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朋友有天威的产品和同类产品质量的对比,我认为这个非常非常关键。
那位朋友有天威的产品和同类产品质量的对比,我认为这个非常非常关键。因为大家的原料成本都一样,到2008年的时候国内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开始释放,而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现在好象是4美圆每瓦,所以到2008年不会象现在拥硅为王,而是谁的光转化效率高谁就能够活下去,所以我问那位朋友有天威的产品和同类产品质量的对比,我认为这个非常非常关键。现在天威是15%的转化效率,有的说是16,我想知道正确的数剧,还有天威对手的,那位有啊? 王平均关于“首富施正荣”一文的声明http://blog.leaderweek.com/read.jsp?aid=24434&uid=10084
5月4日, 赢周刊发表了研究员“叶知秋”的文章 首富施正荣财技遭遇产业诘问 三大疑点(简称“首富施正荣”一文),上面的内容严重与事实不符, 先公布如下, 希望大家不要混淆黑白!
第一, 关于我 “王平均”。“首富施正荣”一文里说“王平均”是居住在欧洲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博士,半导体物理的专业研究者。事实上, 我是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位中国留学生, 现在在读MBA。
第二, “首富施正荣”一文的三大疑点根本不是我的原创的东西, 是我从著名论坛世界经理人社区(bbs.icxo.com)里转的一位叫Harvard的文章 摩根士丹利导演的首富施正荣的骗术 , 这篇文章是4月8号Harvard发表在世界经理人社区里的, 是我把它转到我落户的领袖博客(blog.LeaderWeek.com)里! 改了一下标题为 摩根士丹利导演的首富施正荣的三大骗术 , 同时也注明了转自bbs.icxo.com并注明原作者为harvard!
第三, 赢周刊从来没有采访过我本人, 也没有在我的博客(blog.LeaderWeek.com)里留言, 这种新闻作风让人不可理解!
第四, 除了关于在诺贝奖这个问题上没有诚信外,我们目前对首富施正荣”还不能下什么结论! 抱歉到今天才来报到,其实这贴子我已看过N次了,一直在关注学习中. 不落的太阳! 今天终于游玩回来了,各位朋友好,有新的好消息吗。等着开盘。 转帖:记者对"大牛股"------G天威的采访记。闲时看看的确对我们的上市企业有如此的“前卫意识和胆大包天”的气度惊讶!
我们面面相觑,看来白高兴一场。这一次是难以蒙混过关了,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张皓的哥哥,但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时间连会客都不许,又怎能带我们入厂呢?
只好试试了,张皓掏出手机,固定电话,没人接,手机关机,再拨,还是不通!
我感到了一阵绝望,不等了,拼一下!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我掏出所有能用的 证件,走向而森严壁垒的门卫室。
“干啥的?”保安眼皮都不抬,冷冷地问。
“您好,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想了解一下咱们厂的产品情况。”我小心翼翼地陪笑说道。
“登记。”
我规规矩矩地填上登记单。
“进去吧。”
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不需要打电话核实被访人了?他连我的证件都没看一眼呢?不过,虽然咱是个厚道人,但也不至于厚道到再向保安要求核实的地步。 我向张皓一摆头,他正忙着给嫂子打电话呢。
“兄弟,闪!”
我俩一转身,走进了电动的不锈钢栅栏门,一路尽量压住节奏,以免因窃喜而引起怀疑,直到进入办公大楼,才相对一笑。
“形同虚设!”我回头看看还在正步敬礼练习交接班的门卫,想起《天下无贼》中刘德华训斥小区保安的镜头,“哈哈”。
登上2楼,一溜的门牌,负责接待股民的董秘在哪里呢?
团委,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又一个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党委书记,还是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厕所!噢,到头了。全都大门紧闭,只有另一侧的公司办公室似乎挺有人气,三张桌前坐着五个妇女嗑着瓜子聊天。
“你们找谁呀?”一位年长的主任模样的露出警惕眼神(后知她姓王)
“您好,我们是全国采风万里行的,G天威市场形象不错,”我赶紧溜须,想打消她的敌意,“股民很关心,想了解一下现在生产的情况。”
“你们预约了吗?”王主任看来久经沙场,对我这套已刀枪不入。
“约了呀!”我显出一副天真无邪而充满委屈的模样,“我们打了好多电话给董秘,就是没人接。天知道那董秘的电话,反正不接电话已成了上市公司董秘的惯例。
“是的,董秘很忙,一直出差。”王主任熬有介事地赶紧解释。
“有别的负责同志吗?您看我们大老远地从北京跑来……”
“那你们也应该先预约啊。”王主任不太情愿地给一个人拨通了电话,是介绍了一下我们的来意,“……对,对……没有预约……是呀,嗯……嗯……好的。”
“不是出差就是开会。”我悄声对张皓说。王主任放下电话,“很抱歉,负责接待的人正在开会。”她的表情比我还无邪,张皓“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我们股民朋友现在很关心天威太阳能公司的情况,能否请您给介绍一下?”
