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和机构和管理层的关系
三一重工省份:湖南省
主承销商: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的
上市推荐人: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在首批四家试点的上市公司中,
华欧国际---------担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保荐机构
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欧国际)
------是中国入世后经中国批准设立的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
注册地在上海。
股东为中国市场综合实力位居前十位的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亚太区领先的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SYWG 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是由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Shenyin & Wanguo Securities Co.,Ltd.) 和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 SAS)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公司注册地在中国上海,
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67%的股份,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3%的股份。
截止日期:2005-03-31
编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股) 持股比例(%) 股本性质
1 申万巴黎盛利精选证券投资基金 5218245 2.174 A股流通股
2 鸿阳证券投资基金 3427174 1.428 A股流通股
3 中信经典配置证券投资基金 2702329 1.126 A股流通股
4 普丰证券投资基金 950913 0.396 A股流通股
5 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 899935 0.375 A股流通股
6 申万巴黎盛利强化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736636 0.307 A股流通股
7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25359 0.261 A股流通股
8 博时裕富证券投资基金 454064 0.189 A股流通股
9 杨爱国 336600 0.140 A股流通股
10 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 310000 0.129 A股流通股
-----------------------------------------------------------------------------
调研申万
6月2日,对于申银万国而言,是关系到未来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日子。
公司的高层们显得格外忙碌。他们在接待上海证监局对申银万国自查工作的现场核查之后,又迎来了人总行的审计、调研队伍。
此时,“申银万国将申请15亿贷款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消息开始在业界流传。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人士介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扶持下,申银万国证券向央行申请15亿再贷款,缓解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
-----------------------------------------------------------------------
最新:央行拟对两家证券公司提供再贷款支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研究了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再贷款申请。经贷前调查,这两家公司经营基本正常,没有发现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情况,但存在流动性困难。为支持证券市场稳健发展,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正在请示,拟对这两家证券公司给予再贷款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新闻处
二○○五年六月十二日
[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啊 on 2005-6-13 at 06:15 ] 申万巴黎唐熹明:基金公司投票肩负双重责任
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改革,没有国内先例和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充满了挑战。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我们坚决支持。主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股权分置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操作思路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关制度和技术条件逐步完善,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已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早试点比晚试点好。二是股权分置情况复杂,需要通过试点进行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这体现了政府审慎和负责的态度,有利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
信心。三是股权分置的解决能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有利于整个市场优胜劣汰健康环境的形成。
申万巴黎代表流通股股东在解决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股权分置的过程中,有四点体会:第一,关于补偿和对价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股权分置解决的关键是非流通股流通的代价,是一个对价的过程,而不是非流通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问题,这个出发点符合的思路,是我们评价股权分置方案是否合理的理论出发点。只有这样,股权分置解决方案才能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第二,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之间应该有一个沟通的机制和平台。对价过程是一个谈判和妥协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空间,如果没有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沟通机制,加之各种声音的影响,多赢的可能就会转变成多输的局面,这是监管部门和市场都不愿意看到的。第三,保荐机构的作用发挥。保荐机构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希望保荐机构合理承担起中介职责,积极促成企业和流通股股东之间达成有效的协议。第四,基金公司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基金公司是基金资产的管理者,代表广大基金持有者投票,有着双重的责任:既要反映投资者的意愿,争取投资者的权益,同时也要用专业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以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前提来审慎对待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只有兼顾投资者利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最后的投票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投票,是对各方都有利的投票。(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唐熹明) 申万巴黎:价值投资没错 对价值错认才是错
2003年,众多基金公司扛着价值投资的大旗在一波景气循环中赚得金银满钵。但2004年第二季度的宏观调控导致A股市场中蓝筹股股价大幅修正,导致大量持有蓝筹股的基金蒙受巨大损失。
市场于是又开始对价值投资这一理念提出质疑。到底“价值投资”是什么?为什么原本呼风唤雨的基金经理们在这一波熊市中多半铩羽而归呢?
