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un
发表于 2005-6-2 20:44
呵呵,我看你在这里玩滴满愉快的
凹凹凹
发表于 2005-6-2 20:49
Originally posted by guyun at 2005-6-2 20:44
呵呵,我看你在这里玩滴满愉快的
哈哈,备用而已
bullx
发表于 2005-6-2 20:52
吧嗒..好喝,谢了!
jxh999999
发表于 2005-6-2 21:05
凹凹凹
发表于 2005-6-2 21:06
别客气:*23*::*30*::*19*:
[ Last edited by 凹凹凹 on 2005-6-2 at 21:10 ]
凹凹凹
发表于 2005-6-2 21:08
Originally posted by jxh999999 at 2005-6-2 21:05
老板,现在要用壮阳的茶.
哈哈.
:o:o:o
guyun
发表于 2005-6-2 21:09
Originally posted by 凹凹凹 at 2005-6-2 20:49
哈哈,备用而已
你知道左手在哪吗?很长时间没看见他啦
凹凹凹
发表于 2005-6-2 21:13
Originally posted by guyun at 2005-6-2 21:09
你知道左手在哪吗?很长时间没看见他啦
很长时间没见了
我酷我酷
发表于 2005-6-2 21:35
喝好茶,再来点深沉的.吼吼.:*22*:
[ Last edited by 我酷我酷 on 2005-6-2 at 21:37 ]
凹凹凹
发表于 2005-6-2 21:43
我个人感觉,这个深沉的不是很厉害
寒剑奔袭
发表于 2005-6-2 21:56
Originally posted by 学海无崖 at 2005-6-2 18:00
修改一下,大家探讨一下,个人的观点,还是上楼图正确,9个浪已经完成.
首先谢谢你的图,为研判大盘提供了参考。我已经暂时放弃划浪了,因为划不清了,我等待指标与波浪同时让我眼前豁然一亮的一刻,但愿。。。
martin888
发表于 2005-6-2 22:56
昨天说了今天要跌,没有想今天跌这么深,明天是星期五,市场可能会赌消息面,估计空仓的人会进去补仓,所以感觉明天在1000点附近会有争执震荡,我还比较乐观,明天破不了1000点,周K线会有一根下影线,明天日K线收阳的概率比较大些
桃曲坡
发表于 2005-6-3 01:29
下跌另有深层次背景 产业政策调整引发股市阵痛
1783点以来的调整,是A股市场对过去几年国内经济过热的一次集中释放
昨天,全日大盘单边重挫,并向下击破本周一低点1043点,再创市场8年新低。上证综指以1039.19点报收,下跌了21.55点;深成指收于2716.78点,下跌了84.88点。
1783点以来的调整,是A股市场对过去几年国内经济过热的一次集中释放,也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从2004年4月调整至今,沪指最大下跌幅度达41.95%;在14个月的持续下跌中,沪深股市不仅鲜有像样的反弹出现,而且对利好政策也十分麻木,这在A股市场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此前,投资者对下跌原因,大多以“股价结构调整”、“股市扩容”、“股权分置”等来解释。但回顾一年来国家出台的各类产业政策后,笔者感到1783点以来的持续调整另有“深层次背景”。
经济增长模式调整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可持续的发展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再次提出“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不应单纯地追求数量,而要重视增长的质量;要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效益;要从依靠资源投入,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
发改委称,我国“十一五”规划将突出六大重点,前两大重点是: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税收调控出口导向
近几年,宏观调控经历了从市场调控、行政调控,直到通过税收方式调控的转变。从今年以来频征出口关税,已经折射出我国外贸政策出现质变。
1.一些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加剧了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也加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是今后的趋势。
2.我国外贸政策已从单纯追求扩大出口和外贸顺差,转向统筹内需外需、追求外贸效益的方向,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外贸政策,都遵循着这一轨迹:
化肥:2004年3月16日起,化肥出口退税率下调到零;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出口尿素加收260元/吨的暂定从量关税;2005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出口尿素取消260元/吨从量关税,按FOB价格的30%征收暂定关税,11月1日至12月31日按FOB价格的15%征收暂定关税。
电解铝(资讯 论坛):2004年以前,我国电解铝出口退税为15%;2004年10月,先后取消铜(资讯 论坛)、铝和镍等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禁止年产能10万吨以下铝冶炼厂直接进口氧化铝;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对铝以及铁合金等产品8%的出口退税,并且对铝、铜和镍征收出口税,其中电解铝出口加收5%的出口税。
纺织品:从2005年1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采用从量征收的方式,征收范围包括外衣、裙子、裤子、非针织衬衫、针织衬衫、睡衣、内衣7大类148项产品,其中21项价值较高的大衣类产品为0.30元/件,其他价值较低的125项服装产品为0.20元/件,2项服装辅料为0.50元/千克。
