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我心深度剖析巴菲特的投资成功之道
如如我心深度剖析巴菲特的投资成功之道如如我心 2005-11-10作
老子曰:“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又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又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人,必先知己;知己,必验于人。知彼知己本无分个先后,倘能知己无我,则我亦人也,人亦我也,人我皆物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莫不有性,莫不有命。理者,穷之而后可知;性者,尽之而后可知;命者,至之而后可知。
投资和投机也本无分个先后、高下,时而投资之道盛行,时而投机之道盛行,投资和投机循环往复,才使得金融市场如此激动人心、丰富多彩。但若合而视之,则又归于投资,正如阴阳合一则为太极,而太极之中又蕴含着一点生生之意,倘或没有这点生生之意,又何来太极分为阴阳两仪?故大道至善!没有投资,金融市场也就不可能存在。欲知太极,须先知阴阳,投资之道亦然。
以上为知人知己之道,今天以此来评说巴菲特。巴菲特在Berkshire的年报中反复提到两位对他影响最深的人,一位是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的作者),一位是费雪(《如何挑选成长股》的作者),这两位都是价值投资派的鼻祖。巴菲特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得益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美国就如同中国的深圳特区,没有任何历史文化的包袱,是一个年轻而又崇尚自由的国度,所以才能涌现无数的奇迹,而在其它国家,任何一个人或家族都不可能拥有像巴菲特那样的巨额财富,那只会招来巨大的政治风险。美国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案例,美国二战后的巨大成就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一点也使得巴菲特的成功奇迹无法模仿。
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二是,他能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信仰,终生不渝地信奉和遵行。在美国,与巴菲特有着共同背景的投资者有很多,但唯有巴菲特出类拔萃,这就要归功于巴菲特对信仰的无比虔诚。学习过格雷厄姆和费雪思想的投资者成千上万,可深得其精髓或思想根源的唯有巴菲特,而且,巴菲特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和模仿,而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从而转化为巴菲特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必须从格雷厄姆、费雪和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中找到一些共同点,方能真正理解巴菲特。
他们思想的共同点,就是买入价值低估的优秀公司或优秀公司的股票,然后长久地持有它。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难点。这些难点主要包括: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优秀?如何判断它们的价值被低估?长久究竟是多久?何时才需要卖出它们?怎样判断卖出的时机?巴菲特在年报中多次写道,判断公司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诚信,但同时他又写道,在某些行业中,最好的管理层也无法实现一流的业绩,如纺织业。
那么究竟是行业在先,还是管理层的能力在先呢?我的分析是,行业在先。因为在美国,创造奇迹的并不只有巴菲特一人,短短的20年来,科技网络业也涌现出无数的奇迹,比尔·盖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可微软的成功能简单地归功于比尔·盖茨的经营管理能力吗?当一个行业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时,就算一个憋脚的经营管理者也能将公司经营得比成熟或衰退行业中的公司好,而当公司经营业绩节节攀升时,似乎人人都讲诚信,谁又能预知微软、沃尔玛能脱颖而出呢?巴菲特在年报中虽然对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着墨较多,而对行业判断一笔带过,但在巴菲特的内心里,行业选择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巴菲特不从纺织业退出,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是他自己都承认的事实。
