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误的实用技术分析的误区
很多人用技术分析看图总是看什么都对,但自己一用就出错,问题出现在哪里?比如说趋势判断,比如说支撑阻力,比如说熟知的波浪,比如黄金百分比等等........................因为你平时看图验证技术分析的时候加入了未来数据。
正确的技术分析方法是,分析历史走势的时候严格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来对重要的买卖点关口等进行只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要不经意间加入被已经走出来的图形修正。若你的技术分析在一张图中完美的验证了,那么肯定是你用了未来数据进行不经意间修正了。
因为炒股是一种投机,一种概率。
对于技术分析,个人认为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趋势的判定
2:趋势级别的界定
3:目标幅度的量测(基本目标),比如大家熟知的头肩顶突破跌多少,头肩底突破涨多少等等,当然需要考察什么样的头肩底才有意义。绝大多数头肩底是失败的。其实是跨越不同浪级的头肩底一般成功概率比较大。没有目标,有了趋势判断也拿不住
4:证伪。比如你判断此处你可以介入搏取3浪,或者认为下降趋势结束而搏取反弹修正浪,那么你的目标还是比较好界定的,比如3浪就是前面1浪的幅度,而反弹修正浪是前面下跌推动浪的至少38%。但当行情如何走击穿那里时候证明你的判断错误?一旦错误,那么将走什么浪,其基本下跌目标在哪里?
说白了,止损是在4里面的证伪来解决的,这是止损的最正确的方法,当然有些时候因为你的介入点不理想可能损失比较大,所以可以修正,但不能否认这是最正确的。
另外,炒股技术学习如练功,先练基本功,比如量,价,盘等的基本判断,再练套路(比如各种交易系统,均线系统,顺势而为等),最后是实战;所以最后是实战效果来评估你的水平,而不是你会多少套路。
炒股最重要的是观念第一,经验第二,简单的技术第三。技术不在多在精在熟。
[ 本帖最后由 lilxl 于 2005-12-2 21:10 编辑 ]
顶了再说
注意,这里说的目标测量是基本目标测量,而不是盲目的去预测价位和顶底,这些基本目标测量大多是基于形态和波浪的,比如上升契形下破大体跌多少,一段大级别调整浪结束,结束标志是什么,上升幅度是多少等。尽量谨慎预估而不是乐观预估,但也不是涨了就跑。写的不错呀,支持一下!
目标的基本度量基本上是基于概率统计的,也就是最大概率上的可能性。[ 本帖最后由 lilxl 于 2005-12-2 21:35 编辑 ] 要顶一下..跟大盘配合才行 说白了,就是股市无常. 支持专项研究.加入精华 炒股是一种投机,一种概率 请教老兄,什么是未来数据?能再具体一些吗?谢谢 写的不错呀,支持一下! 原帖由 cosmos135 于 2005-12-2 22:57 发表
请教老兄,什么是未来数据?能再具体一些吗?谢谢
你去看rsi那种操作方式。从总的图一看效果不错,但若你完全按照rsi去操作可能问题多多。为什么?
你猛地一看是含有未来数据的。因为看到涨了不少才敢于认为在那个时候买进。而真实世界是那个时候rsi突破了,但你敢买么?这种技术没有目标位,没有止损位(因为可以rsi背离等)。所以我们的目标位用后来的已经产生的长势来认为了。
真正的验证一项技术是按照历史走势顺序从左到右按照类似于实战方式来验证的。回头贴张图就明白了。
[ 本帖最后由 lilxl 于 2005-12-3 00:28 编辑 ] 转载:
股市定律1:满仓吃进的时候总是大盘向下调整的时候,满仓押上的股票经常是涨得最慢的股票;而对于涨得最快的股票,要么没有买、要么买得最少、要么在大涨之前刚刚出手。
股市定律2:一切对自己操作行为不利的预测都是惊人地正确——包括自己信口说出来的“预测”。
股市定律3:当整个股市狂泻时、绝大多数散户选择静观,当整个股市暴涨时、在第一时间抛出的依然是绝大多数散户。
股市定律4:运气不好的股民买了股票老是不涨,命不好的股民老是在股票涨之前卖了股票。 原帖由 lilxl 于 2005-12-2 23:43 发表
你去看rsi那种操作方式。从总的图一看效果不错,但若你完全按照rsi去操作可能问题多多。为什么?
你猛地一看是含有未来数据的。
真正的验证一项技术是按照历史走势顺序从左到右按照类似于实战方式来验证的。 ...