“是……,三季度投产的吧,效益……很好……”王主任有点犹豫,“你们可以去问他们,”她乐得赶紧把我们支走,“他们在高开区那边。”
离开办公楼,我们心有不甘地在厂内转了一圈,一切平静,生产不紧不慢,许多车间空无一人。
“去天威英利。”叫上仍在宿舍区与职工聊兴正浓的小眉,我们驱车直奔城市另一头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回我径直把车开到离门卫登记桌不到一米的地方才停下,把三个制服笔挺的保安吓了一跳。
“你定点停车的技术提高了耶!”小眉称赞道。
“嘿嘿,抱歉,是没刹住车。”
依旧那么森严,依旧那么轻松而入,只是比保变那边更正规了许多,每人发了一个胸牌。我们直入公司办公楼,前台安排一位行政部叫赵龙的年轻主任接待我们,他似乎也不清楚多少,说话犹犹豫豫,但却颇为实在。
我假充内行,借保变王主任的话,似乎像早有了解一样:“英利三季度就投产了吧?效益不错吧?股民们很关注。”
“……十月份投产的……效益……嗯……”
“不是三季度初?主要产品是什么,产量与销售额是多少?”
“有……三类吧,硅片70兆瓦,电池片……60兆瓦,电池板……100兆瓦,主要生产电池板。”
“能卖多少钱一瓦呢?”
“这个……不太好算……大概合四、五十块钱一瓦吧。”
“嗬!四、五十元一瓦,一百兆瓦,发财了!这股价还得涨停板!”
“是销售额100兆瓦吗?”
“不,是设计最大生产能力。”真是个实在的好小伙,有前途,“哪能现在就卖那么多呀,有人订我们再生产。”怪不得厂内一片平静,没什么繁忙景象。
“产品有竞争对手吗。”
“主要有两家日本夏普和美国DP石油也生产。”乖乖,都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我们客客气气地道别,照例在厂内转了一圈,厂区不大,生产不紧不慢,和保变一样平静正常。
三、草根调查,G天威外围大揭秘:
内线访问基本结束,G天威似是一片朦胧,我们抓紧时间,开始保定外围大搜索——调查各层面人们对G天威的印象:
1、小眉的宿舍区聊天人气颇旺:
在职的都说好:小眉遇到两位天威工贸公司的女会计,都说G天威效益不错,但她们却已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了。
“效益不错为何不发工资?”两人不语
退休老职工怨气大:十几个老职工围着小眉反应热烈,退休工资太少,早退的更是困难。
“老革命不如新羊命,新革命不如……,我当过八年兵,又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六、七十岁了,一月只给五百元,一身病,怎么生活呀!”
“在职的也不好受啊!加班不给加班费,谁要一提领导马上瞪眼:‘不想干立马走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想干这活的人多呢!’养家糊口不容易,忍气吞声地干吧。前一段大伙实在忍不住了,告到了市劳动局,你猜怎么着?劳动局来调查的人能让厂领导陪着挨个职工核对,那谁还敢说啊!”
2、收入差别很大:被访的职工中多数都说天威保变的效益不错,但只是个别几个能接到活的热门车间,收入能有一、两千,其他少的只几百,而分厂则大多揭不开锅了。
3、网吧老板的表弟:当我们在一家网吧查资料时,和老板聊起G天威。
“效益不错,我表弟就给大变压运变压器,这一次给20万呢!”
“20万!那你表弟可发大财了。”
“也不能全赚,运输要求很高,而且还要最少拿出一半利润塞给……嗯,就那么回事。”
4、本地人不知道天威太阳能:
“天威还做太阳能?没听说过”。对在股市中已炒到沸点的G天威新能源概念,当地几乎所有人人都一无所知,就连本厂职工及当地股民也反应冷淡,几个持有G天威的股民多数都是早期被套住的。
“概念炒作而已,我反正不会买。”一位在当地营业部里小有名气的民间高手这样说。
5、推崇草根调查:所有被访者都对我们到民间去的调查方式表示赞同。
“还是你们这样调查好啊!能到基层来,听听我们老百姓的意见。你找厂领导,他能给你说实施吗?我们常见有记者来,都是开着车到厂里转一圈,听领导介绍介绍,临走拿点纪念品,没一会就走了,有什么用呀!”
