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这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对于股票投资的基本态度。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巴菲特长期投资的理念,并就巴菲特近来持股的表现加以分析,作为投资人进军海外股市的参考。
创下永不亏损记录
如将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2年来的逐年投资绩效与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绩效相比,可以发现巴菲特在其中的29年击败指数,只有三年落后指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五年当美国股市陷入空头走势回档之际,巴菲特却创下逐年“永不亏损”的记录。因此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但为他创造了惊人的230亿美元的财富,其选股方法亦相当值得全球投资人学习。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乃师承基本学派大师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与菲利普·费希尔(Philip Fisher)。前者以“定量分析”为主,后者以“定性分析”为擅长,巴菲特则是集二者于大成。
格雷厄姆首创“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的稳健投资观念,他认为如股票价值底于实质价值(Intrinsic value),此种股票即存在“安全边际”,因此他建议投资人将精力用于辨认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而不管大盘的表现。由于他对定量分析的贡献,后世已公认他为财务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圭臬。
费希尔则是主张投资成长率高于平均水准、利润相对成长以及拥有卓越管理阶层的企业。他与格雷厄姆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费希尔认为仅仅阅读公司财务报告并不足以判断是否应该投资,而应尽可能地从熟悉该公司的人士获取第一手资讯,此种方式已成为目前基金经理人选股前的必备条件。巴菲特则是将这两种投资方法加以发扬光大。
以巴菲特至1996年底的投资组合(附表略)加以说明,其中八种主要持股市值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该年277.5亿美元持股市值的87%,如果将此等股票由1996年底迄今的报酬率加以计算,在14个月来的组合投资报酬率进一步上涨至37.72%。
着眼利基 稳扎稳打
观察巴菲特持有的这八种股票,几乎每一种股票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其中可口可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吉列刮胡刀则占有全球60%便利刮胡刀市场,美国运通银行的运通卡与旅行支票则是跨国旅行的必备工具,富国银行拥有加州最多的商业不动产市场并位居美国十大银行之一,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则是美国两大住宅贷款业者之一,迪斯尼在购并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之后,以成为全球第一大传播与娱乐公司,麦当劳亦为全球第一大快餐业者,华盛顿邮报则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报社之一,获利能力又远高于同业。
分析此等企业的共同特点,在于每一家企业均具有强劲的市场利基,已使得此等企业拥有巴菲特所谓的“特许权”(Franchise),而与一般的“大宗商品”(Commodity)不同。巴菲特对此种特许权的浅显定义,是消费者在一家商店买不到某种商品(例如可口可乐或吉列刮胡刀),虽然有其他类似竞争产品,但消费者仍然会过街寻找此种商品。而且此种产品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改变,这就是他“长期投资”甚至“永久投资”的基本面因素。
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对此等企业的营运前景相当“确定”,因此他的投资风险相对大幅下降,他对许多机构投资人动辄买进一二百种股票的作法颇不以为然,因为在公司数目过多的情况下,经理人根本无法深入每一家公司的营运状况,结果反而增加部分资金亏损的风险。
对于近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股,巴菲特亦坦承因为他无法多了解此一产业,所以他“避开”科技股。此中原因是股市中拥有大量的科技公司,但谁也没把握哪几家公司最后会脱颖而出,与其涉入高风险的投资,不如“稳扎稳打”地投资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因为巴菲特的信念之一是“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转自华尔街证券书店论坛的《打开投资大师的阿里巴巴之门》 恩,不走了? 索罗斯金言榜
1. 最重要的是人品。索罗斯非常看重合伙人的人品,他认为金融投机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承担风险。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进取高风险的投机事业。任何从事冒险业务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在他的团队里,投资作风可以完全不同,但人品一定要可靠。
2. 德肯米勒从索罗斯身上学到了什么?
a .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b. 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
c. 同时他还认识到,如果操作过量,即使对市场判断正确,仍会一败涂地。
3. 对于别人来说,犯错误是耻辱的来源。因而不愿承认错误。而对我来说,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能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犯错。这是我与他人和谐共事的基础。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4. 当你有机会扩张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如果一开始你就获得丰厚利润,你应该继续扩大。
5. 人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完整,并由此影响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与流行观点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互相强化,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场大灾难不可,这才是你要特别留意的,也正是这时才极可能发生暴涨暴跌现象。
6. 认知不完整== >人类会犯错==>反射论==>暴涨暴跌论。
7. 1985年12月8日,在日记中写到:当我确信一件事时,就如同我曾经亲眼目睹它的一切,而想要看到多少,就随我的意愿了。
评论:大师这一招就叫做“心理预演”,可以大大缓解持有大头寸时内心的紧张感,赢家必备性格。
8. 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罗杰斯七条投资法则
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环球旅行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言简意赅的投资哲理,都是感从心来、实践出真知。
1.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评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也要注意看“场所”。勤奋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每次行动之先,是慎密的思考和研究:是“精打细算之后准确地出击”!
2.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评价:“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政府所引导的,也不是任何咨询机构所能提供的,必须自己去寻找。”-吉姆-罗杰斯
3.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评价: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行为能力。哲学能使人聪明,而历史使人温故而知新,更加明智。
4.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评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打无准备之仗!
5.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评价:“错过时机”胜于“搞错对象”:不会全军覆没!当然,最好是恰到好处契准目标!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评价:“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耐心等待时机和契机!
7.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 .
------转自华尔街证券书店证券论坛《世界投资大师俱乐部》 ok 听课 xuexi thanks 巴非特的名言:
“在投资时我们从不把自己当作是市场的分析师、总体经济分析师或是证券分析师,而是企业的分析师。要成功的投资,你不需要了解贝塔系数、有效市场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者技术分析。实际上,你最好对此一无所知。投资人只需要学会两门教授得当的课程――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在整个市场极度悲观恐惧时,你要学会贪婪,而在整个市场整体乐观贪婪时,你要恐惧.”
“如果你不能做到当手中的股票下跌一半后面不改色,你就不应该进入股市。” 别人贴不顶可以,美女贴不能不顶。。。。。。 好贴要顶哦! 好,顶 学习,谢谢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