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ok8888 发表于 2006-1-20 12:25

我眼中的光明乳业

我是在重庆打工的一个小职员,常喜欢在晚饭后去逛逛超市,顺便买点牛奶面包作次日的早餐。
    对于牛奶,我主要喝蒙牛和伊犁的盒装奶,两者口味差不多,但蒙牛价格稍微低点,所以更多是喝蒙牛。但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买“光明”的袋装奶,因为它确实便宜,一袋的价格在9毛至1元左右,比本地的天友还便宜。后来光明的袋装奶在有些超市(比如新华超市)曾卖到过8毛一袋,这还是光明没有遭遇“回奶事件”之前。
    尽管价格如此便宜,但我逐渐放弃了光明奶的消费。因为我发现,光明奶的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这些袋装奶都是快到期的!这一点,我以前不太注意。后来在几个大超市,如重百、新世纪都发现这种情况。这说明光明奶在重庆销售并不好,卖得不好要过期了,没法了才低价卖!重庆各大超市几乎都是蒙牛、伊犁(盒装、瓶装)、天友(盒装、袋装)的天下,光明的盒装奶铺货很少,主要是袋装。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重庆奶市场,卖得最好的是蒙牛和伊犁,这毫无疑问。经常都是两者价格比着卖。天友就不说了,重庆多年的老牌子了。
    说了这么多废话,回到正题。我不看好光明乳业的股票。重庆好歹也算个直辖市了,整体消费水平一直不低。现在,蒙牛和伊犁在重庆市场的竞争这么激烈,这完全折射出乳业巨头往西部大扩张的心态。光明也来到重庆,说明它也有这个意图。但从销售来看,光明无疑落了下风。别的不说,看看蒙牛和伊犁在超市铺货的场面、超市的广告投放就知道了。俗话说得好,生意有没有是回事,你先要把场子扯圆了。至少目前看来,光明在西部至少在重庆还没看到什么广告投放,场子还没扯圆,台子还没搭好,戏又怎么唱观众又怎么来捧场呢?话说回来,也有媒体报道光明今年在宣传方面投入不少,同时也开始进军西部市场。但我认为它已经落后了,蒙牛和伊犁已经抢了先机!

约塞连 发表于 2006-1-20 12:43

同意 觉得光明的管理层 说的比做的好

sunzj_ok 发表于 2006-1-20 12:48

是的,光明的大本营在华东,其他市场都没有大起色.看光明主要看他在华东市场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在和蒙牛\伊力的争斗中,拼奶源\拼新鲜等概念成功的可能性是不大了,光明必须在研发上下工夫,要能拿出有影响力的新产品,这一点还要看达能会给光明多少支持.
此外原来以为光明身处上海,在营销上会占优一点,可惜,蒙牛的超级女生\伊力的奥运营销都领先了.难道王佳芬真的老了?原来光明的广告是"三保科技\全程冷链,确保新鲜",结果郑州"回奶事件"使这一概念失效了.现在光明在中央台的广告是"我家的乳品专家----光明",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另:我在华东,光明的鲜奶贵!比其他的牌子都要贵一点

okok8888 发表于 2006-1-20 14:21

原帖由 sunzj_ok 于 2006-1-20 12:48 发表
是的,光明的大本营在华东,其他市场都没有大起色.看光明主要看他在华东市场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在和蒙牛\伊力的争斗中,拼奶源\拼新鲜等概念成功的可能性是不大了,光明必须在研发上下工夫,要能拿出有影响力的新产品, ...


如果光明鲜奶在华东的价格比其他牌子还贵的话,那它在西部恐怕就更难做了。西部消费有个特点,只要东西质量还过得去,价格低就好卖。这在重庆尤为突出。这里百货超市凡有打折销售,那个场面之火爆,排队之长让人难忘。光明奶在重庆价格低都卖不动,这很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一方面销售上投入,另一方面品种太少。前两年,成都有个阳坪奶(后被刘永好收了)进过重庆,这个牌子的鲜奶品质相当不错,价格也低。但后来始终没打开局面,最后彻底退出,就因为他们管理层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不愿在销售上加大投入。后来三元也到过重庆,同样的结局。感觉光明管理层也想走出华东市场,但决心不够大,至少目前还未见多少动静。而另外两大巨头早已在西部打得火热了。前几年,伊犁纯牛奶7.8元一盒,后来蒙牛率先挑起价格战,现在这两个牌子都在4.5元左右。在西部,光明在各种奶的销售上不但要继续受两巨头压制,还要遭地方牌子的狙击(西部地方品牌相当多,而且都有自己的稳定市场)。如这位兄弟说的一样,光明看来只有在研发上下功夫了,在原有品种竞争上,光明始终是被动的。这叫一步缓,步步缓。而且搞研发,也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的,看来光明的业绩这两年内真是难有起色。