“拿点纪念品?你太外行了,我听说都是直接塞,写一篇捧场文章都上万哪!他来找老百姓调查有啥油水?还是像你们这样的是真正想办事的。”
四、“速卖G天威”
G天威效益不错,但股民能得到多少呢?
以G天威冠名的天威格是一条横贯保定全城的标志性大道,路面宽阔,气派非凡,两旁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对G天威的豪华灯箱广告,厂区也是保定城最气派的,花园、亭榭、草圃,美不胜收,当然还有那仪仗队般威严齐整令人羡畏的森严门卫。
真是舍得花钱啊!G天威集全国股民的钱,的确富了一方百姓中的一小方人,但作为G天威的股东的股民们获得的只是0.15元的每股收益,在炒作新能源前的股份也只有3元多,基本属垃圾股系列。
G天威的太阳能概念靠得住吗?这让人不禁想到当年刚上市时轰动一时的宏图高科,该股的上市书中预测未来两年其“新产品”VCD的效益可达每股5元多,而结果却是亏损。原来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VCD这个当时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前提下,高价售出后能产生的最大利润的基本上的!
G天威能创造满额生产,满额高价售出的神话吗?且不说届时在我们这个时尚盗版的国度里,如果利润丰厚的话将招致多少眼红的人加入竞争,就是对目前的对手日本惠普和美国DP石油又能有何优势呢?
在我们调查的这个早晨,我们恰巧看到了南方一家遭黑嘴投诉极多的咨询公司的G天威股评:将展开第二波攻击,目标位28元,第三波攻击目标位54元!
我拨通了另一家号称股评之祖的咨询公司的所谓免费诊股电话。
“速卖G天威”,他又加了一句,“立刻加入我们的会员吧,保你三个月内资金翻番!”
再续一篇:
“一方面,天威英利希望为其三期工程找到现金保证,另外也希望趁机炒热概念以便助上市一臂之力。”业内专家称
近日,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0550.SH,下称“G天威”)宣布,控股子公司天威英利斩获两张德国公司大订单。据测算,其总价可达人民币95亿元。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这个近百亿的大单疑点重重。
天威订单占到2004年德国市场84.5%
天威英利和德国PHö nix SonnenStrom 公司(下称“SonnenStrom 公司”)签署的协议表明,两家德国公司将从天威英利采购晶体硅组件(即太阳能电池组件),意向书期限分别是从2007 年至2010 年和2006年至2010年,采购量为162兆瓦和143兆瓦,采购价格将根据市场状况确定。
记者调查发现,天威订单之大令人诧异,根据Solarbuzz提供的数据,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系统装设容量为361兆瓦,天威英利的这两张订单占到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84.5%。而记者通过越洋电话采访证实,Maaβ与 SonnenStrom 均为德国小公司,如何消化这些订单将是一个难题。
SonnenStrom 公司的2004 财年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其总股本为1921.8万欧元;年销售额为6716.4万欧元;年收益为 252.1 万欧元。SonnenStrom 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主要销售太阳能供暖系统设备,即把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池板)安装到建筑物上以构成完整的发电系统的公司。在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池板的世界各大企业中,该公司与拥有1000人员工的 Sunset Energietechnik GmbH 相比,规模并不算大,该公司也没有位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欧洲十大名企目录。
而与SonnenStrom 公司签约的,还包括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称“天合”),天合5年供应量仅为30兆瓦长期订单。该德国公司投资关系部的 Anka Leiner 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天威英利并不是公司最大的代工伙伴。”
另一家公司Maaβ是一家销售机构,隶属于SUN ENERGY集团。主要负责光电伏打的模组和电池片、电池组件的销售,负责向国内外采购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该公司还拥有上海搏能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的股份。
