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人 发表于 2009-12-8 11:26

生气了!不讲了!#*27*#

闽发文哥 发表于 2009-12-8 11:27

#*27*# sorry---我们领导让我割30002---他买了两万股,这一割不打紧,可能要跌挺---怎么办,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22*# 领导说这都是他辛辛苦苦攒的钱啊---止损很心疼的---
#*27*# 我的任务就是定点打击****

[ 本帖最后由 闽发文哥 于 2009-12-8 11:30 编辑 ]

fjw9738 发表于 2009-12-8 11:28

海哥走好,欢迎再来上课!#bb# #bb# #bb#

土豆泥 发表于 2009-12-8 11:29

深情的呼唤白管白娘子#*22*#

难不成就这么完了,跟桡痒痒差不多#*29*#

8股依然很顽强,有点猪坚强的味道#*22*#

一生几许伤心事 发表于 2009-12-8 11:29

白管还在偷菜吗??

wwlsscy 发表于 2009-12-8 11:30

#*22*#

祖国崛起 发表于 2009-12-8 11:33

睡觉去了.可以了吗?这个长度可以发贴了吧.写短了也不行,影响打字者的健康#*25*#

gotocd 发表于 2009-12-8 11:37

楼上的#*d1*# #bb# #vv1#

土豆泥 发表于 2009-12-8 11:39

这是47开贴以来,群众情绪最好的一次。都盼着下跌#*29*#

du2001 发表于 2009-12-8 11:41

#*29*# #*26*#

白龙嘉 发表于 2009-12-8 11:42

就算天昏地暗
落下一身冷汗
不一定就会落在我的身上

没有任何期望
也就不会绝望
太完美的东西都与我无关

      ----《越快乐越堕落》林夕

calpha 发表于 2009-12-8 11:47

原帖由 闽发老海 于 2009-12-8 10:4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游戏规则体现的就是大鱼吃小鱼的基本运动
=======
以海哥为代表的平安保险类,就具体实践了#*22*# #*22*# #*22*#

foshan2000 发表于 2009-12-8 11:48

海哥开始没带够钱就去米国赌场#*22*# #*22*#

zn1979 发表于 2009-12-8 11:49

都盼跌呢?筹码交的这么干净?那完了,要拉上去了。到底是盼跌盼涨你们都要说实话呀

calpha 发表于 2009-12-8 11:49

平安割韭菜:历次股市回调前险资巨额赎回基金

配以市场高估值,基金高仓位(大于80%),造就所谓“平安效应”

  徐怡丹/文

  每次股市回调之前,都能看到保险资金巨额赎回的身影,正是他们导演了股市短期内的涨跌,加速了指数的振荡率。 同时投资权重股和指数型基金,平安等创造了中国式的投资策略—“割韭菜”。

  高仓位的基金正成为以平安保险为代表的大资金鱼肉散户的场所。

  11月19日,大盘站上3300点整数关口的第二天,中国平安(59.74,-0.18,-0.30%)赎回了30亿元左右的股票型基金,随后几日市场传出关于中国平安先后赎回100亿元股票型基金的消息,市场解读,因为平安打响了第一枪,基金被迫砸盘,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市场的大跌。

  这已经不是平安第一次扮演始作俑者。相似的情形在8月初也曾上演,当时由于中国平安曾大举从基金市场中抽离80亿元资金,其他保险资金也紧随其后参与减持,导致基金大量抛出股票,造成了指数超过20%的跌幅。

  有市场人士分析后认为,平安此次大规模赎回基金,更多的出于业绩考虑,配合年底做账的需要,获利了结以提高年报利润,而并非市场认为的平安在看空后市。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平安赎回的巨大动力,其后自有更为精准的操作策略。不容忽视的是,平安的波段操作却实现了再一次“割韭菜”。

  具体的操作手法是:在市场处于低位时,以平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先在股票市场申购权重股,然后再申购指数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让指数基金拉抬股指,而保险资金借机抛售股票,接着赎回基金迫使其卖股票,导致市场大跌,为其迎来新的建仓机会,如此循环操作,实现周而复始的“割韭菜”。

  利用基金“割韭菜”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中国平安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就是在“2800点至3400点之间来回做波段”,中国平安高层亦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表态:今年权益类仓位严格控制在10%附近。

  而平安是如何实现这种波段操作呢?通过对8月份的故事的复盘,从中可以窥知一二。

  8月10日,保险资金大规模赎回基金和券商理财产品,平安大举从基金市场中抽离80亿元资金,当时大盘在3300点附近。而从公司的三季报看,其期末权益投资金额655亿元,比6月末下降12%,同期沪深300(3668.832,25.34,0.70%)只下跌了3.5%,因此在赎回基金的同时在股票方面也伴有明显的减仓。这一轮操作锁定的收益使得中国平安的三季报相当亮眼,在三季度沪深300下跌了3.5%的背景下,平安净资产仍然持续增加。三季度单季投资收益为108亿元,高于二季度的95亿元。可见,平安对二级市场的把握远超过普通投资者。

  而在股市回调之际,新一轮保险资金入市开始了。8月19日股指击穿2800点,跌破平安预测的股指波动下限,机会开始显现。8月20日,身手敏捷的中国人寿(33.16,-0.02,-0.06%)开始进场,短短一周内,人寿分四批申购了规模约为200亿元的指数基金。

  擅长波段操作的平安自然不会甘于人后。8月25日下午,中国平安又申购1亿份左右的偏股型基金。8月27日,有媒体报道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通过大规模申购指数型基金,看多后市。