钢坯:从2005年4月1日起,取消钢坯13%的出口退税,长材实行10%的出口退税;从2005年5月1日起,将部分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
煤炭:从2005年5月1日起,将煤炭、钨、锡、锌、锑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为8%;取消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金属硅,钼矿砂及其精矿,轻重烧镁,氟石、滑石、碳化硅,木粒、木粉、木片的出口退税。
黄磷、硅铁:从2005年6月1日起,将黄磷出口暂定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0%,将硅铁的出口暂定关税税率从零提高到5%。
纺织品:2005年6月1日起,对2005年1月1日起征收出口关税的148种纺织品中的部分纺织服装产品调整关税税率,其中:对2种产品停止征收关税,对3种产品调低出口关税,对74种产品调增出口关税,新增1种征税产品,税率提高幅度从2.5倍到20倍不等。
煤炭:国税总局5月31日在其网站披露,自2005年5月1日起对河南省、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福建省、山东省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进行调整。
持续的房地产调控
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也给人民币汇率调整赢得时间,今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强势调控大力整顿。2005年3月、4月,央行先是调整了住房信贷政策,随后提高商业房贷逾期罚息水平;5月11日,建设部等七部委推出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从2005年6月1日起,国家将对个人购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今后“炒地”行为、转让“期房”行为都将禁止。
此外,开征房地产税已成定局。据传,管理层6月以后还将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潜在行业政策变化
发改委正研究新的药品降价方案,降价药品涉及22个品种,即将出台的降价方案将是历次药品降价幅度最高的。此次降价品种全部是医保目录上的品种,有6个是今年刚刚进入医保目录的新品种,有16个品种为抗感染药物,遴选品种的降幅平均高达60%以上,最大降幅将达到93%。
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制药行业成本进一步加大,药品降价将进一步吞食医药上市公司的利润。
此外,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石油资源税改革,类似资源税改革可能扩大到其他矿产资源领域;氧化铝加工贸易企业关税优惠可能取消,电解铝出口关税可能由5%上调至20%;国家还可能出台禁止钢铁产品、磷矿石、稀土原矿加工贸易的措施;汽车消费税的调整也在酝酿中。
行业政策影响估值
近几年,绩差、亏损股都处于价值回归过程中,市场的亮点主要集中在“蓝筹股”上。而“蓝筹股”的估值,主要依赖行业景气度、成长性、盈利能力、资源垄断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的变化,对相关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的影响很大。
比如:房地产调控,涉及钢铁、建筑、石化、建材、水泥等行业;再如:纺织品、有色金属出口税调高或降低,则涉及到纺织、采矿、能源、交通运输、航运等行业。
行业基本面的变化,必将影响到相应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到这些公司股票的估值,这动摇了多数蓝筹股的基石,特别是逆市上涨的二线蓝筹股。
而一连串产业、外贸政策的调整,波及到的行业非常广,几乎涉及到各个行业。最新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15.6%,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45.7%。石油炼焦、交通运输、化纤、建材、电力行业4月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6.4%、52%、40%、37%、28.5%,已经给出了预警信号。
对目前市场的看法
因此,1783点以来的调整,是在我国产业政策大调整背景下产生的,是A股市场对过去几年国内经济过热的一次集中释放,也是多重因素共振产生的结果。偏面地理解、轻信下跌的原因,并不能使大家把握市场的脉络,相反还会拖累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
在分析市场时,投资者不妨站得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不是短期的。
近日,发改委有关官员表示,我国“十一五”规划突出的六大重点任务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排在前两位的。所以,要摆脱A股市场低迷的走势,并不是一两个利好就能“立竿见影”,改革是有过程的。
昨天,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十条意见》,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救市的迫切愿望;《意见》对前期的试点工作作了总结,并对其中的不完善处作了一定的补充,显示出进一步加快股权试点的态势,也表明了积极加强市场制度的决心,隐含了可能会有更多政策推出的可能,利于市场的运行。
□ 徐一钉 北京青年报 民族证券
桃曲坡
发表于 2005-6-3 01:33
蜜糖?毒药?