SUN ENERGY 集团的前身于2005年在德国股票市场上市,并在2005年3月18日在股东大会上改为现在的公司名称。总公司有四个附属公司,定位为在德国及欧洲光伏市场,为工业农业部门提供主要光电伏打设备的技术领先的公司。
SUN ENERGY 公关部Kostor小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该公司新成立不久,在欧洲知名度并不高,去年销售额为5620万欧元。该公司向天威英利采购的设备主要用于德国本土,也有部分销往西班牙。
能否按期交货
天威英利两份意向书期限分别是从2007 年至2010 年和2006年至2010年,无锡尚德一位高管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一般国内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不太可能与外方签订这么长的合同。“我们与国外公司如果签约,是按有多少生产量再签多少的。”他说,天威英利即便产能可以达到,但是未必能够按量生产。
记者查询了天威英利两份订单的英文原文:天威英利与两家公司签署的都为谅解备忘录,并没有每年交付晶体硅组件的具体数量。
上述无锡尚德高管认为,之所以业内不进行长期签单的操作,是因为现在上游多晶硅原料难以填满国内企业胃口。“天威英利即便扩大产能,是否能按期交货还很难说。”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全球一线多晶硅厂商虽在扩产,但效益却不得不等到2008年前后释放。国际头号多晶硅企业 —— H emlock Semiconductor 公司计划在美投资5亿美元,将现有产能扩充50%,预计第一阶段在2008年1月完成;第二大多晶硅厂商-瓦克化学在今年年初投资2亿欧元,计划从目前的 5500吨多晶硅增长至2008年初的9000 吨。
基于该原因,多晶硅的合同价一直盘踞高位:从2005年年中的108美元/公斤逐步攀升至2006年中的145美元/公斤。天威英利的高管表示,多晶硅的国际市场价格已上涨到210美元/公斤,天威英利目前落实了720吨左右,平均价格低于130美元/公斤。
但一位熟悉天威英利的投资者称,该公司正以200美元/公斤的价格吃进多晶硅。而因为原材料的供应吃紧,天威英利的开工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
今年3月10日,天威英利的二期项目已经完成;4月29日,该公司将开工三期项目。投产之后,其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 570 兆瓦、560 兆瓦和600 兆瓦。
“但产能是产能,可以转化为多少产量呢?”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上述原料解决不了,天威英利将指望已入股的四川新光硅业(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但新光硅业因生产设备技术衔接等问题未解决,能否在2007年顺利点火也有待观察。
意在IPO?
新“摇钱树”天威英利正在创造着与无锡尚德同出一辙的新神话。目前在募集资金过程中,天威英利这次大张旗鼓地对外公布巨额订单,也难逃炒作之嫌。
“一方面,天威英利希望为其三期工程找到现金保证,另外也希望趁机炒热概念以便助上市一臂之力。”上述业内专家称,相比2004年,天威英利2005年的净利润直升897.11%,确实为G天威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G天威的2005年年报显示,天威英利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硅片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698亿元、1.527亿元,天威英利主营业务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比重则达到了42.65%。
G天威和天威英利两家公司,就记者的采访以及业内的质疑,迟迟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哈哈,收到的消息都是正反2面的,这里有人真正去过做实地考察吗?不要老是听说,实地的,开工率,实际车间的生产状态、工人的反映、周围人的反映等等。 赞同大智若愚老大的观点 转帖:记者对"大牛股"------G天威的采访记。闲时看看的确对我们的上市企业有如此的“前卫意识和胆大包天”的气度惊讶!
这篇文章是去年10月份写的,叫新浪网友万里行.而现在又把这篇文章从历史的垃圾堆里翻出来,不清楚动机和目的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银河系 于 2006-5-7 16:26 编辑 ]
天威最大的看点在于他是龙头
天威最大的看点在于他是龙头而不在于其它试问有几个控股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试问有几个是真正的太阳能生产厂商?
有几个在一年的时间内聚集了这么大的“势”气,且有底蕴,而不仅仅是题材?
