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吨的帅哥 发表于 2009-1-24 14:23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15:25

二、记忆与股市实战心理致亏
(一)股市实战中记忆的特点
股市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信息组成的复杂载体。在股票市场中,大势转换、热点转移、题材转换、战术变化等等,无不是反映了形形色色的股市实战信息。在这些股市信息中,从收集到处置,从处置到应用到具体的盘势操作中,都离不开记忆。
一般而言,股市实战中记忆的内容首先是要提倡对重要股市信息的记忆。为什么说要记忆重要的股市信息呢?因为股市是一个信息交汇的市场,利多与利空、传闻与事实、主力行为和上市公司情况、各种股市现象的持续或变化等等,都可影响投资者的实战心理,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例如,选择做多时,趋势信息就比较重要。一个新股发行上市、发行量、发行价格、上市价格、发行时间、上市时间、股票质地、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产销率等指标的记忆就显得特别重要。:*22*: :*22*: :*22*:





[ 本帖最后由 fbl125-2008 于 2009-1-24 16:23 编辑 ]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17:30

(二)记忆与股市实战心理致亏
一个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对记忆的内容和方法不正确,则容易产生错误。例如,在新股发行时,记住了其中的许多重要信息,但忘记了发行时间或上市时间,则会引致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错过机会,中了签而忘记了抛,就会错过抛个好价位;同时,注意了某股是潜力股,而忘记了上市时间,同样会错过买个好价钱。错过了机会而去追涨或杀跌,则会遭受损失,严重时可以引致亏损。
三、预期与股市实战心理致亏
(一)股市实战中预期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讲,股市实战中的避险获利离不开投资者大胆而符合盘势的想象。一个投资者能够获利,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正确心理预期作用的结果。正确的预期到大盘或目标股会涨,则可能获利;否则会引致亏损。
(二)预期与股市实战心理致亏
每一个投资者进入股市中操作,都会产生心理预期。一般而言,投资者在大牛市的后期,就会产生过高的多头心理预期,形成较为稳固的多头思维定势,容易淡漠股市风险,进而容易引致亏损。另一方面,在经过长期熊市之后,容易形成过高的空头心理预期,形成较为稳固的空头思维定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容易产生悲观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在底部杀跌的基本情况。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18:45

●经验和历史一再表明,一个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性格,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形成致亏的因素。
一、股市实战中的意志致亏
投资者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投资者善于在股市实战中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这部分投资者被称之为股市实战意志坚强者;另一部分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不善于约束自己的操作行为,这部分投资者被称之为股市实战中的意志薄弱者。
在股市操作中,约束自己的操作行为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在牛市操作,还是在熊市操作,自我约束都是不容易的。这种自我约束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心理控制。而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的心理控制,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培养投资者实战意志的过程,是入市者进行心理控制的过程。而入市者是否善于进行心理控制,则决定其是属于意志薄弱还是意志坚强的重要方面。:*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18:55

(一)意志薄弱的主要表现形式
1.易受暗示
这是大众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缺少独立、自觉的决心来支配买卖行为的意志品质
,是指投资者缺少操作自主性,经常表现为操作投资中盲目跟风或盲目杀跌等等。
2.任性和怯懦
这是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缺少自制力的操作品质,任性的投资者,经常是不善于在股市操作中来约束自己的实战行为的。一个投资者若忙进忙出,买入时不注意深入研究,注意大盘时不注意个股的强势与弱势的差别,主流股与次流股的差别,题材股与非题材股的差别,热门股与冷门股的差别等,常会出现所谓买对了指数却赔了钱的现象;或者随意交易。这种表现是在于投资者不善于控制自己操盘的消极情绪。
怯懦是投资者意志薄弱的表现,它使投资者面对套牢与亏损而缺乏勇气,例如在机会来临时,不敢买入,进而错过入货机会;在底部来临时,盲目杀跌,进而痛失廉价筹码。:*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0:09

