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cc1955 发表于 2005-12-1 15:09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5-12-1 14:17 发表
1.788再买
"天煞星"!

股俊杰 发表于 2005-12-1 15:15

580000就是个疯子!

股俊杰 发表于 2005-12-1 15:16

原帖由 huacc1955 于 2005-12-1 13:25 发表

呵呵呵呵
好啊
从您在中心这段时间来看
积极发言,发帖和交流...
所以我赞成

不过专家团需本人提出申请
版主多数票通过才能加
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哈哈,感谢华斑,谢谢多提拔,我申请完成了,等批准了.其他斑竹帮忙啊:P

chenyoung 发表于 2005-12-1 15:23

今天拿着580000过夜,上有压力,下有支撑。

chenyoung 发表于 2005-12-1 15:27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5-12-1 11:29 发表
感觉多方底线是1.75

huacc1955 发表于 2005-12-1 15:29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5-12-1 15:23 发表
今天拿着580000过夜,上有压力,下有支撑。
高位买的股涨上去了才刺激.....
是吗?:o:o:o
:*10*:

股俊杰 发表于 2005-12-1 15:32

580000我也认为有些高了.1.143买了999,不知道明天怎么样.

股俊杰 发表于 2005-12-1 15:33

难道说580000的回调结束了?没那么容易吧?

chenyoung 发表于 2005-12-1 15:34

原帖由 huacc1955 于 2005-12-1 15:29 发表

高位买的股涨上去了才刺激.....
是吗?:o:o:o
:*10*:

也许是吧,以后拿000008手才不会发抖。

chenyoung 发表于 2005-12-1 15:38

原帖由 好孩子不捣乱 于 2005-12-1 15:32 发表
580000我也认为有些高了.1.143买了999,不知道明天怎么样.
怎么理解高呢,今天,在这个位置,我忍不住要买。
非常强烈的感觉。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6:39

原帖由 好孩子不捣乱 于 2005-12-1 15:32 发表
580000我也认为有些高了.1.143买了999,不知道明天怎么样.
老李1.155买了5809991.166看看走不上 立马走路
现在是 369 现到手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6:42

原帖由 江苏常熟老李 于 2005-12-1 16:39 发表

老李1.155买了5809991.166看看走不上 立马走路
现在是 369 现到手
图片的趋势线是上午画的 供参考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7:22

ZT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一:什么是权证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一:什么是权证

  上证所近日推出权证试点的管理办法,权证方案的实行预期正在逐步升温。而市场对“权证”这个概念其实已经非常陌生,我们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权证知识的普及文章,希望投资者关注。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权证,名词解释我们就不做了,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去翻翻书。简单地理解: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流通权,向全体流通股东发行流通权凭证。比如宝钢股份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15%,如果上市公司想实现全流通,则会按照每股流通股获得5.5份权证的比例向流通股东派发权证。为了体现有价流通的原则,权证可以是有面值的。还是以宝钢为例,权证价格如果是0.5元一份,则流通股东获得的补偿是每股2.75元。应该提醒投资者的是:原有投资者一旦在股权登记日后获得权证,将大幅降低成本,容易引起短线的集中抛售,切忌在股权登记日后的几个交易日内冒险买入没有权证补偿的流通股。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7:23

ZT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二:权证的价值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二:权证的价值

  权证可以是有面值的,但权证的价值估算可以说与面值无关。从原理上理解:权证的发行方式与配股类似,但资金的流向却是恰恰想反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流通权,将动用自有资金从市场购买权证。配股的资金流向是从股民到上市公司,而权证的资金流向是从上市公司到股民。在某种罕见的特定情况下,权证价格可能高于股价:当上市公司有流通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在某个日期之前收购到足够量的权证,而市场普遍惜售,权证就可能越来越值钱,边际最高的价格可能会高于股价(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为了获得流通权而支付高于预期收益的生意摆明了是亏本,但为了实现流通3亿股而在最后500万股上出现极端情况并非没有可能);而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发行权证仅仅是为了响应股权试点,仅仅是为了配股圈钱的需要,并没有从市场购买权证的意图,权证可能一文不值,因为权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跌到0都很正常。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7:23