有几个管理层能在近来的差不多是第一时间内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如果有批评,有异议,说明管理还得改善! 呕也,对对。 大牛市需要大牛股
天威可以担当此重任 拟07年赴纽交所上市 中电光伏能否成为尚德第二2006-05-06 16:24:3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条 记者 姚峰 南京报道
尚德之后,谁能再次复制光伏产业的财富神话?除了已被业内熟知的天威英利,最有可能的候选者也许还有南京中电光伏。
中电光伏并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我们的计划是争取在2007年年初,成为第二家到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尽管公司相关人士对目前的上市进展讳莫如深,但据记者了解,中电光伏对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已经初步成型。
消息人士透露,中电光伏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在3家左右,投资金额约为6000万美元。据悉,除了美国普凯投资基金已经确定之外,崇德基金、清华创投是目前最有可能的入局者。
普凯基金率先入局
4月26日,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彩旗纷飞,这不是一时的应景,中电光伏的一位人士解释:“一年多来,因为一直有领导、投资者前来参观考察,所以我们门外一直插着彩旗。”
一年多来,特别是在尚德纽交所上市之后,除去前来视察的各级领导,中电光伏的客人中最多的就是各类中外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在这些纷至沓来的投资者中,除了常见的海外投资基金,还包括一些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同样也有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比如联想公司旗下的联想投资(Legend Capital)。
而最先与中电光伏敲定入场券的则是普凯投资基金。消息人士透露,今年3月份,中电光伏与普凯投资基金已经进行了合作签约仪式,中电光伏董事长陆廷秀与普凯投资基金投资总监许雷代表双方签订了合约。
熟悉光伏产业的人对普凯基金不会感到陌生,在尚德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中,来自西班牙的普凯基金便位列其中,而此次成为中电光伏战略投资者的这一支普凯基金则来自美国。
美国普凯投资基金是一家侧重在中国进行投资的独立股权投资基金,于2003年8月进入中国。资料显示,普凯投资基金对其投资的企业不仅注入资金,并且提供企业运行和财务管理经验、国际最佳行业规范、国外市场进入通道和战略伙伴以促进企业发展。
普凯基金的投资周期通常为3-7年,投资金额一般在500万至1000万美元。而消息人士透露,普凯此次投资中电光伏的资金数额达到2000万美元。此外,双方还签订有“对赌”协议,普凯所获得的股权将根据中电光伏的业绩差别而相应调整。
不过,这一说法目前还未获得普凯基金和中电光伏有关人士的确认。负责中电光伏项目的普凯投资总监许雷对记者表示,因为签有保密协议,所以目前不能透露该项目的任何情况。中电集团财务负责人也对此事表示无可奉告。
争夺者
除去已经确定的普凯基金,在众多争夺者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关联公司——崇德基金投资有限公司也许将成为中电光伏第二家战略投资者。崇德基金是2005年才成立的,中海油前首席财务官邱之磊目前担任该基金的首席执行官。
除去两支海外基金,清华创投也是中电光伏最有可能的潜在战略投资者。清华创投的全称是清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由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联合美国硅谷创业投资机构成立的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之一。
目前,清华创投管理了两支创投基金,一支为清华科技创业投资公司,该公司先后投资了软件、通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另一支为“中国环保基金2002”,是一支专注于中国环保产业的海外投资基金。
消息人士透露,清华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中电光伏的战略投资者。但也有人士对记者表示,中电光伏海外上市有可能走“BVI模式”,即通过在海外成立BVI的控股公司收购现有南京中电光伏的股权进而到纽约上市,而非完全外资的清华创投进入的可能性有限。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述三家战略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均在2000万美元左右。但这一数据并没有得到中电集团财务负责人的确认。
资本对中电光伏的争夺自然有着在光伏神话消退前,尽快地去华尔街讲述故事的冲动,但这也与故事的主角——中电光伏自身的优质条件密切相关。
能否复制尚德神话?
在与普凯的签约仪式上,陆廷秀表示,中电光伏希望引进战略投资人,尽快使公司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电池巨人,领跑中国和世界光伏行业。“中电光伏将通过做大做强太阳能电池行业,让战略投资人得到理想回报。”
让战略投资人得到回报,自然也就是让中电集团得到回报。严格来说,起家与电气设备制造以及光伏产业并无干系的陆廷秀是中电光伏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战略投资人”。
从技术上讲,中电光伏与无锡尚德关系紧密。中电光伏的总经理、技术核心赵建华与施正荣师出同门,均是有着“世界太阳能之父”之称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丁格林教授的弟子。
南京中电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赵建华是施正荣的师兄和领导,因为赵曾经担任过新南威尔士大学硅太阳电池及硅发光实验室副主任,而施正荣则曾在该实验室工作。此外,赵建华还保持着最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的世界纪录达10年之久,1999年,赵建华在一块PERL硅电池上,实现了24.7%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最高纪录,并一直保持至今。