  从当时的市场走势看,在8月19日跌破平安预测的2800点箱体底部后,大盘就开始触底反弹,一路向上,虽然道路有些曲折,但前途光明,上证综指始终在2785点上方运行,由此看来保险资金在赎回后又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抄底。

  表面看来,平安准确地把握了市场运行的脉络,近乎精确的预测到了市场的顶和底,战胜了市场先生。然而,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像平安这样拥有大量投资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每一次操作也在影响着市场的运行。进而,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在资金方面的优势左右市场,谋取利益。这有如一个完美的“割韭菜” 过程。

  形如平安的大机构先行买入上证50指数(2594.967,7.82,0.30%)成份股,建仓后,申购指数基金,而指数基金必须被动的跟踪指数,被迫大量买入指数股,大盘股的供需平衡被打破,股指上行也就成为了必然。

  短期来看,市场上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做多氛围,指数开始活跃起来。随着股指的上涨,市场整体出现高估现象,当整体高估10%-15%以上时,比如3000-3500点,大机构开始逐渐减持手中的指数股。

  由于有指数型基金被动接盘,供需关系并没有完全的失衡,指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但股指的上升速度已较前期明显趋缓。当机构手中高估的股票出售得差不多时,他们开始大规模赎回高估值的基金。前期,机构为了避免基金受赎回压力影响,卖出股票造成基金净值的损失,他们往往会在下午2点左右开始突然大量的赎回手中基金。如此一来,基金来不及卖出股票,净值没有出现大幅下降,机构可以按照一个相对较高的净值赎回基金。

  次日,在大额赎回压力下,指数基金被迫抛售股票,再加上大机构赎回股票本身就是看空信号,就可能导致股市明显下跌,而大机构会以非常从容的姿态对全天下说“从容撤退,虎口脱险”。而等跌到一定程度,大机构再次进场,新一轮“割韭菜”又开始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的7个交易日,中国平安三季度重仓的双鹤药业(23.05,0.41,1.81%)、深发展、建设银行(6.20,0.00,0.00%)也是步步下跌,跌幅均超过大盘,其中双鹤药业累计跌幅更是超过10%,的确可以看出保险资金的减持动作。

  不仅仅是“平安效应”

  “割韭菜”的策略要点是:绑上基金,利用申购基金的大量普通投资者作为对手盘,来接货或抬轿。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基金的高仓位,在下半年以来,基金仓位长期维持在80%左右的高仓位,手中“弹药”不多,但遇见赎回时,不得不卖出股票。

  据基金的机构投资部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保险资金会在下午开盘后递交赎回的单子,而基金不得不在下午盘中卖股票,这导致11月24日和26日均是在下午出现暴跌。

  当然,8月和11月的两次大跌,平安只是打响了第一枪。

  但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多方因素的达成,就像一个化学反应,股市走势以及基金规模和仓位到达高位之时,宏观经济出现不确定性,市场情绪已经反应出到了高点,加入这个催化剂才会产生连锁的反应。

  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所对这次大跌前后基金持仓的分析可以看出,基金仓位极可能在大跌的前几天大幅度上升,随即受到“意外”暴跌影响,改为顺势下调。

  记者注意到,在平安大额赎回之前,中登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此前一周新增基金开户数为8.2万户,已经接近7月份股市高位时期的数据。而基金的仓位也已经再度创出历史高位,渤海证券的基金监测报告显示,截至11月20日,纳入统计范围的290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4.34%,比前周82.43%上升1.90%。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97%,比前周上升2.52%;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8.47%,比前周上升1.13%。已有高仓位堰塞湖之势。

  而此前无论是大银行融资的传言,还是10月份以来,市场在没有更好理由支撑的情况下,上证指数涨幅近20%,都被解读为市场的虚火有些大。中金公司在其近期的报告中坦言:“虽然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势头乐观,但近期一些迹象与8月初市场大跌之前极为相似,让我们不得不警惕市场可能产生的年底流动性紧缩预期。”

  这些因素的综合反应,使得平安通过“割韭菜”式的交易行为能够锁定收益,而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说,这也能成为一剂强力的催化剂,对部分投资者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市场敏感者也跟着做阶段性获利退出从而引发市场的急剧下行。

  太保资产的一位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平安赎回之前,太保也进行了抛售,但资金量并没有平安那么大。“我们三季度就已经订好了反向操作的基调了,涨卖跌买,需要及时锁定收益。”

  而中国人寿财务部总经理杨征也曾公开表示过,下半年中国人寿将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进行波段操作,在股市每天几十亿的进出是在所难免的。

  最新的政治局会议给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国证券网用“退出悬念消散,双宽松政策延续”给未来的宏观政策环境作阐释。也许下一个大泡泡吹起来的时候,又会是“割韭菜”的好时机!■

柳叶小刀 发表于 2009-12-8 11:54

记得白管说过一个词:新时代.
一直没搞懂什么意思?
哪位朋友知道,请说一下吧.#*19*#

土豆泥 发表于 2009-12-8 12:00

华东50了呀#*25*#

白云山清水秀 发表于 2009-12-8 12:01

深情呼唤美女。。。。。。

四月初八 发表于 2009-12-8 12:06

原帖由 闽发老海 于 2009-12-8 11:1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再和你们聊了,我现在需要去总结研究很多问题。下了。
海哥生气了.............#funk#

土豆泥 发表于 2009-12-8 12:06

我觉得如果看多的话,下午就是买进的时机;如果看空的话,明天才是很危险的一天(最有可能是后天。加一句,)

关键是演员不来,你真不知道是看空好还是看多好。#funk#

[ 本帖最后由 土豆泥 于 2009-12-8 12:19 编辑 ]
页: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查看完整版本: 高高的,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