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15:22
原帖由 tonywood 于 2007-12-5 15:4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接135楼图
没有你说的三浪结构33333
其实引导三角形部分也将被否定掉
请见我139楼的图。
C拿
发表于 2007-12-6 15:54
又随便找了一个引导楔型:) :)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17:42
原帖由 C拿 于 2007-12-6 15:5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随便找了一个引导楔型:) :)
:*27*: :*9*: :*P :*29*: :*19*:
谢谢C拿的提醒。
这个地方粗看像是引导楔形,但细看却不成立。不但边界线并不符合楔形,而且浪3会变成最短的一浪,违反了波浪铁律。
让我们在5分钟图中放大细看。如附图,子浪1是延长浪(这个延长浪本身是一个引导楔形!!!:*29*: :*22*: 但它的两条边界线可以认为符合引导楔形的要求)。这是一个普通的推动浪,不是楔形。
沪深300 5分钟线 波浪位置时间(天)沪深300指数时间间隔变化幅度回撤百分比上涨幅度上涨相对倍数起点 4690.25 子浪1 4809.18 118.93 0.025 1.000 子浪2 4765.96 -43.22-0.363 子浪3 4848.6 82.64 0.017 0.684 子浪4 4828.2 -20.4-0.247 子浪5 4886.55 58.35 0.012 0.477
[ 本帖最后由 hzstock 于 2007-12-6 17:52 编辑 ]
hanchung
发表于 2007-12-6 17:49
nomercy52
发表于 2007-12-6 21:16
难得好帖一定要顶一下
xj_wang73
发表于 2007-12-6 21:39
请教一下楼主:为什么现在(12.6)不能是B浪子浪(a)的子子浪3?盼复!!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1:40
5100附近的历史阻力位和历史支撑位(支撑位跌穿后可能会转变成阻力位):
207/11/20阻力位:5099.52
2007/9/11支撑位:5104.35
2007/11/9 支撑位:5090.96
多个重合的位置,是否会构筑成一个强力阻力位,以形成我们预测的5100B浪终点呢?:mad:
xj_wang73
发表于 2007-12-6 21:42
补充一下,我认为既然要说B浪反弹,那么B浪的幅度就得超过10.17和11.1日高点的连线,否则因为还在A浪通道内,无法确认是B浪。当然前提是A浪的判断是对的。
fbear9999
发表于 2007-12-6 21:43
楼主在,是本坛之辛事,看了你的帖,受教不少,也纠正了我不少错误的地方,谢了
xj_wang73
发表于 2007-12-6 21:44
原帖由 hzstock 于 2007-12-6 21:4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5100附近的历史阻力位和历史支撑位(支撑位跌穿后可能会转变成阻力位):
207/11/20阻力位:5099.52
2007/9/11支撑位:5104.35
2007/11/9 支撑位:5090.96
多个重合的位置,是否会构筑成一个强力阻力 ...
既然是数浪,就不应该考虑这么多人为因素。在5100产生一个较大的回撤为(b),然后继续上扬为(c)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在市场走出来以前,建议LZ多写出几种可能性。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1:49
原帖由 xj_wang73 于 2007-12-6 21:3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一下楼主:为什么现在(12.6)不能是B浪子浪(a)的子子浪3?盼复!!