因此,就实验室技术而言,南京中电并不弱于尚德。2003年前后,赵建华和他的团队利用自己的资金归国创业,初步计划是在江苏镇江进行光伏建设,但由于恰逢宏观调控,土地等问题未能尽快解决,进展并不顺利。在这个时候,赵建华与中电集团一次偶然的相逢,达成了合作意向。
2004年5月,经过一个月的正式接触,双方达成共识。中电电气提供资金,赵建华将他的自主技术以及博士团队“连人带马”引进来,共同投身国内的光伏产业。这其中,赵建华团队占有44%的股权。
中电光伏的一期年产1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于2004年10月开工,投资3000万美元,于2005年下半年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人民币。而根据计划,中电光伏未来四年内将有九条生产线陆续投产,产能达到600兆瓦,力争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中电光伏的“故事”是否具有足够吸引力表示担忧,“投资者喜欢新鲜的故事”,中电仅仅依靠技术的优势,难以体现出区别于尚德的特点。而相比之下,“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天威英利也许更加吸引投资者。”
链接:天威英利上市提速
中电光伏欲成为第二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天威英利。
3月21日,天威英利旗下上市公司G天威发布公告称,国家有关部门及纽交所已同意该公司分拆子公司天威英利赴纽交所上市的计划,发行新股的比例拟定为20%。
目前,天威英利到纽交所上市的主承销商也已经确定为德意志银行。此外,德意志银行还成为公司一揽子发展计划的合作伙伴,并将先期注入资金投入天威英利三期工程。 原帖由 我爱银河系 于 2006-5-7 08:13 发表
这篇文章是去年10月份写的,叫新浪网友万里行.而现又把这篇文章从历史的垃圾堆里翻出来,不清楚动机和目的
原来是这样,感谢提供文章的出处即日期,我是搞企业的,知道企业的运作,很多企业到底的发展如何,其实下面的员工不是很清楚,很多项目的运作,也不是你投下去1元,明天就会马上回来2元或更多的。企业的项目运作成功,需要假以时日的,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的调试,试生产,工艺的验证及改进,工装的完善,配套设施的完善及调试,生产流程的安排,人员的组织。物流的组织等等,总之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设备,资金投下去就算完成的。生产中:人,机(设备等),料(材料、物流),法(工艺、工装),环(定置管理,厂房环境等)缺一不可。要是去年如文章所说的状况是可以理解的。到目前应该有所进展了。但那些想投下去就能见效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我看好天威
:*19*::*19*::*19*: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http://www.nrel.gov 再转个贴:
原帖由 shine2008 于 2006-5-4 18:06 发表
一般来说,我的帖子里不发表也不评论非公开的信息,一定要说的话,这个事情存在太大的操作性,换句话讲有多种结果都是可能的。新光的股权对151的股价至关重要,不客气的说是命根子,反过来对550影响也会有,但更多的是Bonus。在行业的地位不一样,决定了解决原料的可选择性不一样,550可操作性(不管能不能实现)更多。
对于151我还是那句话,他在PV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他今后的努力,首先是把认证拿全。
那种假设151控股新光就等于掐住英利尚德等PV企业的喉咙的说法,眼光放远点是站不住脚的,新光多元股权结构决定达产后无论给哪个PV企业的多晶硅都实在有限。过度重视多晶硅而忽视中游优势PV企业价值的做法,将来还会是个教训 继续持有。 原帖由 我爱霓裳 于 2006-5-6 18:44 发表
那位朋友有天威的产品和同类产品质量的对比,我认为这个非常非常关键。因为大家的原料成本都一样,到2008年的时候国内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开始释放,而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现在好象是4美圆每瓦,所以到 ...
拥硅为王是短期的,到了2008年无论是多晶硅的产量还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都会大规模释放,所以
我坚持认为转化效率是关键,同样的价格买的东西,哪一家的产品能够多发电,哪怕是多发1%的电,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不得了的效益,所以我认为技术是关键的关键,而太阳能组件的市场将会被3-4家企业占有80%的市场,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游戏,哪位朋友能够找到多晶硅光转化效率的各大企业的数据呀。 以下文章是转来的:见:
http://blog.sina.com.cn/u/48a43410010002s2
全国采风万里行:河北站——牛股G天威探秘(下)
我们面面相觑,看来白高兴一场。这一次是难以蒙混过关了,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张皓的哥哥,但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时间连会客都不许,又怎能带我们入厂呢?
只好试试了,张皓掏出手机,固定电话,没人接,手机关机,再拨,还是不通!
我感到了一阵绝望,不等了,拼一下!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我掏出所有能用的
证件,走向而森严壁垒的门卫室。
“干啥的?”保安眼皮都不抬,冷冷地问。
“您好,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想了解一下咱们厂的产品情况。”我小心翼翼地陪笑说道。
“登记。”
我规规矩矩地填上登记单。
“进去吧。”
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不需要打电话核实被访人了?他连我的证件都没看一眼呢?不过,虽然咱是个厚道人,但也不至于厚道到再向保安要求核实的地步。我向张皓一摆头,他正忙着给嫂子打电话呢。
“兄弟,闪!”
