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飞鱼潜 发表于 2005-6-12 00:36

波浪的逻辑和艺术—读HUSJ348先生文章的共鸣一

“尽管波浪理论是目前最好的预测工具,但它主要不是一种预测工具;它是对市场行为的细致刻画。…………波浪理论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为市场分析提供了一种前后关系。这种前后关系既为严密思考提供了基础,又为市场总体位置及前景提供了展望。”

                                                 ----摘自《爱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

道氏理论(源于对自然观察的灵感)是波浪理论的高度概括。斐波纳奇数列提供的数学基础使得波浪理论在综合性和精确性更胜一筹。波浪理论从其发展的基础和背景来看,其中蕴涵着自然的和数学的逻辑。

十个人有十一种数浪的方式。在波浪理论的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事。在这点上,体现了波浪的选择性(或艺术性),即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观察点来做出选择。谁对谁错?正确的逻辑的选择是单一的,而艺术的选择却是多样的。

由此来看,HUSJ348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股市分析需要逻辑和形象思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对过去事件的分析(内核)是逻辑的,其表现形式是艺术的。如波浪走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总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斐波纳奇数列的比例关系。而对未来的预期和展望是艺术联想和逻辑判断(经济政策和其它可能发生的事件)的产物。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非流通股问题的解决等。

简而言之,对业已发生的事件的分析需要强调其逻辑的一面,而对未来的预期和展望要更多的发挥艺术的想象。但在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相反,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如同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未来的预期和判断也会影响到对已发生事件的性质判断。比如在04年跌破1307点前,对1307到1783走势的判断有至少两中符合逻辑的判断,一浪或X浪。此为未来影响过去,而过去对未来又有强化作用。

至此,可以说,波浪理论(除了其中某些钢性的规定外)在实际运用中是具有很大弹性的,也正是这种弹性招致了许多的非议。把握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间的平衡,以及区分必然事件和概率事件,是正确运用波浪理论的关键。


感谢淡雪的鼓励,我才有勇气将自己的管窥之见拿出来见人。如有错谬之处,望大家指正,此非客套用语。

biobuck 发表于 2005-6-12 01:23

Originally posted by YLIT at 2005-6-12 00:36
“波浪理论(除了其中某些钢性的规定外)在实际运用中是具有很大弹性的,也正是这种弹性招致了许多的非议 ...
Good post!
This is exactly the problem I have with the wave theory. One needs to know the limitation of this apporach.I personally don't use it because I am a mechanical trader and I need rules.Too much flexibility is no good for me.I would tend to sencond guess myself or try to "FIT" the market to my perception of the market which would be deadly for a trader.

Robert Prector predicted the 1987 market crash (black monday) and predicted a major market top around 1998.His timing was off quite bit on the last market top.But a correct wave count can provide unique insight into the correct stage of the market andproves a valuable long term market view.However, you need a very good e-wave technician to get a "GOOD" count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Could you share your current wave count for the Chinese market?Start from 1991?I have a weekly chart posted here(http://bbs.macd.cn/viewthread.php?tid=736117&extra=page%3D1&stock=trade).

Can you overlay the count on top of it?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see if wave count confirms my projection.THX!

Good luck on your trading!

[ Last edited by biobuck on 2005-6-12 at 01:24 ]

淡雪 发表于 2005-6-12 08:14

股市分析的理论可谓多种,波浪理论源于自然具有前瞻性,但正因此,个人的立足点不同,所推测的结论各有差别。对于过去它有逻辑性,因为已知,对于未来具有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为未知。但人的思维是全方位的,非顾此失彼也非顾彼失此,立体性的思维方式,逻辑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方式,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演绎推理方式,在我们立身于股市作为交易者之后就已经具有,如何把它们完整的结合,运用到和谐的程度,并提高其判断及实用的价值,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感谢YLIT朋友带来的思考!

[ Last edited by 淡雪 on 2005-6-12 at 08:15 ]

zyl2004 发表于 2005-6-12 11:51

在实际运用中是具有很大弹性的

鹰飞鱼潜 发表于 2005-6-12 17:30

转贴一个老的文章(没有查到作者的姓名,很遗憾。在此对作者道歉,并致谢),其中对分析的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值得学习和借鉴。

《波浪理论》对上证指数未来趋势研判
       
2003年09月01日16:37:11
       
       
  与深圳股市一样,上海股市95点是第(1)循环浪的第②浪。具体划分如下:

  第①浪,数据不详。

  第②浪,1990年12月95点。

  第③浪,1990年12月95点至1993年2月1558点。净升1463点。升幅15.4倍。运行114周。这是上证指数迄今为止升幅最大的波浪。此波浪形态清晰,节奏明快。个股轮番启动,具有市场广度和深度。呈现第3主升浪的特征。