3.优柔寡断和草率交易
这是投资者在操作时缺少果断性的意志品质。股市中良好的买卖点经常是稍纵即逝。投资者入市后,市场是容不得让其有一个想一想的过程,在需要买入或卖出时,优柔寡断者总是举棋不定,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以致错过买个好价位,卖个好价钱。:*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0:33

(二)股市实战中意志薄弱的主要表现特征:
1.下决心缓慢
具有这种性格的投资者,在操作中,一般会出现一系列现象。投资者会表现为一种患得患失的投资心态,决心能否快速确定。牛市中强势股出现之后,就会呈现出强势欲强的基本状态。一方面在热点形成、强势股出现之时,优柔寡断则会产生错过最佳买卖点的机会。另一个面,在熊市来临时,优柔寡断则会错过出货的机会。
2.操作迟缓
有些投资者下决心入市买卖还可以,但在操作中行动过于迟缓,同样是不能获利的。例如,有些投资者在机会来临时,会少量或小笔买进,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就是投资者在大势反转时,虽然已经有所体验,但是没有采用果断出脱筹码的动作。因此,同样也会错过出货机会。
3.缺乏深思熟虑
有些投资者入市之后,对交易活动采取一种轻率的操作行为。有些投资者把股市交易当做游戏。还有的投资者把参与股市实战叫做“玩股”。一个“玩”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入市者的轻率投资心理。在牛市中“玩股”,风险不大,但利润未必很丰厚。常会出现“多玩”多错过机会的一系列事实。在熊市中频繁“玩股”,一方面容易产生套牢;另一方面会陷于深套或被消灭的境地。
大资金缺乏深思熟虑,不经过对目标股和影响大盘运作的各种因素的把握,就轻率下结论,或轻率确定资金投向,或对目标股不细加分析和研究,就盲目入资操作,会陷入风险境地。例如,投资者如买入上海石化,深入研究则可以看出石化业绩大幅滑坡,如果不加以研究,有可能会引致风险。
4.缺乏周详和细致性
有些投资者进入股市中进行操作,在缺乏对股市现象周密研究的情况下,对交易活动进行草率动作。例如,有些投资者在行情中只会注意大盘而忽视个股;同时,有些投资者只注重已有股市现象的分析,而忽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股市现象、股市变化的心理预期,因此也不能获利。
5.轻率冒险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一个重要的股市现象是轻率冒险,忙进忙出做短线。有些投资者则会说,在股市中玩玩;有人则会进一步说“玩股”。这里一个小小的玩字,在一定意义上说,和冒险联系在一起了。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1:35