价值投资并没错,对价值的错认才是错。价值投资只有从公司内在价值分析下手,才有可能进行成功的投资,但近一两年来国内市场误解了价值的真正涵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把外显的利润当做内在的价值。太过重视盈利表上的当期利润,而忽略了利润的质量。其结果就是盲目的迷信低市盈率。去年以来市场所看重的大盘蓝筹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去年以来利润成长最快、估值最低的一批股票,包括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多数都是乘风而起的景气循环股票。由于部分景气循环股获利具有较大的循环波动特性,事实上通常被归类为典型的投机性股票,整体上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地、不加选择地作为长期的价值投资品种。尤有甚者,当投资人在市盈率最低,也就是当期利润最高的时候买进这类股票。但有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景气循环股的投资铁律是“买在高市盈率,卖在低市盈率”。如果误把所有景气循环股当蓝筹股投资而买在低市盈率,下场可想而知。
二是忽略了价值的可实现性。公司的盈利在利润表上只是通过一个数字表示出来,但投资人所要赚取的却是现金,这真金白银的收入或者可以从股票买卖价差中取得,但股票价格未必能适时地反映它的真正价值,因此对投资人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由公司派发现金股息来实现获利。公司赚了钱却不能让投资人实现获利,这种公司的价值是相当值得存疑的。
价值投资之所以会引起广泛的议论,很大的一部份原因是一般投资人对价值的错认。其实,价值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投资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它。目前国内股市中仍然有许多有价值的股票,但投资的成败就要看投资者能否正确的发掘他们了。
(申万巴黎基金 张惟闵) 三一与申万巴黎第二轮出牌 方案能否被认可难定
“这会是真正最后的方案吗?”当面对第一个这样的问题时,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1.SH)执行总裁向文波有些尴尬。但当接下来数个记者都揪住这个问题不放时,他倒没有了尴尬,而是进行紧张的解释。
昨天9时30分,三一重工在刊登了其修改的第二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召集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在三一集团的一号楼一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文波一再强调,“这次的方案是铁定了,不会再修改了。”
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看出了三一重工和向文波不同以前的谨慎,一个明显的例证便是,对专门修改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文字说明版”。“前面的方案,被很多人误读,现在必须以文字为依据才行。”
而向文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促成“第二方案”的出台,中国也起到推动作用。
流通股股东未表态
从10股送3股派8元,改成10股送3.5股派8元,前后两个方案一对比,非流通股股东确实在“第二方案”中作出一定让步。但对于10股增送0.5股的让利,流通股股东真的会“感冒”吗?这始终是向文波心里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想改也没时间,来不及了。”但是,如果股东大会不能通过呢?“那三一就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三一重工方面急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希望在方案公布的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支持者,目的就是希望股东大会投票能顺利通过。
然而,在流通股股东方面却显得异常平静。在推动三一集团作出让步修改方案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张惟闵告诉记者对新方案的看法:“我们还在讨论,没有决定是否接受。”
张惟闵即将要出一趟国,作为申万巴黎的投资总监,他不在公司,讨论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要下周三才能回国,到时再讨论是否接受这个新的方案,投票是下个月10日再举行,时间上不是很紧迫。”
相对于向文波的忐忑不安,张惟闵此时显得更从容。
第二方案背后
真的不会再改了,这就是最后方案。昨天,向文波再次向记者表态。此前,在第一次方案出来后,向文波曾经向媒体表示,“现在公布的方案就是最后的方案,我们不可能再让步了。”
按照向文波的表述,此轮新的修改方案,是三一集团在充分考虑到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和意见后决定的,“方案的修改,同样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充分沟通的结果。”对于此前其“最后方案”的提法,向表示,那只是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的一种考量和提法,“在当时看来,不是我们不想改,但是修改的条件不成熟”。
据向文波介绍,此次方案修改,是在提出意见、三一集团自身也顾忌流通股股东意见的情况下进行的。至于到底提出了怎样的修改意见,向文波没有回答。
在初选方案出来后,便有消息称申万巴黎等机构将提出新的修改方案,并将说服三一重工尽量多地采取这一蓝本,但向文波对此予以了明确否认。他表示,按照程序,修改方案是董事会的事,最后的方案也是董事会的意见,跟流通股大股东无关,“他们最多也无非就是三四百万股。”
但是,张惟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申万巴黎确实是制订过自己的方案,“三一方面应该是知道我们的方案的,但我们始终没有向外界透露过我们所提出方案的内容,因此也不能对新方案作任何对比”。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向文波昨天好几次重复了这句话。
向阐述了“痛苦”的理由:按照这次改革的精神,三一集团只要作出承诺,例如股价不低于多少,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就可以过关。而三一集团不但承诺了一个极高的股价,而且还真金白银地多拿出300万股,这是非流通股股东对巨大利益的割舍。
他强调,三一集团这样做只是为了股权分置改革一个良好的愿景。“三一不是在犯傻。”他同时预期,未来其他股权分置改革企业的对价一定会比三一重工低,因为“没有几个企业能开出我们这样的对价,并作出如此的承诺。”
向表示,此前没有修改方案也是因为缺少渠道。“有些事情不是三一能说了算的。”但这次方案修改是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和有关基金进行了沟通。第一个方案关乎“企业之利”第二个方案关乎“国家之责”
