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0月31日实战看盘交流专帖 ☆☆☆☆☆
下周大盘展望和下周一走势预测1.下周大盘会有一次短暂的甚至无法持续一天的反弹走势,极其难以把握,原因在于大盘破位明显,杀跌力量很强,而很多个股还没有破位,目前正在加入到破位的群狼当中,也就意味着杀跌力量只会增强,还远没有到衰竭而反弹的地步.
老手套反弹,说的也就是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很多进入市场没多久有一定技术的准高手准老手利润损失最大的时期。论坛大多数的所谓高手在这个行列,下周是他们需要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真正的高手都是从这个阶段,断胳膊掉手的走来的,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得到质的提高,不过起码这样的躲了头部又吃套的日子,偶已经起码走了3、4遭,这次如何?难说呀。
2.下周一的走势
下周一最无聊的是平盘,小阴小阳的折磨死人,不过目前已经不是多空力量平衡时期,这个走势比较难出现。若是出现了,唉,以后下跌的空间更大。
若是小低开后收10点多的中阳,则是诱多,后面会稀里哗啦的,1050都挡不住,要补1020一线的缺口了。
最正常的走势是中阴,最大跌幅还要近30点,全天跌20点左右很正常。这个趋势在周五的尾盘已经可以看出。尾盘缩量反弹太多,是主力自救和低盘造成,高手才不会进。 真正的盘中反弹,即使此前跌了30点也是有能力让大盘再收红地。还是大量,那架势是让人晕眩的反转的架势,其实只是反弹而已。而周五不是。
所以,周一的策略是,上午收红,特别是走高7个点以上,原则上有仓就只出不进,走平或走阴不出不进。下午依旧红的话比较复杂,要看具体走势决定。明日午盘在详细说了。若下午大副收阴在20点以上,短线高手可以建仓了。
不过,最好策略是,只看不动,只学习或微量操作。 IPO年内复活 再融资行程敲定
陈伟 中国经营报 2005-10-29 8:30:29
在经过近半年的攻坚战后,目前已有占流通市值30%左右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改,各种类型的公司股改难点也几乎都找到了突破口。另一个市场更为关注的话题逐渐随之提上日程:何时实现新老划断,恢复市场融资功能?
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12月中下旬可能成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发行全流通新股的时间底线;2006年春节前,主板市场恢复再融资;春节后,主板市场将正式实施新老划断。
IPO倒计时
“完成中小板企业股改后,深交所希望在年底率先恢复该板块IPO,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深交所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终决定权在手中。”
“根据我们的了解,近期交易所正会同监管部门着手制定全流通IPO询价细则,预计11月初出征求意见稿,11月底正式推出。”深圳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政策细则目前还不清楚,但我们已经参照全流通的背景来写有关文件,届时若新的规定和我们的理解有出入,再加以修改就行了,我们希望借此能拔得中小板全流通发行‘头筹’。”
尽管目前管理层对于新股发行避而不谈,但各方面的发行准备工作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接受记者采访的各方人士普遍认为,管理层在等待着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机以启动新股发行。那么,怎样的时机才能算是“相对成熟”呢?