二、与性格有关的股市实战心理致亏
股市实战中各种情况是很复杂的。经验和历史一再表明,一个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性格,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形成致亏的因素。这些性格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懒惰、多疑、偏执、呆板、胆怯、鲁莽等。
(一)懒惰操作心理致亏
懒惰是投资者不愿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希望坐享其成,没有把精力放在对目标股、对盘势各个方面的了解上。例如一个懒惰的投资者不收集各种股市信息,也不去了解热点、机会在何处。等到行情已经展开,股市已经上扬,才知如此,这时参与实战,则会出现套牢或亏损。投资者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面包,懒惰的投资者不愿花时间、精力去把握研究股市信息,把希望放在一些低廉的、不值钱的信息上。而报纸、杂志中有许多看法是利益集团为了本身,为着某种目的而出现的。
(二)多疑操作心理致亏
多疑的性格是投资者具有歪曲的心理体验倾向。例如,一个饱经熊市体验的投资者,往往会从心理上形成熊市理念,会对股市中各种影响股价的因素进行放大、夸张等。一旦股市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在投资机会来临时,会怀疑是多头陷阱,而错过较好买入时机;又如一个长期在牛市操作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注意股市的变化,一旦市势逆转,就会不知变化操作,在该卖出时,多疑会错过卖个好价钱,或继续坚持捂筹而被套。
(三)偏执操作心理致亏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的实际操作中,一般喜欢走极端。例如在牛市半仓与空仓之间的互换或空仓等待更低点入货,这是牛市中操作偏执的一般情况。又如,有些投资者在熊市中满仓进出股市或透资或满仓捂筹等等。这是投资者在熊市中操作偏执的一般情况。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投资者喜欢对目标股、盘势的一些认识问题上,偏执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来作为操盘的指南。所有这三个方面,都是投资者重要的偏执心理,可以成为影响投资者盈亏的重要因素。
(四)呆板操作心理致亏
具有这种性格的投资者,在实战中其思维和操盘动作都过于死板,不善于根据股市波动的节奏和趋势的转换、热点的转移等来调整自己的投资活动,对股市现象的变化反应迟钝,缺少灵活性。例如,在熊市中采用捂股的投资者套牢之后,损失极大。这是投资者在股市中呆板操作的一种情况。另一种呆板的投资者就是不善于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操作策略。例如,中国股市的早期,主要是炒作行为比较重。一种是炒小盘股;另一种是炒垃圾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注意的焦点,绩优股和高成长成为市场注意的焦点。而不注意变换投资方向的投资者,也是一种呆板操作。
事实上,一个呆板的投资者,在股市实战的操作中,他的呆板性格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操作方法呆板,只会坚持一种操作方法,而不注意另一种操作方法。例如,只会追涨的投资者,而不善于低吸就是如此。另一种情况的不善于根据热点转移、题材转换来进行股市操作。
(五)胆怯操作心理致亏
股市中的胆怯者多为一些经过套牢或亏损经验的投资者所具有的心态,盘中的一点微套,一点点下跌,都会使其心惊肉跳、虚汗直冒。具有这种特征的投资者,一般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在熊市中入市的投资者居多。如笔者接触的一批上海的老股民,由于怕套,由于怕风险,结果在550点买入,600点抛出;在790点买入,830点抛出;最后在1200点以7元买入仪征化纤,在沪市大盘1400点时,任然套牢。二是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者。笔者接触的几个下岗炒股的股民,200元也会存入股市,100股、200股地买股票。其在市场中赚100元也抛。像这样的股民,就是具有胆怯的投资心理,必然会被轧空。
(六)鲁莽操作心理致亏
鲁莽心理与人类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密码有关。例如,对于战争和武术而言,常会出现“窄路相逢勇者胜”、“智、勇、仁、义、严”等铁律。而在股市操作中,处于跟风和被动的投资者,其“勇”字心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与鲁莽心理息息相关的。原因在于这类投资者或因资金实力雄厚,或因缺乏股市实战经验,对股市操作者或因资金实力雄厚,或因缺乏股市实战经验,对股市操作中存在的风险感知能力不足。有时往往会在缺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入市交易。或者是对风险和例如没有周详规划的情况下入市买卖。:*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1:55

●贪婪、恐惧和欲念,导致股市实战心理致亏
一、股市实战中的贪婪心理致亏
(一)贪婪心理致亏特点
入市获利是每一个投资者参与股市实战的基本想法。而投资者入市后,或因赢利经验的推动,或因阶段性操作的顺利,或因市场舆论的导向,或因盘势表象的诱导等,引起投资者在买入时机、卖出时机、持仓量、资金运作方向等方面的贪婪。
股市实战中贪婪心理致亏的主要特点:
1.无满足性
有许多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像一只贪婪的大蚊子,心里只紧紧地盯着一个字---钱。在操作中,总是钱来钱去。而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后,随着行情的发展和延续,其获利的期望值会不断变化。一般而言,在小行情有一个小的获利欲望;在大行情中,一般会产生大的获利欲望。随着获利的增加,不少投资者就会产生赚10倍的投资心理。
2.侥幸性
具有贪婪心态的投资者,总是把命运定义为“赌一把”。因而,在操作中不问条件,不问投资环境,不问投资大众心态,不问主力动向,盲目地入市操作。某股放量上攻,就认为主力要做行情。结果追一只套一只。另外,有些投资者不对股市现象、股市信息细加研究,盲目地打听消息,打探题材,行为侥幸“捞一票”。
3.诱惑性
一般而言,每一个投资者入市,都存在着一种获大利的心理。大多数的贪婪心理是在行情中被主力所诱惑,而失去心理控制。少数赢家不是不具备贪婪心理,而是可以约束贪婪心,该进的时候知道应该进;该退的时候知道应该退。
4.缺乏约束性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由于利润的驱使,会产生“某某一句话,就顶10万元”。牛市中的这句话,可能会收效于一时。在熊市操作中,如相信这一句,就会铸成大错。:*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2:15