“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向文波表示,这是此次方案修改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进一步阐述道,三一集团一直以成为中国改革的实验田为理想。此次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修改,提高了支付对价率,并为大股东的减持和退出设定较高的条件,这是三一集团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应做的贡献。他认为,非流通股股东将要付出更高的支付对价,但一个健康、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更为重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长远之利大于短期之利。
那么,作为最初的方案,到底是基于“国家之责”,还是“企业之利”呢?向文波明确表示,如果说“企业之利”,“原来的方案就是很好的了”。他同时认为,之前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关于在其有生之年不会放弃对三一重工的控股权的提法,也是基于“既是国家之责,也是企业之利的需要。”他很认真地说,这是三一集团真实的想法。 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 基金要求修改三一重工方案
本报讯 (记者 江河) 首家公布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昨日复牌涨停。不过,三一重工的方案日前已遭到了重仓持有其流通股的申万巴黎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质疑。
基金提出,补偿是否合适要看全流通前后流通股市值是否吃亏。按目前10送3派8元计算,隐含着非流通市值有47.5%的溢价,隐含股价为12.5元,属偏高。据了解,以申万巴黎
为首的流通股大股东上门“讨价还价”,要求三一重工对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方案。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申万巴黎表示,与一般的思维不同,他们并不是从股票价格而是从持股市值的角度来看待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三一重工为何遭“棒吓”?基金们是为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还是另有他图?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不排除这些基金变相炒作自己或者是另有他图。其中包括以自己手上掌握的投票权筹码来获得一些其他方面利益。
记者了解到,基金等一些流通股东认为,相对于流通股股东对三一重工每股8元多的净资产做出的贡献,10送3股派8元的试点方案补偿力度明显不够。此前市场上法人股拍卖价格多在净资产附近,如果三一重工大股东通过拍卖减持非流通股,其折价幅度将远不止30%,因此总体上,该方案仍然是对大股东有利。
但比较而言,三一重工已是四家试点公司中方案最好的一家。该公司2004年每股收益高达1.364元,今年一季也还有0.215元,股票市价(16.95元)与净资产(8.16元)之间有1倍左右的空间,送的股票和现金又是大股东拿出来的。而清华同方(资讯 行情 论坛)送股要从资本公积金中拿,送后股本扩大,每股指标将摊薄;紫江企业(资讯 行情 论坛)市价和净资产之间只有几毛钱,所以这些公司方案能否最终获得支持更是增添变数。
后市或回落到12元左右
昨日,三一重工开盘就被封在涨停板。这和试点方案公布当日大盘暴跌形成鲜明对比。市场相关人士认为,这不排除是市场资金继续延续炒新概念的“历史传统”。更有人士认为可能有资金在托市,以为股权分置试点开路。
不过,广发基金相关分析人士认为,三一重工当前的股价已经处于比较高的价位,根据目前的市场心态,后市很有可能回落到12元左右。(江河) 三一重工改方案重利也重义 基金话语权得到体现
首家宣布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1)终于作出了让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方案修改为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得3.5股股票和8元现金,比原先的方案每10股增加了0.5股,现金对价不变。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共支付2100万股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对价。同时,大股东还承诺“试点两年后”、“股价19元以上”才出售股份。
流通股东博弈的结果,基金的话语权得到体现
在三一重工紧锣密鼓制定方案的整个进程中,我们确实深刻感受到股东博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尤其基金在与大股东沟通交流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此前,三一重工首次公布改革方案后,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张惟闵曾表示,对三一10送3股派8元的对价方案不是很满意,申万巴黎基金公司会重新拟定一个方案给三一重工。据媒体报道,张惟闵在第一方案公布前,曾向公司提出了10送3.9股(取消派现)的方案。此次“第二方案”虽然与10送3.9股(取消派现)的方案有一定出入,但是从新方案分析,双方争执焦点还在送股方面,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股票,而最终结果非流通股股东还是作出了让步。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参加路演时,就投资者提问也曾明确表示:公司与基金正在不断沟通之中;在此方案基础上的谈判是合理的。在以申万巴黎基金为首的流通股东博弈军团中,我们看到了流通股东的话语权正在不断受到公司方面的重视。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外来者”的声音。他们似乎是在用一种更为积极的行动来参与到三一重工的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中来。据向文波透露,目前有包括汇丰在内的两家QFII正在增持三一重工。从三一重工一季度股东排名看,另一家QFII很可能是大和证券。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三一重工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民企,凭借其良好的成长性与核心竞争力正在受到国外投资者的认可。
据最新数据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1亿元、净利润0.51亿元,经营状况首次好于上年第四季度。而且今年4月份公司销售额创出了新高,超过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变负为正,达1.1亿元。1-4月出口量达去年全年水平,全年有望实现5000万美元出口规模。
增加两项承诺,提高流通股东未来预期
三一重工的大股东三一集团同时增加两项承诺,仅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售股,一是当自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满24个月,二是方案实施后任一连续5个交易日股价在19元或以上(价格将根据除权情况调整)。集团抬高减持股票的门槛,可以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同时,使有利于流通股股东提高对三一重工未来的预期。
