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说私募要加油,有谁会信呢?
能否转变天知道,我可不希望俩主力一起加油...
只要业绩好,不怕没好主力.
只有行业符合潮流,不怕吸引不来好主力.主力玩票,要树立品牌形象,不要天天对垃圾跳大神.. 越过这块空地
世界就隆起成为高原
成为绵亘不绝的山峰
越过这片空地
鹰就要成为帝王
高大的将是森林
坚硬的将是岩石
像是面对着大海
身后是平坦的天空
我和高原互相凝视
越过这块空地
我就要被它的巨影吞没
一叶扁舟
在那永恒的大波浪中
悄无声息 。。。。。。。。。。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9-7-29 22:08 编辑 ] 半个世纪以前,许多少数民族代表曾在宁洱的一块石碑上签名盟誓:维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于是,这块记载着民族团结、新中国风雨历程的石碑 。。。。。。。。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9-7-29 22:07 编辑 ] 公司的,还是大户的? 好轻的盘啊!!!!!!!!!!!!!!!!!! 筹码是不是你吃光了? 开盘: 11.07 成交量: 30,570手
最高: 11.10 换手: 2.40%
最低: 10.07 市值: 13.10亿元
更多详情 -投资分析 -股吧 - 百度财经频道提供数据 30分钟在线用户 -共 9362 人在线 | 最高纪录是 11784 于 2009-4-27. 国内外调味品生产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调味品行业管理————在国际调味品与YE(酵母抽提物)生产应用研讨会上的发言
[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09-7-7 11:07:01阅读:]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卫祥云
由中国调味品协会主办、湖北宜昌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调味品与YE(酵母抽提物)生产应用研讨会”在宜昌市武汉大学技术交流中心召开。美国康内尔大学、韩国大田大学的教授;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的专家、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调味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做了精彩的演讲。为了和大家进一步沟通,深入交流国内外调味品及食品配料的生产应用情况,我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一、国际调味品生产、市场的三大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营养和美味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国际调味品消费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一是单一调味品产销量呈下降趋势。如食盐、食糖、味精、酱油等传统调味品消费量下降。如日本国酱油的消费量下降了10%左右,最近几年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0万吨左右。欧美及韩国等国家的食品和调味品标签中则明确标示:该产品不含味精。纵观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食品消费和餐饮业消费,减盐食品、低盐食品、少盐食品和低钠食品渐成风气;用其他调味品代替食盐已成为饭店厨师和家庭主妇的喜好。如要烹调放入酱油、鸡精调味料等调味品的菜肴,就不需要再加入食盐了。这样,既可以起到减盐效果,又提高了菜肴的品质和风味。可谓一举两得。
二是复合调味料、天然调味料和各种花色调味品呈上升趋势,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这种状况的出现并得以持续发展,是餐饮业在全球迅猛发展和家庭厨房革命引起的必然现象。如方便食品的发展带动了复合调味品的升级换代,也带动了风味调味料的出现;而风味调味料的发展又带动了休闲食品的发展。如风味豆腐干、休闲麻辣小食品和各种膨化休闲食品。而各种休闲小食品的不断出现,又促进了以咸味香精为主的咸味配料食品的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不但迎合了人们对低糖、低盐食品的需求,而且又带动了天然调味料的研发和发展,如用于补钙的骨类调味料的发展。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E(酵母抽提物)即是广泛用于调味品和食品领域中的健康食品配料,具有低盐和良好的品质。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酵母菌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类物质进行降解,再经一系列精细加工,得到的粉状、膏状和液体状的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滋味醇厚的特点,可增加食品的鲜味和醇厚味,还可以掩盖一些不良气味。这是YE的基本特点。目前已成为广泛应用于调味品及食品工业的中间原料。2008年我国的YE产量已经达到2万吨,占世界YE产量12万吨的16%。