(二)贪婪心理致亏成因分析
投资者进入股市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利。而股市操作中的机会产生,是非同一般的。
1.股市文化心理的影响
中国的股市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投资者在研究了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发展,进而形成了新兴股市可以通过过度投机来建立自己的股市文化,如爆炒垃圾股;人有多大胆,股价有多高;题材至上;投机第一等等。在这种股市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中国股市经常会有奇迹出现。如沪市某年行情中,涨幅最大的北旅股份从1.70元上升至12.5元,成为该年度中国股市涨幅最大的股票。在主力的实力运作下,舆论界评说北旅现象的原因时有三点内容:一是汽车股的价值再发现;二是外资收购的新题材;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股等。今天,我们站在业绩和成长两大基点,当年北旅股份炒作基本是建立在以“借口、出师有名:为基点的股市文化中,所以在股市文化的影响下,主力行为同样是获得了成功。而事实上,北旅股份是亏损股票。又如,深市深天地每股收益0.001元,年报出来之后,即放量涨停,据说市盈率达到3.9万倍,成为上涨10倍的股票。这就是病态股市文化的影响。入市者的投资情绪和热情被强烈的升势所感染,追涨心态在强化,这就是垃圾股炒作的股市心理基础。而这种文化的影响,在股市发展成熟之后,随着入市者的业绩心态(重视业绩的投资心理)和成长心态(重视成长性的投资心理)的形成之后,大众投资者对垃圾股炒作的心理认同在减弱,会引致投资者错过大牛市。例如,广华化纤曾是炒垃圾股的明星,而当时最高价为8.8元,沪市指数上涨至1400点,而该股股价仅为6.8元,而上涨钱的指数当时为730点。也就是说,指数上涨了而垃圾股没有涨。:*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2:39

2.股市舆论的误导
在牛市中,牛气冲天,人潮如涌。各种题材、概念的相续涌现,会强烈地影响投资大众心态,各种股市信息被在行情进行中放大或缩小的实际利用,会加强投资者在投资心理上的变化。而各种报纸、杂志、传真传递着各种热点、机会、趋势、价值、前景展望等方面的信息,无不是既反映了入市各方的心理活动,又同样可以极大地影响投资大众的心态。例如,在扩容条件下,各种
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动机,那就是为给提供者带来利益。而有些文章则在不断地渲染所谓某股药业第一股、电力第一股、水泥第一股、钢铁第一股等等,则正是反映了入市各方的意愿和动机,那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获利的条件和因素。没有上市的产业,上市公司就被打扮成第一股。而这些信息容易
投资者的市场心理,特别是对于股市新手来说,可以推动其贪婪心理的形成。笔者见过一个入市刚10天的投资者,居然大谈某某股票有7大题材,8大理由,并说据某某讲,该股可以从12元上涨至40元,结果该股不涨反跌,从12元跌至9元。这说明了舆论对入市者的心理影响有多大。:*22*: :*22*: :*22*:

淡泊赚了就跑 发表于 2009-1-24 22:52

回复 #1431 fbl125-2008 的帖子

:*22*: :*22*: :*22*: 继续·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4 22:52

