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光芒
纵观当前的国内股票市场,市值最高的是石化、钢铁、金融类公司,价格最高的茅台、张裕等酒类企业,06年初行情涨幅最大的金属、矿山。虽然该类公司的定位也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来说却是一种悲哀,发人深思…..无论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利坚,还是曾经号称要赶超美国的日本、欧盟,以及近10年竞争力响誉世界的芬兰、爱尔兰,支撑一国强大、人民富足的始终是科学技术。反观依靠石油暴富的中东、俄罗斯,地下财富始终是有限的,想改变它们二流国家的地位遥不可期,滚滚的石油美圆绝大部分以寻租腐败的方式流进了少数人的腰包,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难于分享公平和财富。
巴菲特先生曾经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创造史无前例的神话,从可口可乐、吉利刀片到麦当劳、迪斯尼,长期持有这些传统行业的优质公司都带来了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财富,也躲过02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泥潭。但是10年内涨幅数百倍的微软、05年上涨五倍的GOOGLE等新技术公司没有巴菲特先生的参与仍然诞生了更大的奇迹。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社会,传统经济生命力虽强,却迟早会从主角位置上退下来。中国股市投资者如果简单地模仿巴菲特,一方面会失去与新技术一起裂变的机会,另一方面,大量财富堆积在传统行业,忽视新技术、新经济,也会阻碍中国经济的真正腾飞,让中国社会发展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失之交臂。
对于新技术的认识,中国政府的高层决策者站在峰顶,全国科技技术大会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的决定〉都会从中长期推动中国新技术、新经济的加速发展,其中〈决定〉中关于自主创新研发费用可以抵扣所得税等政策也会在短期内提升该类上市公司的业绩,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以计算机网络行业为例。闽发很多股票投资者的年龄都在20—40岁,40岁以上的人很少,为什么这个年龄的人聚集闽发?有一很重要因素:中国计算机行业的真正普及是在96年以后。96年的计算机主要是以前基于DOS系统的局域网设置,计算机是放在空调房里面的高端产品,很少能接触,接触的人也几乎没人把它与个人生活密切联系起来。96年以后互连网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从办公室到网吧到家庭的普及,让当时20-30岁思想比较活跃的我们开始接受这一新事物,并逐步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到10年后的今天,第一代上网的人已经是30-40岁的人,计算机无论在办公还是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极大的提高的生产效率,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未来5年,随着第一代网民步入成熟阶段、成为领导阶层,第二代网民大规模步入社会,计算机及网络行业已根植于人心,普及和运用速度会更快,特别是基于办公和交流的软件和网络行业肯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的发展,就不要拘泥于传统。无论作为国外强权(其背后站着不愿中国真正强大的势力)代言人的QFII、永远没有主心骨的基金券商如何看低中国新技术,如何美化金属、矿山、石化、白酒行业,作为清醒的中国投资者都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
即使新技术的光芒在A股市场仍然微弱,但是它的第一缕亮光很快会照亮中国股市。或者一、两年以后新技术类公司会站在中国A股市场最高处。 好文,楼主上篇文章“经典”写的也很好,我93年上的大学,感觉很多思想和你类似,估计是同龄人! 晕,怎么又是转贴的哟 海海人生的文章。 支持楼主的观点,这是俺前几天在实战版的一篇回帖
这几天看到本书在介绍美国历史上的大牛股,施乐、syntex、IBM、DELL、微软、SUN等等,都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是拥有了这些优秀公司的股市,才能掀起一波一波的牛市浪潮,营造了数百倍市盈率的超级牛股;而日本股市能拥有比较独立的对股票沽值的能力,也正是拥有了一大批的优秀公司;中国本就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缺乏真正优秀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仅剩下的一些有稍有成长性的企业,百度,风讯,中国人寿等等都送到海外去了,失血的股市,怎么会产生大牛市呢,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贵州茅台,中集集团也都是很好的公司,但是这样的企业在中国的股市太少太少,俺觉得一个牛市行情应该是由这些领导股来发起的,靠那些今年业绩几分明年就要被ST的票怎么能产生一个牛市行情 新技术,新眼光! 600584 谢谢。还是那句话:科技股前途是光明的。
科技股的未来很值得期待,但看看用友现在的业绩又有多少呢?资本市场是浮躁的,市场上的人心也是浮躁的,因此很多人都不愿做长线等待科技股的成长。中国的证券市场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还不是很高,经常会给投资者放地雷,逼得投资者不敢做长线。
于是,大家一窝蜂,炒概念,搞版块轮动。现在是有色、地产的风头正劲。不要急,过阵日子就会科技股了。只是不知道这个“过阵日子”要多久。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持有一段时间,赚个投机收益就走。既然是赚投机收益,何必现在就持有科技股?等到科技股的行情来了再去抢筹、抬轿子也可以嘛!许多高手都说:不要指望吃到整个甘蔗,吃中间最甜的一段是最好的。
股民老张言:当地当当当~~~这是我们发展中地证券市场! 呵呵,我偏偏就是93年开始接触计算机的,96年我第一次通过自己的独立分析发现当时上市仅2-3个月尚且默默无闻的东大阿派,当时市场上炒作香港回归概念无人关注而且似乎也无人关心。
对于科技股,我认为最好做的时候是96-99年,那时候全国计算机拥有量很低,上网人数就更低,比如说在99年全国计算机拥有量仅900多万台,上网人数200万人,因此发现网络股的投资机会那一部分人有绝对的优势 技术创新分很多种了.
