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torch 发表于 2008-9-1 09:50

:*19*: :*19*: :*19*:

行动和勇气 发表于 2008-9-1 10:46

美髯骑手,我相信你能够长久地在这个市场上存活,并抓住其中的机会。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3:42

原帖由 行动和勇气 于 2008-9-1 10:4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髯骑手,我相信你能够长久地在这个市场上存活,并抓住其中的机会。
因为绝大部分资金都不在股市,所以我相信能够在下一波牛市的时候有足够的本金,
是否能抓住机会我倒不奢求,我只求能用小的亏损换来大的赢利,哪怕多亏几把也不怕。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6:52

原帖由 美髯骑手 于 2008-9-1 13:4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绝大部分资金都不在股市,所以我相信能够在下一波牛市的时候有足够的本金,
是否能抓住机会我倒不奢求,我只求能用小的亏损换来大的赢利,哪怕多亏几把也不怕。
抄底没有肉,及时清仓,这几天基金重仓股轮番跳水,什么时候看看茅台跳水就好了:*22*:
如果相信后面有一波反弹那就要多点耐心,如果不相信后面的反弹,那更要有耐心。

功夫大熊猫 发表于 2008-9-1 17:09

原帖由 美髯骑手 于 2008-8-29 14:2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算晚,超跌股有两种买法,一种是暴跌买进,一种是严重超跌后看孕线和放量买进。
押宝上半周好行情。

:*22*: :*22*:

这种骗局,熊猫以前也吃过亏~~~

后来学精了~~~:*22*:

聆听音乐 发表于 2008-9-1 17:15

果然老啊学习
:*22*: :*22*: :*22*: :*26*: b:b :*29*:

哈哈哼哼 发表于 2008-9-1 17:19

老股民这时候不应该进去啊,很明显的主跌结构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7:40

原帖由 哈哈哼哼 于 2008-9-1 17:1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股民这时候不应该进去啊,很明显的主跌结构

最近半个月关注股市就指望着九十月份做把波段赚个小钱,
说实在的,熊市操作的经验太少了,
真要逐跌买进打底仓又不敢,
站在场外看热闹不过瘾,少量的买点熟悉股性也不错,
势头不对赶快跑,赚钱就用回落止赢留点低成本筹码做底舱。
你老哥要是大算买进及时过来留个信号:*19*:

雪飞飞 发表于 2008-9-1 17:43

都炒了这么多年了还止不住手痒啊

淡泊赚了就跑 发表于 2008-9-1 17:44

:) :) :) 资格老``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7:56

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

随着美国地位下降和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国际社会开始出现“去美国化”苗头。为重振世界霸主雄风,美国打击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提高粮食和石油资源价格。对此,我们切不可心存侥幸!
  
  善良的人们总是不愿听到“阴谋”两字,甚至对于谈论“阴谋论”的人有时心生厌恶,潜意识中认为“不是是非人,不谈是非事”。然而,事实毕竟不是愿望。你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并不意味着地球就真是静止的。今天,国际经贸格局正在发生异乎寻常的变化,而维护和巩固世界霸权,永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最高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警惕阴谋的目光,依然抱着西方经典经济学的条条框框不放,可能真的会 “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今年以来,经济学家们几乎都快失业了:无论是在分析资本市场、商品价格,还是在分析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时, 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看不懂”。 到底是经济学失灵了,还是经济学家们水平太差?我看是经济学失灵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说明,今天的经济学家们水平太差,否则,为什么世界银行会聘请林毅夫先生去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呢?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称经济学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而政治学和法学等只不过是经济学的“侍女”,实在是感觉太好了。我们看到的情况往往正相反。今天的经济现象之所以难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就是因为经济学家回归了其“侍女”地位,政治家们为了其国家利益在操刀经济运行的格局。
  
  那么,谁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格局的“操刀人”?毫无疑问是美国。在本栏上一篇中, 笔者曾说:世界粮食危机是美国有意导演出来的一场阴谋。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暴涨同样在很大程度上由美国在主导。
  
  只要将美国政府近几年来对国际油价的态度与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后的态度对比一下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老布什总统担心因开战引发油价暴涨,决定动用石油储备,通过净释放1721万桶储备油,把国际油价从每桶32.2美元迅速压低到18美元以下。可在去年1月,当油价呈现加速上涨苗头,有经济专家建议布什总统动用石油储备时,他非但不同意,反而宣称美国要在未来20年里把原有7.27亿桶石油储备再增加一倍。
  