3.错误的价值评估
在股市操作中,投资者的价值评估错误,是引致其错过机会,产生深套的基本原因。投资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股市实战是价值问题是最难把握的问题。比如,某年上海石化有大资金运作,有市场人士说8元左右的上海石化极具投资价值,捂两年在大牛市中获利必丰,主要的原因在于石化属于国家支柱产业,市盈率只有26.67倍,价值明显低估。而到了次年4月,公布的该年上海石化的每股收益仅为0.19元,该市场人士又说上海石化为世纪之套。因此可以说,股市实战是一个投资价值不断转换和评估的过程。例如,买股票就是买未来的实际情况,说明大众投资者在股市中的价值是一个预期的价值。预期经营业绩提升,则可以持有,意味着目标股具有持有价值。同时,预期目标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滑坡,则要出货持币。而股市中有一个错误的价值判断,就是在牛市中认为20元以上的四川长虹不具备持有价值。在熊市来临时,如有一篇分析文章说,一汽金杯从13元跌至8元,目前股价相当低,同时也认为具有持有价值。牛市中认为从7元上涨至20元的四川长虹,产生不具持有价值的观点,眼睁睁地看到其上涨至50元以上。而认为13元的金杯从13元下跌至8元跌无可跌时,产生该股在8元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心理评价,但其下跌至1.50元。:*22*: :*22*: :*22*:

淡泊赚了就跑 发表于 2009-1-24 23:11

回复 #1433 fbl125-2008 的帖子

:*19*: :*19*: :*19*: :*19*: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5 08:30

二、股市实战中的恐惧心理致亏
(一)恐惧心理致亏的特点
投资者入市以后,由于套牢或亏损的经验或体验,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一般而言,这种心理状态的积累,也会逐步成为投资者的致亏因素。例如,很久以前,有位大户以26元最高价买入5万股中国嘉陵,持股至今,才稍有盈利。
(二)恐惧心理致亏成因分析
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容易形成恐惧心理致亏,主要的原因是对大势判定的失误而引致被深套。例如,沪市大盘历史有一轮大熊市,从空间跨度来说,就是从1558点下跌至325点。从时间跨度来看,历时三年多。这一漫长熊市历程,足以使多数投资者的耐心被打掉。例如,以每股13元买进的金杯,四年以后才6元多一点,仍未解套。
(三)恐惧心理致亏的表现
恐惧心理致亏的重要表现是投资者的自信心的丧失。例如,一个投资者说:“这几年我给股市送了不少钱……,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炒股票严重地打击了我内心的成功感。”这就是说,有些投资者经几年熊市操作之后,自信心丧失殆尽,也是最重要的损失。另一位投资者则说:“我每天最怕的不是亏钱,而是亏钱之后的副产品。从股市归来的路上,心里不好受。”
三、股市实战的获利欲念心理致亏
(一)获利欲念的股市实战心理致亏的特点
一个投资者为了实现获利意图,而进入股市实战,这是事实。而这种投资大众的投资理念,无疑是推动投资者避险获利的基础。然而合理的获利期望一旦超出了理性的约束,也会成为不合理的投资欲念,成为引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投资者在某年325---1052行情中,在325—777点低位持仓100万股,获利150万元,因为当时是T+0交易;在获利之后,该投资者在获利的驱使下,在9月份采用东挪西借的办法,入市交易。在1000点以上买入1200万元。仓位放大12被。实际的情况是,该投资者后来家破人亡,负债累累。因而可以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亏损或套牢将至。真可谓是股市实战的真理。
(二)获利欲念的心理致亏的成因分析
投资者入市后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点对于入市者来说,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问题是在牛市中,由于大盘与个股经常是涨幅惊人。从个股来讲,经常产生一些所谓的涨10倍的股票。在这样的行情中,几乎使所有的投资者大跌眼镜。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就会产生过高的心理期望值。正因为如此,投资者正确的心理估价能力被破坏,出现高位追涨,在后来的调整走势中,有一部分热门股,如湖北兴化、云维股份等下跌了50—70%。:*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5 09:19