在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就送股比例博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三一集团并没有放松对三一重工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工近日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司股东湖南高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将所持公司334.64万股国有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9%?全部转让给昆山三一重工,届时三一集团持有公司股份将达73.81%,进一步加强了对三一重工的控制。这与三一重工董事长表示的“有生之年不放弃三一控制权”的言论是吻合的。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规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三一重工的方案能否通过,事关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进程和下一步股权分置改革的信心。对此次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东再次让利的做法,投资者自然应该举双手赞成。在看到了这家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为证券市场改革所付出的努力,我们更应该对它多一点理解与支持。 申万巴黎表态三一重工应以净资产价格合理溢价
本报讯 (记者 金烨) 作为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昨日表示,三一重工是解决股权分置的第一个案例,基金方面将本着为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分行使权力。对于股权分置的解决方案,公司认为关键在于对非流通股进行合理定价,非流通股价格应在净资产价格基础上合理溢价,溢价水平应由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代表协商。
公司方面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差别将不再存在,两者的股价必然要并轨,而并轨的结果也必然是流通股股价和非流通股股价在净资产和当前市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在减持方案中必须对流通股进行合理对价,由流通股方和非流通股方的代表协商找出一个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案,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事先的协商。
申万巴黎方面表示,对全流通的补偿机制有自己的计算方式,即在全流通之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市值不能低于全流通之前的持股市值,否则,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能够推断出公司目前的价值,并把当前流通市值占目前公司价值的比重,当作全流通之后公司股权分配比例的基础,就可以保障流通股投资人的利益不受到伤害,同时也可以计算出流通股股东所可以接受的最低补偿标准。
公司的简化方案是:当前公司价值=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市值。决定公司价值的关键其实就在非流通股市值的计算,或者更简单的说:非流通股的股价。
非流通股虽然不能在交易所流通,但并不表示它完全不能交易,交易所市场外非流通股的转让价格多半在净资产价格附近,因此,以净资产加上合理的溢价来为非流通股定价,就可以决定非流通股的价格,从而决定公司价值和合理的股权分配比例。这里面仅存的变数就是非流通股股价相对每股净资产的合理溢价幅度,这个溢价幅度最终应透过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的协商来取得共识。 证券代码:600031 证券简称:三一重工 项目:财务分析
财务指标 杜邦分析
报告期 2005-03-31 2004-12-31 2004-09-30 2004-06-30
每股财务数据
每股收益(元) 0.215 1.36 1.151 0.851
每股收益增长率(%) -28.4813 0.769 19.4688 36.0032
每股收益-扣除(元) 0.1794 1.29 1.1367 0.851
每股收益-扣除-增长率(%) -40.4778 -3.9464 -- 37.7023
每股收益-加权(元) -- 1.36 -- 0.851
每股收益-加权-增长率(%) -- -12.0879 -- --
每股收益-扣除/加权(元) -- 1.29 -- 0.873
每股收益-扣除/加权-增长率(%) -- -15.9609 -- --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2.8604 2.6452 2.8345 2.535
每股可分配利润(元) -- 3.1452 -- 3.035
每股净资产(元) 8.158 7.94 7.74 7.44
每股净资产增长率(%) 10.4394 12.1071 15.8858 17.2857
每股净资产-调整(元) 8.041 7.88 7.68 7.41
每股现金含量(元) -1.5264 0.0109 -1.4577 -0.7887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3.5147 3.5147 3.5248 3.5219
每股盈余公积金(元) 0.7831 0.7831 0.381 0.381
每股负债比(%) 1098.7095 985.3504 1010.2633 820.8331
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1.3927 1.3854 1.5409 1.6226
速动比率 0.8959 0.8585 0.985 1.0509
现金流动负债比(%) -15.9982 0.1209 -16.9282 -11.0827
股东权益比(%) 42.1119 44.0914 42.9208 47.1334
流动负债率(%) 86.8406 91.5428 85.2349 86.7005
负债权益比(%) 134.675 124.0535 130.5197 110.3596
经营效率分析
存货周转天(天) 296.2475 177.471 164.9258 136.4877
存货周转率(倍) 0.3038 2.0285 1.6371 1.3188
应收款周转天(天) 116.7921 69.5437 67.3434 59.2768
应收帐款周转率(倍) 0.7706 5.1766 4.0093 3.0366
主营成本比例(%) 67.649 67.8717 68.1497 67.9165
营业费用比例(%) 10.7763 8.6679 7.4906 6.5743
管理费用比例(%) 8.9184 8.3778 8.5538 8.4427
财务费用比例(%) 4.4571 2.0076 1.5129 1.3163
总资产周转率(倍) 0.114 0.7584 0.612 0.4843
盈利能力分析
经营净利率(%) 10.1013 12.3219 12.8782 13.0455
经营毛利率(%) 31.9396 31.5948 31.3146 31.6049
资产利润率(%) 1.3588 10.2419 8.6527 7.3104
资产净利率(%) 1.1517 9.3447 7.8814 6.3176
净利润率(%) 10.1013 12.3219 12.8782 13.0455
