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1月12日盘中成交量出现了异动,
从分价表上看,
买价和卖价的三个价位显示出来的股数并不大,
但分笔成交的数量却很大,
盘中一笔十几万的大单将股价砸至11.70元,
随即又迅速拉起,
当时的价位是12.10元左右,
每个价位的待成交量股数均只有几千股,
显然11.70元成交的十几万股是预先埋好的,
而且这种情况在当日盘中数次出现,
成交量均很大,
这种做法使当日的K线图一下击穿了均线系统,
尾市又被拉回,
形成了一个光脚长阳,
当日成交量创下近期天量,
但当日收盘仅比前日上涨了0.12元,
从这种变化可以判断,
当日主力不是在震仓。
若是震仓底下不会有预先埋好的接单,
这种做法,
使天津港在当日的涨跌幅榜中不易被人注意,
而主力又达到了自己的意图,
不让散户在低位抢到过多的筹码,
这种情况在环保股份起动之初也出现过? 机构操盘习惯谈
一、交易时间的常用知识
目前沪深交易所规定,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为交易时间,集合竞价是每个交易日第一个买卖股票的时机,这也是机构大户借集合竞价高开拉升或减仓,跳空低开打压或进货的黄金时间段,开盘价一般受昨日收盘价影响。
若昨日股指、股价处于当日最高价位,次日开盘往往跳空高开,反之则低开。当然在连续的单边走势后会发生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开盘后股价立即单边涨停或跌停的情况出现,预示着该股有消息与信心十足的机构猛烈的单边动力,可以适当的跟进做多或做空,有许多有经验的投资者常常在9:20左右敲键F3,然后敲键+号进入即时成交视窗,一般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有大手笔竞价成交的个股很可能成为当日的主要做多或做空明星品种,因为一般情况下,大资金的操盘手如在当日有操作计划,都会较早地到证券公司做好准备并较早地做好集合竞价显示出趋向,作为投资者应注意此种股票的短线动向并利用之。另外如果能够把握住意外的无原因的大幅高开或大幅低开的机会则是意外之喜(对于勤快的投资者一年可能会把握5次左右的此类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预见较大的利多或利空因素参与集合竞价,时间最好应在9:20以前。 上午10:00左右将是产生当天集中交易热点的时间,此时昨日尾市走强的品种与部分板块强弱代表股票的强弱度已经显露,而一些职业机构在看清当天的消息面情况后开始演出,此时市场表现将可能是市场全天表现的缩影,只不过会在涨跌幅度上发生量变。由于在中午有电台、电视股评的因素存在(有些股评人士是上午涨就叫好,上午跌就叫空),13:00开盘时容易造成当天的次(最)高点或次(最)低点,此时很容易操作错误,应多看技术指标与冷静思考,14:30左右就是一天主力做多做空的黄金发力时间段,并且决定一天的最终交易涨跌情况,是短线操作的最佳时机,当然在14:30前主力也会经常制造骗线引人上当,投资者可以根据成交量判断。 二、当日信息的常用知识
一般情况下当天的信息会对一部分个股的涨跌起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因为当天的报刊消息影响,第二天召开股东大会影响,头天停牌今天补涨、跌的影响,出现小范围的板块效应的涨跌,投资者不应该追高杀跌顺势操作。因为此类个股通常情况下是一天行情,在弱势中见到此类性质的涨势可对目标股短线减仓,在强势中见到此类跌势不应斩新仓。
需要注意的是,在弱势中,配股期临近的个股多数属于下跌加速股,这是因为部分投资者因资金紧张的原因进行逃权操作。
另外需要注意指数与板块的轮涨效应,当一个新的指数或板块在下午后来居上后,上午的强势股板块有走弱的危险;一旦B股率先出现较大变化,A股有跟上的可能。 14:30-15:00的价量关系通常的特点是小量小跌或小涨,大量大跌、大涨应顺势而为:小量大跌大涨或大量小跌小涨应逆势看待;尾市时有异动的个股属于近期活跃庄股,需要分析其是否存在做多,做空的机会。
三、时间周期的常用常识
沪深股市的历史显示,通常情况下每周周一的走势结果对全周影响较大,这天的强弱往往预示着机构对近期行情的正常看法,因为绝大多数机构的操作计划都是在周日确立,周一得到较为集中的实施。
四阴一阳与三阴二阳是弱势市场与强势市场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沪市指数出现连续的3根月阴线后反弹的可能性大,如连续出现5根月阴线,则后市存在着不可小视的暴利机会,应越跌越买。
沪深两市的板块强度一般持续时间为8个月,就是说一个明显的大热点经过8个月的运作后,热点中的多数个股可能是杀伤力最强的个股,无论大盘走势再弱(即使是94年上半年)一定会出现新的强势品种,该品种的个数越少,则上涨强度越大,这是职业机构操作的铁律。 主力试盘手法揭密
主力吸货完毕之后,并不是马上进入拉升状态。虽然此时提升的心情十分急切,但还要最后一次对盘口进行全面的试验,称作“试盘”。