银行资金重回交易所债市 可能使股市剧烈波动
《财经时报》近日从财政部一位官员处获悉,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合并工作将肯定在年内开始,其中,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是两个市场合并的第一步。
身处市场一线的一位银行的债券交易员对此已有察觉。他向记者指出,尽管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他们的感觉是很快了。
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这两个市场在参与主体、交易品种以及收益率曲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大大影响了中国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且使得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大打折扣。
两个债券市场合并将改善这一情况,并能有利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但一些银行界人士也向《财经时报》提出疑问,他们担忧银行资金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辗转进入股市,重蹈1996、1997年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并将股市搅得跌宕起伏的覆辙。
两种渠道
一位交易员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合并的评价是,这是大势所趋。在他看来,合并的前奏可能是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通知,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实施细则》做出调整,降低了进行大宗交易的数量门槛和成交价格限制,使得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债券交易形式上与银行间市场进一步接轨。
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为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这种机制上的接轨只是两个市场“合流”的一个缩影。目前,新发行的债券几乎都是跨市场发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已经可以参与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的交易。在这种背景下,身为银行间市场“老大”的银行,参与到交易所市场中去,在很多人看来顺理成章。
其实,已有部分银行资金悄悄进入交易所市场。比如通过证券公司等跨市场机构在交易所买卖国债。但这部分资金的数量一直不大。
今年银行手中的资金空前充裕,仅仅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位银行的债券交易员称,尽管交易所的品种很少,资金量也不是很大,但他们还是想进入这块市场。
业内估计,虽然暂时没有商业银行何时、以何种方式进入交易所市场的详细情况,但有两种方式实际上可以操作。一是银行直接进入,另一种是通过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成立债券市场基金。从两个市场合并的大背景来看,似乎第一种方式的意义更大。
重蹈覆辙?
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的脚步日渐临近,认同声背后亦有人士质疑,会不会重蹈1996、1997年银行资金将股市搅得跌宕起伏的覆辙。
1996、1997年,银行资金通过交易所市场进行回购,使得大量资金涌进股票市场,本不健全的股票市场波动剧烈。
在上述债券交易员看来,现在的交易所市场回购规则仍存在问题,除非更改,否则,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后,确实可能重蹈8年前的覆辙。
另一位交易员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的判断是,通过回购进入股市的资金尽管不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是否合规仍是关键。他强调,应该研究如何避免银行资金违规入市,也就是要减少违规的机会,这样才能促进这些相互关联的市场健康发展。债市合并大势所趋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目前中国央行的头等大事。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形成良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或是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基于此判断,市场达成的共识是,尽管会有一定的风险,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的合并仍是必须。
在他们看来,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收益率通过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的套利在慢慢地接近,这实际上也帮助了两个市场的统一。总体而言,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合并尽管需要冒一定风险,但利大于弊。
中国债券市场割裂四大表现
交易主体割裂
主要表现在:1.为防止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回购违规进入股市,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在银行间而不准进入交易所进行债券交易;2.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制度。目前仍有部分金融机构未获进入银行间债市进行交易的资格,非金融机构从2002年后方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个人投资者尚不准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市进行交易。
债券品种割裂
中国目前的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可转债,如果把范围放宽些,还包括央行票据。国债虽在银行间和交易所都能交易,但不同交易场所交易的国债品种不同;金融债与央票主要在银行间发行和交易;企业债和可转债主要在交易所发行与交易;柜台市场则主要交易凭证式国债。不同类型的债券限于不同的交易场所发行与交易,债券品种的割裂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债券托管割裂