,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东方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融合的速度加快,做到了和而不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彰显特色。如麦当劳、吉野家、德克士、必胜客和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业在我国取得成功后,有进一步针对中国餐饮的特点,推出了“老北京卷”、“糯玉米”等纯中式产品。而精明的中国调味品生产者也根据市场消费需要推出“番茄调味酱”等中西融合的调味品。东方调味品本是以传统发酵食品为主体,如东北大酱,北京黄酱、四川豆瓣酱和各种花色腐乳、地方风味酱油、四大名醋等;西方调味品美国是以洋葱、芥子为主;欧洲是以黑胡椒等香辛料为主;印度、印度尼西亚是以咖喱等香辛料为主等。而近几年则出现了较大变化,东、西方餐饮业和各种调味料开始在不同的国度交替出现。如色拉酱、烤肉汁、鹅肝酱、油醋汁、烤牛排调料、串烧调料和日本炸鸡料、寿司酱油、烤鳗酱油在中国的流行和中国式快餐在美国洛杉矶及美国各大学公共食堂的快速普及;如美国的“熊猫”快餐就针对东、西方人的饮食消费习惯推出了高、中、低档次的风味快餐,市场火爆。
二、我国调味品行业2008年发展状况。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我国2008年60余家重点调味品骨干企业年销售额为249.98亿元,比上年的220.87增长13.2%。其中87.9%的生产企业是增长的,只有12.1%的生产企业出现下降。由此可见,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食品产业、调味品产业有所影响,主要是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高端餐饮业有所下降所致。中国经济虽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独树一帜。调味品为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改变,其特点是:
1、酱油行业分化现象严重。生产集中度提高,增长率在3-20%不等,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已达到5家。最高的年销售额达到40.6亿元。直逼味精行业老大的河北梅花集团:50亿年产值、60亿年销售额、年消化120万吨玉米。
2、食醋行业增长率比较平均,达到了15%的增长率。几家全国性的品牌的规模在1-2亿元。只有江苏恒顺醋业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左右。在全国调味品行业前10名中排在最后一位。由此可见,是醋业生产还是以区域性品牌为主。集中在山西、四川,天津、江苏和山东等地。
3、新型复合调味料、火锅调料和各种供餐饮业直接使用的终端产品增长较快。增长率在10-30%之间。由此可以归纳出:①单一生产品种的企业增长较慢,如腐乳、酱油等。②较大规模的企业增长平缓,如李锦记、王致和、恒顺、红梅、水塔、天立、东湖等。③高档调味品有所影响。④传统的国企或正在改制的国企增长率较低。17.1%的下降企业多集中在此。
4、为调味品企业提供原料和咸味配料的企业发展比较快,但除去味精生产呈“一股独大”外,其他企业的规模目前比较小。从天津春发、汇香源、保定味群、河南品正、河南京华、立达老汤、济宁耐特、味研生物、江达和风、宏芳香料十家企业来看,规模在1-2亿元,最大的天津春发也只有2.3亿元左右。在该行业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安琪YE(酵母抽提物),年产量在15000吨,年销售2亿左右,是用于调味餐饮业领域的新食品配料之一。咸味香精香料及配料销售前十名的企业是:1、天津春发2.3亿2、广东汇香源2.0亿3、保定味群1.6亿元4、立达老汤1.6亿5、济宁耐特1.4亿6、河南品正1.3亿7、味研生物1.2亿8、河南京华1.1亿9、宏芳香料1亿10、江大和风1亿,其他的配料企业大都在3000万-8000万之间。虽然目前咸味香精配料企业的规模还小,但都是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
我国2008年调味品的前十名是:1、佛山海天公司销售额:40.6亿元,综合产量96万吨,以生产酱油、蚝油为主2、湖南加加集团销售额:38.8亿元,综合产量48万吨,以生产酱油、大米、食用油为主3、上海太太乐销售额:19.9亿元,综合产量14万吨,以生产鸡精为主4、李锦记(新会)公司销售额14.5亿元,综合产量20万吨,以生产酱油、酱类为主5、广东美味鲜公司销售额10.1亿元,综合产量35万吨,以生产酱油为主6、北京王致和销售额7.3亿,综合产量15万吨,以生产腐乳为主7、河南王守义十三香销售额6.7亿元,综合产量26432吨,以生产香辛料为主8、烟台欣和味达美销售额6.3亿元,综合产量8.5万吨,以生产酱油和酱为主 9、沈阳红梅企业集团销售额6.2亿元,综合产量8.5万吨,以生产味精、调味品为主10、江苏恒顺醋业销售额5.9亿元,综合产量16万吨,以生产醋为主。从前十名企业的销售额和生产量来看,销售额与综合产量的不一致是因为产品的价值不同所致。如太太乐生产量为14万吨,年销售额为19.9亿元,排名第三;江苏恒顺醋业生产量为16万吨,年销售额为5.9亿元,排名第十。而山西水塔的生产量为10万吨,按生产量排在第十,但销售额只有4.6亿元,根本无缘前十名。另外在5亿元销售额左右的企业有山东巧媳妇5.5亿元,生产15万吨酱油;山西水塔4.6亿元,生产10万吨陈醋;重庆周君记4.3亿元,生产36200吨火锅调料;武汉亚太销售3.8亿元,生产23000吨鸡精;四川天味销售3.8亿元,生产37000吨复合调料;成都国泰实业销售3.8亿元,生产52000吨鸡精、味精等;天津利民调料销售3.8亿元,生产58000吨辣酱等复合调味料;味好美销售3.5亿元,生产22300吨复合调味料等。