最近一次对中小板股改及扩容的表述是市场监管部处长王娴的公开演讲。王娴称,“在市场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将适度加快中小板的发行和上市节奏,扩大其融资作用。而且,中小板将率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新老划断’。”
“这句话实际向市场暗示新股发行可能启动的时间。”分析人士认为,“中小板完成股改后,而且是在市场运行平稳一段时间之后。”
深交所策划国际部总监隆武华在最近的一次“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透露,“如果顺利的话,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11月初就能率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也就是说,届时将满足新股发行的第一个条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中小板公司股改一次通过的可能性很大,其原因和股改一定程度上变为“走形式”有关。当前的股改表面上是分散决策、市场博弈,但实际上,各当事方为加快股改进程,或多或少地对股改投票有一定程度的干预,投资者投票权被“小利”收买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使最终有个别公司有意外未通过,需要三个月后再重新启动股改,也难影响新股发行进程。”
这样看来,中小板新老划断的关键时机取决于届时市场是否有平稳运行的基础,能否承受住新股发行的冲击。
确保市场不受冲击
怎样才算是市场平稳运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投行人士认为,首先,股改后中小企业板市盈率应在合理范围之内,这一点比较容易实现。截至10月19日,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29倍,未来随着更多的公司完成股改,市盈率有望继续回落至20倍左右。所以,新发的股票未必会对现有的中小企业板公司造成明显冲击,真正担心的是对主板公司的拖累。
因此,在更大程度上,中小板新老划断要看主板的市场运行状况。而主板市场要不受冲击,关键要形成两个稳定的标准:一个是股改后公司全流通的合理估值标准;另一个是未股改的公司要形成稳定的含权标准。这都与完成股改的公司数量以及市值有关系。
华生教授认为,只有当A股市场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大市值公司的二级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时,才是全流通IPO的最佳时机。
但管理层显然认为这个时间太长。股改初期,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就指出,占总市值60%~70%的200~300家公司完成股改后,就可以作为实施新老划断的标准。也就是说,恢复新股发行,最快要等到明年春节后的三四月份。
“这只是当初管理层的想法,在新的股改市场形势下,管理层已感觉到有必要将新老划断的时机提前。”一位接近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管理层的艰难决策
“应该衡量一下提早实现新老划断和滞后实施的利弊。”一位保险公司投资总监分析,“新老划断实施太早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股市可能被砸出一个‘大坑’,但这不一定就是坏事。据我所知,很多大资金都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当越来越多的资金有这样的期望时,真正实施新老划断时股市就不一定会跌了,现有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受到很大损害。而若滞后实施新老划断,表面上是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但从目前对价的市场形势看来,这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多大程度的保护,股改过程中更多的收益被那些搞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的投机者攫取。如果这种局面没有改观,不如尽早实施新老划断,建立市场新秩序。”
而最近“权威人士”的讲话也透露出监管层的态度。该人士说,恢复新股发行不会等到所有上市公司都解决完股权分置问题,但也不能太早。改革速度太慢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
“太早这个词语很微妙。”一位分析人士说,“说明管理层认识到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经不起时间的消耗,新老划断可能比原计划要早一些。所以近期股改节奏可能还会加快,毕竟为了市场长久发展,股改的效率已被排到第一位。”
而这个“稍早”的时机如何确定,将成为管理层的艰难决策:它需要权衡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存量和增量的利益。而12月中下旬是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届时将有超过50%甚至更大规模市值的公司完成股改。过了这个期间,若要再发新股,恐怕就要等到春节后了,因为按照有关规定,发行新股的公司必须出具上一年的年报。这很可能是管理层不愿意耽搁的另一个原因。
[ Last edited by sunwaysz on 2005-10-30 at 19:21 ] 明日是10月31号,周二才是11月1日 中国石油即将整合上市子公司 三家A股公司停牌