  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年4月下旬美元出现了企稳反弹的走势,以美元标价的油价理当企稳下降,然而,非常奇怪,不早不晚,恰恰此时英美发生了一些蹊跷的事 ,有意无意阻止了油价的下跌:4月21日壳牌石油公司称在尼日利亚的输油管道遭到袭击,公司原油日生产能力下降16.9万桶;4月25日美国政府和军方发言人同时证实,美国军方船只在海湾水域向伊朗军舰开枪;4月29日,布什总统在白宫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继续增加美国石油储备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从最近的情况看,美国已经同时在使用粮食和石油两大武器。可以预见,未来有一天,美国人把货币武器也再次祭起之时,也就是美国人收割胜利果实之日了。
  
  现在需要弄清的问题是:美国发动石油和粮食价格战,对象是谁?目的何在?
  
  也许回顾历史,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早在19世纪末英国就制订了一个“权力平衡”外交原则:欧洲大陆任何一个经济出现快速持续增长、总体实力有望突飞猛进的国家毫无疑问都成为英国的打击对象,为此甚至不惜发动世界大战。二战之后,美国不仅承接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同样把“权力平衡”外交政策照单全收了。稍有不同的是,美国更多通过经济危机而不是战争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发现,二战以后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总是偏爱那些当时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和国家。不管其位置是近还是远,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
  
  从历史经验中可以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当美英自身陷入困境甚至危机时,总要利用其在国际上的优势位势给竞争对手制造更大危机,将自身危机转嫁出去,并化危机为机遇,重新获得和巩固霸主地位。
  
  在过去的5年,美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事务中四处受挫,国内经济实力因为军事负担过重、IT科技红利减弱而逐步减弱,去年以来更因为次贷危机的爆发而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所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二(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随着美国地位的下降和新兴经济体地位的上升,国际社会开始出现“去美国化”的苗头。重振世界霸主雄风,有效打击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势头,此时便成为美国决策层心头一个“不便公开的秘密”。
  
  打击新兴经济体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提高粮食和石油资源价格。据《世界经济展望》的数据,“自2002年以来,全球石油产品和金属消费增量的90%以上、全球粮食消费增量的80%以上”来自这些经济体。粮食和石油资源价格的上涨毫无疑问将直接增大新兴经济体的生产和生活成本。其中,油价上涨对美国实现其战略企图尤其重要:既为粮价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使美国财团在生物能源领域的投资能够获得利润,从而可在生物能源领域为未来发起能源战抢占先机。
  
  根据“权力平衡外交”的不二法则,当前对西方霸权主义构成挑战的就是新兴经济体,在新兴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就是中国。正因为如此,前年华盛顿的一个智囊机构得出了结论:中国,而不是俄罗斯,将成为“唯一一个能够在未来对美国构成全方面挑战的国家”。此结论一出,中国就毫无悬念地成了美国未来“权力平衡外交”需要修理的头号对象了。事实上,油价上涨让俄罗斯也成了最大赢家之一,并成了世界上最大产油国,这本身就表明俄罗斯并不在这次美国的绞杀范围。
  
  对此,我们不应该心存侥幸!对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欧美国家可能对我国使出的各种绞杀阴谋也不应该心存侥幸!
  
  或许有人还有些困惑:美国发起的价格战不同样也给自身经济带来了困难?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一是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任何阴谋诡计也需要付出代价,只要收益更大,这种代价就值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粮食出口国,粮食涨价只会给其带来巨大收益。石油是美国需要进口的商品,但是美国制造业只占其GDP的13.6%,价格上升对生产成本压力并不大。二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金融与石油财团的利益,在必要时,百宫会毫不犹豫地让国内其他阶层做出牺牲。
  
  当然,谁都没有办法让中国在短期内陷入经济危机,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在中国经济成长路上设置障碍,减弱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持续的高通胀伤害中国经济肌体。与此同时,不断地施加压力要求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实际上就是为未来的货币战作准备。
  
  面对现实,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保持高度警惕,积极采取防范措施。首先,进一步加强资本管制,在适当时机,将“严进宽出”的外资管制政策改为“严进严出”的政策。这是中国应对国际投机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屏障。如果我们能够让投机资本知道, 未来即使在中国境内获得的利润,想顺利汇出去并不容易, 投机资本的流入将会大大减少。其次,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度减少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耗强度,那样,价格战对我们的损伤也将随之大幅度下降。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8:00

原帖由 雪飞飞 于 2008-9-1 17:4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炒了这么多年了还止不住手痒啊

对于超跌操作我实在是没有经验,
看到别人有做超跌股的功夫总是心仪不已,
这不是手痒的问题,而是尝试一种左右侧结合的交易模式:*29*:

印象派教主 发表于 2008-9-1 18:00

:*19*: :*19*: 这个帖子写的不错!