这些复合调味料企业都在近1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如四川和重庆就集中了七、八家这样的企业,生产规模在3-4亿元,发展速度惊人。以上这些生产调味品的企业,味精还是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调味品行业与发酵行业不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恶性竞争,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共赢。
三、加强调味品行业管理,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为了使调味品行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行业管理负有重要责任。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引导什么一定要有发展战略的眼光。只有行业规范了,行业才能发展,企业才能挣钱,形成良性循环。否则,欲速则不达。过去我国食品行业出现的行业管理不规范的教训应深刻汲取。近几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管理主要工作是:
一是制定各项调味品管理的基础标准。目前的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规定了17种调味品。都有较为严格的定义。不是以原料分,也不是以工艺分,而是以终端产品分类,主要目标是“做大市场,服务于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二是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如蚝油、鸡精调味料、鸡粉调味料、鸡汁调味料、海鲜粉调味料、菇精调味料、牛肉粉调味料、排骨粉调味料、番茄调味酱、鲍鱼汁调味料、牛肉汁调味料、调味料酒、虾酱和甜面酱等等,为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服务。这些调味品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而且为开发调味品配料提供了用武之地。目前正在制修订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酿造酱油、酿造食醋、骨类调味料、鱼露、豆豉、豆瓣酱、火锅底料、泡菜、沙拉酱、蛋黄酱、芥末酱和牛肉汁等。
三是2008年成立了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调味品产品标准进行归口管理,秘书处设在中国调味品协会,以促进中国的调味品生产标准和安全标准向专业化管理迈进。
四是2007年成立了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创办专业经销商杂志。成立调味品厂商联盟。办好一年一次的CFE,为行业走出国门和企业扩大销售服务。
五是为了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成立了全国香辛料、复合调料和西餐调味品三个专业委员会。正在准备成立调味品配料和水产调味品两个专业委员会。为做好行业工作和开拓调味品新领域服务。
四、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是加强调味品行业管理的重要保障。
六月一日,举国瞩目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食品行业的大事,也是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大事。借此机会,我认为在调味品行业应该重申和进一步明确有关观点。
一是我们国家过去几年出现的重大和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徇私枉法和明知故犯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找对了原因,寻根溯源,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如果不能找准原因,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二是《食品安全法》对我们调味品行业来讲,至少就以下八方面予引起高度重视。第一,卫生部将统一整合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今后任何部门和组织不能发布任何食品强制性标准;第二,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第三,对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惩罚更为严格,即“属地化”原则;第四,规定了食品安全的责任最高罚款10倍;第五,坚持先赔偿受害者原则;第六,食品安全标准免费查阅,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公开;第七,食品添加剂没有必要不得添加;第八,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原料安全责无旁贷。
虽然有些企业反映:《食品安全法》仍然没有解决部门多头管理的问题。但我认为还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按照目前有关部门的解释,由“问责制”解决多头管理和部门协调问题。