如今的投资界受巴菲特的影响很深,都纷纷重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尤其是对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考察,其实这是巴菲特“知而不言”给投资界造成的误区。如果仅因为和董事会成员见了面,彼此有共同语言,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就冒然去投资,风险其实非常大。有时候,一个特别优秀的公司可能会有一个很难交流的管理层,比如洛克菲勒就被民众视为贪婪的恶魔,可他的标准石油公司却是世界第一,如果你投资了标准石油公司,你也会说洛克菲勒是个非常有能力和诚信的企业家,但后者绝不能是你投资的最重要原因,而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比如,巴菲特投资中石油时,就不可能过多考虑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他只要知道中石油是中国最好的石油公司,并且还是中国的垄断行业即可,他根本没必要认识中石油的总裁,他也不可能了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如果他不幸进入A股市场投资了中石油旗下的上市公司,他一定会说中石油是个大骗子。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当然要顾忌国家形象,中石油抛出45%的年分红率才使得巴菲特动了心。
巴菲特一直刻意回避投资网络科技业,他说只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其实他最熟悉的行业莫过于纺织业,可他早就退出了。投资界听信他这句话,以为专注于投资某个自己熟悉的行业就可以了,结果无数的投资者都变成了投机者,因为自己熟悉的行业可能已是昨日黄花,投资不成,便只好做波段,最终在波段中沉入水底,可纵然如此,也不肯违背巴菲特的圣旨。其实这就好比电脑,你不会造,还不能用吗?难道非要一辈子只用你会造的算盘,也不肯用电脑吗?投资者完全可以跨越所有的行业进行投资,虽然各个行业的经营细节不同,但投资的原理是完全相通的。所以,巴菲特无心的几句话,又给投资界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误区。也许他的本意是想说,自己投资的这些行业都仍能为Berkshire带来丰厚的利润,他没有必要再花过多精力去研究网络科技行业。
为什么要长久持有一家价值低估的好公司或它的股票?为什么无数的投资者做不到?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不能适用于其它国家?巴菲特在年报中提到,他不是特别赞成好公司年年分红,他自己的Berkshire就从来没有分过红,他说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将每年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并且1美元的利润还能赚1美元以上,他认为这样的公司不分红是正确的。可巴菲特在投资中石油时,最看重的恰恰又是中石油每年的高分红率。这次巴菲特说得比较明确,那就是如果管理层能将利润进行再投资,并且获得良好的收益率,则不分红是可以的,否则应当分红。
如果公司不分红,但积累的盈余年年在增长,其股价也会相应上涨,这时候,巴菲特可以获得股价增长的利益。如果公司分红,则巴菲特可以快速回收资本,两者对巴菲特都有利。但投资界对这个“长久究竟要多久”非常困惑,很多投资者也因此而吃了大亏,其实在股市中,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因为公司在分红或送股时,会进行股价除权处理,只要我们将股价重新精确复权,就能计算我们享受分红时的所有利润。可惜全世界的股市都似乎在故意误导投资者,总想隐瞒精确复权后的真实一面。其实任何股票,只要精确复权后,就能立即看出“长久究竟是多久”,以中国股市为例,有很多股票是在近几年的大熊市中才见顶的,极个别股票,到今天仍然无须卖出,如000538云南白药,按普通的行情软件复权后计算(国内目前找不到能够精确复权的软件,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导),它的全部利润是60倍左右。这远远高于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上获得的最大利润。据说,德隆鼎盛时,曾在股票上赚了50亿,号称中国的巴菲特,其实它在股票投资上的收益率已远远超过巴菲特,但它只享受了一场纸上富贵。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坚持长期投资,是因为他聪明地利用了保险业,保险业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使得他能比其他投资者更具有资金实力,假设一家公司20年不分红,股市也低迷20年,相当于1929年重演,99%的投资者都无法承受这么漫长的折磨,最终可能会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抛售,可巴菲特不用担心,20年不分红没关系,只要所积累的盈余还都在,最终一分也少不了他的,所以就算有40年的熊市他也不怕。巴菲特利用了保险业的浮动资金优势,等于是变成了一个银行家,这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三。巴菲特在2004年的Berkshire年报中声称,他还有800多亿美元的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品种呢,就算巴菲特在美元卖空上冒点险,也无法令他伤筋动骨。这是其他投资者不可能比拟的。中国的德隆还是在鼎盛时就被资金链的断裂而拖垮的,其实若能再等几年,德隆就能凭着玩除权游戏,最终顺利出局,因为在德隆系股票崩盘前,已有很多中小投资者贪图除权后的便宜而买入了,如果能骗进几个大基金,德隆就能顺利套现,在德隆系崩盘前夕,国内还出版了好几本鼓吹德隆神话的书籍,谁知是不是德隆请人写的呢?只可惜它的运气实在太背。