债券托管的割裂也是债券市场割裂的一大表现。目前银行间交易的债券主要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则托管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与深圳分公司;柜台交易通过商业银行由中央结算公司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二级托管。债券托管的割裂不利于债券在各个市场中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监管主体割裂
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一直是多头监管状态。在流通市场上有不同的监管部门,发行市场上主管部门也各不相同。政出多门的状况使得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难以协调,造成监管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监管标准和交易规则不统一,也使市场投资者无所适从,影响到了债券市场的运行。(胡进之)
财经时报
桃曲坡
发表于 2005-6-3 01:40
一个真实的神话故事(期货界)
我感到最深的有三条:第一是要知己知彼;第二是坚持宏观顺势、微观逆势的操作策略;第三是要有超越市场的眼光
* 一富翁投资亏损3000万,吉明半年不到,就为他扳回8000万,创造了期货界的奇迹!
* 在恶梦般的日子里,他建立了自己的交易哲学体系。
* “市场永远是对的”似乎是公认的真理,但吉明却对它大喊:“no!”,操作中,他专找市场的“差子”。
投资简历
姓 名:吉明,男,1965年生,硕士。
入市时间:1993年。
收 益:帮客户在5个月内搏取了8000万,是其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投资风格:善长超前地策划、分析和发掘一波潜在的巨大行情,并能对行情发展的目标时空做战略性的评估。
投资格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宏观顺势,微观逆势。
这是一个真实的神话故事。
1998年,在中国的江苏省,有一个亿万富翁在期货市场上,连受重挫,遭到3000万的亏损,濒临灭顶之灾。然而,5个月后,这位富翁在一个高参的指点下,却奇迹般地得以“复活”。不光把亏损的3000万元扳了回来,还倒赚了5000万元!
短短5个月,搏取8000万,这神话是怎么创造的?那位使亿万富翁复活的“高参”又是谁呢?
为寻根探秘,记者多次慕名来到江苏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对被人们称为“神鹰”的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进行了专访。
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
1997年,为了向国际化基金管理、专业理财方面*拢,公司让吉明到南京总部负责基金试点。
当时,期货交易的品种比较多,有不少品种如天津红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动巨大,机构操纵现象多。尽管机会很多,但他还是把这类品种排除在视野之外。因为这些品种可分析性差,超出了个人的判断之外,挣钱是偶然的,而赔钱却是必然的。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则,他选择了大连大豆、上海铜和海南橡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这些活跃的大品种本身就提供了足够的投资机会。这正是吉明在进行基金投资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往往对风险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稳。
吉明在选择好了品种后,接着就对所关心的品种做战略性的评估。即当前的走势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是积蓄能量?还是处于趋势能量释放的尾声?还是在构筑顶底等等什么的。他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决定着下一步的操作计划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预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评估行情的中心任务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战略投资意义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义的短线行情。
至于对于锁定的交易品种,交易机会的捕捉,吉明倾向于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趋向与价格所表现的技术面达到统一时。这样做,才符合每战必胜的操作宗旨。他认为贯穿《孙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于全胜的思想,期货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说,基本面的内在要求,决定着做交易的方向。而进出场策略、时机,则更多地应用技术面的表现。根据他总结的总体方针:“宏观顺势,微观逆势”,战略方向一旦确定,就在看似最危险的地方进场交易,而实际上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和可转化的。
通常,当我们进入市场后,很容易会随着行情的波动失去进场前的理性判断,仿佛进入另一个虚幻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技术指标和不同技术形态,显示着不同的结局,结果迷失了自我,远离了真实的判断能力。出现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操作中缺乏战略性眼光和对信念的执着。当我们把市场发展的内在趋势注入具体的走势中时,一切形态和指标就活了。可以说,趋势是整个交易活动的灵魂!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通过对商品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他所管理的两个账户的交易头寸基本是向下操作的,尤其在大连大豆上,在行情不断走跌的过程中都取得了稳健的收益,获利率在30%以上。
“善败者不亡”,成功在于正视错误。只有那些敢直面失败、坦然承认错误必然性的人,才会造就成功的基石。
“涉足期货投资,大家都会有这样共同的感受:正如星际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一样,失败犹如引力通过错误牵拉着每一个投资者;如果正视它、控制它,并配置有效的市场分析和决策把握,那么我们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和速度,彻底摆脱‘错误引力’的束缚,从而使得资金的成长呈现出一种螺旋生长状态。古人云:‘善败者不亡’,只有那些敢于直面失败、坦然承认错误必然性的人,才会造就成功的基石。认识错误、减少错误,最终才会远离失败,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失败才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那么,在交易中能否避免和减少错误的决策呢?”