三是重申我在2005年发表的《如何区分我国食品业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观点。即政府管的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且有行政干预的权利”,而行业管理管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没有行政干预的权利”。我认为,现在的《食品安全法》的管理思路与我当时发表的文章观点是吻合的。今后,我们的调味品行业管理工作就应该在《食品安全法》的指导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
四是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于2008年正式成立,其秘书处设在中国调味品协会。该委员会集聚了我国调味品领域的一大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家,将在调味品标准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最主要也是最紧要的任务就是与卫生部的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密切配合,确立调味品安全标准的整合到哪一个层次,制订多少个调味品安全标准。因为调味品是食品行业中产品种类最多的一个行业,其工作难度较大,任务十分艰巨。
五是一些调味品生产的原辅料属于农产品,急需制订农产品安全标准。如内蒙古小肥羊调味品公司收购的大料(八角),急需制定“二氧化硫”残留量标准,因为生产厂家几乎买不到未经硫磺熏蒸的原料。对此问题,按照《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安全标准的整合也应属卫生部,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9.6.18于湖北宜昌
2009.7.1于北京整理修改
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 果醋,饮料市场下一个“金矿”
[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09-7-29 9:17:40阅读:]
根据顾问近日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软饮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醋饮料市场拥有惊人的市场潜力,未来几年,我国果醋饮料有望维持每年数倍的高速增长,201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亿元。
饮料市场新的增长点
果醋饮料市场经过几年市场孕育期后,近年来市场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
“果醋饮料是由果汁经过两次深层发酵,并以发酵所得的苹果醋为原料,添加甜味剂、柠檬酸、乳酸钙等辅料调配而成。具有减肥美容、解酒护肝、开胃消食、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中山市维嘉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黄仁捷表示,近年随着健康概念的深入,果醋饮料迎来了巨大商机。
今年,醋饮料生产企业均把眼光瞄向了年轻市场。华生堂聘请明星代言、将其蓝莓醋、红枣醋、贵妃醋等口味系列的软盒包装果醋饮料打入便利店渠道,主攻年轻市场。天地壹号推出易拉罐包装苹果醋,目标同样是年轻一族。
业内资深人士称,目前年轻白领对醋饮料的消费出现了“减肥”、“美容”等功能性消费诉求,“假如生产企业把这个需求把握到位,果醋饮料很有机会成为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饮料品类。”
“但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气候。”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果醋饮料市场主要在广东,这从市面上的几大主流品牌华生堂、天地壹号皆出自广东便可看出等。未来,这种局面有望改变。去年,借助上游果汁基地的资源,果汁巨头汇源高调宣布介入醋饮料市场,推出易拉罐包装的“果汁醋”。可以预见,如果市场潜力被激活,果醋饮料将极有可能成为继碳酸饮料、茶饮料、乳饮料之后的新一代饮料。
果醋饮料国家标准年内或将出台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尽管目前市场上已有多达300种醋饮料,但一直以来,醋饮料却没有成为饮料中的一个大品类。
“其主要原因在于醋饮料的定位不清。”黄仁捷指出,醋的保健功能消费者普遍都认可,但醋饮料的定位不清,没有与目前成熟的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有明显的区分,导致产品边缘化。并且,由于没有行业标准,低门槛吸引了很多企业投入其中,使得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品牌众多、价格混乱、质量良莠不齐。
“不过,行业即将‘拨乱反正’。”据黄仁捷透露,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饮料分委会负责的《果醋饮料》国家标准或将于年内出台。标准的出台,无疑将规范行业中勾兑醋的不法行为,加速果醋饮料行业洗牌。
来源:深圳商报 内外资角逐1500亿调味品市场
[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09-7-27 9:38:13阅读:]
如果全球金融危机下,市场不跌反升,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调味品巨头会逆市大力扩张。