我第一感也是(a)3,但细想之下不太可能:
1、B浪回撤目标为5100(见前面的计算分析),但一个(a)3就到了5000点,下面还有(a)5和(c),没有足够的空间。
2、如果是(a)3的话,由于(a)是五浪,那么整体B浪就是锯齿型,调整幅度会很大(远超过(a)终点)(如果是双锯齿的话目标就更远了。我不知道联合形中除了双/三锯齿是否还有锯齿开头的,如锯齿加平台形这种的。)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1:54
原帖由 xj_wang73 于 2007-12-6 21:4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补充一下,我认为既然要说B浪反弹,那么B浪的幅度就得超过10.17和11.1日高点的连线,否则因为还在A浪通道内,无法确认是B浪。当然前提是A浪的判断是对的。
更合适的下降趋势线应该是11/1和11/21的连线吧。你画画下面的平行线就可以看出明显是运行于这个平行通道中。这个通道于12/4突破了。
趋势线并不一定是从起点开始连线,可以从显著的两高点连接。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1:57
原帖由 xj_wang73 于 2007-12-6 21:4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然是数浪,就不应该考虑这么多人为因素。在5100产生一个较大的回撤为(b),然后继续上扬为(c)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在市场走出来以前,建议LZ多写出几种可能性。
这只是从另一方面验证了我们的数浪预测的可能性。是先数浪判断,而不是先从这个数字得出结果再去数浪的。
xj_wang73
发表于 2007-12-6 21:57
原帖由 hzstock 于 2007-12-6 21:4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第一感也是(a)3,但细想之下不太可能:
1、B浪回撤目标为5100(见前面的计算分析),但一个(a)3就到了5000点,下面还有(a)5和(c),没有足够的空间。
2、如果是(a)3的话,由于(a)是五浪,那么整体B浪 ...
B浪产生50%的回撤,顺便回抽5267颈线位不是不可能吧,该颈线位跌破后一直没有回抽。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1:59
原帖由 fbear9999 于 2007-12-6 21:4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在,是本坛之辛事,看了你的帖,受教不少,也纠正了我不少错误的地方,谢了
客气了。我是波浪理论初学者,说得不一定对。如有错误请指正。大家共同学习提高。:*19*:
xj_wang73
发表于 2007-12-6 22:00
原帖由 hzstock 于 2007-12-6 21:5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更合适的下降趋势线应该是11/1和11/21的连线吧。你画画下面的平行线就可以看出明显是运行于这个平行通道中。这个通道于12/4突破了。
趋势线并不一定是从起点开始连线,可以从显著的两高点连接。
要注意到10.17和11.1高点连线于11.12和11.28低点连线是平行的,所以个人认为该通道是有效的。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2:05
原帖由 xj_wang73 于 2007-12-6 21:5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浪产生50%的回撤,顺便回抽5267颈线位不是不可能吧,该颈线位跌破后一直没有回抽。
这要依赖于对A浪的数浪来研判。我认定的A浪的子浪4区间请见前面的表格中。根据波浪理论,调整浪一般回撤到前一浪的子浪4,通常接近其终点,极限情况下(一般是子浪1为延长浪时)回撤到子浪2。你说的50%回撤超出了子浪4终点。当然,如果你的数浪不一样,也有可能结论不同。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2:10
原帖由 xj_wang73 于 2007-12-6 22:0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注意到10.17和11.1高点连线于11.12和11.28低点连线是平行的,所以个人认为该通道是有效的。
接触或者靠近到趋势线(包括下面的通道线)的点越多,越说明该线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你说的两条线除了那四个点以外,基本上没有受到其它点的验证,所以可能性较小。你再看看我说的那两条线。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判断,不一定对。:*19*:
xj_wang73
发表于 2007-12-6 22:15
原帖由 hzstock 于 2007-12-6 22:0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根据波浪理论,调整浪一般回撤到前一浪的子浪4,通常接近其终点,极限情况下(一般是子浪1为延长浪时)回撤到子浪2。
个人正是感觉到要走这样的极限情况,因为B浪历来是主力套人用的,目前的量能主力很难套到足够的散户。
hzstock
发表于 2007-12-6 22:18
原帖由 xj_wang73 于 2007-12-6 22:1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正是感觉到要走这样的极限情况,因为B浪历来是主力套人用的,目前的量能主力很难套到足够的散户。
可是这个极限情况是在1是延长浪时才会发生,而A1并不是延长浪。不能因为其它因素的猜测随意去修改波浪理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