“每个交易者,即使再出色的高手,他们都是人,而不是神。既然如此,那么在认识市场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判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限和不完整的,这就决定着市场既可以被认识,但又充满着未知的领域。面对浩瀚的未知世界,每个投资者只是沧海一粟。
然而,在实际的期货交易中,绝大多数人却是以“智慧者”的身份来到这个市场,他们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认识和把握市场,他们追求完美主义,在交易中的表现往往是:1不懈地追求投资利润的最大化,不愿放过每一段可能的行情。2热衷寻找神秘的测市理论和方法,试图精确地预知市场波动的时间和价位,尤其是顶部和底部。3相信有或认为掌握了破译市场的方法,并有厌恶风险、回避失败的心态。4处事准则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挑战极限。然而,事实证明:当我们以智慧者(聪明人)出现在市场时,失败与我们相伴;当我们以谦卑、愚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时,成功、运气则与我们相随。
此外,在引导投资者方面,当今的投资界还有一种不好的‘造神’倾向。例如,有大量的书把江恩理论及其奉为神明,但他本人所写的书却十分强调止损的重要;艾略特通过大量观察和统计,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写成了《波浪原理》,但后人却将之大大发挥,并视之为神奇的测市理论。这种对偶像的推崇是十分有害的,是完美主义者的变通。当人们把自己或他人置于神的位置时,失败已在附近徘徊!
其次,不能摆脱贪婪的驱动,也是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
贪婪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主要表现有:1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的各方面情况下,就贸然地介入。2没有详细的投资计划与风险评估,并随意地扩大保证金的投入。3对可能遭遇的重大损失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制定必要的应对措施。4认为自己已达到‘刀枪不入’的境界,不需要什么止损了。5上面谈及的完美主义亦是贪婪的一种表现。
总体而言,贪婪的内在含意是:只知道索取,没学会放弃。在缺乏有效防范制度的约束下,人成为心魔的奴隶,当市场的变化使投资陷入危险的境地时,又更多地表现为逃避错误,最后在损失的扩展中落入恐惧的深渊。
中文‘贪’字的上下结构的字面意思是‘今天的财宝’,这似乎提示投资者不要去贪图今日的钱财,而应着眼于明天和未来的财富。在期货市场我们同样要学会割舍眼前的利益和抵制行情的诱惑,例如:放弃看似行情很大但难以分析和把握的市场;放弃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或是条件不够成熟的投资机会;在交易不利的局面下随时做好止损离场的思想准备;在交易有利的局面下,如果市场的前景显得难以揣测,那么也要选择主动性离场,等等。所有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保存自己。放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今后在市场中赢得更大更稳定的收益。没有放弃就不可能得到,也就谈不上在期货市场上生存与发展了。”
他崇尚“先胜而后求战”,在每次操作之前先进行“纸上谈兵”。力求稳扎稳打,“每战必捷”。因为赚钱才是硬道理。
采访中,记者曾不止一次地向他发问:“你认为在投资市场上,要做到必胜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我感到最深的有三条:第一是要知己知彼;第二是坚持宏观顺势、微观逆势的操作策略;第三是要有超越市场的眼光。”
“在交易市场上,知己知彼指的是什么?”