净资产收益率(%) 2.64 17.17 14.87 11.45
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 -35.2417 -10.1136 3.0918 15.9589
净资产收益率-扣除(%) 2.2 16.29 15.51 11.45
净资产收益率-扣除-增长率(%) -46.0652 -14.0369 7.6336 17.5565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 -- 18.35 -- 11.46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增长率(%) -- -38.7721 -- --
净资产收益率-扣除/加权(%) -- 17.41 -- 11.46
净资产收益率-扣除/加权-增长率(%) -- -41.4593 -- --
税前利润增长率(%) -32.4831 -8.2721 10.2379 31.515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 43048333.15 310596392.64 272800534.97 209588081.84
成长能力分析
主营收入增长率(%) -12.1811 27.2133 39.6625 68.9666
净利润增长率(%) -28.4813 0.769 19.4688 36.0032
总资产增长率(%) 38.028 61.2369 81.8118 50.6469
股东权益增长率(%) 10.4394 12.1071 15.8858 17.2857
主营利润增长率(%) -19.6198 -1.0915 7.5493 25.2504
财务结构分析
资产负债率(%) 56.7142 54.697 56.0201 52.0162
长期负债资产比(%) 7.4632 4.6258 8.2714 6.9179
固定比(%) 30.3263 30.1385 25.9717 26.3093
现金流量比率
主营收入现金含量(倍) 0.8136 1.1142 1.0371 1.0224
净利润现金含量(倍) -7.0902 0.008 -1.2665 -0.9264 申万巴黎盼三一重工全流通方案能更实惠(图)
2005年05月11日 01:59 东方早报
股权分置试点“头家”方案昨天落定,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1)的流通股东将获每10股送3股和8元现金的补偿权利。对此,三一重工第一大流通股东———申万巴黎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张惟闵对记者表示,这个方案还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目前他们还不能保证在股东大会上投出“赞成票”。
“我们并不反对三一重工推出的改革方案,但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不然我们的 投资人也会有意见。”刚从三一重工出差回来的张惟闽对早报记者说。他指出,若觉得公司质量良好,流通股东自然希望多送股;若不看好公司,则更希望直接拿现金。但关键是流通股东如何与非流通股东进行利益平衡。
目前,申万巴黎还在与三一重工积极沟通,但他不愿透露优化的具体细节。
资料显示,去年底共有15只基金持有三一重工,持有股数占流通股的31.2%。此外,三一重工今年的一季报显示,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多是基金,因此若要在6月10日的股东大会上获得2/3流通股东通过,基金的态度举足轻重。
申万巴黎旗下有两只基金在三一重工的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其中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持股521.8万股,申万巴黎盛利强化配置基金持股73.66万股,分列流通股东第一、第六位。
申万巴黎认为,一旦全流通付诸实现,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差别将不再存在,两者的股价必然要并轨,而并轨的结果必然是流通股股价下滑,非流通股股价上升,并在净资产和当前市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该基金在一份关于全流通的报告中指出,补偿方案应有一个原则,即在全流通之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市值不能低于全流通之前的持股市值,否则,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
被寄予厚望的股权分置试点方案能否为流通股东所接受?(李蜂制图)
一直在研究股权分置方案的上海睿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则不愿对三一重工的改革方案多作评论,仅对早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的业绩是在不断下降中。申万巴黎张惟闽则对三一重工“长期看好”。根据三一重工董事会昨天给出的方案,将由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总额1800万股股票和4800万元的现金对价,即流通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将获得3股股票和8元现金对价,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原非流通股则获得“上市流通权”。(早报记者 汤涵婷 实习生 党文俊) 股权分置改革中三个容易误解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2005年5月17日讯 四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方案亮相后,市场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各种评论。但很多评论往往基于不同的判断标准和对一些基础性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能直接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和改革方案本身的理解。华欧国际证券作为首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撰写人,日前针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几个容易误解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判断基准不能用净资产值等同于非流通股股票价格;不能将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或原始投资额等同于账面净资产
比较非流通股权“升值”了多少,进而用以评估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得了多少好处来评估改革方案的好与差。华欧国际认为,先不论这种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至少很多评论在“升值”计算的标准上有问题,其中最容易误导的是把账面净资产等同改革前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价格。
华欧国际分析,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净资产价格等同于非流通股的股票价格,可能在于现实中非流通股的转让价格在很多情况下多是接近公司净资产值的。这使人们很容易地将非流通股的价值与净资产值联系在一起,误将两者等同。