谢谢,好像有点明白了,期待你的图 不错,有价值。谢了。 转载:一篇文章,验证技术分析是按照这种模式的,模拟交易模式,而不是猛一看,用总体统计,呵呵
如何理解“否极泰来” 融易通
古人云“不破不立”,股市里也有“否极泰来”一说。本期我们讨论如何因应处于长期下跌趋势中的股票。
首先,我们要确定“否极”的标准,即股价跌破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底部(如图示中的B点以及后来的D点)。
第二,并不是说“创新低”就是买进机会——恰恰相反,跌破重要的“历史”底部往往是股价进入新的跌势的信号;所谓“泰来”必须是“创新低”以后重新“收复失地”(如图示中的从D点重新回到前度“历史”底部B点以上,以及从F点重新回到前度“历史”底部D点以上)。
第三,并不是说“收复失地”以后就一定不会重新跌破前度低点,而是说理论上可期待的继续上升的空间要比距离前度低点的幅度要大很多(如图示中的从D点重新回到前度“历史”底部B点以上后意味着有机会继续反弹到C点一带,其幅度明显大于B-D之间的波幅;另一处也是如此:从F点重新回到前度“历史”底部D点以上后意味着有机会继续反弹到G点一带、即所谓的50%的反弹,其幅度也明显大于F-D之间的波幅);但是,假如再度跌破起点依然需要及时止损。
第四,积极捕捉二次上升行情。如图:行情在创新低至F点后由于重新回到了前度低点D点以上而可能宣告了股价在F点已经见底。错过F-G行情的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下一次展开的上升行情。我们事先并不能绝对肯定行情一定会回到H点以及无法绝对判断从H点一定会再度展开一轮狂飙的上升行情;但是,我们可以以D点或F点为止损来尝试着寻找“H点”;当然,更合理的做法是在行情突破始于G点的局部压力线以后再介入,这时候就可以把止损设在H点以下。可期望的上升目标通常大于或等于F-G的波幅(起点从H点开始计算)。 转贴:
仍以上面的0601为例:
0601技术上的确有机会突破B点进而走到11.50元以上;但是,证明其上升失败的转折点在哪里呢?在跌破7.50元以后。于是,这里就存在对盈利预期与潜在风险任何因应的问题;如果把预期降低到10元即B点所在的价位,则止损与预期就不呈正比了。但是,行情终于到达10元的概率却很大。怎么办?
假如我们能证明10只具备这样背景的股票里有7只可以上见预期价位,另外3只则不大好说(也许会跌,也许只是每月涨而已),问题就解决了:各用10%的资金买进10只股票。
所以,我就把1270只股票分为近20类,然后将所有尚未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的转折临界点都找出来并且做上记号(也就是应用分析家里的预警功能),这样就有机会随时发现适合介入的股票了。
由于追求的重点是成功率,所以每只股票的盈利值就不很重要了;而既然不追求更大的个股盈利率,于是成功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为什么股民多数都不会卖出呢?普遍原因是因为卖出以后不知道该买什么;假如可买的东西多了,还在乎卖出以后少赚了多少吗?但可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就意味着牛市接近结束了……
再拿上面一朋友所问的600012为例:股价跌到C点的时候是不知
道是不是终点的,在见C点反转以后可以以博弈的方式博取D点的出现,即跌破C点止损,否则预期后市会出现与A-B升幅相当的新一轮上升行情。逻辑上说,在突破B点以前时到达B点以下的任何价位的概率都比突破B点的概率大,但是此种情况下的预期就很小;当股价突破B点以后到达D点的概率变大了,但是此时的预期也很小了;惟有在刚刚脱离C点的时候预期最大,但那时候的成功率最低……
如何判断成功率的高低,如何合理评价预期的合理程度,这当然是需要经验的积累的,但也是可以量化的。比如J点的投机价值就是最高的:因为跌破G点止损是每月疑义的,而不跌破G点的结果几乎必然是将突破F点——即所谓的创新高。即那时候的预期最大,成功率也很大。
继续说:当股价突破B点以后,止损位就不再是C点以下了、而是B点以下,于是应该重新评估预期与风险的比率;同理可证后面的变化与因应…… 转贴 :
抄底实战攻略 融易通
一直有朋友跟我交流说,散户的思维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甚至是永远也不可能——扭转和改变的;即使大家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临到实际交易的时候依然无法将其应用到实战中去。比如在“顶部”买股票,你怎样证明该股还有相当可观的上升空间也是很难说服大家下决心介入的;即使你把止损指出得多么清晰,人们依然会对其产生诸多疑虑。为此,朋友们建议我设计出一些适合普通投资者一般心理的操作模式,然后尽量令其合理化。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抄底。
首先,我们要统一一个理念、那就是如果你是以投机的思想来炒股的话,就必须考虑所投入的资金在单位时间的回报率。既然是投机,就应该承认每次交易都存在一个“对”和“错”的事实以及必须建立起对待“对”和“错”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或获利了结、或止损离场。也就是说:必须知道和承认看错行情、做错行情都是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所谓的盈利只能是通过最终的净盈利次数/值 大于累计次数/值 来实现,而不是通过诸如所谓的长期持有某股票一直等到终于赢利的那一天之类的行为来实现。比如:我们把资金分成6份,分别买2、3只股票,平均每个月交易2、3次,那么我们总共就有大约15次买进的机会。怎样实现“最终的净盈利次数/值 大于累计次数/值”呢?假设每次的“盈利-手续费”与每次的“止损+手续费”可以抵消,那么如果能实现超过8次的盈利就可以赚钱了。假设每次的“盈利-手续费”大于每次的“止损+手续费”的话,结果当然就更可观了。