巴菲特在年报中写的文字读多了,就会感觉他写了几十年,都在重复着一些老话。难怪举世都想效仿他,却都无法得其精髓,还是他自己说出了真相,他说真正好的投资想法是需要保密的。他之所以说保险业好、说可口可乐的管理层非常出色,是因为他知道没人能跟他竞争了,说出来也无妨,他跑去卖空美元,更是没人敢跟他的风,谁知道他的用意何在?何况外汇市场更是变幻莫测。其实这都是巴菲特在故弄玄虚,大摆迷魂阵,投资界越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才越安全。很多Berkshire的股东询问巴菲特是否考虑过继承人问题,他口口声声说会让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继续掌控Berkshire,以延续Berkshire的企业文化和投资理念。可是当股东们询问他会不会让比尔·盖茨来掌控Berkshire时,他又刻意回避正面的回答。几十年来,股东们想套他一点真话,都无功而返,其实这恰恰是Berkshire的成功之道,如果都懂得如何投资了,Berkshire还能存在下去吗?所以股东们投资Berkshire几十年,钱虽赚足了,可跟巴菲特学了几十年,还是不敢或不愿自己去投资。那些写了几十年的老法子,谁用都不管用,因为没人能深入到巴菲特的思想中去。
但是,能理解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人很多,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妻子和儿子、比尔·盖茨等,只有在思想上与巴菲特平等的人,才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其实非常简单,然而这个简单的背后,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又是极其复杂的。有没有化繁为简的办法呢?有。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买入价值低估的优秀公司或优秀公司的股票,然后长久地持有它。也许我们无法预见微软能够脱颖而出,但当一个行业处于成长期时,这个行业就值得你投资,至于如何选择其中的公司,你甚至可以使用抓阄的笨办法来选择,成长行业中最差的股票也比衰退行业中最好的股票强。也许你不能取得巴菲特那样的成就(在世界其它各国,他那样的成就几乎都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掉脑袋,除非他是掌权者),但你完全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投资上取得不错的业绩。当然,何时卖出将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但这更多地取决于个人,如果你需要钱用,反正又已经有了利润,什么时候卖都不能算是错。当你下一次想再投资时,你仍然还得遵循这些简单的方法。
好书推荐
近日在图书馆阅读了一本好书《最高商机》,建议大家有时间去书店或图书馆翻阅一下。对大家的工作、事业、生活都会有巨大的帮助。读完此书,我只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英雄所见略同”。我所写的只是粗泛了一些,没有这本书详细具体,其实都是相通的。
好文!顶!
谢谢!如此“深度”读解巴非特?!
只能说:无知便是勇敢! Originally posted by fteli at 2005-11-10 16:05只能说:无知便是勇敢!
同感:) 最高商机
不知道有没有啊,不是哪里都有啊 这文不错,顶一下.
老巴这人其实爱故弄玄虚,真正有用的东西从来不说,常答非所问.有这种嗜
好的还有杰姆.罗杰斯,最近到书店浏览了一下他的新作<<疯狂的商品>>
感觉真正有用的东西没写出来,家常话不少.其实老巴买中石油的原因就
是一种宏观投机(资). Thank you very much!!! 巴非特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今年由于台风,还有看空美圆他的公司是这么多年来最不赚钱的一年. 美国二战后的巨大成就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一点也使得巴菲特的成功奇迹无法模仿。
这一点很同意. Originally posted by wald12345 at 2005-11-12 00:25
美国二战后的巨大成就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一点也使得巴菲特的成功奇迹无法模仿。
有道理 的确感觉老巴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很复杂。并不一定是在故弄玄虚,比如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是否优秀就非一般投资人所能学。还比如如何在适当时机抛出股票也是不简单的。 谢谢! 巴菲特的成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巴菲特处于效率最高的美国股市.
2.其事业又处于二战后发展速度最快的美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3.他是一个保守而坚定的长线投资者.
4.他善于用人,借用外脑.
5.他有着极强的财务分析能力,估计比郎咸平要强.
6.他对自己的财技高度保密,虽年年作报告,但均难以发现其看问题的思路.
... ...
最后说一下老巴的缺点,那就是在宏观经济的研判上.从当年的纺织业,再到美元......均显示了他的这一弱点.而今世界又进入一个宏观经济不稳定阶段,老
巴是否会晚节不保则未可知,只能祝老巴一路走好! 劝劝各位能否先看看关于巴菲特的那些书再来发表高论? 学习学习
好文,投资就是投机(合适的机会买入合适的上市公司)
好文,投资就是投机(合适的机会买入合适的上市公司)劝劝各位能否先看看关于巴菲特的那些书再来发表高论?
其实关于巴菲特的书只要市面上有的都看过了,他的思想是对的,但能够大富还是得益于美国战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