●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致亏因素多数是因为思维因素所致,或称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产生亏损。
一、股市实战中的思维致亏
(一)主观性思维致亏
1.出发点:根据投资者的有限的实战经历进行主观设想或想象。
具有这种心理特点的投资者,容易产生如下两种错误:一是当其做多时,把注意放在做多的立场上;作为跟风盘,而把自己当成市场主力开看待,以致在行情中错过机会。二是当其做空时,就会反过来,会把立场放在空头的思维上,一味地看空,不承认市场,肯定下跌趋势。
2.加工方式:取我所需,任意剪裁。
投资者看问题,想办法,不是依据盘势已经存在的事实来进行判定盘势,而是依据自己的需要。在市场中,入市各方一般会利用一切手段,来为自己实战的利益竞争服务。主力会千方百计地在收集时隐蔽自己的获利意图。主要是刻意淡化对基本面的变化的反应,同时主力在出货时,也会掩盖自己的操作意图。在做多时会专门选择有利的方面,来为自己的实战服务;在做空的时候,又会专门收集不利的方面。这些是主力进行心理诱导的基本手法。而跟风盘在行情中,则会动用一切手法,来寻找可能会有主力运作的股票,有的是通过以打探消息的方式来进行操作,有的则是找到可以上涨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实战服务。正因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有些投资者只是收集自己可以操作的实战理由,来为自己的股市实战服务。例如,有的投资者在曾以7.5元买入南京化纤,就会被套大半年,而看着自己手中的股票在跌,而大盘在上涨。投资者在这一方面操作主要有如下几个理由:一是认为南京化纤首日放量1900万股,换手率为92%。估计主力会加以炒作。二是认为每一波行情新股都是主力运作的重点。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二)经验型思维致亏
每一个入市者进入股市操作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操作经验。从股市操作的基本情况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牛市中产生的投资经验,例如,回档是买进的机会,中长线操作策略是以持股为主,抓主流潜力股,采用条件框定下的追涨策略等等。二是在熊市中操作所产生的投资经验,主要内容有:以中长期持币为主,反弹出货,利好出货,在条件框定下的必杀策略等等。
1.
出发点:就是以自我或非自我的有限的实战经验来作为趋势评判、热点预测等方面的指导;有些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一般会利用自己的有限经验来进行实战运作。经验的有限性决定了投资者对股市规律认识的有限性。比如,牛市中入市的投资者一般会对股市走熊的特点和力度体验及判定不足;相反,在熊市中入市的投资者一般会对牛市出现的情况估计不准。
2.按照已有的或习惯的经验。
一个股市老手,一般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在实际操作中,照搬已有的经验或习惯来参与股市操作。例如,在熊市里操作久了的投资者,会形成做短线或赚差价的操作手法,因而当股市基本面产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以旧经验来看新问题,会把一整套熊市理念带到牛市来进行运作,因而在行情启动时期会错过良好的获利机会,低位失去机会会产生被轧空的心理,等待回档就是不会回档,最好容易在高位追涨吃套;相反,在牛市操作久了的投资者,会淡化风险
意识和产生死多头观念,会忽视大盘基本面和个股基本面实质性的不利变化,套牢之后或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会心存幻想,在大势走熊之时,不能顺利出脱筹码,因而或将已有的利润还给市场,或者出现深套或巨亏。
3.思维结构从纯经验的语言、概念和判断构成。
有些投资者对股市的现象的判定,是通过大量的股市纯经验的股市语言来进行操作的。例如,划线操作、指标至上的观点就是纯经验基本的体现。例如,假设在600—800点的箱体内进行高抛低吸操作,可以获利。如果股市基本面出现减息、通胀率降低的实质性变化形势下,不善于更新思维,而抱着老办法在600点买进;800点卖出。然后又等待回档买进。不跌近600点不出货等操作手法,就会犯错误。原因在于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之下,入市各方利益竞争(捞一票)的心理是很关键的。主力常利用自己在盘中的优势和主动,会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环境。:*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5 09:48

