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vin8857 发表于 2009-6-12 15:17

6001857午后疯狂跳水,迅速击穿5日10日均线,是深度回调还是....?

月影花舞 发表于 2009-6-12 15:18

难道周末发新股?

passion69 发表于 2009-6-12 15:19

1857要到13.66以下吧

flyleer 发表于 2009-6-12 15:35

回复 #8419 pwsh 的帖子

仁兄,大牛市是不是耐心持股会更好一点?或者是有了一次飙升再买,也不会卖到低点?

passion69 发表于 2009-6-12 16:43

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大家看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剑手 于 2009-6-12 17:11 编辑 ]

万元起跑 发表于 2009-6-12 17:08

相信担忧周末出台什么政策或者发新股
经济数据表现得一般般
出口数据令人不满意

vIL6 发表于 2009-6-12 18:25

"中国制造"之谜 中国制造实为世界制造


本文网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6/12/44685.html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6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制造”之谜从鞋到电子产品再到厨房用具,“中国制造”标记无所不在,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过去10年,美国每年从中国的进口额激增。似乎一切都来自中国。

  但“中国制造”如今变得有些名不副实。过去20年,供应链已经散布全球。很少有一件产品是某个国家生产。中国往往擅长于生产的最后阶段:把零部件组装起来,然后出口到最终用户。的确,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价值包括其他国家的零部件。据最近调查,国内部分(直接贡献国内经济增长的部分)占到中国出口的约45%,其他则来自国外,它们在中国组装和出售。所以,“中国→越南→美国→日本→中国制造”的标签可能更接近事实。

  那又怎样?首先,这意味着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如看上去那么庞大。而且,美国与制造零部件的国家的赤字可能被低估。近15年美国从亚洲的进口有所下降,而中国占美国进口的比重稳步增加。但这并不是说世界停止进口日本、韩国等国的产品。中国只是通过从国际采购零部件、组装然后销往国外,“间接”出口产品。

  其次,理解“中国制造”有助于弄清楚另一个谜。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出口大幅下滑,但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有限。这是怎么回事?鉴于国内附加值占出口比重较低,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因而只有根据贸易数字得出结果的一半。那些供应零部件的经济体如日韩等国,也承受了中国出口下滑的痛苦。比如,每当美国少进口一个iPod,中国记录的出口“下滑”是150美元,但这当中只有约4美元是中国的附加值。换言之,美国每减少一个150美元iPod进口,中国的GDP仅损失4美元,而日本贡献了100-150美元的价值,因而出口下滑对其GDP的打击远远要大。

  中国加工出口模式在当前经济危机时期显得很重要,我们看待贸易赤字的方式或许需要改变。在真正的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的更准确叫法或许应是“世界制造”。▲(作者库普曼,汪析译)

vIL6 发表于 2009-6-12 18:33

原帖由 青鸟飞起 于 2009-6-12 13:3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关注此贴,教授的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想请教教授一个问题:您说的必消费类的股票包不包括农业股呢?
最近买了一些000860顺鑫农业,不过只是少量介入,因为对指数还是有些担心。

必需消费包括了部分农业股。000860的屠宰和果蔬汁属于必需消费品,另外它的白酒二锅头也应该算。

不要太担心。

pubmed 发表于 2009-6-12 18:41

原帖由 vIL6 于 2009-6-11 23:28 发表应该称黄兄吧,我理解的投资天分是这样的。

我们夫妻一直在高校工作,是依靠工资生活的,增长是很慢的。很久以前许多朋友都下海了,有时不免会想要是我也能办一点实业多好。其实,对我来说这种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哪里来得资本、关系,投资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投资,都是问题。从你写的经历来看,你应该比我看得更明白一些。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常情不自禁的要想一想。

90年代中期知道有股票了,就让老婆拿些余钱玩。开始并不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想明白了,股市就可以实现自己一直以来办点实业的愿望。

但是,并没有那么简单。上市的公司都是成熟的公司,人家都是以很高的溢价上市卖给我的,我怎么能赚到钱?后来时间长了,明白只有这些公司碰到问题了,不管是宏观的还是个股微观的,被人抛弃了,不值钱的时候买,才像是自己重新以较低的成本开始办一个企业,未来才有超额收益。想多了,自然对危机产生爱好,我认为这是天分。