股散人 发表于 2008-9-1 18:30

左侧交易,我是做不了的,我还是等右侧吧。

losee 发表于 2008-9-1 19:11

原帖由 股散人 于 2008-9-1 18:3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左侧交易,我是做不了的,我还是等右侧吧。
--------------------------------------------------------
03年注册的高手都自称做不了左侧交易,可论坛几乎天天都有人在搞预测或者左侧交易.拽不?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9:20

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

原帖由 股散人 于 2008-9-1 18:3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左侧交易,我是做不了的,我还是等右侧吧。
我就是一个右侧交易者,也曾经非常排斥左侧交易,去年6月以来虽然发现几个股票的波段收益并不好,但并没有往深处思考,最近认识到原先比较迟钝的买卖点在典型上升市比较适用,而可能不适应一般市道。
我认为前面的6倍涨幅透支了后面几年的炒作空间,后面几年出现典型上升市的概率大降,波段行情多可能出现短平快的急速拉升,这就有必要修正原先粗放的交易系统,诸如“行情预判,资金投入,风险控制,分仓控制,目标跟踪、初仓建立、加码增仓、获利了解,突发应对,心态波动,性格表现”等许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整合,把这些零碎而又密切联系的因素整合构建一个完备细腻的交易系统,必须经历实战的磨合和检验,这也是我近期违反原先的一些交易原则尝试小资金抄底的原因。
这篇文章觉得不错,拿出来分享。
================
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
右侧交易提倡“顺势而为”,强调的是等待明确的信号出现后才入市;
左侧交易强调分析的前瞻性,操作的理念和纪律。
左侧交易有可能得到超额利润的高回报,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操作手法。
对大局观上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要求非常高,必须具备超高的逆向思维特征,同时对宏观面的通透也有很高要求。必须在技术上采用具有明显前瞻特点的分析手段。操作上由于在目标和阻力附近入出市,常常可以“吃满”整段行情,而止损的话,幅度也会相对较小。

右侧交易相对要简单的多,主要参考的都是普通的大众技术指标和形态,操作上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易行,同时成功概率也较高,但由于大多数技术指标都是滞后的,所以这种做法往往进入晚,买进时行情已经走出一大节,卖出也晚,卖出时,行情已经跌了一大节,因此整体利润幅度损失巨大,交易不连贯,甚至经常会出现整个行情只拿到利润零头,而止损时,由于同样滞后,因此幅度会较大,非“一致性获利”理念范畴。

澄清两个误区:
第一,概念上的误区

左侧交易,不是简单的和已有趋势单纯对抗,逆势盲目买卖,而是建立在完善的大局观分析以及严格的仓位进出策略,资金控制,风险控制规则上的。

第二,心理上的误区

不管是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心理上承受的压抑和耐性,都是相同的。左侧交易,需要忍受被套的感觉,而右侧交易的人,则需要忍受踏空的感觉。不存在右侧更舒适,左侧最难受的问题,如果这么去看,那还是没有真正体验过。作为普通业余投资者尽量做右侧交易,不是职业从事交易,有各自的工作,因此在分析市场,分析宏观,分析个股的时间上不足,分析能力自然就欠缺,信息渠道都很差。

澄清一个“故意”误导:
左侧交易是业余投机者操作的,右侧交易是专业投机者操作的。要想成为专业投机者,就要熟练掌握右侧交易。真的是这样吗?这其实一种误导。
机构炒家共同制造了这个谎言,其目的是使市场群体在行为模式上,更有利于他们的炒作。如果市场大众都进行左侧交易,哪么在低位会与机构炒家争夺筹码,不利于建仓。而在价格高位,则会与机构炒家争夺出货跑道。不能形成广泛的对手盘。相反如果灌输大众右侧交易,在低位机构炒家吃够之后,做出放量启动的技术形态就会得到大众响应,可以坐轿子。在高位机构抛出后,技术形态恶劣,大众才后置的出逃。
其实,右侧交易它的自残杀伤力比左侧交易小不了多少。追涨杀跌最大的杀伤力,不是股市里的其他投机者,而是你自己。你的心将会随着股市的起落而起落,每一次起落都会对心脏产生共振作用,直到你的心脏承受不了,爆炸为止。右侧交易还牵动着你的每一条神经线,令你的神经一直保持绷紧状态,直到断弦。每年不知有多少人败下阵来,退出股市,其中大部分就是右侧交易害的,他们没有在关键时候放弃右侧交易,于是败下阵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就是这样进进出出,潮起潮退。有人会说,只要心态平稳,就能运用右侧交易了。看来好象是这样,理论上也讲得通。但是,只要你运用右侧交易,心态就永远不可能平稳了。你自我安慰说:“我赚了鱼身,已经很满足了”但是,一年下来,你的收益率赶不上大盘指数,甚至连基金也赶不上。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右侧交易的致命弱点:颠簸你的心智,蚕食你的利润。