第二,要知道如何测算某股票如果不跌到非止损不可的价位的话,其在自己能够把握的时间范围内大概能涨百分之多少;这样才能知道在什么价位才可以买以及可以买多少(即拟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第三,要能建立关于行情级别的概念,比如“这一波行情”指的是什么规模的行情,在图表上应该与“哪一波行情”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其对交易有哪些指导意义。等等。
第四,要坚信“基本上升目标”一定能够到达——假如不触及止损价位的话,惟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实现堪称“赚钱”的目标,也惟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实力从容止损。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酒钢宏兴(600307)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展开阐述:
该股上市伊始即稳步攀升,直至跌破图示中的“支持线”以后才开始进入下跌趋势。当跌至6.20元一带时,单单从搏弈的角度来看是可以考虑介入的,理由是:假如不再继续下跌至“曾经的历史底部”以下(即我们必须假设“创新低”以后我们无法把握继续下跌的幅度以及无法把握什么时候才能止跌以及反弹至可以解套的价位),那么假以时日、其必然会有机会升至“A”点以上(因为毕竟股价只有涨和跌两种可能的走势。就本图而言,跌到“曾经的历史底部”以下和涨到“A”点以上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假如不会跌到“曾经的历史底部”以下,那么最终总会涨到“A”点以上)。我们先暂时不考虑交易成本,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在6.20元买进,潜在的盈利值为7.40-6.20=1.20元、潜在的止损值为6.20-5.80=0.40元。
相对底部。我们说“抄底”这个概念的时候,其实说的是相对底部,即曾经有一个已经存在着的底部,只是“现在”的行情距离该底部比较近而已。为什么不能在“绝对底部”买进呢?那是因为当股价处于持续下跌状态时,我们无法有效判断跌到哪里才是底;即使是在相对底部买进,也只不过是从“可能不会创新低”以及万一创新低了止损成本不大的角度考虑的,并不是说一点风险都没有。所以,对相对底部也要有一个甄别:即是不是在所有的相对底部都值得介入;换句话说,能不能在事先就判断得出从某相对底部继续下跌创新低的概率有多大。
通常来说,“绝对底部”都是因某种事先无法确定的因素而形成的,其往往会快速脱离底部区域。相对底部则是在股价从“绝对底部”展开相当一段幅度的上升行情以后、再度回落到“底部”附近时形成的,其往往要经过多空双方反复的争夺才能够最终被确认。所以,在相对底部、“好”价位是可以反复见得到的,投资者尽可耐心地等待底部最后的形成——即等股价重新调头向上突破某关键阻力位才介入。例如本图的“6.20元”一带,由于并没有出现向上突破的信号,尽管当时这个价位属于相对底部、但最终因得不到市场认同而导致股价继续下跌并跌破前历史底部。而图示中的F点尽管也是很好的介入点,但等到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L2以后再介入就更稳妥得多。当然,也可以分两次介入:比如在F点先尝试着建1/4的仓位、止损设在D点以下,当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L2以后再加码到3/4的仓位、止损设在F点以下,最后1/4仓位随机掌握——目标只有一个:E点以上。
图示中的H点更是很好的介入点,因为假如后市不跌破D点、则长期趋势将会突破G点——潜在的盈利空间大大地超过理论止损值。在操作上同样也可以考虑在H点一带尝试建1/4的仓位、止损设在D点以下,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L3以后再加码到3/4的仓位、止损设在H点以下,最后1/4仓位可以在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L4以后再加码——目标只有一个:G点以上。
由于行情从来都不会是一口气走完,所以,在股价上升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不同时间规模和价格幅度的回落;如果不能有效地鉴别这种局部的和短暂的回落,我们就很难实现持仓盈利最大化。就技术分析之图表形态分析而言,构成“局部的和短暂的回落”的图形叫“调整形”,通常由三角形、旗形、箱形以及楔形等组成。本例图K和L之间的局部震荡就属于箱形调整,其震荡结束以后通常会向上突破K点并继续延续上升趋势。至于行情向上突破K点以后大致能够上升到什么价位、有一个基本可靠的测算方法:从“调整”区间的最低点开始形成的上升幅度大致等于进入“调整”之前曾经发生过的直接上升幅度。以本图为例:从L开始的上升幅度大致等于J—K之间的升幅。
最后补充一点:一切分析预测都可能出错,即使对趋势的判断正确、在上升目标的测算方面也不可能做到精确地准确。所以,股市永恒的真理是:只做有把握把握的行情。
补充一个示意图可能表达得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