比如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零件创新、渠道创新
大家多总结些如何应对不同行业的科技型公司思路才是迫切需要做的。 thanks
股市赚钱是硬道 理哈哈!!
真正有自己核心技术的科技股前途是光明的。但中国的多数企业都是追求短期效益,鼠目寸光。也不缺乏真正的高新产业如华为(可惜没有上市)、中兴等。 科技股的春天总会到来. 科技就看金山公司!!民族的大品牌!!!用友软件!!!联想!! 原帖由 GUJIN 于 2006-4-11 13:38 发表科技就看金山公司!!民族的大品牌!!!用友软件!!!联想!!
金山就是国内和瑞星江民比稍占上风,跑国际上人家根本不认你,俄罗斯的卡巴斯基都比他做得好,美国的民用级诺顿,服务器用麦咖啡就更是不用说了
用友在亚洲位居第二,今年销售总额9.7亿人民币,排名世界第一的sap销售总额400亿美金,相差几百个数量级,erp行业世界top10供应商(前五位是SAP、PeopleSoft、Oracle、Microsoft以及Sage)占据行业的50%以上销售额,俺觉得用友也就是在国内发展发展,在亚洲打拼打拼,要走向世界还是存在太大的困难了
联想俺觉得真正成功的地方是在他的市场营销策略,而非他的科技含量....
俺觉得真正靠科技含量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俺想不出来......
俺觉得科技要真正走向世界不是靠拾人牙穗,亦步亦趋地人家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中国企业现在就是这么在干,医药行业是仿制药大型其道,科技行业就是人家研究出什么东西来了俺们赶紧把它那个芯片给整过来然后组装成成品然后廉价销售,你卖100我卖30,mp3,手机,dvd,数字电视都是这么过来的,海尔是比较聪明的,在仿制的同时不忘再搞点小发明,比如静音电脑什么的,但科技行业的真正竞争不是靠这些小聪明来达到目的的,美国在intel已经获得非常好的市场效果下,不断地贷巨资给amd公司鼓励他发展,因为一个行业的真正繁荣一定是靠竞争互相激励碰撞出来的,连续亏损5年的amd公司,终于在2005年打了翻身仗,在64位处理器上彻底超过了intel,这是政府对一个行业的扶持,韩国和日本引进一项技术引进,研发比分别达1:5和1:8,也就是说引进1亿的产品,研发要占5亿或8亿,而中国呢,只有1%,汽车行业不断地引进,结果就造成了八国联军纷争的局面,国有三大汽车集团没有跑出一个像样的自主产品,倒是民营的奇瑞,吉利已经在向国外出口了,坚持自主,80年代就能造出运十,起飞重量110吨位,最大飞行距离4000公里(现在的arj21 700只有最大起飞重量43吨),结果要合资,市场换技术,结果现在只能给人家波音造飞机屁股,还捧了个最佳制造商称号到处显耀,殊不知20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飞机已经七飞西藏了
俺觉得科技最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扶持,现代科技均是大项目,多学科交叉,数百上千人一起攻一个项目很正常,而且不容易出成果,成果转为经济效率低,所以一般企业都不愿意做太基础的研究,要么就是今年研究,明后年能转化为产品的;所以中国能出现中集这样靠市场营销,靠劳动力便宜优势而称霸世界的企业,而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
这个还比较中肯!谢谢分享
原帖由 Kurosawa 于 2006-4-11 22:04 发表金山就是国内和瑞星江民比稍占上风,跑国际上人家根本不认你,俄罗斯的卡巴斯基都比他做得好,美国的民用级诺顿,服务器用麦咖啡就更是不用说了
用友在亚洲位居第二,今年销售总额9.7亿人民币,排名世界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