华欧国际认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对发行公司未来的收益享有同等的索求权,非流通股从所持股票中可以和流通股股东获得同样的现金流。然而,由于非流通股流动性受到限制,与流通股相比,非流通股股价会存在一定的折价,或者反过来说,流通股股价相对非流通股存在一定的溢价。但是其价值基础仍是由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决定,因此不能用净资产值等同于非流通股股票价格。
所以,在考察、评价一家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涉及计算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价值的变化,就不能简单地把改革后的市价与非流通股股东改革前的每股净资产差价作为非流通股股东“升值”的依据。
将公司的净资产额看成是非流通股股东的投资额,华欧国际认为这是对净资产值的理解误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有人这样分析“三一重工”的改革方案:2001年“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采取整体变更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以2000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按1:1的比例折合为1.8亿股股份(每股面值1元);2003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流通股股东投入股份公司9.3亿元现金,只获得6000万股股份,持股“成本”大不相同。于是有人就认为,“三一重工”是由非流通股东的1.8亿元和流通股东的9.3亿元组成的股份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占了“大便宜”;甚至认为,股权改革就是将过去占的“便宜”返还给流通股股东。
华欧国际说,用“成本”比较法来评价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是否恰当暂且不论,对“成本”本身的认识也是错误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又是犯了将净资产值等同于公司价值的错误。实际上,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在设立股份公司时的出资额的实际价值,远远大于净资产值1.8亿元。因为,三一重工在2003年首次公开发行前的净资产有4.8亿元,这就是说,1.8亿元的净资产,在两年多的时间(2000年年末至发行上市前)内产生了近3亿元的利润。显然,价值1.8亿元的资产是无法获得如此高利润的。因此,不能将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或原始投资额等同于账面净资产。
“对价”的本质是一种“利益交换”,而不是对历史上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损失的补偿
华欧国际表示,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东为获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其实质是为了换得流通股东对非流通股份获取流通权的承诺而付出的代价。
有些投资者误将这种“对价”理解成为对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之后引起的股票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投资损失,甚至是对历史上对该只股票的投资损失所作的一种补偿。但“补偿”和“对价”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补偿”是相对于流通股股东发生的损失而言的,而“对价”则是相对于非流通股获得的流通权而言的。
华欧国际认为,即便在一个全流通的市场,股价下跌的风险也是存在的。非流通股股东在过去遵守了其所持股票不流通的承诺,因此不能将投资者在股市遭受的历史上的损失归因于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也谈不上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对历史上的投资损失进行所谓的“补偿”。
只不过在我国股市特殊的股权分置结构下,流通股东对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承诺不参加流通,这种预期的存在使得股票价格比没有这种预期时要有一定的估值溢价。而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流通股东对于非流通股份不参与流通的预期,失去了原来的估值溢价,同时也使得非流通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具有能够流通的权利。因此,非流通股东需要对由此造成流通股东预期的改变,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这种支付(现金、股票)本质是一种“利益交换”,这才是“对价”概念的实质。
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后,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并不必然会减持套现
有观点认为,一旦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可能产生很强的减持冲动,而股市也将由于流通数量的骤增引起价格崩盘。
对此,华欧国际认为,监管部门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设计,特别是对非流通股东出售股份的时间、数量和信息披露程序进行了若干限制性规定。而且,非流通股大股东是否真的有大幅减持套现的意愿,也是值得探讨的。首先,特别是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在可预期的未来会为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带来稳定的收益;其次,大股东如果在二级市场套现,必须公开,如果大量抛售,必将是股票价格迅速降低,套现在技术上也是极其困难的;为保持战略上的控股地位,大股东一般不愿轻易卖出其持有的股份。
华欧国际认为,在股份全部可流通的境外证券市场,也并未出现大股东大量套现股票的现象。因为控制和经营一家公司的大股东,是有其战略意图的,需要以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来营造公司股权文化。虽然目前优秀的股权文化在我国股市还不怎么明显,但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股权分置造成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机制上的差异,本次股权分置的改革正是要为市场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况且,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看上去尽管大股东股票不能流通,但不能控制大股东通过暗箱操作,恶意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相比之下,目前的制度设计框架中,非流通股东在取得流通权之后的减持行为将会受到时间、数量和节奏的限制,并且有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大股东的行为将更加阳光化,更好的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夏丽华) 谢谢详尽的资料分析 受益了 受益了 这么详尽,佩服! 调研申万
