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连续创设的收益:(假设我是证券公司的老总,手中有10亿元)一 580999
10亿元可卖出31948.88万份580999,以1.6O元算,立马可回笼51118.2万元,再创设16331.7万份580999,由于流通量加大,认沽权证跌至1.2元,回笼资金19598万元,再创设6261万份580999,按1元计算又回笼6261万元,再创设2000万份580999,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2000万元,可再创设639万份580999,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639万元,可创设204万份580999,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204万元并终止创设。累计创设了57384.58万份580999。假设正股2.77元不变,到期发行短期融资券兑付后以2.77元再抛出,损失差价0.36元,则收入为(1.60-0.36)X31948.88+(1.20-0.36)X16331.7+(1.00-0.36)X(6261+2000+639+204)=59161.8万元,年收益率59.16%。
二 580001
10亿元可买入36101.1万武钢,卖出36101.1万份580001,以1.3O元算,立马可回笼46931.43万元,再买入武钢16942.75万股,创设16942.75万份580001,由于流通量加大,认沽权证跌至1.1元,回笼资金18637万元,再买入武钢6728万股创设6728万份580001,按1元计算又回笼6728万元,再买入武钢2429万股创设2429万份580001,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2429万元,可再买入武钢876.87万股创设876.87万份580001,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876.87万元,可买入武钢316.56万股创设316.56万份580001,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316.56万元,买入武钢114.28万股创设114.28万份580001,按1元计算回笼资金114.28万元,并终止创设。累计创设了63508.56万份580001。假设正股2.77元不变,到期不兑付,赚差价0.13元,则收入为(1.30+0.13)X36101.1+(1.10+0.13)X16942.75+(1.00+0.13)X(6728+2429+876.87+316.56+114.28)=84289.28万元,年收益率84.29%。
===============================
在此种情况下,买入武钢正股就是抢钱。10亿元就锁定了63508.56万股,有三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各用10亿现金就锁定19亿股武钢,还有十家只能去搞580999了,但也只能容纳四家而已,还有六家只能去搞宝钢权证580000了。算上宝钢、鞍钢、长电、新钢钒、白云,还远远不够。权证和正股都有的炒!!!庄家有恃无恐原来还是有道路的。 厉害!收藏了 厉害! 6019---->6 看帖回帖,人之常情!! 看帖回帖,人之常情!! !!! 一相情愿!!!! 理想化了,有5亿元的资金能在1.60接掉3亿多份580999?不过在偏离实际价值这么多的情况下,机构创设权证有利可图是肯定的。 知识经济!金融衍生品创新,就是骗钱代名字。 散户怎么玩啊。 厉害!收藏了 有利可图是肯定的。 思路基本正确,不过应该也有一个问题
第二段:假设正股2.77元不变,到期不兑付,赚差价0.13元,则收入为(1.30+0.13)X36101.1+(1.10+0.13)X16942.75+(1.00+0.13)X(6728+2429+876.87+316.56+114.28)=84289.28万元,年收益率84.29%。
这里的0.13元应该不存在了,因为权证已经是废纸,无非是在别人手上,所以赚不了这0.13元的差价。因此,武权风险极大,而武钢有一定的机会,不过由于武钢盘子太大,可能涨幅不能期望过高
。。。
楼主计算高超!不过,第二部分,假设正股2.77元不变,到期不兑付,赚差价0.13元,则收入为(1.30+0.13)X36101.1+(1.10+0.13)X16942.75+(1.00+0.13)X(6728+2429+876.87+316.56+114.28)=84289.28万元,年收益率84.29%。
这里的0.13元应该不存在了,因为认购权证那时是废纸。创新券商无论认购还是认沽,都不能在到期后赚钱,只有亏钱的分,券商赚钱是在发行权证上,所以没有0.13元的收益。
请大家继续讨论一下,是否有什么纰漏?
加亮,请大家继续讨论! 财富再集中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