日前,全球最大的调味食品企业佛山海天味业称,将投资20亿元扩建佛山高明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后综合产能3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王国。而两个月前,国际食品巨头雀巢与上海太太乐刚投资3亿余元,在上海新建一个年产量达10万吨的鸡精生产工厂,令上海太太乐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鸡精生产基地。
“按国际上对调味品市场计算公式,2009年中国餐饮营业额大约在1.5万亿,其中10%也就是1500亿元为调味品销售额。”广州名道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资深调味品业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陈小龙称。“中国调味品业现在还处在混战时代,但是随着行业加速整合,这个局面很快结束。未来5年,中国调味品业将由近10个巨头把持。”
调味品业:1500亿的大蛋糕
被食品业称为“隐形富豪”的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业市场迅猛发展的缩影---从一个地方酱油生产小厂发展成今天酱油、蚝油、调味酱、鸡精等大类为主打的200多个规格品种的调味品王国。海天企业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产值50亿元,当年纳税额超过4亿元。“海天在调味品业上的‘一股独大’地位,短期内看不到太大的竞争对手。海天2009年销售将达到60亿元,行业排位第二至第五名四位竞争对手合并销售额也比不上海天一家多!”陈小龙称。
“今年1-2月,海天还取得20%的增长,实现销售额10亿元。”海天市场部负责人称,近年来海天市场销售一直以20%的年增长速度上升,说明海天的内销市场并未因近期的消费紧缩而出现波动。
然而,海天60亿元的销售额相对1500亿元这个整体市场,竞争对手仍有巨大的空间。中国调味品行业是中国公认的为数不多未完成市场整合的行业。因此,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扎堆掘金。海天即使做了多年行业大哥,公司董事长庞康日前仍向记者承认,“国内调味品市场已经陆续出现了数十个地方乃至全国性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在群雄纷争的市场中不断扩大版图,要依靠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庞康称。在媒体上一直非常低调的海天,在产能扩张上却显得“霸气十足”.2005年,海天高明生产基地投产时,产能就达到100万吨左右,称雄调味品业。而事隔仅4年,海天高明生产基地的二期工程启动,海天又斥资20亿元计划将产能扩大近三倍,以更大的优势成为全球调味品业的“巨无霸”.
外资环伺占据高端市场
海天不断加码产能的大背景是,近几年来,外资对中国调味品市场发起频频的并购整合冲击。
“调味品市场整合刚刚开始,这个时机非常关键,我们不能错过。”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苏盈福称。虽然在国内多不胜数的调味品生产企业中,来自香港的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可以排在海天之后,但是两者间的销售额还有较大差距。李锦记在盘踞华南多年后,开始将重心向北挪移,图谋全国市场。
竞争对手海天的经销商系统在行内是最有优势的一个。苏盈福上任后,着力提升李锦记在经销商渠道上的实力,一方面对中国区的销售架构进行重大调整,形成现时的“东、南、西、北”四大销售区域。另一方面,苏盈福在企业内部设置了针对传统市场、大卖场和餐饮企业等不同销售通路的总监,实现渠道的深化。为应对海天的频频扩产,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目前也在进行第三期扩容建设。
去年底,台湾统一与日本着名酱油巨头龟甲万联手,与河北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合资建立“统万珍极食品公司”.合资公司生产酱油和醋等主要产品,主攻北京和天津市场。而在此之前,统一已经与龟甲万合资,在昆山建立了工厂,生产“统万”子品牌的高端酱油业务。
雀巢虽然旗下已经有自有品牌“美极”调味品,但是几年前通过对华东市场上海“太太乐”和西南市场“豪吉”两大鸡精品牌的控股,成为国内鸡精市场的领导者。今年4月,雀巢与上海太太乐又联手投资3.2亿元,在上海新建一个占地100余亩,年产量达10万吨的鸡精生产工厂。明年项目投产后,太太乐鸡精总产能可达18万吨以上。
虽然雀巢已经占据鸡精鸡粉市场大半壁江山,联合利华也借旗下“家乐”品牌,与雀巢“美极”、“太太乐”、“豪吉”多个品牌争抢鸡精、鸡粉的市场蛋糕。
“中国目前酱油市场销售量500万吨,仅是日本市场的1/3,因此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日本调味品巨头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对中国酱油市场非常看重。2006年,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对外宣布,以约18.45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香港达能亚洲公司旗下的淘大食品集团和上海淘大食品集团60%的股份。这是目前中国调味品市场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也是味之素首次涉足中国酱油市场。2007年底起,淘大推出大容量家庭装主攻华南市场,对华南大本营的海天发起挑战。