2005年10月28日 07:54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林威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石油(0857.HK)整合旗下三家上市子公司的方案近日将亮相。昨日上午开市前,深交所网站发布停牌信息,这三家公司——吉林化工(000618,00368.HK)、辽河油田(000817)和锦州石化(000763)均因将披露股价敏感信息而在当天临时停牌1天。另外,吉林化工在香港交易所的公告称,停牌是有关公司私有化的信息披露。
不过,最有可能第一家公布消息的吉林化工今日披露,公司由于不能按照上市规则的要求作出正式公告,所以未能及时刊登有关方案,公司股票继续停牌。辽河油田和锦州石化也公告,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直至发布信息。
吉林化工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4.91元,市场人士预计,其大股东中国石油的收购价格将有溢价。去年底,中石化对北京燕化以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了私有化整合,收购价格就比北京燕化停牌前的市价高10%。
朦胧的整合方案
一位国外投行的分析员昨日向记者表示,现金充足的中国石油采用现金收购上市子公司流通股然后将其摘牌,是最简单有效的整合方式。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吉林化工这家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对于其他两家子公司,中国石油不排除会用其他方式,毕竟壳资源在国内还是值一两亿元。
这位分析员称,可能是上市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倒逼中国石油加快整合进程。但整合更大的意义则在于,它将是中国石油回A股上市的前奏。
中国石油集团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则认为,这次整合上市子公司是中国石油产业整合和内部重组的一部分。
在中国石油集团内部,所强调的是“中国石油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中国石油总裁蒋洁敏在部署今年下半年重点工作时曾指出,公司要稳步实施内部资源整合和专业化重组。
韩学功证实中国石油正在做产业结构上的调整。“最近动作比较大。”他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集团非上市部分在一些地方也开始合并。在兰州、塔里木、玉门等地,以前剥离开的部分又重新合并在一起。”
今年无疑是中国石油的大收购之年。就在三个月前,中国石油宣布整合海外资产,将向母公司旗下的中油勘探开发公司注入现金200多亿元,以获得50%的权益。
“海归”的曲折之路
中国石油管理层一直将回A股市场上市作为公司的战略之一。该公司总裁蒋洁敏曾指出,中国石油是一个战略性的公司,没有理由不在国内上市。中国石油从1999年重组时起,就没有放弃在国内上市的战略研究。
但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尚未就“海归”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中国石油董事会秘书局刘朝辉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上市目前仍停留在公司内部研究的层面。下一步的动作并不在公司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
有市场人士认为:“只要国内股市起不来,中国石油就会无限期搁置回国内上市的计划。”
韩学功说,中国石油自A股市场下跌后,再也没有提国内上市。中国石油上市是为了吸引战略投资者,募资不是主要考虑。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龚金双则认为,中国石化在国内市场上市之初表现平平,在一定程度上冷却了中国石油回国内上市的热情。
“为了大公司的形象,中国石油应该不会走借壳上市的路。”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石油是目前国内盈利最多的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利润超过616亿元人民币。
[ Last edited by sunwaysz on 2005-10-30 at 19:22 ] 呵呵 前排 三家公司花费60亿巨资买套 主动护盘暗藏大智慧
2005年10月28日 02:3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上海汽车动用10亿巨资护盘,非但没有成功,自己买了一大堆“套”,还为别人创造了简单不能再简单、甚至“地球人都知道”的短线套利机会,确实显得不可思议。
在这之前,已经发生过宝钢股份40亿、广州控股10亿护盘失败的先例,再次发生类似的失误,不由得让人深思:三家公司花费60亿巨资买套,大股东究竟图个啥?
主动护盘暗藏玄机
上汽买“套”究竟解放了谁、忽悠了谁?表面上看,上海汽车的行为确实可笑,但仔细分析最近三天的走势,笔者发现这看似简单、甚至有点傻的行为,其实蕴藏着超常的大智慧。
9月29日股票复牌前,由于宝钢股份、广州控股出现过护盘失利的现象,市场对上海汽车的护盘承诺并没有太在意,但10月24日该股对价后居然以承诺价3.98元开盘,由此引起市场极大震撼,注意力迅速转向该股可能引发的巨大套利机会。许多人感觉只要在3.98元以下买入,两天后在3.98元集合竞价卖出,便可获得巨大差价。由此引发股价迅速止跌走高,并在10月26日收在3.70元。当天成交稀少,因为人们普遍希望10月27日挂单3.98元卖出,轻轻松松赚个7.6%!
问题恰恰发生在这个时候,因为大家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上汽护盘资金所剩无几;二是如果10月27日大单挂在3.98元以下,开盘时就不会见到3.98元。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3.72元开盘后直奔跌停!将前两日投机客一网打尽,全部套牢!