ZT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三:权证方案不是万金油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三:权证方案不是万金油

  从权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为大盘股准备的。小盘股科技股可能比较适合对价补偿方案。而对于指标股或篮筹股而言,如果出现像三一重工这样的强烈波动,对大盘的稳定是有害无益的。流通盘、总股本的条件下,能够符合的股票仅140余家。由此可见,这仅是对部分个股适用的方案,不是普适标准。解决股权分置的道路还很漫长,最为棘手的问题适涉及B股、H股的流通股的补偿原则以及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的股票(数量高于140家)。这些核心问题不涉及,股权分置难言胜利。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7:24

ZT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四:T+0的迷思

权证知识普及系列之四:T+0的迷思

  权证方案中比较诱人的是权证交易的T+0的制度。中国股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了,T+0和不设涨跌停板的时代造就了一代富翁,也牺牲过半代股民。T+0制度无论从建仓方法还是套利模式与现有的T+1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以最简单的巨量封涨停为例,在现有制度下,这是极其强势的标志,预示了第二天还有上涨空间。而在T+0交易制度下,由于反复涨停意味着反复套利,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无论是大资金还是中小投资者恐怕都难以抵抗资金滚动套利的诱惑,通过涨停来建仓、诱多都面临了极大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作为中小投资者,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考虑,投资者参与权证的投资还是应该控制在一定比例之下,等待熟悉并掌握新的交易制度后再考虑逐步扩大投资规模。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7:25

ZT 冰火两重天:券商注销认沽创设认购权证

冰火两重天:券商注销认沽创设认购权证

  券商对两只武钢权证的偏好进一步逆转。昨日,5家券商继续创设武钢认购权证(580001.SH),创设总量为7000.6065万份。而武钢认沽权证(580999.SH)不仅没有被再次创设,反而首次被注销,广发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注销了1亿份和4300万份。但同时,广发证券和国泰君安还分别创设了5000万和100万份的认购权证。这与权证创设前两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昨日两只权证的走势也可以看出,券商对认购权证的热情正逐步提升,而认购权证的走俏也正削弱着认沽权证对券商的吸引力。

  昨日,1.985亿份的增量上市并没有对武钢认购权证带来太大的压力。武钢认购权证全天成交13.99亿份,盘中最高达到1.326元,收于1.267元,上涨了1.04%。另一方面,武钢认沽权证在经历两个跌停板后,终于在券商的“集体默契”下打开了僵局,全天成交30.61亿份。虽然巨额的成交量让券商手中的筹码得以释放,但认沽权证的走势明显不如认购权证。

  “广发和国泰注销认沽权证,很可能是对两个权证配置结构的判断产生了变化。”金信证券权证研究中心吴育平表示,“据我个人推测,排除意外的资金需求因素,广发和国泰很有可能是注销认沽权证去创设认购权证。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创设认沽权证的单位冻结资金为3.13元,而创设认购权证目前不超过2.9元;第二,盘面显示,认购权证的价格要高于认沽权证,并且,由于创设认购权证的过程比较慢,认购权证的供应量是稳步增加的,所以认购权证的抗跌性比认沽权证好,券商也能卖个好价格;第三,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也有必要使两个权证达到相对的平衡。广发前三天用了9个多亿的资金创设了3亿份认沽权证,而认购权证只有5000万份,注销一部分认沽权证有利于资产配置的平衡。”

  注销认沽权证是为了创设认购权证,这一推测在昨日G武钢(600005.SH)的股价走势中或许也可找到佐证。昨日,G武钢以2.87元收盘,上涨了2.14%。

  由于两只创设权证的成交量都已放大,券商手中的份额大部分都已抛售,有分析人士认为今日两只权证的走势可能不会出现太大的意外。湘财证券权证研究员朱华成认为,在投机资金主导的情况下,两只权证可能都会出现上涨。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7:25

ZT 大量创设权证狂赚短线暴利 券商已入魔道

大量创设权证狂赚短线暴利 券商已入魔道

  2002年香港证券市场曾出现过一次大扩容,在港交所放开权证限制后,香港交易所创下了100多只权证在同一天挂牌的奇观,3年之后,香港权证市场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权证市场。