6月2日,对于申银万国而言,是关系到未来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日子。
公司的高层们显得格外忙碌。他们在接待上海证监局对申银万国自查工作的现场核查之后,又迎来了人总行的审计、调研队伍。
此时,“申银万国将申请15亿贷款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消息开始在业界流传。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人士介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扶持下,申银万国证券向央行申请15亿再贷款,缓解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 千点区域拯救券商刻不容缓 央行联手出击
本报记者 莫菲 武为峰 上海报道
6月2日,上海常熟路171号,一幅“热烈欢迎来自人总行与的领导”的条幅悬挂起来,直至6月7日方才隐去。这幢白色的高楼正是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部所在地。
接近消息源的人士透露,当下,央行正在为一项整体扶植券商的计划展开前期调研
工作,首批兵分两路,分赴上海的申银万国与安徽的华安证券。
该计划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指依法设立的券商破产、关闭或撤消时,赔偿其客户资产因证券公司非法动用所遭受的损失)等一揽子利好消息,预计将在不久后出台。
此次调研组上海行十分低调。
“大概是来检查工作吧,”当记者提及此事时,除了那红色标语印证着有关人士的到来外,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大多数员工不清楚人行与此行的真实目的。
与原来所提思路不同,在该计划中,不仅要给待处置券商的“棺材钱”,还要给一些流动资金出现困难的证券公司一定的“买药钱”,这是央行与考虑通盘解决券商问题的一个突破性的思路。
一位与申万有深厚渊源的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高层介绍,“人行来上海是为了先找一家券商摸底审计,之后立即向更高部门汇报,确定向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的额度、利率及可行性。”
股市千点区域,扶植“券商流动性计划”实已刻不容缓。
调研申万
6月2日,对于申银万国而言,是关系到未来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日子。
公司的高层们显得格外忙碌。他们在接待上海证监局对申银万国自查工作的现场核查之后,又迎来了人总行的审计、调研队伍。
此时,“申银万国将申请15亿贷款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消息开始在业界流传。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人士介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扶持下,申银万国证券向央行申请15亿再贷款,缓解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
据悉,央行此次上海之行由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亲自带队,上海金融办、上海证券局、人行上海分行金融稳定处等多位官员陪同,申银万国总裁冯国荣与分管财务副总裁出面,并腾出一间办公室用于接待各位领导。
“这表明上海市有关部门与申银万国对此事高度重视,”上述工行人士认为。
“申银万国自己申报了15亿,但光看公司报的数字不行,人行调研组将在6月2日至6日对申万的流动资金缺口重新计算,”该知情人士暗示,“审计的数字也未必就是发放再贷款的金额。决定权在更高层。”
之后,央行调研组将回北京,以报告形式向更高部门汇报申万等券商的真实情况,以确定发放再贷款的数额、利率、担保或抵押物等细节。
按照银行间市场公布的2004年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年报,申银万国在“净资本/净资产”指标上没有达到创新试点标准,但申银万国的财务情况远好于那些待处置券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甚至好过一些创新试点公司。
截止2004年底,扣除代买卖证券款的流动资产为6.9亿,净资产是6.4亿,每股净资产0.15元。(数据摘自2004年经审计报告)
而在5月20日“2004年1-4月经营会议”上,申银万国高层公布了今年1到4月,公司A股与基金排名第三,B股交易排名第二,QFII与代理股份排名第一,市场交易总量第三等数据。
“最近工作要分两段理解,一是增加流量;二是增加股本金,增资扩股,”申银万国人士介绍,“目前,公司现有的融资渠道稳定,公司也有能力解决好融资的担保问题。”
解决流动性问题更为迫切,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申万固定收益部在做国债承销时小心翼翼,考虑到风险防范,不愿承接较大数额的客户单子。
早在2005年3月14日,申万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以下决议:关于原则同意公司增资扩股方案实施办法的决议;关于原则同意为公司融资提供担保的决议。
“而对于申万向中国央行申请的再贷款,央行建议由公司的大股东担保。”该知情人士透露。
一位接近上海证监局的人士表示:“检查的结果是偿还到期的客户委托理财资金需要一笔钱,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总共可能需要三四十亿。”
此外,按照创新试点券商的达标标准,目前,申万的增资扩股计划已从原先增加40亿,降低至25亿左右。上海久事、上海国际等上海大型国企有可能增资。
“得到央行的流动性支持,便给了申银万国的大股东们与潜在新股东们对公司的更多信心。”工行上海分行人士表态。
券商扶植“大计划”
政府解决券商问题的通盘大计,一直在各部门的协调中慢慢磨合、修正。显然,考量券商问题的眼光不应局限于证券市场,更应从整个国家的金融风险高度考虑。
北京某券商总裁转述了机构部的新思路,“不仅要给高风险券商“棺材钱”,还要给一些券商“买药钱”,此外,鼓励以建银—南方模式收购高风险券商的资产。”
有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12月31日,整个证券行业潜亏(实际亏损与帐面亏损之和)高达2200亿人民币,2004年以来这一态势更为严峻,丝毫不亚于银行不良贷款的金融风险。
“在规范的同时,也要给较规范的券商一些运营资金,再这样下去,即使规范的券商也跨不过生死门,拯救证券公司刻不容缓。”该券商总裁认为。
他认为,对于那些的确需要流动资金周转,且整体情况尚可的券商,央行应该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使这部分券商有能力自救、自我重振。
“待处置的高风险券商属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范围,而后者的大部分受益券商应属于评选的规范类证券公司。”
当建立起对证券公司的救助双管齐下(“棺材钱”加“买药钱”)的思路时,央行对于解决券商问题的思路也在发生转变。
这从最近央行的一些举动颇可瞧出端倪。