“在期货交易中,简单点说,知己就是指资金的风险管理,知彼则是指对市场的分析。任何一个交易者如果不知道资金管理的重要和不懂得资金管理,就失去了交易成功的前提,就不可能长期在市场中生存。懂得这个道理,投资者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规划手中的资金;2控制风险,限制可能的损失;3处理好休息与交易的关系。
“具体地讲,你认为一个投资者在操作前怎样做到知己知彼,都应该做哪些准备?”
“中国古代兵法中讲究‘先胜而后求战’,而不是‘先战而后求胜’。把它应用到期货交易中,我主张在每次操作之前应先进行‘纸上谈兵’,对每波行情的操作必须在计划上、资金上、心理上、风险上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交易还没有实施前,决策者在思想上就理应有了必胜的信念,这就是先胜的思想和原则。如果毫无准备地匆忙上阵,交易中单单凭经验、凭感觉、凭技术信号进行仓促操作,那么结果肯定是被动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就拿上海铜来说,在1999年7月,我就对它的趋势作出了彻底反转的判断,写了一份详细的策划报告,肯定了铜彻底摆脱了3年熊市,经两个月调整,将向上再次攻击,并对进场点作了具体描述。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这份策划是成功的。铜在我策划中所预测的16300元/吨的价位区,只停留了3天就往上发起了攻击”。
桃曲坡
发表于 2005-6-3 01:45
矫枉必须过正,浴火之后的凤凰必将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网有战事
发表于 2005-6-3 07:02
企业成长环境面恶化与主力战略性撤退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埋怨大盘和个股走的不好,都从技术面来找原因。其实,股市是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反映。仅从技术面来分析,是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宏观环境面对股市不好,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1、能源、电力、基础愿材料涨价,使那些对能源、电力、基础愿材料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难以消化成本上涨,利润降低。国际石油价格虽然近期有回落,但一到高峰期,还会上扬。铁矿石上涨70%以上,价格将很快反映到钢材上来。电力已经在涨价。这些因素的存在,工业大幅增长的势头将得到遏止。主力的预见性比较早比较好,所以,赶紧撤退是上策。
2、股权分置是看不清楚前途的事情,也许长久好,短期不好,有相当长时间的阵痛。也是一个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老基金得不到实际利益,自然要反对。所以,主力也是一个撤字。
3、新股发行不断,规模越来越大,动辙几十亿、几百亿,而且是行业的政治任务。需要资金去承接新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好卖老股,接新股。
4、基金的许多的老股已经拉的很高,到了兑现期,农民收获粮食。券商们收获金钱。
5、国际化步伐正向我们走来,股价按照价值规律重新洗牌。庄股正在被无情的消灭,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像垃圾一样被人抛弃。
这些现象和本质,主力都看到了,并且做出了反映。不知道我们的散户看到没有。
当然,也有一些行业因此而获新的生机。比如食品、饮料、酒类。他们都是对能源、电力、基础愿材料依存度不高的企业,原料是粮食。而粮食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上涨的可能性要多的多。因此产生利润的空间比较大。
看看最近的盘面,酒类都是主力喜欢的品种,我在一个月前都已经谈了古越龙山。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是这个意思。
哈哈,那就接着说。
企业成长环境的恶化,已经从今年一季度的有关数字统计中暴露出来。据对最近一年企业赢利同比增幅的滚动统计,去年中报的数据为+43%,去年第三季度报告的统计数据为+41%,去年年报的统计数据为+38%,今年一季度的的统计数据已经降到28%。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今年上市公司赢利前景不容乐观。
除了基础原材料涨价的因素外,还有的上市企业大规模扩张,赢利跟不上就非常危险,现在还有点钱,一但问题成了堆,就有可能出现像四川长虹那样一夜之间陷入困境。