(三)教条型思维致亏
1.按条条本本操作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一般会以西方的某些大师的理论为教条,一度在市场中会出现所谓条条本本来作为操作的手法。例如,有些投资者从传统的股市理论中学会了量价配合的观点,因而看不懂主力在市场中采用量价不配合的操作手法。还有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学会了技术性操作,而在实际中不能适应市场出现的反技术性操作。又如我们经常在操作中会听到有些投资者说,根据波浪理论,沪市大盘要跌至325点以下,有些评论甚至认为会跌至200点以下,所以认为在500点仍有“广阔的下跌空间”。又如在上攻阶段,又会以波浪理论推测可以上攻至多少多少等。
2.机械地搬用某种思维方式
有些投资者只会机械地使用某种操作手法,不善于更新股市思维。在熊市中用少量资金做差价,是一种常见的市场心态;在牛市中仍会坚持这种操作。例如有一个大户,在长虹配股时,在12.5元买入四川长虹10万股,以15元抛出。当时觉得做得很漂亮。后来该大户在8元左右又将四川长虹买回,11元抛出。认为获利20%即可抛出。然后等其回档时再买进,以便能高抛低吸。实际的情况是,该投资者卖出四川长虹之后,再也买不回来了。长虹在迅即上涨至27元,经过10送6股除权之后变为17元。之后,该股就上攻至60元以上。投资者在牛市中大仓位做长线,一旦发现市势好转,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投资机会。:*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5 14:32

(四)保守型思维致亏
一般而言,一些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思维较为保守。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二是在股市操作中,套牢与亏损的心理体验较多;三是在熊市中入市的投资者,或是经过漫漫熊市磨练的入市者。
在股市中产生保守型操作手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入市者在股市操作中,一般是因套牢或亏损的心理体验而形成的。如在熊市操作中形成的操作理念,主要是在投资心理上形成的。例如,赚两毛钱差价等等。
1.求保险操作
投资者的这种操作的心理学基础是风险心理比较重。主要的特点是在风险市场操作中,希望比较小的风险,获得比较大的利润。主要的做法是:较小的心理仓位(心理估价值得入货的仓位较小),较为保守的操盘心理目标(只有少数确有把握的目标股才做得)、较少的心理操作次数(一年准备只做几次)、较小的心理差价空间(获利的期望值不高)等。这种投资心理的产生,对熊市中操作是有利的。相反,对牛市而言,这种心态却是有害的,投资者如不及时根据股市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则会使投资者错过实战机会,或者错过大牛市。例如,在沪市512点至1510点的行情中,保守型操作者会逐步失去市场机会。
求保险操作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是小仓位心理,这是一些赚取差价为主的兼职投资者普遍的心理特征。主要的表现是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以较小的仓位进行运作的一系列现象。这一种情况适应于熊市操作。原因在于这种操作方式容易帮助投资者避险获利。众所周知,投资者在目标选择、时机判定、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心态是股市实战中赢家十分重视的基本问题。而求保险操作,是需要投资者对这三个方面的判定持保守心态。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求保险操作,一般会在牛市行情中以差价心态来参与市场,常采用赚一点差价就抛的操作策略。例如,某大户,拥资100万元。在512---606点时,因看不懂盘势,持仓仅30万元。在后来的行情中,直到1200点,仍持谨慎态度,依然是持仓30%。在牛市行情中,尽买未涨的股票以规避风险,一路持有,结果等走完了牛市,而一无所获。
求保险操作的操盘心理,对于在熊市中操作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心态。采用这样的操作心态当然可以避免风险,但如果在牛市中持有这一心态,则会降低投资者对股市现象的观察力、认识力、思维力,提高自身资金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投资者在行情中的获利能力,同样是平常的保险心态不稳定。同时,在风险市场中持有保险操作心态的投资者,若抛出手中所有的股票,也常会出现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小仓位在牛市中操作,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赚不到钱。比如说,以30%的资金在市场中操作,对沪市上涨1倍的机会来说,赚30---50%,和朋友赚300-500%的利润相比较,就会被其感染,就会产生不良的心态,说不定会在人人看多的高位大仓位追涨而被套。股市有风险,低位和中位的一次又一次保险操作,万无一失,会引致投资者风险意识全无。求保险会慢慢变成不保险。在风险市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低价求保险,在高位不保险的情况就会发生。
2.保险到保守
一个在熊市中操作的投资者,即使求保险操作,也会经常犯错误,那就是套牢或亏损。一个老是亏损或套牢的投资者,一般会将其操作行为变得比较保守。例如,一个在熊市中深套或巨亏的投资者,到了牛市中,也会出现保守的操作观点。例如,从深市2000点至5000点,总有投资者会说,半仓操作,规避风险。就是指这种半仓操作的观点。半仓操作的一个重要的缺点会降低在牛市中的获利机会。买入求必胜,在熊市中当然是最好的投资策略。而一旦市道变化了,在牛市中不能从心理上改变这种保守性的投资心理,就会在市场中错失良机。:*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5 14:57

