?肯定没有。首先不在他的职权范围,其次,他的职位太低,第三,也根本不是他能表态的。

房产税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如果谁都来谈这件事,都把它作为国家有关部委的正式发表的信息,那就将引起社会的混乱。我们的政府部门有新闻发布制度,也有新闻发言人,这样的事情应该通过发布制度向社会发布,作为政纪的一部分,任何人不得违反。

试想,你一个小小的所长助理,有什么权利代表发改委表态,说什么“三年内免谈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新政”?三年内究竟开不开征房产税,也不是发改委所能作主的,这个税收如果开征,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那么,一个发改委的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为什么如此张狂,取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代之?分析起来:三个原因:

一是吏治不严。政府号令如山,中国市场对政府信息反应一向极为敏感,所以,政府官员中出卖信息的绝不少见;还有一些官员无视中国基本民生,违背职业的神圣宗旨,充当利益集团的吹鼓手,一有风吹草动,总是站出来代表这个部那个委散步虚假信息,欺骗全国民众。就房地产来说,这个风气在住建部尤其严重,败坏了政风。事后一查,其代表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部什么委,而是个人的一己之见。

二是媒体不实。新闻有没有价值,报纸有没有影响,不在乎有没有噱头,而在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某官员就是某官员,不能把所有的官员的言论,都当作某部委的信息发布。你这个所长助理,应该没有这个胆量代表发改委,这样的观点发布出来既不真实,也不客观,更没有权威。

三是朝令夕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政策,往往执行不了多久。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政府也往往是今天很严肃的出台政策,明天就作出修改,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来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让市场和公众无所适从。而且,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现在的市场在对待政策方面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地方出台的政策往往不一样,最后是县官不如现管,中央权威极尽丧失,最后的结局就是信息混乱。

因此,规范政府信息发布的当务之急,是应该确保每一项政策的出台的严肃性。政策就是政策,在规定的时限内是不能轻易改动的,更不能以各种名义180度大转弯,否则,哪怕是一个看门的老头都可以代表这个部那个委,发布事关国计民生的政策信息,那还有谁会相信什么政策呢?

comeoff 发表于 2010-5-23 20:18

原帖由 实发 于 2010-5-23 09:3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改委称三年内不收房产税 短期内无楼市新政策

不这么说还好,这么一说肯定"美好"

雷特0715 发表于 2010-5-23 20:51

明天房地产股高开了,不知会否低走

sanmy 发表于 2010-5-23 22:27

原帖由 实发 于 2010-5-23 18:5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牛刀:所长助理能代表发改委谈房产税吗?


活动预告,地点:上海。时间:2010年5月30日下午。内容:深度剖析宏观经济趋势与资本市场走势;详解货币股指和外汇市场投资策略;指导城市白领家庭理财;下半 ...
牛刀说对了一半,所长助理发表这样的言论确实不具备一锤定音的效果
但是
在中国所谓的某长助理还是有很神奇的地位的,只要某长高升,某长助理往往会鸡犬升天,此其一
某长不方便说的话,某长助理往往替他说出来,此其二
为什么某长不便说呢?因为阻力大,呵呵。说了没有回旋余地,说不定会坐上火山口,因此由助理代言,此其三
君不见老美逼的中国急了,忽然跳出一个不知名的少将大喝一声,喝出西安以东城市被毁也可以“和”平半个美国。而美国媒体也不嫌少将级别低,纷纷认真加以解读。这种话当然不能由掌握那个按钮的来说,说了就回不了头了。
因此这个话不能当真,但必须重视,既然说过了,就会引起市场反应。
况且周末房地产板块的资金流入来看,人家是有准备的,并不属于无风起浪。而是有人兴风作浪,呵呵。拭目以待了

小索007 发表于 2010-5-24 07:50

解密600点消失背后4大疑点:这是一次拆迁性暴跌

    主流投资者并未强烈看空,不停的在暴跌后组织抵抗,但是空头却显得异常强势、冷静而有步骤

  本轮暴跌是莫名的。在理财周报在上海资本圈的交流中,几乎所有人都被如此走势“打懵了”。见面寒暄之后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多少点?