炒股就是要从危机开始,之后是一直持有还是滚动操作,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股价是最低的,因为是最低的成本,后面谁都无法打败你。这就是我对临风说人生能在低价买进股票的机会只有几次这句话的意思。只有有这种意识才能找到大周期的起点。

你可能看了全贴,我们A股重兵投入是在2005年初,美股活跃操作就是今年2-3月份开始的,也是我们敢于在3.1美元全仓美国银行的逻辑所在。

很多看贴的人并没有看懂这一点。以前有个网友还专门发贴劝过我,说赚钱不过是碰上了牛市,大盘涨了,所以市值也涨了。这种论调现在还很多,其实,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单独推动大盘或个股上涨。要害在于这之前把你的资本投入进去了,是低价投进去,自然享受后面的上涨。就是打雷的时候你要在场。

我们这段时间在讲耐心持有,光持有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是低价买入并持有。


把这段话留下,仔细重新阅读了一番,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 本帖最后由 pubmed 于 2009-6-24 20:12 编辑 ]

dieterliu 发表于 2009-6-12 21:29

回复 #1888 vIL6 的帖子

*d:1* *d:1*

呵呵,你有二锅头,我有老窖。

青鸟飞起 发表于 2009-6-12 23:05

谢谢教授,前面提到cpi、ppi,转一篇时寒冰的帖子,供参考:
5月经济数据:隐患不可忽视
      时寒冰

    2009年6月10日,5月的经济数据出来了,主流经济学家不分青红皂白,提上开裆裤就开始唱赞歌。
    中国经济真的见底了吗?
    中国率先复苏了吗?
    作为一个深爱这个国家的公民,我做梦都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数据告诉我们的不是这些。决策者还需冷静分析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切切!让我来逐一剖析一下。

    一、通货膨胀隐忧加大。

    6月10日下午,央视东方时空记者电话采访我,让我对5月的经济数据发表看法,我认为,5月的经济数据正对通货膨胀发出严厉警告(当天晚上东方时空播出)。我在去年年底写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有关全球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的大胆预言,正在被数据显现出来,而且,这种迹象今后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7.2%,5月CPI和PPI继续“双负”。
    分析:
其一,PPI持续下降,既是企业生产放缓的结果,也是企业生产放缓的原因。由于价格从上游向下游产品尤其终端产品传导滞后的原因,企业的收益会下降,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正是PPI下降的原因。而生产的下降,会减少供给,容易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同时,这也说明,经济数据还无法对所谓的经济复苏作出确认。经济虽然在狂吃**之下露出亢奋迹象,但**当饭吃的成本实在过于高昂而且效果难以持续,风险亦非常之大。
    其二,PPI的持续下降,也间接说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投机、投资资金推动的结果,并非实际需求导致的。值得警惕的是,资源类商品的大面积、大幅度上涨,有可能使刚刚发出的还很脆弱的需求嫩芽被折断。由于消费低迷,下游的商品供应大部分是过剩的,资源类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转嫁成本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只能自行消化,这必然减少企业的利润,抑制企业的生产扩张积极性,从而,使得企业因资源类价格的上涨而收缩规模。这当然会减少商品的供给,助推通胀。
    其三,虽然与去年同比CPI总水平下降1.4%,但是,2008年5月可是同比上涨7.7%!相对这个大的基数,CPI其实并未怎么下降。而且,受猪流感影响,猪肉价格走低,客观上对CPI产生了拉低作用。更重要的是,今年1-5月,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1.0%、1.5%、0.4%、0.8%,已经连续五个月上涨,而粮价上涨,正是通货膨胀的先行信号。猪流感引发的养猪户亏损状况,又为下一个周期的猪肉价格暴涨埋下了伏笔——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隐患。
    其四,最近几个月房价在持续上涨,而房价是推升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我在此前专门写文章论述过这个问题。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6%,但是,2008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可是上涨9.2%!环比数据或更能说明问题。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3月缩小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比3月扩大0.2个百分点。 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6%,降幅比4月份缩小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4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政府人为托市的效果是明显的,房价涨了。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听任房价下跌,自我挤压泡沫的大背景下,只有中国在助长泡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教授上月在交大演讲时,称房地产泡沫是“邪恶泡沫”。他说:“我觉得房产投资过多很不好。因为房产投资带来的泡沫,是不会产生任何生产力的泡沫。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也曾经面临高科技泡沫的破灭,但是上一轮的科技泡沫至少让我们用上了光纤,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在克鲁格曼看来,房地产泡沫是很邪恶的泡沫。
怀抱着这个邪恶的泡沫,把数据弄好了,但弄数据从来都是我们国家的强项。有意思吗?由此恶化的民生,埋下的制约内需的隐患,又将如何解决呢?
    其五,虽然CPI和PPI双降,但是,包含的通货膨胀隐忧非常之大。举个例子,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0.6%,成品油中汽油价格却上涨4.7%。要知道,国际原油价格还只是刚刚接近2008年最高价一半的位置!一旦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中国的汽油价格该是怎样的暴涨?