二、股市实战中的感知致亏
(一)
感觉致亏
1.投资者的感觉域局限
何为投资者的感觉域局限?是指投资者在股市实战过程中,经常会把自己对股市现象的感知片面化、部分化、局部化的心理过程。投资者在股市
的感知过程中,由于经验不够或者能力不够,因而在一些盘势特征中,会把注意力放在大盘方面,而不注意个股方面。即所谓赚了指数配了钱或没赚到钱。在另一些盘势特征中,有些投资者只注重个股,而忽视指数的趋势变化。在跌势中,有些投资者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去拣涨过了头的强势股,结果是损失惨重。
一个投资者进入股市实战,对一切影响股市实战的信息如盘势、热点、题材及投资价值等,都是需要掌握的。而实际的情况是,在股市实战中,由于入市者的时间长短不一,在市场中所花费的精力也各不相同,经验不同,所以对股市规律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投资者能感觉到手中股票收益与风险的变化,能灵敏地判断出值得持有或不值得持有,而有的投资者则不能感觉到大盘或个股的一些重要变化。在股市实战心理学上有些投资者在一定的盘势情况下,所产生的投资心理误区,需要投资者倍加注意。这种感觉域局限,反映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只是对盘势阶段才有用。另一种情况是,投资者入市以后,由于过分重视指数的变化,能感觉到的是指数的涨跌,而忽视股票的选择。因此,指数高低是其感觉域的主要内容,因而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重势轻股型感觉域局限。这两种感觉域局限,是投资者在股市上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9-1-25 15:22

2.感觉不适应
有些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对股市现象的股价总是不适应。股市变化莫测,老手因为其经验丰富,经常会对热点、对规律、对信息、对目标股、对盘势、对图表、对指标等的变化过于敏感,因而只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程度上才适应。比如说,投资者对绩优股是市场热点的感觉会比较好,对绩优股超涨之后会调整把握却不多。例如,深发展从6元左右,迅即上涨20元时除权,在市场渲染成长、绩优的气氛中,该股受到市场追捧,大众投资者追逐深发展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然后在经过10送10的扩股之后,填权后涨至18元左右时出现了滞涨状态,时间长达半年。另外,有些股票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升势之后,会由于经营业绩滑坡而出现大幅调整行情。如上海石化在从2.20元上涨至8元之后,在多数时间内保持滞涨状态,虽然,沪市大盘从855点上攻至1500点。换句话来说,热点会随着影响股市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支持热门股上涨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入市者的心态,影响基本操作的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股价的波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投资者对这些股市现象的变化认识不足,产生了其在股市的实战行为的不适应。而新手则因其经验不足对股市现象的反应又过于迟钝。有一位投资者曾这样表达其在沪市765---512点的单边下跌行情时的想法,“我要一路买下去,跌破700点,补仓30%,跌至650点,再补仓20%,也就是说在650点全部满仓”。后来大盘下跌至512点,遭到太太的训斥和原先鼓励其抄底的朋友多翻空的心理影响,在大盘反弹至550点全部清仓,等待广阔的下跌空间。结果出现了杀跌到地板上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在经过长期牛市行情之后,投资者对熊市来临的感觉就不适应。其实战心态之一,就是逐渐缺乏风险意识。:*22*: :*22*: :*22*:
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学习《股市实战心理》-张世国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