wqzyjs 发表于 2006-1-20 14:58

看贴是学习,回帖是友情。

mal33 发表于 2006-1-21 07:30

thanks

赵括 发表于 2006-1-21 08:26

光明由于上游奶源问题始终困扰,因而在下游的渠道和促销方面就显得底气不足,无疑在近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不很看好光明。

maomc1978 发表于 2006-1-21 10:06

原帖由 sunzj_ok 于 2006-1-20 12:48 发表
是的,光明的大本营在华东,其他市场都没有大起色.看光明主要看他在华东市场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在和蒙牛\伊力的争斗中,拼奶源\拼新鲜等概念成功的可能性是不大了,光明必须在研发上下工夫,要能拿出有影响力的新产品, ...


在南京,光明一样没有市场,自从他的回奶事件后,我们公司几乎就没有人喝了

南京是:卫岗(地产),伊利,虽然光明也有,但是他的领导层人品是不行的,所以坚决不买的~~~~~~~~~~

sundapao 发表于 2006-1-21 12:02

招商银行(66%)+光明乳业(34%)
时间:2002-11-26至2004/4/7
资金:8.80元*75手+11.80元*28手=99634.2元
结果:99114.72(50.2%)+66080(100%)=165194.72(65.2%)

lyjk 发表于 2006-1-21 12:34

同意 觉得光明的管理层 说的比做的好

iamlemon 发表于 2006-1-21 14:34

其实都不怎么样。就算伊利的优酸乳,我以前每周一箱,2年多,有一天突然发现里面有颗粒,我还打电话投诉,后来就明白是奶粉弄的。想想也是,这么大的产量,你还能指望谁?不过光明最让人反感的是态度不端正。其实东西差不了很多,但你不能因为自己在上海就自大自恋,上海有真正的企业家么?一个也没有,可王家粉们都自以为是企业家,东西有问题,虽然可能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当你对消费者的态度要诚恳。不能先赖,赖不成了再找理由,这就是经营的道德品质问题啦

iamlemon 发表于 2006-1-21 14:39

说高温奶有多少营养?不见得,大概还比不上奶粉。所以靠近不靠近奶源都不算是核心,你看国家要标上还原奶,厂家都有点沉闷,因为这是共同的难言之隐。老百姓现在容易被广告引着走,这就是中国的市场。但这么着想做成百年企业,我看很难。

hefeijimiy 发表于 2006-1-21 16:30

我是华东的,一直喝光明,但在那次事之后也喝其它牌子了,其实比较下来各个大牌子味道都差不多,消费者比较在意的是价格,要说味道确实外资品牌还要好些,但是为什么退出了???所以只有降低成本加大销售投入才能走出困境,不然再老的牌子也要淘汰,当然从上次过期奶来看,管理上有问题,这些是不是和上海人的本地特性有关,我在上海读过4年书,感觉上海人对外地人不是很看得起,不好合作.

约塞连 发表于 2006-1-21 20:46

原帖由 sundapao 于 2006-1-21 12:02 发表
招商银行(66%)+光明乳业(34%)
时间:2002-11-26至2004/4/7
资金:8.80元*75手+11.80元*28手=99634.2元
结果:99114.72(50.2%)+66080(100%)=165194.72(65.2%)


11月到4月 大盘好象从1300多到了1700吧 呵呵

findme8888 发表于 2006-1-21 20:54

楼主观察入微,这是投资的必要前提。认为分析的很对。

东平西静 发表于 2006-1-21 21:05

伊利向二线市场进入的策略显然是对的,乳品 今年还是有机会的。

sundapao 发表于 2006-1-21 21:13

原帖由 约塞连 于 2006-1-21 20:46 发表



11月到4月 大盘好象从1300多到了1700吧 呵呵
这个是我帮我一个同学做的一个小投资组合,他大概只有10W左右的资金,我认为以他所能支配的时间和资金,一次投资2只股票最合适

ytlnozi 发表于 2006-1-21 21:34

看贴回贴,顶一下

bambooleaf 发表于 2006-1-21 21:58

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喝牛奶。酸奶还可以喝喝。
而且牛奶喝多了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多喝豆浆比较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眼中的光明乳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