    二,出口在持续下降。

    6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了5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1-5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887.93亿美元,其中5月当月顺差133.89亿美元。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28%。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4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5.9%。其中,出口下降26.4%,进口下降25.2%。而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4月份的出口金额为919.4亿美元,5月份出口金额为887.58亿,5月的出口不仅同比去年下滑26.34%,环比4月份也在下滑。
    而且,这一数据还是在中国提高出口退税,鼓励出口的情况下得出的!
    这说明,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外围市场并未真正复苏。尽管统计部门世界无敌,但是,摆弄GDP可以,进出口数据毕竟是实的。

    目前,凡是比较向好的经济数据,大都与政府投资拉动或信贷投放持续增大因素有关。而这两大因素,并不能改变外部需求下降的现实困境和内部需求不足的顽疾。
    在全球都在疲于应对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走民富路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抗危机的能力和持久性,而不是挂着一个虚幻的率先复苏的花环到处招摇过市。只要能够复苏,是率先复苏还是第二个复苏真的那么重要吗?面子真的比民众的福祉还重要吗?做经济不是跟人比赛——其实我们也没有跟人比的资本,而应该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民富国强。以运动式的思维搞经济,让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曾经付出了多么惨烈的代价!清醒吧,中国,我们需要务实!务实!再务实!
    后记:1)昨天央视二套节目也采访了我,让我谈对统计局摸底房价成本的看法,我的观点最终没有播出来。摸底房价是好事,但是,我非常担心拥有世界上最勇猛员工的统计部门,因用力过大,弄出来的成本比现在的房价还高!真的是被玩怕了。2)据报道,已实施15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迎来第一次大修。6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教授介绍了消法修改的大方向和趋势,其中一个修改的内容是,对网上交易、先交钱后签合同的消费行为和交易额巨大的消费行为,比如购买汽车、房屋等,赋予消费者“后悔权”。如果真的如此修订,那么,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的建议,无疑有了最明确的回应。把房屋和汽车纳入双培赔偿范围,有利于促使开发商。汽车制造商提高房屋和汽车质量,减少欺诈行为。

[ 本帖最后由 青鸟飞起 于 2009-6-12 23:06 编辑 ]

磨砖成镜 发表于 2009-6-13 00:06

中钢协发狠话:"绝不妥协,背水一战",而且"多次警示经销商不要过度进口",以免"给外方一个:中国铁矿石市场需求依然巨大的口实".于是从二季度开端,就大规模部署资金,在钢铁板块上布局.作为主导钢铁板块走势的QFII资金,刻意今天打压钢铁,予以中钢协威逼妥协的意味甚浓。

pubmed 发表于 2009-6-13 13:37

回复 #8436 磨砖成镜 的帖子

问题公司各有各的问题,成功的企业路径却是一样的。正如纽曼到深发展首先抓管理一样,刘绍勇到东航烧的第一把火也是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而东航和上航的重组则是清理市场划分势力范围的必由之路,更是重新开始“东新恋”的必要前奏,否则难免又要背上“贱卖”东航的骂名。

教授对风险有喜好,:*22*:   请问现在介入东航如何?新换的管理层似乎能给人以 信心。

chenyoung 发表于 2009-6-13 16:50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正式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6级系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最高级)。
6月12日,乏善可陈的A股市场立即做出反应,流感题材概念股002166、002030封上涨停,当天涨停的还有一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纺织股002193。除此之外,ST类股票继续演义疯狂,14只封于涨停,600180更是耀眼无比,这是它09年复盘以来连续第14个涨停。
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四只“S”表现出色,它们是600733、600871、600688、600182。