我俩一转身,走进了电动的不锈钢栅栏门,一路尽量压住节奏,以免因窃喜而引起怀疑,直到进入办公大楼,才相对一笑。
“形同虚设!”我回头看看还在正步敬礼练习交接班的门卫,想起《天下无贼》中刘德华训斥小区保安的镜头,“哈哈”。
登上2楼,一溜的门牌,负责接待股民的董秘在哪里呢?
团委,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又一个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党委书记,还是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厕所!噢,到头了。全都大门紧闭,只有另一侧的公司办公室似乎挺有人气,三张桌前坐着五个妇女嗑着瓜子聊天。
“你们找谁呀?”一位年长的主任模样的露出警惕眼神(后知她姓王)
“您好,我们是全国采风万里行的,G天威市场形象不错,”我赶紧溜须,想打消她的敌意,“股民很关心,想了解一下现在生产的情况。”
“你们预约了吗?”王主任看来久经沙场,对我这套已刀枪不入。
“约了呀!”我显出一副天真无邪而充满委屈的模样,“我们打了好多电话给董秘,就是没人接。天知道那董秘的电话,反正不接电话已成了上市公司董秘的惯例。
“是的,董秘很忙,一直出差。”王主任熬有介事地赶紧解释。
“有别的负责同志吗?您看我们大老远地从北京跑来……”
“那你们也应该先预约啊。”王主任不太情愿地给一个人拨通了电话,是介绍了一下我们的来意,“……对,对……没有预约……是呀,嗯……嗯……好的。”
“不是出差就是开会。”我悄声对张皓说。王主任放下电话,“很抱歉,负责接待的人正在开会。”她的表情比我还无邪,张皓“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我们股民朋友现在很关心天威太阳能公司的情况,能否请您给介绍一下?”
“是……,三季度投产的吧,效益……很好……”王主任有点犹豫,“你们可以去问他们,”她乐得赶紧把我们支走,“他们在高开区那边。”
离开办公楼,我们心有不甘地在厂内转了一圈,一切平静,生产不紧不慢,许多车间空无一人。
“去天威英利。”叫上仍在宿舍区与职工聊兴正浓的小眉,我们驱车直奔城市另一头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回我径直把车开到离门卫登记桌不到一米的地方才停下,把三个制服笔挺的保安吓了一跳。
“你定点停车的技术提高了耶!”小眉称赞道。
“嘿嘿,抱歉,是没刹住车。”
依旧那么森严,依旧那么轻松而入,只是比保变那边更正规了许多,每人发了一个胸牌。我们直入公司办公楼,前台安排一位行政部叫赵龙的年轻主任接待我们,他似乎也不清楚多少,说话犹犹豫豫,但却颇为实在。
我假充内行,借保变王主任的话,似乎像早有了解一样:“英利三季度就投产了吧?效益不错吧?股民们很关注。”
“……十月份投产的……效益……嗯……”
“不是三季度初?主要产品是什么,产量与销售额是多少?”
“有……三类吧,硅片70兆瓦,电池片……60兆瓦,电池板……100兆瓦,主要生产电池板。”
“能卖多少钱一瓦呢?”
“这个……不太好算……大概合四、五十块钱一瓦吧。”
“嗬!四、五十元一瓦,一百兆瓦,发财了!这股价还得涨停板!”
“是销售额100兆瓦吗?”
“不,是设计最大生产能力。”真是个实在的好小伙,有前途,“哪能现在就卖那么多呀,有人订我们再生产。”怪不得厂内一片平静,没什么繁忙景象。
“产品有竞争对手吗。”
“主要有两家日本夏普和美国BP石油也生产。”乖乖,都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我们客客气气地道别,照例在厂内转了一圈,厂区不大,生产不紧不慢,和保变一样平静正常。
三、草根调查,G天威外围大揭秘:
内线访问基本结束,G天威似是一片朦胧,我们抓紧时间,开始保定外围大搜索——调查各层面人们对G天威的印象:
1、小眉的宿舍区聊天人气颇旺:
在职的都说好:小眉遇到两位天威工贸公司的女会计,都说G天威效益不错,但她们却已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了。
“效益不错为何不发工资?”两人不语
退休老职工怨气大:十几个老职工围着小眉反应热烈,退休工资太少,早退的更是困难。
“老革命不如新羊命,新革命不如……,我当过八年兵,又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六、七十岁了,一月只给五百元,一身病,怎么生活呀!”
