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云 发表于 2005-6-18 09:54

上证指数的编制是据总市值.
股权分置如不断进行下去,总市值将不断缩水.
指数也将不断下跌.算算看三一重工的市值的变化

龙隐云 发表于 2005-7-11 14:14

上证综指从1990.12.19   95.79起至2001.06.14的2254.43点共行2586天
与费式数列2584相差2天.为I浪运行时间.现在已经是从2245.43以来的982天
离费式数列987天还有5天.如第987天见不了底.那只有在615个交易日以后到II浪的底了!!!!!!!!
II浪的底点会是(2245.43-95.79)*0.191+95.79=506.37吗??????

jnc 发表于 2005-7-11 14:26

又一个拉灯!

龙隐云 发表于 2005-7-11 14:32

Originally posted by jnc at 2005-7-11 14:26
又一个拉灯!
去年5月没有人会信破千点.

龙隐云 发表于 2005-7-11 14:42

游戏的规则已经改变.股票将大量供给.新股全流通.
股票的价值在从新定位

jnc 发表于 2005-7-11 14:46

Originally posted by 龙隐云 at 2005-7-11 14:42
游戏的规则已经改变.股票将大量供给.新股全流通.
股票的价值在从新定位


拉灯在未来将受到欢迎,

尚公公将成为诅咒对象!

frostwall 发表于 2005-7-11 14:48

500点,有可能。

赤狐 发表于 2005-7-11 18:06

Originally posted by 龙隐云 at 2005-7-11 14:32

去年5月没有人会信破千点.


不能说没有
而是比较少

大地飞鹰 发表于 2005-7-13 18:37

Originally posted by 龙隐云 at 2005-6-17 09:42

很有可能
上海90年前在静安有交易

上帝啊,连这你都知道?!

大地飞鹰 发表于 2005-7-13 18:54

800点是可以预期的,当然,800点是个约数。具体途径(波浪的划分)留作历史回答,正如龙兄(好象我也成龙了!)一年前看到1000点。

古有白马非马论,今有市场除权非除权。从三一重工看,对价以后市场自然除权将成必然,然而指数编制在此留下了漏洞。仅仅这个漏洞和第二批试点,只要在8月份指数不能稳定在1100点,则998非破不可。若第二批试点以后批量对价,800点也挡不住。

虽然市场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熊市,指数跌幅达60%以上,但是由于退市机制的落后以及对造假欺骗等恶性事件的惩罚欠缺,市场上依然垃圾遍地,泡沫一片。市场经历了一个下跌过程,还要再经历一个净化过程。净水何处来?新发上市是一个,股权改革又是一个,若非宝钢、长电门,今日700点也见到了。这个过程既是冲击,也是清水的一个源头。

股权改革本身就是一场大博弈,大棋局,大分配,大流动,难以预料的东西太多了。人人皆望稳定,然而,盼望稳定的人往往在不稳定中。不稳定的局面,最容易发生极端的情况,而800是个理想的数字。

pass 发表于 2005-7-14 08:34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地飞鹰 at 2005-7-13 18:54
对价以后市场自然除权将成必然,然而指数编制在此留下了漏洞。
交易所已经修改指数计算方法了,飞鹰兄弟不知道吗?

龙隐云 发表于 2005-7-14 09:26

Originally posted by pass at 2005-7-14 08:34

交易所已经修改指数计算方法了,飞鹰兄弟不知道吗?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股票的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上证A股指数、上证B股指数、行业分类指数等以总股本加权指数将对该股票撤权。第二个交易日开始,重新纳入指数计算。

虽然如此但总市值在不断缩小.是否为以后上涨留出空间

金夏利 发表于 2005-7-14 12:27

很有可能

大地飞鹰 发表于 2005-7-14 23:26

Originally posted by 龙隐云 at 2005-7-14 09:26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股票的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上证A股指数、上证B股指数、行业分类指数等以总股本加权指数将对该股票撤权。第二个交易日开始,重新纳入指数计算。

虽然如此但总市 ...

龙兄的解释非常清楚。我举个例子画蛇添足一番。

上证综合指数以总股本加权计算,加权就是乘,总股本乘以流通价格也就是总市值了(具体过程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文件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sczn/zstx02.shtml):

   总市值 = 流通价格*总股本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数

假设某股“四二轻工”,总股本100股,流通20股,对价实施前价格10元,则 对价实施前总市值 = 100*10 = 1000元。“四二轻工”对指数的贡献是1000元。假设对价实施方案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10送10,对价实施后市场自然除权,除权价格为5元,对价实施后总股本仍然是100股,总市值则变成了500元,“G四二”对指数的贡献则缩水500元。于是,市场自然除权导致了指数缩水。

关于“以后上涨留出空间 ”,不好说,我宁愿认为这是一个失误。不过,在这场大博弈大分配面前,有可能有人无所不用其极。

[ Last edited by 大地飞鹰 on 2005-7-15 at 09:49 ]

龙隐云 发表于 2005-7-15 11:39

“市场自然除权导致了指数缩水”
只有看股权分置大规模展开以后的指数走向.

寂寞干红 发表于 2005-7-15 12:45

高!!
向老大学习。:*19*:

龙隐云 发表于 2005-7-20 17:44

最近找同学借了本《市场行为的关键》.
感觉和90版的《扩大预言1990年代股市行情》台湾版有很大的差别.
想问一下有谁看过90版的《扩大预言1990年代股市行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龙隐云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