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的反思
现在大多数投资人的问题是在后天的训练中忽视了人类的本能,却在一味的强化各种所谓的“技巧”。例如时下很多投资人都耳熟能详的图形分析,其实就是一种被反复强化后的反射技巧。近段时间,市场中关注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对1050点支撑位的讨论。最明确的观点就是如果击穿1050点的颈线位后,市场的下跌幅度将会如何、如何……,笔者专门研究过这些人的算法,彼此之间竞有如此多的不同。900点有之、600点有之、甚至300点也有之。熟悉把握这些分析技巧的都应该知道在1000点以上结束的突破,一定要被解释为“突破陷阱”;800点以上结束的突破,一定要被解释为“算法一”;如此类推,600点、300点、甚至更低的走势都会有“完美”的解释。此中的逻辑不由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个著名的射击教练经过一个村落,突然发现一面墙上有很多弹孔。每个弹孔都准确无误的命中靶心。他立刻惊为天人,但一问过后才知这些都是村里一个小孩子的恶作剧。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射击,然后在画出靶子。 古兄,很久没有看到你了。 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射击,然后在画出靶子。 图形不过是对市场变化轨迹的描述,人类总希望可以用所谓的模式来形容、并渴望找到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也就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我们就以头肩形态为例,市场在97年下跌以后,历经9个月的时间形成了一个符合的头肩底形态,颈线位在1265点,量度升幅1405点。结果市场在98年6月真的见到该位置时,却没人可以发现这一点;同样的例子就发生在2002年,市场在2001年10月后形成头肩底形态,并与6•24行情中完成突破。量度升幅应该在1850点。但市场在2002年8月份突破1750点未成功后,一路下跌到1350点。现在大多数市场人士又在关注所谓“头肩顶形态”,却忽视了图形背后的实际意义。 经典理论的活用,古兄请继续 目前市场中被反复强化的一个观点就是“看对不如做对”,接触过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可以保证自己的“做对”,即使在自己看错的时候也可以“做对”。探寻他们的操作基点,保证其操作的因素仅仅是“否定”。诚然,投资人在思维逻辑中加入否定的逻辑,是其成熟的关键一步。但割裂“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联系,投资人也不能再上一个台阶。保证交易的关键因素在于通过“非战即逃”形成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值得人敬佩的古兄 考虑中。 Originally posted by mcd at 2005-5-22 12:06
值得人敬佩的古兄
古兄,功底更见纯熟。 技术分析应该是投资人在市场中形成或同时关注多个方面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如果看到了一个类似狮子的动物冲过来,他的本能反应就是逃到树上,即使这仅仅是个虚假的影像,因为这对他并没有任何损失。“非战既逃”已经成为了现在职业投资人在市场中的本能反应,在市场交易中出现技术分析的模式,应该是人类的本能反映。 非战既逃~~
呵呵~~
自然的交易~~ 交易的关键因素在于通过“非战即逃”形成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谢谢学习 保证交易的关键因素在于通过“非战即逃”形成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选为精华,奖励10分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心明 at 2005-5-22 13:11
技术分析应该是投资人在市场中形成或同时关注多个方面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如果看到了一个类似狮子的动物冲过来,他的本能反应就是逃到树上,即使这仅仅是个虚假的影像,因为这对他并没有任何损失。“非战既逃”已 ...
逃易.战难.
看到类似狮子的虚假影像逃易.
就怕类似美女虚假影像的狮子. 我们好象在鉴别.
关键是对幻象的鉴别.
披着羊皮的狼.或者披着狼皮的羊.
难的是一大群披着羊皮的狼和披着狼皮的羊混杂.
更难的是它们时常变换着自己披着的皮. 第一,止损,第二,止损,第三,还是止损。哈哈 面对野兽,人必须在很短时间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如果选择战斗,他的勇气会因此成倍增加;如果选择逃跑,他的勇气就会消失的没有踪影;类似的本能时几乎所有动物都具有的。交易者在市场中同样应该如此,你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自己应该选择进入、还是选择退出。这时使用的分析方法并不仅仅包括技术分析,包括基础分析在内的各类分析方法都需要面对类似的场景。如果选择进入,再没有得到退出的信号以前,交易者的所有能力都应集中在这里;如果选择退出,再没有得到进入信号以前,交易者的所有能力都应该放松下来。市场中的分析思路可以是无限多元化的,但市场中的交易却只能是保持“非战即逃”的交易策略。 市场中的分析思路可以是无限多元化的,但市场中的交易却只能是保持“非战即逃”的交易策略。
分析思路各有不同,而操作只是买和卖。
页:
[1]
2