大股东慷慨护盘并不吃亏
从表面看,三家公司斥巨资护盘买套,得不偿失,吃了大亏,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也许你就发现大股东并不吃亏,因为这些大公司曾经多次融资,从投资者那里融到了很多的资金。
比如宝钢股份,今年4月15日增发,一次就拿走256亿元,当时还得到基金的大力配合,现在拿出40亿元护盘买套,即使全部亏掉,不是还有216亿元吗?
广州控股也是类似情况,去年公司增发融资近10个亿,现在拿出10个亿护盘买套,虽然短线看赔了些钱,但总不会把10亿元都赔光吧。
由此可见,大股东巨资买套,只不过是把融到的资金进行再分配,只不过受益的可能不是普通投资者,而是一些机构罢了。但不管怎么说,护盘总比不护强,这毕竟比以前进步了许多。
未来前景会越来越好
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一个转折期,不论是上市公司、基金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必须寻求新的生存之道。
就上市公司而言,全面股改后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防止控股权旁落他人、如何保持绝对的话语权,而巨资增持或许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通过大量增持流通股份,不但可以保持非流通股话语权、控股权,还会获得流通股话语权、控股权。对于一些行业龙头公司而言,拿出一些资金把控股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论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对公司长久发展,积极意义还是不能否定的。
另外,将来要推出股指期货、期权等新的交易品种,做市商制度也不再是梦想,而一些超级机构要想在证券市场获取主动,就必须大量买入这些大盘蓝筹股。
更何况,目前股指处在历史低位,在这个时候大量增持股份机会远远大于风险,一旦一、两年之后,股指起来了、走牛了,那个时候再回头看看上海汽车、宝钢股份、广州控股的买“套”行为,或许就不会觉得傻了。
[ Last edited by sunwaysz on 2005-10-30 at 19:22 ] 传言中石化和中石油将整合旗下公司并整体上市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2:50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中石化和中石油旗下公司股价明显异动,在近两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去40余点的情况下,锦州石化却逆市上涨了10.28%,辽河油田最大涨幅也接近10%,并且放出巨量。另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等个股在盘中均出现脉冲式行情。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异动与市场传言有关,传言称中石化和中石油将整合旗下公司并整体上市。
中石化旗下有扬子石化、上海石化、齐鲁石化、仪征化纤、石炼化、中原油气等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有吉林化工、辽河油田、锦州石化等上市公司。在这些公司中,由于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从事石油开采的辽河油田、中原油气等业绩向好;而从事原油加工的企业日子就不好过了,如锦州石化今年前三季度亏损额高达8亿元。
市场传言称,由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下属公司业务相近,存在内部同业竞争及不可避免的关联交易,因此存在整合的需要,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被整合后会退市,为弥补深交所的损失,中石油将登陆深圳市场;中石化下属上市公司股票也将换成中石化股票上市。
上海石化证券事务代表唐伟忠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没有听说换股的消息。齐鲁石化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石化早就说过要整合,但目前怎么整合还不知道。中石油旗下锦州石化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听说过整合的传闻,但中石油目前还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
如果两大石油化工巨头整合下属上市公司,会采取什么方式呢?德邦证券分析师周亮认为,整合可以采取回购、卖壳、换股的方式进行。如锦州石化这类业绩下滑、股价不高的公司,收购成本会比较低,可以采用回购方式。在二级市场上,对锦州石化股价有短线刺激的作用。而对于总股本不大的公司也可以采取卖壳的方式进行整合,这对下属公司来说是资产重组,资产质量提升的同时,股价也会有所表现。至于像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等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换股可能更现实一些,即以中国石化的流通股按一定比例去交换其子公司的流通股,换购后注销子公司的流通股。
周亮表示,整合旗下公司对中石化来说可能会形成一些损失,但有利于今后的发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中石化股本都将扩大,股票活跃程度也将下降。另外,中石油整体上市可能会对深市构成冲击。由于面临股改问题,若有可能,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应尽快对下属公司进行整合,从而避免逐家进行股改。在整合工作完成后,股改就显得相对容易一些。