  而创设权证对于内地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创设权证制度其实是参考了香港权证的增发机制。深沪两地证券交易所都力求向成熟权证市场制度靠拢。”蔚深证券分析师叶志刚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法国兴业证券衍生工具部高级副总裁李锦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按照香港的权证增发条例,当已发行权证80%流通量被投资者持有时,权证发行商便可向港交所提出增发要求,基本上对再增发的限额和增发的次数没有限制。”他解释权证发行商会根据权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权证到期日长短等因素来决定是增发还是发行一只新权证。但李锦同时指出,在香港如果增发太多,首先就会面临卖不出去的问题。

  目前在深圳一家券商工作的张先生投资香港权证已有5年的时间,他表示,由于目前武钢权证溢价很高,这意味着券商只要能将权证卖给散户,其盈利将非常高,而散户则承担高风险。他认为:“券商为什么对创设权证这么积极,武钢权证上市后溢价高得吓人,券商高溢价创设权证表面是为了抑制炒风,实际明摆着是赚钱的买卖。在香港溢价这么高的权证是基本无人问津的,因为香港投资者都明白溢价高的权证非常危险。”

  张先生指出,权证扩容的步伐不应太快,即使是成熟的香港权证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发行权证时,香港券商需要买卖股票或其他衍生产品来对冲风险,如果权证走势反过来影响甚至是左右正股的走势,这就与权证价值衍生至正股资产的理念相排斥。他举例说,今年3月份至5月份期间,由于与汇丰(0005.HK)挂钩的权证过多,以至于汇丰股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走势疲软,在业内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论。

  与A股创设权证扩容相对应的是,下周一(12月5日)在港交所将有24只建行权证上市。按照以前的经验,这24只权证中不可能每一只权证都能受到投资者的热捧,真正成交量大、交易活跃的权证仅是其中的三分之一,一部分权证仅维持很平淡的交投,同时一些权证由于券商品牌、产品的溢价等参数设计问题,从开始便会基本无人问津,成为失败的权证,券商会最终亏损。张先生认为,由于香港权证发行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品牌和产品设计是竞争的焦点,而并非大量发行从中赚取短钱。“我们的券商也应该注重自己的长期品牌效应,A股权证肯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关键是要维持它的健康。”张先生如是说。

股俊杰 发表于 2005-12-1 18:45

现在的市场需要权证这样的交易品种出现.谢谢老李的资料,老李是超级短线客!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5-12-1 19:04

zt 技术分析的发展方向(3)

技术分析的发展方向(3)


  五.先机的研发方向


  先机系列产品的开发由我主导,我会按照我对证券市场的理解有计划的稳步推进基础研发。

   以前我做过一个比喻,由于证券市场的负和竞局以及普通投资人的劣势,人们一进入证券市场就等于到了海底9000米,需要一点点提升最终浮出水面,乃至超升空中,进入获利者的行列。有人说我们不需要筑一座山把海底抬高到海平面以上,只要用一根杆子把自己送出海面就够了。这是所谓一招先的思路,只要有一招获利办法就够了,何必研究那么多。这办法听起来有道理,但多年的股市经验告诉我们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有个医生说过,“我可以花五分钟时间教一个人怎么割盲肠,但如果想学会在出了问题时怎么处理,他必须去学八年的医学专业。”股市中大家都想找个窍门、绝技之类,想不费力气就赚钱。这样的窍门、绝技我们也找到过,最有名的米老鼠当年也是很灵的,算得上是一根突破海面的竹竿。但随着行情变化,竿子折了,给人带来很大风险。直到均衡定价指标开发出来,才有了比较好的避免这种风险的办法。一招先不能说没道理,但要想持久稳定的获利,还是得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做基础。


  我喜欢抬高海底的办法,工具开发就属于抬高海底的路线。一个好的工具可以把人提升几百米、一千米,比如,先机平台的按有效机会统计方法使平台的实用性大为提高,对提升实战成绩肯定会有所帮助,等于又把海底提升了一段,也许是3千米,也许只有几百米。不管是多少,它是一个稳定的提升,不会升起来再沉下去。十几项几十项这样的成果加在一起,综合效果可能就是累乘关系,就可能把海底抬高几千米、一万米,有可能使用户稳定的升出海面。就算最终也很难把海底抬到海平面以上,能抬到七、八千米也好,从这个高度可以再立竿子突出海面,只需要一千米、两千米就可以了,不仅比从9000米深处开始立竿子容易得多,而且一两千米的竿子也比九千米的竿子稳定得多。


