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5 18:31 编辑 ] 好图! 原帖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5 18:30 发表
关于我对于现在上证指数是1-3-5-4-C末端的结构分析,见上下附图对照,在上下附图我对于上证指数现在的末端是1-3-5-2-C还是1-3-5-4-C心存非常大的疑虑,这对于上指后市的高度判别非常重要,那位高手能 ...
早就不数上证指数了!
还有什么疑虑? 原帖由 梦之子 于 2006-8-5 21:09 发表
早就不数上证指数了!
还有什么疑虑?
这句话毫无专业精神,不值一析,不应该出自你的口,不要再在这个帖子发出类似这个水平的帖子,否则我将向此论坛提出强烈抗议,并且申请删帖......
[ 本帖最后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6 00:05 编辑 ]
乱云先生
原帖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5 18:30 发表关于我对于现在上证指数是1-3-5-4-C末端的结构分析,见上下附图对照,在上下附图我对于上证指数现在的末端是1-3-5-2-C还是1-3-5-4-C心存非常大的疑虑,这对于上指后市的高度判别非常重要,那位高手能 ...
如果指数在下周触碰1560点区域后即守稳,我认为是1-3-5-2-C结构,我的一点看法,请您指点! 上指和沪深300永远走在前面
呵呵 原帖由 huiren 于 2006-8-6 00:01 发表
如果指数在下周触碰1560点区域后即守稳,我认为是1-3-5-2-C结构,我的一点看法,请您指点!
为啥一定赞同楼主的画法呢?
嘻嘻 :P 看来看去,还是感觉像4浪中,看不懂数不清的浪是4浪的可能比较大。
呵呵
原帖由 fingerone 于 2006-8-6 00:03 发表为啥一定赞同楼主的画法呢?
嘻嘻 :P
时间会告诉你我为啥赞同楼主!:) 原帖由 梦之子 于 2006-8-5 21:09 发表
早就不数上证指数了!
还有什么疑虑?
这句话毫无专业精神,不值一析,不应该出自你的口,不要再在这个帖子发出类似这个水平的帖子,否则我将向此论坛提出强烈抗议,并且申请删帖并保留进一步抗议的权力,我不是开玩笑的!
[ 本帖最后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6 00:10 编辑 ] 原帖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6 00:09 发表
这句话毫无专业精神,不值一析,不应该出自你的口,不要再在这个帖子发出类似这个水平的帖子,否则我将向此论坛提出强烈抗议,并且申请删帖并保留进一步抗议的权力,我不是开玩笑的!
哈哈哈 :*22*:
:P 向各位朋友展示一下什么叫做专业精神,虽然波浪分析不是我分析方法的首选项,只是我分析方法的选项之一。 原帖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5 17:14 发表
8月5日下午醒酒后又画了一张黄金螺旋波浪结构图,仔细对照上下着两张波浪结构图在大的波浪结构上是没有区别的,波浪后市结果也是一样的,都是我的优选波浪。只是,前面一张(醉浪图)是通用通俗波浪结构(科学性方 ...
好!下了功夫。
你是作家,勾起我想充当回编辑,为了作品上一档次。
1.图中标③浪的12345不能较①与②小了二级,润色成(1)(2)(3)(4)(5),这样,③浪(3)里的12345也就不会较①与②连同③小了三级。
2.涂去3-5-1到3-5-5的罗嗦语,用小写数字符号标在③之下的(3)之下的5之下即可。
3.抹掉所有的分形线,给人一种习作、更甚画蛇添足之感。这毕竟不是美术作品,数浪是大家思想,清晰的大小浪级一挥,读者们眼前立马波涛汹涌。
4.幸好此腿篇幅有限,无机会展现A-a、B-b、A-a-b、C-1-2的A-b、A-c、B-a-b-c等等之类,倒也使编辑工作少费些心,不错。
分形,魅力无穷!
以Koch曲线的生成方法为例,把一条直线等分为三段,将中间的一段用具有一定夹角的两条等长折线来代替,形成一个生成元,然后再把每个直线段用生成元进行替换,经多次迭代后就形成了Koch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在保持高度基本不变时,曲线的长度却能够做到无限长。图片怎么也传不上来,抱歉!
[ 本帖最后由 huiren 于 2006-8-6 01:23 编辑 ] 原帖由 梦之子 于 2006-8-5 21:09 发表
早就不数上证指数了!
还有什么疑虑?
我突然能明白梦MM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了,呵呵.....
:*29*: 原帖由 xxpy 于 2006-8-6 01:15 发表
好!下了功夫。
你是作家,勾起我想充当回编辑,为了作品上一档次。
1.图中标③浪的12345不能较①与②小了二级,润色成(1)(2)(3)(4)(5),这样,③浪(3)里的12345也就不会较①与②连同③小了三级。
2.涂去3 ...
多谢!浪级我确实很潦草未按规范去做,只为省事方便能看清楚即可,惭愧......
标出一些分形小浪,只为阐释分形结构理论,明眼人看起来麻烦.......
过些时间作出完整图...... 原帖由 huiren 于 2006-8-6 01:21 发表
以Koch曲线的生成方法为例,把一条直线等分为三段,将中间的一段用具有一定夹角的两条等长折线来代替,形成一个生成元,然后再把每个直线段用生成元进行替换,经多次迭代后就形成了Koch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 ...
非常希望你能把图片传上来:
1,另存图片为GIF格式
2,使用发表回复/在底部使用浏览挂上图/按发表回复再试试......
[ 本帖最后由 乱云飞渡... 于 2006-8-6 01:45 编辑 ] 原帖由 fingerone 于 2006-8-6 01:26 发表
我突然能明白梦MM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了,呵呵.....
:*29*:
一个半小时,这种反应也真太……:P 原帖由 梦之子 于 2006-8-6 08:21 发表
一个半小时,这种反应也真太……:P
洗了个澡,还换了套衣服。哈哈。 :P
感谢乱云先生指点
我再传一下图Koch曲线的维度为1.2618(好象是)
以Koch曲线的生成方法为例,把一条直线等分为三段,将中间的一段用具有一定夹角的两条等长折线来代替,形成一个生成元,然后再把每个直线段用生成元进行替换,经多次迭代后就形成了Koch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在保持高度基本不变时,曲线的长度却能够做到无限长。
[ 本帖最后由 huiren 于 2006-8-6 21: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