5月14日,央行金融稳定局破先例地邀请部分创新券商开会,而且规定每家券商只能派一名负责人出席,不能带助理。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如何改善证券公司的生存环境,会上,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充分听取了各家券商对生存与未来发展的想法和意见,但张新没有多谈央行的思路,”两位参加会议的总裁向记者表示。
尽管如此,会议主办方的特殊身份,主持人张新曾在工作时的一贯主张,及较以往不一般的会议规定,依然使证券公司的高管们猜测近期央行可能有些针对券商的行动。
按照央行再贷款的有关规定,给予证券公司的再贷款的年利率在2.2%,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的前提是,证券公司必须提供担保或抵押物。如到期不还本金,央行可以处置抵押物,或者由连带责任担保人偿还。
北京某券商总裁分析,“会里()的建议是考虑让受益券商的地方政府或券商的大股东提供担保。”
根据对于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设置标准,将近有1/2左右的证券公司将落入这一范围,再划分这部分券商的资金紧张程度,预计有50家左右券商可从央行的受流动性支持计划中受益。
“如按照50家券商,每家20亿的规模计算,那么可能需要央行一千亿的再贷款。”上述人士做个了假设。
燃眉之急
张新的思路一脉相承地从延续至央行。
早在2004年,张新还在中国担任上市部副主任一职时,就力主“政府应象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一样解决券商资金问题”。
在其公开发表的《政府应注资解决证券市场不良资产》一文中,张新表示:“立足于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我们建议应采取与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相一致的原则来解决证券市场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
一份由巨灵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02年,证券公司交纳的税收额为150.9亿人民币;自1998年至2004年,投资者交纳的交易印花税是1663.41亿人民币,截止2003年11月,证券市场累计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9738.5亿元,占同期GDP 8%。
张新在文中还称:“政府出资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资金会远低于银行注资,估计4000亿元左右即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已制约了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再不解决就会成为系统性风险,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2005年证券市场的走势、潜在风险更高于张新著文的去年。
6月6日,上证综合指数终于瞬间击破1000点整数关口,时隔8年后重新见到千点以下,基金、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几乎无一幸免,缺少流动资金、四大业务日渐萧条的券商日子更加无法维系。
当天,中国在第29次基金业联席会议上,宣布即将在近期公布六项救市措施。其中一条“采取实质性措施化解券商风险”使不少券商人士为之兴奋。
大多数券商已把解决财务融资问题,当作公司最迫切的任务对待。
一些券商总裁纷纷表示:“政府必须采取实质性措施,光听雷声不见雨不行。作为股市重要的参与者,券商手中没有资金来源,只有走向末路。”
如此,不仅把原本尚可的券商拖跨,而且积累的风险会蔓延至投资者和债权人,甚至会引起金融危机,更不用提推动股权分置改革。
“尤其是在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历史性转折的今天,为了尽全力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政府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与胆量扶植券商,提供一个平稳的、向上的市场环境。”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研究人士认为。 在投票前
600031的股东
又增加了几个大机构
包括2个QFII
说明了市场的选择
比较600100的股东
几个主要基金的逃跑
我们完全可以知道后面的结果了 再次学习,谢谢。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表决结果彰显投资者话语权
http://gp.stock.163.com 2005-06-11 02:40:03 来源: 新华网 网友评论 26 条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张旭东、毛晓梅)
虽然同时表决,但结果却迥然不同:三一重工公司方案“高票通过”,清华同方公司方案“中途夭折”。中国股市10日首次对两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改革方案的表决结果,出乎许多市场人士的意料。
“这说明投票结果真实可靠,不是暗箱操作,也同时反映了流通股东的意愿,彰显了我们投资者的话语权,我代表的24个小股东大多投了弃权和反对票!”来自南京投资者王毅,是清华同方的小股东:“按照市场化办事,符合这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原则,也打消了许多人怀疑试点方案将被操纵的想法。”
根据中国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将本着市场化原则,其中规定改革方案必须要经过参加表决的流通股东的三分之二才能通过,这充分赋予了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也有利于投资者维护自身的权益。
10日在现场投票的一些流通股东反映,一些持股成本高的股东并不十分认同清华同方的这一方案,流通股股东获利不大,这是方案未获通过的决定性原因,相反三一重工公司的方案相对实惠,获得了流通股东超过93%比例的赞同。
虽然表决结果迥然不同,但这两家公司董事长10日却再次表示了对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心。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说:“改革方案的顺利通过,意味着从今以后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将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符合公司全体股东的根本利益,它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清华同方董事长荣泳霖表示,中国股市确实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清华同方将继续与流通股股东协商,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完) ..............
[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啊 on 2005-6-11 at 11:45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