  第④浪,1558点至1994年7月325点。调整幅度约近80%。呈A、B、C调整浪结构。

  第⑤浪,325点至2001年6月2245点。

  第⑤浪,呈3-3-3-3-3结束式倾斜三角形结构,俗称上升楔形。对2245点之后的划浪能否准确把握,第⑤浪的正确判断是前提条件。前提若错,则推理及其结论必错。

  我们的结论是:第1循环5个上升推动浪在2245点结束。

  第③浪的内部结构

  (1)浪:95点至91年1月135点。

  (2)浪:135点至91年5月104点。

  (3)浪:104点至92年5月1429点。

  (4)浪:1429点至92年11月386点。

  (5)浪:386点至93年2月1558点。

  在整个第③浪中,③浪(3)具有如下特征:(104-1429)

  股票全面上升,具有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节奏明快,上升途中几乎没有调整。在同级子浪中,运行时间最长(54周);升幅最大(净升1325点,升幅 12.74倍)。迄今为止,上证指数还未有一个同级子浪在运行时间和上升幅度上超过它。波浪理论认为,只有主升浪(③浪(3))才具有如此的波浪属性。准确把握波浪属性,有助我们客观地划浪。

  多年以来,国内相当多的波浪理论专家错误地把1558点划为第①浪,他们都忘记了《艾略特波浪理论》关于波的特性之描述:第1波通常情况下是打基础的阶段,不可能出现十多倍的升幅!

  2001年6月见顶之前,我在本刊以“三维交融”即将发生为标题,连发三周文章,警示第⑤浪即将到来!可悲的是,拥有信息、资金,人才优势的机构们,仍在疯狂地发着牛市梦,其结果众所周知,损失惨重,深度套牢,至今不得翻身!

  更可悲的是,直到今天,不少“专家”牛梦未醒!认为2001年6月之顶仅仅是③浪之(1),③浪之(2)快要结束,③浪之(3)将要展开。我敢断言:持此思维按此操作者,必然在2004年的“假牛市”中一错再错,再陷股市泥潭!损失惨重。

  第④浪简析

  (a)浪1558点至1993年7月777点;

  (b)浪777点至1993年12月1044点;

  (c)浪1044点至1994年7月325点。

  第④浪呈明晰的A、B、C三波形态。

  比率上,第④浪修正第③浪约0.809倍,(1-325/1558=0.791)。或曰对第③浪升幅修正约8.54倍<(1558-325)/(1558-95)>亦颇为符合老子费氏数比率。

  时间方面,第④浪运行74周,第③浪运行92周,④浪/③浪=0.804。十分接近股市常见的老子费氏比率0.809。绝对指数的修正比率与两波之间的运行时间比率颇为接近。

  关于第⑤浪——倾斜三角形

  第⑤浪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结束式倾斜三角形。

  倾斜三角形的5个波以A、B、C、D、E标识。(见图);

  A波内含:(a),325至768点;(b)768至597点;(c),597至1052点;

  B波内含:(a),1052至524点;(b),524至926点;(c),926至512点;

  C波内含:(a),512至1258点;(b),1258至855点;(c),855至1510点;

  D波内含:(a),1510至1025点;(b),1025至1422点;(c),1422至1047点;

  E波内含:(a),1047至1756点;(b),1756至1341点;(c),1341至2245点。

  上述划分可见,A、B、C、D、E,每个波又可细分为(a)(b)(c)3个子浪,是3-3-3-3-3结构。《波浪理论》称之为“结束式倾斜三角形”。(俗称上升楔形)

  关于倾斜三角形所处位置,《波浪理论》认为,倾斜三角形只能出现在C波或第5波。

  具体到上证指数,因为1990年以来一直运行上升推动浪。从1994年7月的325点至2001年6月的2245点,显然不可能是C浪,只能是第5波。即本文划定的第⑤浪。

  将325点至2245点这一段走势定性为3-3-3-3-3结束式倾斜三角形还有多种理论依据。分析如下:

  第一,基本级波浪中的细一级子浪a、b、c形态是明晰的。不但完全符合划浪规则的要求,而且图形完美,整个⑤浪大形态在两条向上收窄的三角形内运行。(b)接(d)拉出L1,(c)接(e)拉出L2。其波动轨迹的准确度有如教科书上的标准图表;更符合审美标准;

  第二,波与波之间的幅度呈老子费氏数比率。

  2245点之后的市场讨论

  因为2245点后展开的是对应于此前5波上升推动浪的调整,就其调整时间而言,至少须要5年。即要到2006年才能完成。指数的目标区域在1170点至 1285点之间。1311点必破无疑。但不是1649点以来的调整所能击破,而是经过一波次级反弹之后。这波反弹可能在秋分前后展开。反弹时间约一个月。今年12月±1个月,又将出现一次低点循环。

龙门阵 发表于 2005-6-12 21:13



逻辑于艺术

淡雪 发表于 2005-6-12 22:01

Originally posted by YLIT at 2005-6-12 17:30
转贴一个老的文章《波浪理论》对

谢谢提供

甜紫烟 发表于 2005-6-13 12:19

是的,如果第一点就数错了,以后就只能是错上加错.
波浪理论的数法和看法要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去欣赏和去运用.
技术分析就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波浪的逻辑和艺术—读HUSJ348先生文章的共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