一周看,市场最大的亮点是“重组”。
上广电旗下600602、600637连续4个涨停很好地诠释了投机市场“越亏越光荣的”的伟大精神,探花600686同样被传是厦门机电集团整合对象。
涨幅前20名中,7只是ST类股票。涨幅前50中,18只是ST。
涨幅前20名中,4只是汽车相关产业。涨幅前50中,地产、港口、医药表现出色。

IPO对绝大多数股票来说是惶恐,也有欢欣鼓舞的。
600611持有光大证券6000万股,一周5根阳线。
600896凭借手中招商证券6952万股荣登第39位宝座。
当然,赌000031也是聪明的做法。

600760,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14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000514,重庆
600643,上海

有人追逐热点,左右逢源。
有人守株待兔,笑看风云淡。

股市,就那么点事,只是有人善于听,有人善于看。

600706,一周涨幅第6,庆祝一下。

AngelaHua 发表于 2009-6-13 18:18

原帖由 vIL6 于 2009-6-11 23:2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多看贴的人并没有看懂这一点。以前有个网友还专门发贴劝过我,说赚钱不过是碰上了牛市,大盘涨了,所以市值也涨了。这种论调现在还很多,其实,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单独推动大盘或个股上涨。要害在于这之前把你的资本投入进去了,是低价投进去,自然享受后面的上涨。就是打雷的时候你要在场。
非常感谢教授、姜小太公等几位在交流时说起的股票:中信国安、上海汽车、泸州老窖,可惜当时有些畏高,没进国电南瑞:*31*:
教授的理念对我成长起了一定的帮助,在此特表示感谢。但觉得操作风格似乎并不能做和上述所说到知行合一啊,000839、000568、600406的操作风格MS短线投机者:*18*:
MS笑虎兄操作600048倒反有价值投资的味道:*29*:

vIL6 发表于 2009-6-13 19:30

原帖由 AngelaHua 于 2009-6-13 18:1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感谢教授、姜小太公等几位在交流时说起的股票:中信国安、上海汽车、泸州老窖,可惜当时有些畏高,没进国电南瑞:*31*:
教授的理念对我成长起了一定的帮助,在此特表示感谢。但觉得操作风格似乎并不能做 ...
Angela好,好久不见。

我其实就是个彻头彻尾投机者,与技术版大多数人不同的只是看着基本面投机而已,主要方法就是根据基本面趋势以及估值进行行业或个股轮换。国电南瑞和中煤能源的操作的确不够耐心,前面我有帖子反思过了,原因可能很多,一个以前没有提过原因可能是在行业或个股轮换过程中在某些点上是我的认识短板,比如笑虎兄擅长的房地产股就是我们的短板。国电南瑞的操作问题到底在那里,回头仔细想应该是当时觉得金融股的估值更有吸引力,未来向上趋势更加明朗,所以,总体操作还是与自己的理念符合的。

vIL6 发表于 2009-6-13 19:32

原帖由 pubmed 于 2009-6-12 18:4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教授,在危机中如何判断哪里是底?如何确定买入点呢?
pubmed兄,你的问题很大,一两句话说不完,等有时间专门回答你。

vIL6 发表于 2009-6-13 19:40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9-6-13 16:5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正式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6级系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最高级)。
6月12日,乏善可陈的A股市场立即做出反应,流感题材概念股002166、002030封上涨停, ...
*d:1*
北大有个做疫苗的在美国上市,周四周五也涨得很好。

笑虎 发表于 2009-6-13 20:33

下跌优势到了选股票的好时间可惜 这几天的下跌不深不长。

vIL6 发表于 2009-6-13 22:02

原帖由 笑虎 于 2009-6-13 20:3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下跌优势到了选股票的好时间可惜 这几天的下跌不深不长。
笑兄周末好。

周末做点功课,主要理一理美股思路。先是银行股,在2003年到2007年的牛市中跑赢大盘,背后主要还是因为银行采用了高杆杠,获取高额利润的结果。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先于大盘调整,到今年2月底调整幅度巨大。3月初随着美国政府救市措施最后落实,带领大盘开始反弹,幅度巨大,远远领先大盘。

由于银行去杆杠化以及政府监管的加强,未来收益预期应不如以前。随着超跌反弹的结束,银行股将同步于大势。

中国银行业所处的阶段不同,杆杠水平低,发展前景应该很光明。



页: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查看完整版本: 不知有多少6年前热忱的“易股小组”股友还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