“在职的也不好受啊!加班不给加班费,谁要一提领导马上瞪眼:‘不想干立马走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想干这活的人多呢!’养家糊口不容易,忍气吞声地干吧。前一段大伙实在忍不住了,告到了市劳动局,你猜怎么着?劳动局来调查的人能让厂领导陪着挨个职工核对,那谁还敢说啊!”
2、收入差别很大:被访的职工中多数都说天威保变的效益不错,但只是个别几个能接到活的热门车间,收入能有一、两千,其他少的只几百,而分厂则大多揭不开锅了。
3、网吧老板的表弟:当我们在一家网吧查资料时,和老板聊起G天威。
“效益不错,我表弟就给大变压运变压器,这一次给20万呢!”
“20万!那你表弟可发大财了。”
“也不能全赚,运输要求很高,而且还要最少拿出一半利润塞给……嗯,就那么回事。”
4、本地人不知道天威太阳能:
“天威还做太阳能?没听说过”。对在股市中已炒到沸点的G天威新能源概念,当地几乎所有人人都一无所知,就连本厂职工及当地股民也反应冷淡,几个持有G天威的股民多数都是早期被套住的。
“概念炒作而已,我反正不会买。”一位在当地营业部里小有名气的民间高手这样说。
5、推崇草根调查:所有被访者都对我们到民间去的调查方式表示赞同。
“还是你们这样调查好啊!能到基层来,听听我们老百姓的意见。你找厂领导,他能给你说实施吗?我们常见有记者来,都是开着车到厂里转一圈,听领导介绍介绍,临走拿点纪念品,没一会就走了,有什么用呀!”
“拿点纪念品?你太外行了,我听说都是直接塞,写一篇捧场文章都上万哪!他来找老百姓调查有啥油水?还是像你们这样的是真正想办事的。”
四、“速卖G天威”
G天威效益不错,但股民能得到多少呢?
以G天威冠名的天威格是一条横贯保定全城的标志性大道,路面宽阔,气派非凡,两旁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对G天威的豪华灯箱广告,厂区也是保定城最气派的,花园、亭榭、草圃,美不胜收,当然还有那仪仗队般威严齐整令人羡畏的森严门卫。
真是舍得花钱啊!G天威集全国股民的钱,的确富了一方百姓中的一小方人,但作为G天威的股东的股民们获得的只是0.15元的每股收益,在炒作新能源前的股份也只有3元多,基本属垃圾股系列。
G天威的太阳能概念靠得住吗?这让人不禁想到当年刚上市时轰动一时的宏图高科,该股的上市书中预测未来两年其“新产品”VCD的效益可达每股5元多,而结果却是亏损。原来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VCD这个当时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前提下,高价售出后能产生的最大利润的基本上的!
G天威能创造满额生产,满额高价售出的
神话吗?且不说届时在我们这个时尚盗版的国度里,如果利润丰厚的话将招致多少眼红的人加入竞争,就是对目前的对手日本惠普和美国BP石油又能有何优势呢?
在我们调查的这个早晨,我们恰巧看到了南方一家遭黑嘴投诉极多的咨询公司的G天威股评:将展开第二波攻击,目标位28元,第三波攻击目标位54元!
我拨通了另一家号称股评之祖的咨询公司的所谓免费诊股电话。“速卖G天威”,他又加了一句,“立刻加入我们的会员吧,保你三个月内资金翻番!”
《请看上市公司是如何消费股民钱的-访帝国五粮液》
http://blog.sina.com.cn/u/48a43410010003qn
特别注明:本文是当时被“管制删减版”,我曾对负责编辑(他是位好人,只是有新闻行规)戏说:删得像太监了,我可不承认这是我的文章。
原装版不久发出,虽可能像当初的“牛股G天威揭密”一样引来强势利益团体的恶毒攻击(一位向我们透露其内情的G天威员工告诉我们,他们遭到公司高层的激烈报复,那些官员还特别组织人以“职工”名义在网上骂了我们几个月,唉,还真没见过这么小肚鸡肠的企业高管),但我写的都是我们亲眼见到的,虽构不成法律依据,打官司可能败诉,但顺便说一句:本人现属无产阶级一名,无甚法律赔偿能力,不怕强势群体的索赔,嘻嘻! 今日是 7TH-MAY-2006,不是2005 年的某一天,
如果“你”真的沒什麼有關“天威”的感慨可以發的>>拜託也不要把這種文章重複來重複去,
浪費你自己的精力, 也浪費了關注這個論壇的每個人的時間, 詆毀了他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