一般主力持有的基本筹码占流通盘的45%-50%,剩余的55%-50%在市场中。在较长的吸货阶段,主力并不能肯定在此期间没有其它的主力介入,通常集中的“非盘”如果在10%-15%以上,就会给主力造成不小的麻烦。在操作过程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经常两个主力几乎在同时介入,持仓比例都差不多,吸货阶段都十分吃力。常常到最后这只股不错,但就是不涨,上下震荡,成交量时大时小。这类股多半是几个主力碰了头,彼此相互制约。如1998年2月两个主力同时看好南京某股票,当时该股只有3000万股的流通盘,双方在吸货之后,都已持仓近千万股,这可进退两难了。由于大主力之间进行“合作”几乎不可能,所以该股上下震荡至今,不能顺利上攻,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必须“试盘”。 试盘的方法一般是主力用几笔大买单,把股价推高,看看市场的反应。主力将大买单放在买二或买三上,推动股价上扬,此时看看有没有人在买一上抢货,如果无人理,就说明盘面较轻,但股性较差;如果有人抢盘,而且盘子较轻,就成功了一半。紧接着主力在拉升到一定的价位时,忽然撤掉下面托盘的买单,股价突然地回落。而后,主力再在卖一上压下一个大卖单,这时股价轻易下挫,这说明无其它主力吃货。在推升过程中,盘中有较大的抛压,这时主力大多先将买盘托至阻力价位之前,然后忽然撤掉托盘买单,使股价下挫。如此往复,高点不断降低,该股的持有者会以为反弹即将结束。突然主力打出一个新高之后,又急转直下,此时比前期高点高,眼看很快要跌回原地,非盘再不敢不减仓了,于是集中的抛单被拆散了。
比如:某大户的持股成本在10元左右(与主力的成本相近),共15万股,主力在11元左右开始试盘,连续几日从11元多下触10元,有一天突然破位下行到9.8元,此时大户减磅3 万,紧接着又猛地拉起到10.80元,大户认为应该拿回筹码,于是买回1万股。而后股价又拉至11.80元,大户还未来得及高兴,就又跌到10元。大户感到抛压太大,又减磅4万,至此,大户持仓是15-3+1-4=9万的筹码,而且平均成本比过去高多了。这样在11元的抛盘由1 5万变成了零。
试盘的种种情况探明了市场中的持仓情况。股性死板没有关系,在大盘弱势中逞强,强势中压盘就能很快地活跃起来。 最好做成电子书啊,谢谢 这我也会 学习,谢谢 学习,学习,再学习!时刻准备着! ding!!! 好啊!
是现在写的么? 好贴,仔细看!
ok
学习,谢谢。 股市实战四要点股市投资实战是一项综合性的对抗,
它在素质方面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是心理共鸣性,
即参与者要了解市场特性,
了解市场主要对抗者的心理。
第二是情绪控制力。
第三是心理应变力。
第四是群体诱导力由于证券市场是一个利益快速化与放大化的领域,
因此多数没有经过职业训练的投资者一旦身在股市,
智力素质比起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要低两到三个档次,
因此投资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诱导能力与利用抗拒对手的诱导能力。 下面我们谈谈在上述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战技术问题。
在具体实战中同样要考虑四项关键点。
第一,市场给予的明显机会。
初级市场的一个特色就是规则不完善,
它为市场带来了许多整体机会与不同时间段的区域机会。
我们根据沪深市场1993年(沪深市场从1993年开始机构投资者可以进入市场)
以来的机会统计数据,
发现市场整体机会主要模式有下列五个方面:即
1、强势市场下的短线量能机会;
2、弱势市场下的中线庄股机会;
3、特殊时间段的套利机会;
4、最新股的股本扩张机会;
5、成本的严重不均衡机会。
由于篇幅所限,
在这里仅强调投资者最常见和最需要掌握的两个方面: 即强势市场下的量能机会与弱势市场下的庄股机会。
圈内的部分资深投资者有时把这两种机会称为蛙跳机会与蝉变机会,
这两种称呼非常形象地代表了目前市场主力机构的经典运盘思维。
蛙跳的特征就是在青蛙跳之前,
趴在地上是不动的,
一旦起跳,
量能较大,
在高空中保持的时间不多,
并且很快又要落在地上保持不动,
有时又不排除青蛙“扑通”落在水里。
2000年初期的大盘和不少商业股的走势就是以蛙跳完成一个过程节奏的。
蝉变的特征是蝉的前身是带壳的知了虫,
它从地洞中爬出,
开始上树,
速度虽然慢但持续性好,
有时会遇到树的摇摆掉到地上,
但会很快继续爬,
一旦知了虫爬到树的高处后便变成了带翅膀的蝉,
此时它开始叫出利好,
然后最后猛飞几下结束生命的过程。
价量分析
问:成交量对我们分析股市行情有什么作用呢?
答:“成交”是商场的术语,表示经买卖双方同意所达成的交易行为。每日交易过程里,成交价格因客户偏向买或卖之意愿而起波动。股市受外在因素影响,不同交易时间不同价格,有不同数量之买或卖,使交易紧凑而复杂,而投资者买卖股票的信念与行为直接影响每日成交数量(成交量)。
投资大众对股票价值观愈有偏差,市场人气愈旺盛,买卖则愈活络,成交数量自然增加。反之,则减少。
一面观察量之变动,而同时又掌握价格波动,才算是完备的技术分析方法。
问:那该如何分析呢?
答:成交量值是一种供需表现,代表股票市场投资人购买股票欲望的强弱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过程反映人气的聚或散。这种人气聚散需要一段时间,如波涛一样,大浪过去后,尚有余波和浪花,兴风作浪前亦有明显的征兆。将人潮加以数字化便是成交量值,一段行情初起,成交量值开始增加,是渐进的,直至无法再增加,行情便告一段落,进入整理阶段,成交量值渐减少。另一段上升行情再起,股价继续上升、成交量值再度逐渐增加,股价创新高峰而维持不坠,必须有大成交量值做基础,也就是表示换手积极,维持股价。股价下跌时,人气四散,成交量值开始迅速或缓慢萎缩,无法再减少时,下跌行情告一段落,股价反弹后进入整理阶段,成交量值增加。另一段下跌行情再起。股价继续下跌,成交量值再度萎缩,股价创新低谷而无力翻升,就是由于买气不断削弱,形成供大于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