新加坡知名食品集团福达则通过收购广东开平味事达、广合快速进入中国的调味品市场。后来,福达(中国)公司在南京投资约2亿元成立味事达(南京)食品有限公司。味事达借着这个华东地区的生产基地,将味事达从华南区域向全国市场扩张。福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梁家熹曾向媒体表示,味事达酱油的南京工厂2008年扩产后,产能将翻一番。
巨头角力:打造大调味品概念
“去年,海天专门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品牌咨询公司为海天作了品牌形象的改造工程。”海天市场部负责人张欣称。消费者发现,从今年5月起,海天金标生抽、海天草菇老抽、海天金标蚝油这些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酱油和蚝油类的代表产品已经全面更换新装。“此次品牌革新改造的核心,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特征,对海天旗下庞大的产品系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创新推出多个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团,再分别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深耕细作。”其中海天拳头产品金标生抽、草菇老抽、金标蚝油等将组成“经典味”系列,成为产品系组团中普遍受欢迎、最根本的一个重要组团。
“新的品牌形象工程,海天的目标是模糊原有的‘由品牌到品类’的定位惯性。”广州名道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资深调味品业营销专家陈小龙称。“酱油想到海天,蚝油想到李锦记,鸡粉想到太太乐,这曾经是中国调味品业‘由品牌到品类’的定位惯性。但是目前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至少海天和李锦记都想模糊这一点。”陈小龙称。“日化巨头宝洁的定位是‘大日化'',而海天的发展方向就是’大调味品‘.”陈小龙称。
的确,近年主打酱油的海天在内外资竞争对手的频繁动作之下,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向。从前,海天强调其酱油产品制造工艺是从佛山酱园流传下来的“阳光酿晒”,通过中国南方充足的阳光照射来促使原料发酵成为酱油。因此,其时海天的广告语是---北回归线上的阳光。然而,海天目前已形成了酱油、蚝油、调味酱、鸡精等大类为主打的2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体系。“其实海天除了国内酱油第一,目前蚝油也是销售冠军。”海天市场部人士称。“大调味品”战略下,海天全新的广告是---四海一家,中国味。
海天市场部负责人称,海天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味”体系,生产包括酱油、蚝油、鸡精、酱、醋、小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余个品种的产品。以前海天埋头做大酱油,而近年海天开始在对手的优势领域四处出击:以果醋进军 恒顺醋业(行情 股吧)的地盘,以浓缩鸡汁和鸡精进军太太乐把控的市场,而在李锦记原优势的蚝油板块,海天则以4个产品主打全国市场。
数据 小商品大市场:调味品业将破1500亿大关
“小商品,大市场”,调味品业正成为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门类。据资料显示2003年市场销售在380亿元水平,2004年590亿元,2005年880亿元,2006年销售额冲破1000亿元后,到2009年已经达到1500亿元的容量。如果金融海啸令消费者减少了10%外出吃饭的机会,那么家用调味品业务提升的10%市场,单单新增市场就将达到15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能刺激内外资调味品巨头开始新一轮产能竞赛。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还是恒顺名气大,电视剧快点杀青...........................................
全国销售网络建好了吗? 体会~~学习~~~ http://www.diyifanwen.com/files/sucai/shoujitupian/2008-7/16/0871619294669524.gif :*22*: :*22*: 市经贸代表团赴南美商务活动取得成果
来源:镇江市政府办 时间:2009-07-3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21 [打印] [关闭] [ 收藏]
7月20日至28日,市经贸代表团赴秘鲁、巴西,围绕矿山投资、铁矿贸易、宝石加工、资源利用、农场蔬菜种植等课题,开展了一次专题商务活动。
中国首钢秘鲁铁矿,是我国目前在国外投资的最大矿山企业。在首钢秘鲁铁矿公司总部,镇江韦岗铁矿与秘铁总公司签订了2010年供应铁矿的协议和联合研究多金属选矿工艺的合作意向书。代表团还与秘鲁华商会负责人进行了洽谈,深秘资源投资公司与镇江韦岗铁矿签订了长期供应铁矿石和联合开发矿山的两个意向书。
在巴西,代表团同英巴矿业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洽谈。镇江韦岗铁矿与英巴矿业公司签订了购买铁矿的意向书,并同美国百力百亿公司在联合探矿、采矿和在巴西办选矿厂等方面取得了深度推进;镇江恒顺达生物公司与巴西企业交流了购买巴西大豆、购买专用油脂等事宜。
在南美期间,市经贸代表团签订各种经贸合同8份,达成合作意向7个,推进项目计5项。
副市长冯士超参加了此行商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