  当理财周报记者与某基金公司高层交流时,对方问:“你看到多少点?”

  “2300点。”

      “你已经是很乐观的了,基金界不少人看到2000点,甚至1800点了,差不多都在看空,都在忙着减持。”

  与理财周报相熟的一位知名技术派人士在5月20日下午收盘后,给翘首以待的圈内朋友们扔出的,是这样一句话,“目前方向不明,各人自己裁决。”

  而一位著名阳光私募老总在与理财周报交流时,也只能暂时用黄金分割定律去测算到底该跌到哪?“第一道防线2380。”

  另一位声名鹊起的阳光私募领袖在2600点毅然加仓,他本身的仓位很高,一直是相对多头,“反正是赌了”。

  四大疑团

  一些不可思议的疑团,仿佛得不到解释。

  第一大疑团是,本轮暴跌为何如此有规律而丝毫没有反弹空间?

  “这一回暴跌太奇怪了,我们都认为至少会有一次反弹机会的,但是就是没有。”上述私募基金老总感叹说。

  更为特殊的是,这样不反弹的暴跌,又不是连续性暴跌,而是很规整的复制着“大阴线+连续小阳线+大阴线”的模式,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一暴跌形态完全不同于“7·29”的连续暴跌,也不同于2008年的标准熊市阴跌。

  这说明主流投资者并未强烈看空,不停的在暴跌后组织抵抗,甚至“抄底”,但空头却异常强势、冷静、有步骤。

  那么,由此衍生的第二大疑团是,究竟谁是做空的始作俑者?

  业内甚为不解的是,本轮暴跌,似乎没有赢家。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队”保险资金,也被扎扎实实的“坑了一把”。

  在两家险资之间,原来人们总以中国平安(601318,股吧)(601318.SH)为风向标,不过据理财周报了解,现在更多资金更看好中国人寿(601628,股吧)(601628.SH)的资金,因其对高层信

       息似乎更敏感。

  “但此轮暴跌,都不灵了。”上述基金高层人士说。

  据悉,中国人寿(601628,股吧)超过100亿资金应在2700点左右就已入市,中国平安更早一些。但市场并没有丝毫转好迹象。

  “要说保险资金3100点做空,2700点就转手抄底,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也就是说,保险资金本次也显得较为被动,他们肯定不是率先做空大盘的力量。”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说。

  而数据测算表明,基金仓位在暴跌初期并没有太大变化。而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与总流通市值之比目前已经降到10%,基金整体影响力在减弱。

  不少市场人士无奈之下会把矛头指向股指期货,但理财周报通过与期指交易重要主力的交流,基本否认了这一可能,《八大理由佐证期指非股市下跌元凶》,也可作参考。

  那么,还有什么力量有如此当量?上述私募老总认为,可能有海外资本的撤出。Wind测算数据显示,4月19日当日做空的基金老大是上投摩根中国优势(375010,基金吧)基金,减仓幅度达1

       6.5%。而另有人士认为,不排除一些信息灵通规模庞大的隐形资金。

  同样,衍生出第三大疑团,本轮暴跌为何无任何一家机构有效预警?

  7·29暴跌,让机构们记住了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中金早在去年4月就唱空,虽早但也算有所预警。

  不过本次大跌,据理财周报与券商界和基金界沟通,没有任何一家机构事前明确预警。

实发 发表于 2010-5-24 07:58

大家好。

yutsing 发表于 2010-5-24 08:18

原帖由 sanmy 于 2010-5-23 22:2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牛刀说对了一半,所长助理发表这样的言论确实不具备一锤定音的效果
但是
在中国所谓的某长助理还是有很神奇的地位的,只要某长高升,某长助理往往会鸡犬升天,此其一
某长不方便说的话,某长助理往往替他说 ...
要是出了事,那个“助理”就是“临时工”。

一起上垒 发表于 2010-5-24 08:29

实版,早上好~~

takehappy 发表于 2010-5-24 08:52

早起来打卡~~~~~#*22*# #*22*#
页: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查看完整版本: 短线------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