周亮认为,由于整合时间可能较长,因此近日石化、石油类个股上涨应该是短线投机炒作。对市场来说,两大巨头整体上市,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整合上市是一种资本运作方式,有利于活跃市场,引发市场对其他个股的联想,因此对大盘有积极的意义 下三上市公司继续停牌 中石油整合可能动真格
2005年10月28日 06:2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虽然石化行业今后一段景气度并不被看好,但是近日来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旗下的上市公司股票,却在低迷的大市中表现得十分强势。
有关中石油、中石化整合下属上市公司传言再起。传言称,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被整合后会退市,为弥补深交所的损失,中石油将登陆深圳市场;中石化下属上市公司股票也将换成中石化股票上市。
传闻似乎并非捕风捉影,昨日开始中石油旗下的吉林化工(资讯 行情 论坛)、辽河油田、锦州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就纷纷停牌,停牌原因均是将刊登股价敏感信息。今日这三家公司还将继续停牌。不过中石油方面对究竟为何停牌还是讳莫如深,公司公共关系处毕建国以公司还未授权透露有关消息为由,表示目前不便就此事发表评论。
昨日中石化旗下公司大多居涨幅榜前列。其中,石炼化上涨9.91%、齐鲁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涨7.87%、扬子石化涨6.24%、中原油气涨5.44%、上海石化涨3.90%。但中石化证券事务代表黄文生否认了有关换股整合事宜。
[ Last edited by sunwaysz on 2005-10-30 at 19:24 ] 底部即将来临,可以逢底动动手了 终于赶到前面了,不知道有分加没? 又是不平静的星期一 明天小阴小阳的可能比较大,如果还是大阴,那这反弹也太容易做了 水平有限,只看不做! 继续大阴线吃货,破1000点后国家救市,这就是机构的阴谋! 中国资源调价箭在弦上 国家发改委欲一箭双雕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09:5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八日电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在中国上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百分之零点九增速温和上涨及“十一五”规划建议刚刚通过之际,由国家发改委今日牵头召开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显得颇为意味深长
。
代表财政、环保、土地、科技、水利等多个部委发言的高级官员将于今明两日悉数到场。而此次会议将就如何完善水、电、石油、天然气、土地、煤炭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给出改革“路线图”。
从此次会议传递的信号看,中国官方对当前资源价格被低估的状况已了然于胸。而官方接下来的动作将更趋于明朗;坚持市场化方向改革,让价格这一“看不见的手”走至前台、发挥功用,中国资源性产品终结免费或廉价午餐时代的脚步已清晰可闻。
事实上,官方此次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实是时势使然。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的水、电、气、石油、土地等资源价格受到政府管制,使其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而资源的免费或低价使用,致使资源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极其迟缓,进而衍生了浪费和效率低下,而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亦随之大行其道。
一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百分之三十三,较发达国家低约十个百分点。
与这项数字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原本并不丰富的水、石油、土地等资源性产品储量。
据知,中国石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二十四点九亿吨,人均仅为一点九吨,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而中国耕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亦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和四分之一。
而刚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显然对这一问题十分警觉。
《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二成左右。
国家发改委此次召集“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无疑是对中国下一个五年纲领的一次明确回应:下一步将“抓紧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资源调价已“箭”在弦上。
事实上,当前这一时期,中国官方酝酿发出资源调价之箭大可做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由于CPI已连续数月低速增长,九月更是低至百分之零点九,通胀压力已几近于无,逐步提高资源产品价格对于避免中国陷入新一轮通缩无疑将大有助益。 关注资源类个股 看看1046和1059的支撑
[ Last edited by liqiangw5186 on 2005-10-30 at 19:48 ] 只看不动,只学习或微量操作。 kkkkkkkkkkkkkkkkk 不是短线高手.所以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