左侧交易是通常所说的低吸高抛。机构炒家说,左侧交易不是专业操作,那是业余操作,其理论的核心是趋势原理。他们说,专业操作的核心是顺势而为:市场存在好多不确定性,不能主观认为到底了就买,因为底在底下,不能主观认为到顶了就卖,因为顶在顶上。在上涨趋势未确立之前不能买入,在下跌趋势未确立之前不能卖出。他们说,而低吸高抛违背了顺势而为,主观认为是底就买入,结果价格继续下跌而被套,主观认为是顶就卖出,结果价格继续上涨而踏空。以上对专业操作的解释听上去很有道理,却原来已被机构炒
家偷换概念了。机构炒家们就是用上述已被偷换概念的解释一直愚弄着广大股民,并引导广大股民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一条离真理越走越远的道路。
  
看看他们如何偷换概念
趋势确立了才操作就是顺势而为。把“顺势而为”和“确立后操作”等同起来。换言之,在趋势未确立前操作就不是顺势而为了。右侧交易是简单的机械的顺势,左侧交易也可以认为是更复杂的顺势,顺着即将逆转的势。“顺势而为”是理念,“确立后操作”是措施措施不能等同于理念,措施只能实现理念,且实现理念的措施不只一种,“低吸高抛”也是实现理念的一种措施。况且趋势确立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定量又定性的界定“趋势确立”,这就是模糊概念,听上去很有操作性,事实上等于偷换了时空概念,暗示你等涨起来相当幅度以后再买,这对机构炒家来说,无疑是培养了不错的对手盘,可以从容的将筹码塞给你。
 
左侧交易者要坚信自己的判断;右侧交易者要坚信市场的信号
股价行情转向以及惯性的确认,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大家只不过都是在预期而已,那么大家的风险从宏观角度看没有什么不同,所承受的风险都基本相同。这个市场永远存在风险,永远存在不确定性,永远没有轻易的获得暴利的可能,在你获得利润时,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多冒风险,必然付出更多的思考压力,不负担更多压力,就要学会放弃一定利润预期。那么为什么舆论上都认为“右侧交易比左侧交易更高明”呢?左侧交易错误是买在下跌中继、卖在上涨中继,右侧交易错误是买在反弹高点、卖在上涨回抽,这种事经常发生,右侧交易后动派不见得就比左侧交易预先派高明多少。实际上,这首先取决于你的分析和判断,其次是你资金管理和认错机制。能不能在判断失误后,尽量少的暴露风险,尽可能使自己少亏不亏。
同时结合中期趋势短期趋势的特点,灵活制定仓位策略和进出战术,合理配置仓位,耐性经营你的持股成本。专业的交易操作,一定是将右侧交易和左侧交易有机的融为一体,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特定的策略。偏重于任何一方都有缺憾,都不完整。当两种交易有机结合时,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交易操作,它既不同于左侧或右侧,却又源于它们。这就象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既源于父母又不同于父母。

风险和效率
先入场的承当更多的风险,自然应该多得利润,而后入场的,承担相对少的风险,得到少一些的利润,看你是更注重风险,还是更注重利润。还有一个实效性的问题。首先对一波趋势的划分要按实效性划分为短期趋势,中期趋势,中长期趋势,宏观的大盘背景趋势。不同的趋势,可以有不同的交易方向侧重,比如:在短期趋势里,更注重的是快进快出,短期底部临界区域点的右侧买入,短期顶部的临界区域点左侧卖出。而在中期趋势中,则需要适当降低对短期波动的敏感,否则很难坚持到中期末段。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有得。

viking_75 发表于 2008-9-1 19:29

回复 #1101 美髯骑手 的帖子

:*19*:

viking_75 发表于 2008-9-1 19:35

不是手痒的问题,因为不需要彻底旁观者清:*22*: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08-9-1 19:44

原帖由 viking_75 于 2008-9-1 19:3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手痒的问题,因为不需要彻底旁观者清:*22*:
好不容易逮住一个版主,你不能光灌水自己赚分,还是实实在在给俺加点分比较好:*22*:

uaiuai 发表于 2008-9-1 20:07

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查看完整版本: 纵横MACD论坛,有几个比我资格老?照样是个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