再说基金。最近基金盘口大松动,从中集集团到振华港机,从中医药到高速公路,几乎没有一个好版块不跳水,成为打击大盘的最大动力。基金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当一只股票的价值炒到位以后,实现价值的方法就是出货。换回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
另一个是,当前市场的症结是没有人玩,没有资金进场,相反“围城”里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往外逃。在一个赚不到钱的市场里,再好的基本面都会使多数“羊群”型投资人视若无物,当基金经理没有了对手盘时,只能靠资金维系股价,但基金的资金终有弹尽粮绝之时,与其死扛,还不如退一步争取主动。研究一下中集集团、上海机场、烟台万华、贵州茅台等等股票的盘路和持筹情况就可以发现,它们与以前的庄股没有什么两样,酒瓶装新酒而已。
二是股权分置的试点开始后,整个股市的价值中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正在朝由过去注重业绩和成长性,转到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注重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注重资产的重估价值。
市场不再以市盈率为唯一 价值判断标准,相反市净率和实际价值成为投资取向的主线。前期被价值投资钟情的业绩因素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环境下已经很难继续成为价值挖掘的主要因素;相反,因为原始股东的成本更与每股净资产有关、这直接导致一些前期逆市推高的绩优成长股面临市净率偏高的风险。
说去道来,每次行情发动前,过去炒高的股票都要被抛弃,主力要制造新的观念、理念来把新桃换旧辐,大家还记得,先是科技股网络股制造神化,把大家套在上面不能下来;后来是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又把大家挂在上面吹风;现在,又在变,于是,又可能有一批低价股会炒上天,而最终的结果是:广大的跟风散户,坐在高高的股价上,听那庄家讲发财的故事。
下面再接着说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
网有战事
发表于 2005-6-3 07:14
量能射线看大盘——恐慌盘涌出,下周将见底、反弹
昨天,大盘在绩优蓝筹股带头打压下,大盘再次跳水,向千点逼近。日成交量在前两天42亿左右的基础上,可开始有恐慌盘涌出,成交达到58,75亿,标志着大盘将在短期见底。量能射线告诉我们,下周将于40亿横线交叉,标志着将有一轮反弹。但反弹的高度有限,因为中国的工业基本面已经不好,系统性风险已经显现,如果没有大的资金进入,股市在破了千点后,将继续大跌。
lsylsy
发表于 2005-6-3 07:18
静待破千大戏~~~
网有战事
发表于 2005-6-3 07:26
从跌幅榜上看,云南白药、晨鸣纸业、华海药业、苏宁电器等个股先后跌停,中材国际、同仁堂、贵州茅台、盐湖钾肥、上港集箱、张裕A、五粮液等大批基金重仓股跌幅在5%以上,由此可见,目前机构筹码仍处于松动过程中,市场风险正在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认为短线下跌属于空头陷阱,则属于自欺欺人或自我安慰,如果仅此而已,不付诸行动,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若付诸行动,则是自取其辱,自蹈死路。为什么?因为目前市场已经根本无力自己向上了,连市场最牛的基金都开始崩溃,你能指望大的资金介入,这纯粹是臆想,弱市不言底,弱市是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时候,而市场就是最好的检验者,好好的利用这得来不益的熊市去认识自己,为你长久的生存打好的基础。趋势的改变是需要条件的,而大家看到的是资金不断地撤离,超跌低价股的炒作完全是乌合之众的一种表现,根本不具备操作价值。所以,要更理性地看待本轮下跌,而不要盲目冲动。童牧野先生说,在股市,不能有赚钱的急迫感,一定要笃笃悠悠,心理上,可赚可不赚,但要有决不亏损一丝一毫、决不做套一时一刻的凛然正气。可能赚一点点、也可能亏一点点的可做可不做的股票生意,坚决不做。宁可放过去这样那样的机会,让别人去抢,让别人去踩地雷,也决不以侥幸心理搞什么试探性建仓。要么不建仓,要建仓就是瓮中捉鳖。每一个铜板,都是孙悟空的有痛感、有灵气的毫毛,决不轻易糟踏,铜板啊、毫毛啊,撒出去得俘虏一大堆战利品回来,才干。这是肺腑之言,投资者应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