  所以先机产品的研发方向将是不断开发有价值的工具,争取每个工具都能帮用户提升几百米上千米,以至冲出海面。当然,也要吸取以前的经验:不能把工具做得太复杂,要在方便易用上多下些功夫;也不能做得太多,要尽量精简。这是我主导先机产品研发的一些主要思路。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要点,也是我总结以前的开发和众多发明人的得失而来的经验,但一段时间内我的研发还推进不到那个程度,先不讲了。


  想学一招先的人可能有些失望,我不会把这作为主要方向。但从历史经验看,一项扎实的基础研究往往会带来一批新的实用方法,而新方法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很灵。就象指南针的经典指标——成本均线和筹码分布,最早是按照“揭示市场事实”的思路设计的。之所以认准这个方向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市场含义清晰且对股民操作心理有很大影响的重要市场事实,而这个市场事实又恰好是用行情数据能够计算出来的。在研究设计阶段我们并没有想怎么用,我们相信只要能正确揭示市场事实以后肯定会有用。这个信念也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用成本均线设计的趋势操作或反弹操作方法,至今都远远优于用移动均线设计的同类方法。虽然现在米老鼠等操作方法不象以前那么神奇了,但比起普通指标来它们仍然是表现最好的。

  六、先机的最新研究进展


  顺带说一下我最近的工作。先机平台开发告一段落后我就开始对成本均线进行优化。这项工作是有历史的。


  成本均线有一点我一直不满意,就是凭什么选5、13、34日和无穷成本均线。无穷成本均线肯定是有道理的,而5、13、34的选择有相当的人为性。当然,实战经验上这几根均线是很重要的,特别是13日成本均线的实战价值比5和34日都大,但何以如此呢?用神秘数字来解释显然不能服人。


  还有一个起因是有用户提出筹码分布转移速度太快,实际情况应该慢些。这是很早的事情了。2001年的时候我们曾经试图改进筹码分布算法,当时做了3个月,最后结果不理想。应该说感觉优化筹码分布还是略优于现在的筹码分布,但没有好到值得取代老算法让全体用户大振荡一次的程度,也没好到值得新老并用让用户注意力分散的程度。结果就停下来没有继续。


  然后就到了2002或2003年,还在开发均衡定价指标之前。陈老师提了一个成本均线的改进思路,我根据市场表现选择参数,做了一个比无穷成本均线更稳定的均线。开始只是把新指标用在上证指数上,后来陈老师发现它的实战表现非常好,经过改进后也用在个股上,天狼系统中现在就有这个指标。我直接参与了参数选择,知道它的表现应该不错,但何以如此呢?还需要理论上的解决。


  再往后就到了2004年。春天的时候我曾经去过南京一次,南京代理邓岩联系和南京大学的一项合作,我过去讲了一次央行货币政策和股市的关系。会前邓岩来宾馆和我讨论明天要讲的内容,他走后我继续准备。就在这时候,突然一个灵感进入我的脑海,我知道为什么优化成本均线应该比无穷成本均线更稳定了。由于没有条件实现,这个想法在我头脑中又放了1年半。中间类似的灵感闪现又有过两三次,到这次研发之前已经有相当完整的设计思想了,其复杂性比老成本均线复杂十几到几十倍。
最近半个月就在实现这些设计,做起来才发现问题比预计的又难了很多,开始的设想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必须做很大修改。工程师也跟着做了无数的试验,算了几十万个数,基本算法框架已经搞得差不多了。最后的程序中会带有一张大表,有些复杂的方程根本没有解析解,需要预先解出数值解存起来,用的时候象查三角函数表一样查出函数的值,再带入公式计算。估计工程师再开发几天就能拿出一个初步的东西出来,然后还要进行测试调整。


  同样的思路当然也可以用在筹码分布上,但开发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如果顺利,年底前应该都能完成。

杨新宇
2005年12月01日星期四
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查看完整版本: 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